登陆注册
35900400000001

第1章

序例

舊說《本草經》 神農所作,而不經見,《漢書· 藝文志》 亦無錄焉。《平帝紀》 云:元始五年,舉天下通知方術、本草者,在所為駕一封,朝傳遣詣京師。《樓護傳》 稱:護,少誦醫經、本草、方衛數十萬言。本草之名,蓋見於此。而英公李世勣等注引班固叔《黃帝內外經》 云:本草石之寒溫,原疾病之深淺。此乃論經方之語,而無本草之名。惟梁《七錄》 載《神農本草》 三卷,推以為始,斯為失矣。或疑其問所載生出郡縣,有後漢地名者,以為似張仲景、華佗輩所為,是又不然也。《淮南子》 云: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醫方興焉。蓋上世未著文字,師學相傳,謂之本草。兩漢以來,名醫益眾,張機、華佗輩,始因古學,附以新說,通為編述,本草縣是見於經錄。然舊經纔三卷,藥止三百六十五種,至梁· 陶隱居,又進《名醫別錄》 ,亦三百六十五種,因而注釋,分為七卷。唐顯慶中,監門衛長史蘇恭,又摭其差謬j 表請刊定,乃命司空英國公李世勣等,與恭參考得失,又增一百一十四種,分門部類,廣為二十卷,世謂之《唐本草》 。國朝開寶中,兩詔醫工劉翰、道士馬志等,相與撰集,又取醫家嘗用有效者一百三十三種,而附益之;仍命翰林學士盧多遜、李防、王祐、扈蒙等,重為刊定,乃有《詳定》 、《重定》 之目,并鏤板摹行。由是,醫者用藥,遂知適從。而偽蜀孟叔,亦嘗命其學士韓保昇等,以《唐本圖經》 參比為書,稍或增廣,世謂之《蜀本草》 今亦傳行。是書自漢迄今,甫千歲,其問三經議著,所增藥六百餘種,收採彌廣,可謂大備。而知醫者,猶以為傳行既久,後來講求,浸多參校;近之所用,頗亦漏略,宜有纂錄,以備頤生驅疾之用。嘉祐二年八月,有詔臣禹錫、臣億、臣頌、臣洞等,再加校正。臣等亦既被命,遂更研竅。竊謂前世醫工,原診用藥,隨效輒記,遂至增多。概見諸書,浩博難究;雖屢加刪定,而去取非一。或《本經》 已載,而所述粗略;或俚俗嘗用,而太醫未聞。嚮非因事詳著,則遺散多矣。乃請因其疏捂,更為補注。應諸家醫書、藥譜所載物品功用,并從採攘;惟名近迂僻,類乎怪誕,則所不取。自餘經史百家,雖非方餌之急,其問或有參說,藥驗較然可據者,亦兼收載,務從該洽,以副詔意。凡名本草者非一家,今以《開寶重定》本為正;其分布卷類、經注雜揉、問以朱墨,并從舊例,不復壓改。凡補注并據諸書所說,其意義與舊文相參者,則從刪削,以避重複;其舊已著見,而意有未完,後書復言,亦具存之,欲詳而易曉;仍每條并以朱書其端,云臣等謹按某書云某事;其別立條者,則解於其末,云見某書。凡所引書,以唐、蜀二本草為先,他書則以所著先後為次第。凡書舊名本草者,今所引用,但著其所作人名日某人,惟唐、蜀本則日唐本云、蜀本云。凡字朱、墨之別,所謂《神農本經》 者以朱字,名醫因《神農》 舊條而有增補者,以墨字問於朱字;餘所增者,皆別立條,并以墨字。凡陶隱居所進者,謂之《名醫別錄》 ,并以其注附於末。凡顯慶所增者,亦注其末日唐本先附。凡開寶所增者,亦注其末日今附。凡今所增補,舊經未有者,於逐條後開列云新補。凡藥舊分上中下三品,今之新補,難於詳辨,但以類附見,如綠礬次於礬石,山薑花次於豆蔥,扶移次於水楊之類是也。凡藥有功用,《本經》 未見,而舊注已曾引據,今之所增,但涉相類,更不立條,并附本注之末曰續注,如地衣附於垣衣,燕覆附於通草,馬藻附於海藻之類是也。凡舊注出於陶氏者日陶隱居云;出於顯慶者,日唐本注;出於開寶者,曰今注;其開寶考據傳記者,別曰今按、今詳、又按,皆以朱字別於其端。凡藥名《本經》 已見而功用未備,今有所益者,亦附於本注之末。凡藥有今世已嘗用,而諸書未見,無所辨證者,如葫蘆巴、海帶之類,則請從太醫眾論參議,別立為條,日新定。舊藥九百八十三種;新補八十二種,附於注者不預焉;新定一十七種。總新、舊一千八十二條,皆隨類粗釋。推以十五凡,則補注之意可見矣。舊著《開寶》 、英公、陶氏三序,皆有義例,所不可去,仍載於首篇云。

