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开满了荷花。
“阿姐,你慢一点,等等我!”
“小弟,你快点跟上,快点!”
一处碧琉璃般的湖面上,欲放还羞的荷苞连同守护着它的青色莲叶共同占领了整个湖面,绽放三秋而不谢,绵延十里而不绝。荷塘上,各种颜色的美丽蜻蜓点水而过,迷恋于小荷尖尖角。
湖中央,一座石亭隐藏于接天莲叶之中,这是观赏映日荷花的最佳位置。连接石亭的是一条暗黄色的木板路,没有栏杆,潜伏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下,宛如水蛇恣意穿梭游荡着。
而就在这条略显狭窄的木板路上,两道瘦小的身影争先恐后地跑向湖心亭台。
“等等我!等等我!”
后面的幼儿由于年纪还小,跑起来步履蹒跚,被前面的青衣女孩远远地甩在后面。小女孩瘦小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这片青色之中,引得后面的小男孩焦急惶恐,稚嫩的语气中略带了几分哭腔。
“阿娘!”
湖心亭中,青衣小女孩欢快地扑向亭中一道清丽的白色身影,如乳鸟归巢,是那般的欢愉。
“莲儿,你慢点跑,跑得浑身都是汗的。”
白衣女子爱怜地看着怀中的女孩儿,轻拂衣袖,拭去她脸上沁出的微微汗珠,女孩儿的眷恋让她满是疼爱。
“阿姐,你在哪里?等等我!”一道呼喊声从浓密的莲丛中传出,随即而来的,是小男孩无助的嘤嘤哭泣,“阿娘?”
“你