新舊藥合一千八十二種

三百六十種《神農本經》

一百八十二種《名醫別錄》

一百一十四種唐本先附

一百三十三種今附

一百九十四種有名未用

八十二種新補

一十七種新定

圖經序

昔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以救萬民之疾苦,後世師祖,由是本草之學興焉。漢魏以來,名醫相繼,傳其書者,則有昊普、李當之《藥錄》,陶隱居、蘇恭等注解。國初兩韶近臣,總領上醫,兼集諸家之說,則有《開寶重定本草》,其言藥之良毒,性之寒溫,味之甘苦,可謂備且詳矣。然而五方物產,風氣計異宜,名類既多,贗偽難別,以虺床當簾蕪,以薺危亂人參,古人猶且患之,況今醫師所用,皆出於市賈,市賈所得,蓋自山野之人,隨時採獲,無復究其所從來,以此為療,欲其中病,不亦遠乎?昔唐永徽中,刪定本草之外,復斗一戶有《圖經》相輔而行,圖以載其形色,經斗以釋其同異,而現皇御製又有《天寶單斗藥圖》,皆所以叔物真濫,使人易知,原診處方,有所依據。二書失傳且久,散落殆盡,雖鴻都秘府,亦無其本。天寶方書,但存一卷,類例粗見,本末可尋。宜乎聖君哲輔,留意於搜輯也。先是詔命儒臣,重校《神農本草》等凡八書,光祿卿直秘閣臣禹錫、尚書祠部郎中秘閣、校理臣億、太常博士集賢校理臣頌、殿中丞臣檢、光祿寺丞臣保衡,相次被選,仍領醫官秦宗古、朱有章等,編繹累年,既而補注本草成書,奏御,又詔天下郡縣,圖上所產藥本,用永徽故事,重命編述。臣禹錫以謂:考正群書,資眾見,則其功易就;論著文事,出異手、則其體不一。今天下所上,繪事千名,其解說物類,皆據世醫之所聞見,事有詳略,言多鄙俚,嚮非專一整此。緣飾以文,則前後不倫,披尋難曉。乃以臣頌嚮嘗刻意此書,於是建言奏請,俾專撰述。臣頓既被旨,則衰集眾說,類聚詮次,粗有條目。其問玉石、金土之名,草木、蟲魚之別,有一物而雜出諸郡者,有伺'`名而形類全別者,則參用古今之說,互相發明;其爹梗之細大,華實之榮落,雖與舊說相戾,并兼存之;崖略不備,則稍援舊注,以足成文意,注又不足,乃更旁引經史,及方書、小說,以條悉其本原。若陸英為茹蕃花,則據《爾雅》之訓以言之;諸香本同,則用《嶺表錄異》以證之之類是也。生出郡縣,則以《本經》為先,今時所宜次之。若菟絲生於朝鮮,今則出於冤句;奚獨生於少室,今乃來自三蜀之類是也。收採時月有不同者,亦兩存其說,若赤箭,《本經》但著採根,今乃并取莖苗之類是也。生於外夷者,則據今傳聞,或用書傳所載,若玉屑、玉泉,今人但云玉出於于闐,不究所得之因,乃用平居誨《行程記》為質之類是也。藥有上中下品,皆用《本經》為次第。其性類相近,而人未的識,或出於遠方,莫能形似者,但於前條附之,若搜疏附於枸杞,琥珀附於袂苓之類是也。又古方書所載,簡而要者,昔人已述其明驗,今世亦常用之,及今諸郡醫工所陳經效之藥,皆并載其方,用天寶之例也。自餘書傳所無,今醫又不能解,則不敢以臆說淺見,傅會其文,故但闕而不錄。又有今醫所用,而舊經不載者,并以類次,系於末卷,曰本經外類;其間功用尤著,與舊名附近者,則次於逐條載之,若通脫次於木通,石蛇次於石蟹之類是也。總二十卷,目錄一卷。撰次甫就,將備親覽。恭惟主上,以至仁厚德,函養生類,一物失所,則為之惻然。且謂札痠薦臻,四時代有,救恤之患,無先醫衛。蚤歲屢敕近臣,偉校岐黃《內經》,重定針艾俞穴,或範金揭石,或鏤板聯編,憫南方蠱惑之妖,於是作《慶曆善救方》以賜之;思下民資用之闕,於是作《簡要濟眾方》以示之。今復廣藥譜之未備,圖地產之所宜;物色萬殊,指掌斯見;將使合和者,十全之效;飲餌者,無未達之疑;三墳之書,神農預其一。百藥既辨,本草存其錄。舊經三卷,世所流傳。得運注斯民於壽康,召和氣於穹壤,太平之致,玆有助焉。臣學不該通,職預編述,仰奉宸旨,探愧寡聞。嘉祐六年九月日,朝奉郎太常博士充集賢校理新差知穎州軍州兼管內勸農及管句開治溝洫河道事騎都尉借紫臣蘇頌謹上。

開寶重定序

三墳之書,神農預其一,石藥即辨,本草存其錄,舊經三卷,世所流傳。《名醫別錄》,互為編纂。至梁·貞白先生陶弘景,乃以《別錄》參其《本經》,朱墨雜書,時謂明白;而又考彼功用,為之注釋,列為七卷,南國行焉。逮乎有唐,別加參校,增藥餘八百味,添注為二十一卷。《本經》漏功則補之,陶氏誤說則證之。然而載歷年祀,又逾四百,朱字、墨字,無本得同;舊納新注,其文互闕;非聖主撫大同之,永無疆之休,其何以改而正之哉!乃命盡考傳誤,刊為定本;類例非允,從而革焉。至如筆頭灰,兔毫也,而在草部,今移附兔頭骨之下;半天河、地漿,皆水也,亦在草部,今移附土石類之問。敗鼓皮移附於獸皮,胡桐汨改從於木類。紫礦亦木也,自玉石品而取焉;伏翼實禽也,由蟲魚部而移焉。橘柚附於果實,食鹽附於光明鹽。生薑、乾薑,同歸一說。至於雞腸、蘩蔞、陸英、蒴藋,以類相似,從而附之。仍採陳藏器為《拾遺》、李含光《音義》一或討源於別本,或傳效於醫家,參而較之,辨其臧否。至如突屈白,舊說灰類,今是本根;天、麻根解似赤箭,今又全異。去非取是、特立新條。自餘刊正,不可悉數,下採眾議,定為印板。乃以白字為神農所說;墨字為名醫所傳;唐附、今附,各加顯注;詳其解釋,審其形性,證謬誤而辨之者,署為今注;考文記而述之者,又為今按。義既刊定,理亦詳明。今以新舊藥合九百八十三種,并目錄二十一卷,廣頒天下,傳而行焉。

唐本敘

禮部郎中孔志約撰

蓋聞天地之大德日生,運陰陽以播物?含靈之所保曰命,資亭育以盡年。蟄穴栖巢,感物之情蓋寡;范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而五味或爽,時珠甘辛之節;六氣斯珍,易愆寒燠之宜。中外交侵,形神分戰。飲食伺釁,成腸胃之眚;風濕候隙,遘手足之災。幾纏膚腠,莫知救止;漸固膏盲,期於夭折。暨炎琿紀物,識藥右之功;雲瑞名官,窮診候之術。草木咸得其性,鬼神無所遁情。刳麝剸犀,驅泄邪惡;飛丹煉石、引納清和。大庇蒼生,普濟黔首,功侔是賴,岐和彭緩,騰絕軌於前;李華張吳,振英聲於後。昔秦政煨燔,玆經不預;永嘉喪亂,斯道尚存。梁陶弘景雅好攝生,研精藥術,以為《本草經》者,神農之所作,不刊之書也。惜年代浸遠,簡編殘蠹,與桐雷眾記,頗或舛駁,興言撰輯,勒成一家,亦以雕琢經方,潤色醫業。然而時鍾鼎峙,聞見闕於殊方;事非僉議,詮釋拘於獨學。至如重建平之防己、棄槐里之半夏,秋採榆人,冬收雲實,謬粱米之黃白,湯荊子之牡蔓;異蘩蔞於雞腸,合由跋於鳶尾。防葵、狼毒、妄曰同根;鉤吻、黃精,引為連類。鉛錫莫辨,橙柚不分。凡此比例,蓋亦多矣,自時厥後,以迄於今。雖方技分鑣,名醫繼軌,更相祖述,罕能厘正。乃復採杜蘅於及己,求忍冬於絡石;捨陟厘而取莂藤,退飛廉而用馬薊。承疑行妄,曾無有覺;疾瘵多殆,良深慨嘆,即而朝議郎行右監門府長史騎督衛臣蘇恭,摭陶民之乖違,辨俗用之紕紊,遂表請修定,深副聖懷。乃詔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無忌、太中大夫行尚藥奉御臣許孝崇等二十二人,與蘇恭詳撰。竊以動值形生,月方舛性,春秋節變,感氣殊功。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乖於採摘,乃物是而時非。名實既爽,寒溫多謬。用之凡庶,其欺已甚;施之君父,逆莫大焉。於是上稟神規,下詢眾議;普頒天下,營求藥物。羽毛鱗介,無遠不臻;根莖花實,布名咸萃。遂乃詳探秘要,博綜方術。《本經》雖闕,有驗必書;《別錄》雖存,無稽必正。考其同異,擇其去取。鉛翰昭章,定群言之得失;丹青綺煥,備庶物之形容。撰《本草》并《圖經》、《目錄》等,凡成五十四卷。臣禹錫等謹按《蜀本草·序》作五十三卷,及唐英公《進本草表》云:勒成《本草》二十卷,《目錄》二卷,《藥圖》三十五卷,《圖經》七卷,凡五十三卷。又英公序云:撰《本草》并《圖經》、《目錄》等,凡成五十三卷,據此,三者合作五十三卷。又據李含光《本草音義》云:正經三十卷,《目錄》一卷,又別立圖二十五卷;《目錄》一卷,《圖經》七卷,凡五十四卷。二說不同,今并注之。庶以網羅今古,開滌耳目,盡醫方之妙極,拯生靈之性命。傳萬祀而無昧,懸百王而不朽。

梁·陶隱居序

隱居先生,在乎茅山岩嶺之上,以吐納餘暇,頗遊意方技,覽本草藥性,以為盡聖人之心,故撰而論之。舊說皆稱《神農本經》,余以為信然。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八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種,以省殺生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之命。此三道者,歷眾聖而滋彰。文王、孔子,象象係辭,幽贊人天。后稷伊尹,播厥百穀,惠被群生。岐黃彭扁,振楊輔導,恩流含氣。并歲逾三千,民到於今賴之。但軒轅以前,文字未傳,如六爻指垂,畫象稼穡,即事成邇。至於藥性所主,當以識識相因,不爾,何由得聞。至於桐雷,乃著在於編簡,此書應與《素問》同類,但後人多更修飾之爾。秦皇所焚,醫方卜術不預,故猶得全錄。而遭漢獻遷徙,晉懷奔進,文籍焚靡,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作慶,音糜。千不遺一。今之所存,有此四卷,臣禹錫等謹按《唐本)亦作四卷。韓保昇又云:《神農本草》上沖下并序錄,合四卷。今按:四字當作三,傳寫之誤也。何則?按梁《七錄》云:《神農本草》三卷。又據今《本經》陶序後朱書云:《本草經》卷上、卷中、卷下。卷上注云:序藥性之源本,論病名之形翰;卷中云:玉石、草、木三品;卷下云:蟲獸、果菜、米食三品。即不云三卷外別有序錄,明如韓保昇所云:承據誤本,妄生曲說,今當從三卷為正。是其《本經》。所出郡縣,乃後漢時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記。又有《桐君採藥錄》,說其花葉形色。《藥對》四卷,論其佐使相須,魏晉已來,昊普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普,廣陵人也,華佗弟子。撰《本草》一卷李當之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華佗弟子。修神農舊經,而世少行用等,更復損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揉,玲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醫家不能備見,則智識有淺深。今輒苞綜諸經,研括煩省,以《神農本經》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為主,又進名醫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十種。精粗皆取,無復遺落,分別科條,區吵物類,兼注詔時用,土地所出,及仙經道術所須,并此序錄,合為七卷。雖未足追踵前良,蓋亦一家撰製。吾去世之後,可貽諸知音爾。

《本草經》卷上序藥性之源本,論病名之形翰,題記品錄,詳覽施用。

《本草經》卷中玉石、草、木三品。

《本草經》卷下蟲獸、果菜、米食三。闢,有名未用三品。

右三卷,其中、下二卷,藥合七百三十種,各別有目錄,并朱、墨雜書并子注,今大書分為七卷。唐本注《漢書·藝文志》有黃帝內外經。斑固論云: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原疾病之深淺。乃班固論經方之語,而無本草之名。惟梁《七錄》有《神農本草》三卷,陶據此以《別錄》加之,為七卷。序云:三品混揉,玲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豈使草木同品,蟲獸共條,披覽既難,圖繪非易。今以序為一卷,例為二卷,玉石三品為三卷,草三品為六卷,木三品為三卷,禽獸為一卷,蟲魚為一卷,果為一卷,菜為一卷,米穀為一卷,有名未用為一卷,合二十卷。其十八卷中,藥合八百五十種,三百六十一種《本經》,一百八十一種《別錄》,一百一十五種新附,一百九十二種有名未用。

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贏者,本中經。

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倍其數,合七百三十名也。臣禹錫等謹按本草例:《神農本經》以朱書,《名醫別錄》以墨書。《神農本經》藥三百六十五種,今此言倍其數,合七百三十名,是併《名醫別錄》副品而言也。則此一節,《別錄》之文也,當作墨書矣。蓋傳寫浸久,朱墨錯亂之所致耳。遂令後世覽之者,裙摭此類,以謂非神農之書,乃後人附託之文者,率以此故也。

右本說如此。今按上品藥性,亦皆能遣疾,但其勢力和厚,不為倉率之效,然而歲月常服,必獲大益,病既愈矣,命亦兼申。天道仁育,故云應天。一百二十種者,當謂寅、卯、辰、巳之月,法萬物生榮時也。中品藥性,療病之辭漸深,輕身之說稍薄,於服之者稜患當速,而延齡為緩。人懷情性,故云應人。一百二十種者,當謂午、未、申、酉之月,法萬物成熟時也。下品藥性,專主攻擊,毒烈之氣,傾損中和,不可常服,疾愈即止。地體收殺,故云應地。一百二十五種者,當謂戌、亥、子、丑之月,法萬物枯藏時也,兼以閏之,盈數加之。凡合和之體,不必偏用之,自隨人患參而共行。但君臣配隸,依後所說,若單服之者,所不論爾。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右本說如此。今按用藥,猶如立人之制,若多君少臣,多臣少佐,則氣力不周也。而檢仙經、世俗諸方亦不必皆爾。大抵養命之藥則多君,養性之藥則多臣,療病之藥則多佐;猶依本性所主,而兼復斟酌,詳用此者益當為善。又恐上品君中,復各有貴賤,譬如列國諸侯,雖并得稱制,而猶歸宗周;臣佐之中,亦當如此。所以門冬、遠志,別有君臣;甘草國老,大黃將軍,明其優劣,皆不同秩。自非農岐之徒孰詮?正應領略輕重,為其分劑也。

藥有陰陽配合,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凡天地萬物,皆有陰陽、大小,各有色類,尋究其理,并有法象。故毛羽之類,皆生於陽而屬於陰;鱗介之類,皆生於陰而屬於陽。所以空青法木,故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故色赤而主心;雲母法金,故色白而主肺;雌黃法土,故色黃而主脾;磁石法水,故色黑而主腎。餘皆以此推之,例可知也。子母兄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若榆皮為母,厚朴為子之類是也。根莖花實,草石骨肉。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時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凡三百六十五種,有單行者七十一種,相須者十二種,相使者九十種,相畏者七十八種,相惡者六十種,相反者十八種,相殺者三十六種。凡此七情,合和視之。

右本說如此。今按其主療雖同,而性理不和,更以成患。今檢舊方用藥,亦有相惡、相反者,服之乃不為害。或能有制持之者,猶如寇、賈輔漢,程、周佐昊,人體既正,不得以私情為害。雖爾,恐不如不用。今仙方甘草丸,有防己、細辛,俗方玉石散,用括萋、乾薑,略舉大體如此。其餘復有數十條,別注在後。半夏有毒,用之必須生薑,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爾。其相須、相使者,不必同類,猶如和羹、調食魚肉,蔥、豉各有所宜,其相宣發也。

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凍四氣,及有毒、無毒。陰乾、暴乾,採進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陳新,并各有法。

右本說如此。又有分劑秤兩,輕重多少,皆須甄別。若用得其宜,與病相會,入口必愈,身安壽延;若玲熱乖衷,真假非類,分兩違舛,湯丸失度,當差反劇,以至隕命。醫者意也,古之所謂良醫者,蓋善以意量得其節也。諺云:俗無良醫,枉死者半;拙醫療病,不如不療。喻如宰夫,以鱔鱉為純羹,食之更足成病,豈充饑之可望乎?故仲景云:如此死者,愚醫殺之也。

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并隨藥性,不可違越。

右本說如此。又按病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湯者,服酒者,服膏煎者,亦兼參用,察病之源,以為其制也。

欲療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機,五臟未虛,六腑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服藥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勢已過,命將難全。

右本說如此。按今自非明醫,聽聲察色,至乎診脈,孰能知未病之病乎?且未病之人,亦無肯自療。故桓侯息於皮膚之微,以致骨髓之瘋。今非但識悟之為難,亦乃信受之弗易。倉公有言日:病不肯服藥,一死也;信巫不信醫,二死也;輕身薄命,不能將謹,三死也。夫病之所由來雖多端,而皆關於邪。邪者,不正之因,謂非人身之常理,風、寒、暑、濕,饑、飽、勞、逸,皆各是邪,非獨鬼氣疫癘者矣。人生氣中,如魚在水,水濁則魚瘦,氣昏則人病。邪氣之傷人,最為深重,經絡既受此氣,傳入臟腑,臟腑隨其虛實玲熱,結以成病,病又相生,故流變遂廣。精神者,本宅身以為用。身既受邪,精神亦亂。神既亂矣,則鬼靈斯入,鬼力漸強,神守稍弱,豈得不致於死乎?古人譬之植楊,斯理當矣。但病亦別有先從鬼神來者,則宜以祈檮桔之,雖曰可桔,猶因藥療致益,昔李子豫有赤丸之例是也。其藥療無益者,是則不可桔,晉景公膏肓之例是也。大都鬼神之害則多端,疾病之源惟一種,蓋有輕重者爾。《真誥》中有言曰:常不能謹事上者,自致百病之本,而怨咎於神靈乎?當風外濕,反責他人於失覆,皆痴人也。夫謹事上者,謂舉動之事,必皆謹思;若飲食恣情,陰陽不節,最為百病之本。致使虛損內起,風濕外侵,所以共成其害,如此者,豈得關於神明乎?惟當勤於藥術療理爾。

若用毒藥療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右本說如此。按今藥中單行一兩種有毒物,只如巴豆、甘遂之輩,不可便令至劑爾。如經所言,一物一毒,服一丸如細麻;二物一毒,服二丸如大麻;三物`一毒,服三丸如胡豆;四物一毒,服四丸如小豆;五物一毒,服五丸如大豆;六物一毒,服六丸如梧子。從此至十,皆如梧子,以數為丸。而毒中又有輕重,且如狼毒、鉤吻,豈同附子、羌花輩邪?凡此之類,皆須量宜也。臣禹錫等謹按唐本舊云:三物一毒,服三丸如小豆;四物一毒,服四丸如大豆;五物一毒,服五丸如兔屎。注云:謹按兔屎大如梧子,等差不類,今以胡豆替小豆,小豆替大豆,大豆替兔屎,以為折衷。

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下藥,鬼症蟲毒以毒藥,癱腫瘡瘤以瘡藥,風濕以風濕藥。各隨其所宜。

右本說如此。又按藥性,一物兼主十餘病者,取其偏長為本,復應觀人之虛實、補瀉,男女老少,苦樂榮悴,鄉壤風俗,并各不同。褚澄療寡婦、尼僧,異乎妻妾,此是達其性懷之所致也。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

右本說如此。按其非但藥性之多方,其節適早晚,復須調理。今方家所云先食、後食,蓋此義也。又有須酒服者、飲服者、玲服者、暖服者。服湯則有疏、有數,煮湯則有生、有熟,各有法用,并宜審詳爾。

夫大病之主,有中風、傷寒,寒熱、溫瘧,中惡、霍亂,大腹、水腫,腸僻、下痢,大小便不通,賁豚上氣,咳逆嘔吐,黃疸、消渴,留飲、癖食,堅積、癥痕,驚邪、癲痛、鬼症,喉痺、齒痛,耳聾、目盲,金瘡、矮折,癱腫、惡瘡,痔瘦、瘦瘤;男子五勞七傷,虛乏羸瘦;女子帶下、崩中,血閉、陰蝕;蟲蛇蠱毒所傷。此大略宗兆,其問變動枝葉,各宜依端緒以取之。

右本說如此。按今藥之所主,止說病之一名,假令中風,乃有數十種,傷寒證候,亦有二十餘條,更復就中求其類例,大體歸其始終,以本性為根宗,然後配合諸證,以合藥爾。病之變狀,不可一概言之。所以醫方千卷,猶未盡其理。春秋已前,及和、緩之書蔑聞,而道經略載扁鵲數法,其用藥猶是本草家意。至漢·淳于意及華佗等方,今時有存者,亦皆條理藥性。惟張仲景一部,最為眾方之祖,又悉依本草。但其善診脈,明氣候,以意消息之爾。至於剖腸、剖臆,刮骨、續筋之法,乃別衛所得,非神農家事。自晉代已來,有張苗、官泰、劉德、史脫、斬邵、趙泉、李子豫等,一代良醫。其貴勝阮德如、張茂先、裴逸民、皇甫士安,及江左葛洪、蔡謨、商仲堪諸名人等,并研精藥術。宋有羊欣、元徽、胡洽、秦承祖,齊有尚書褚澄、徐文伯、嗣伯群從兄弟,療病亦十愈其八九。凡此諸人,各有所撰用方,觀其指趣,莫非本草者乎?或時用別藥,亦循其性度,非相逾越。《范汪方》百餘卷,及葛洪《肘後》,其中有細碎單行經用者,或田舍試驗之法,或殊域異識之術。如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牽牛逐水,近出野老。餅店蒜奮,乃是下蛇之藥;路邊地崧,而為金瘡所秘。此蓋天地問物,莫不為天地問用,觸遇財會,非其主對矣。顏光祿亦云,詮三品藥性,以本草為主。道經、仙方、服食、斷穀、延年、卻老,乃至飛丹煉石之奇,雲騰羽化之妙,莫不以藥道為先。用藥之理,一同本草,但制御之途,小異世法。猶如粱肉,主於濟命,華夷禽獸,皆共仰資。其為主理即同,其為性靈則異爾。大略所用不多,遠至二十餘物,或單行數種,便致大益,是其服食歲月深積。即本草所云久服之效,不如俗人微覺便止,故能臻其所極,以致遐齡,豈但充體愈疾而已哉。今庸醫處療,皆取看本草,或倚約舊方,或聞人傳說,或遇其所憶,便攬筆疏之,俄然戴面,以此表奇。其畏惡相反,故自寡昧,而藥類違僻,分兩參差,亦不以為疑脫。或偶爾值差,則自信方驗;若旬月未廖,則言病源深結。了不反求諸己,詳思得失,虛駕聲稱,多納金帛,非惟在顯宜責,固將居幽貽譴矣。其五經四部,軍國禮服,若詳用乖越者,猶可矣,止於事邊非宜爾。至於湯藥,一物有謬,便性命及之。千乘之君,百金之長,何不深思戒謹邪?昔許太子侍藥不嘗,招弒君之惡;季孫績藥,仲尼有未達之辭,其藥性之不可輕信也。晉時有一才知墜卷人,欲刊正《周易》及諸藥方,先與祖訥共論,祖云:辨釋經典,縱有異同,不足以傷風教;至於湯藥,小小不達,便致壽夭所由,則後人受弊不少,何可輕以裁斷?祖之此言,可為仁識,足為龜鏡矣。按《論語》云:人而無常,不可以作巫醫。明此二法,不可以權飾妄造。所以醫不三世,不服其藥。九折臂者,乃成良醫。蓋謂學功須深故也。復患今之承藉者,多恃街名價,亦不能精心研習,實為可惜。虛傳聲美,聞風競往;自有新學該明,而名稱未播,貴勝以為始習,多不信用,委命虛名,諒可惜也。京邑諸人,皆尚聲譽,不取實事。余祖世已來,務御諱方藥,本有《范汪方》一部,斟酌詳用,多獲其效,內護家門,傍及親族。其有虛心告請者,不限貴賤,皆摩踵所救活數百千人。自余投纓宅嶺,猶不忘此,日夜玩味,常覺欣欣。今亦撰方三卷,并《效驗方》五卷,又補葛氏《肘後方》三。蓋欲承嗣善業,令諸子僅,不敢失,可以輔身濟物者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絕對戀愛:你是我的

    絕對戀愛:你是我的

    她,是世界上最強的殺手,不知道怎么回事穿越到無名時代,成為了一個丞相的一個被受欺负的小女儿,而這個小女儿居然是個傻子,成为傻子也没什么大不了,为毛还要嫁人呢?嫁的是什么皇上宠爱的弟弟,他弟弟关她屁事啊!“哎,一聲對不起也不说就走?老娘可是摔倒了!”对上男人的眼睛,穆宇见不禁吞了吞口水,妈的,这厮长得怎么这么倾国倾城的。“是你撞的我。”龙季染一双狭长、深邃的丹凤眼开始有点不耐烦。“那不管,反正我就是被你撞到摔倒了。”听男人这样一讲,好像真的是她不对,一下子就没了底气。第一次相遇就充满火药味,她以后人生会变得如何啊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暗天墨尊

    暗天墨尊

    在一切诡异之中到底隐藏重大危机。帝王们神秘失踪的时候,万族如何应对危机。少年在强大的万族中崛起,斩断命运,带领万族冲破迷雾,走上那主宰之路
  • 我有亿张召唤卷

    我有亿张召唤卷

    张芸,游戏老仓鼠,为了“失落王国”中的一个特殊任务从开服一直仓鼠,屯了十年,却没想到在他快要完成任务的时候游戏突然宣布关服……然而,在游戏关服的那一刻,他竟然带着游戏系统穿越到了异世界,还顺便捎上了仓库里的所有东西,包括他的亿张召唤卷。呃?十年仓鼠一朝富,征战异界不用愁?啊,不好意思,你们搞错了,我不想打架,我只想当个安静的仓鼠……
  • 狂魔的小娇妻:腹黑丹师

    狂魔的小娇妻:腹黑丹师

    谁家女儿呆木痴傻?谁家女儿骤然暴富?谁家女儿竟然引得三界一众奇男,齐齐心悦?又是谁家女儿成了上仙爱徒?狂魔爱妻?众人皆知,她就是封魔大陆西凤国君的爱女——丹神公主,云晨曦。据说她贪吃,贪财,喜欢穷折腾。架不住她人美,手狠,银子多!
  • 浪荡公子之校园邪神

    浪荡公子之校园邪神

    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少年,因情被害入狱,得高人真传,并偶得神奇丹药。在监狱中,感悟人生残酷,缘起监狱风暴,脚踏监狱恶霸,手收四方小弟!财力通天,出狱继续入学,嚣张的实力,收尽各方美女,导演一场又一场的恐怖血腥大事件,Z国第一大学,为此而颤抖,黑白两道,照单全收!卷起一场场血雨腥风。
  • 次元灵修

    次元灵修

    “你看这只九喇嘛。”白珏随手拎起了一只萌萌哒的九尾。“嗷……”九喇嘛张牙舞抓的挣扎着。“它很不乖哦!老打架!”白珏用右手拎住九尾的后颈,还伸出左手的食指去逗弄了一下它。“嗷!”九尾一口尾兽玉轰了上来。“诶呦!想打我?”白珏吓了一跳,虽然兽玉根本没有对他造成什么伤害。“你看这只九尾很凶哦!刚才它还想打我!”白珏晃了一下手里的九尾:“而且它老是和别的尾兽打架。”“你看这里。”白珏指着九尾身上的刚被他捏出来的伤口:“天天和别的尾兽打架,而且它又比较大只,天天欺负别的尾兽。”白珏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魔鬼一般的微笑。“这样子下去是不行的。”白珏无(xi)可(xiao)奈(yan)何(kai)地摇摇头:“它太强啦!只能把它和别的尾兽分开,单独拿去河边封印!”九喇嘛:“喵喵喵?”这是一只千年前的灵行走二次元的故事。
  • 历代皇子智谋故事(下)

    历代皇子智谋故事(下)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快穿组合之四个姐妹的成名之路

    快穿组合之四个姐妹的成名之路

    别人快穿,那都是一人一人的快穿,那孤独的都不能说,咱的快穿,但是四人四人的穿!诶,不对,为什么4人都快穿?咱穿就穿呗,为什么秘密这么多?穿的图中每个人的身世也渐渐浮出水面,完成报复,找到自己忠于所爱
  • 画界仙尊

    画界仙尊

    一个被灭族的豪门公子,因为一件家传古物,无意间被带入了一个新位面。孤身一人拜师学艺,巧计摆脱仙师魔掌,得知自己所处的竟是一个特殊的领域“重生界!”从此这位豪门公子便走上了一条重生成仙之道。斗法征战、异族之争、再开天路、灭神除魔。最终在不懈努力之下,化身仙尊,重画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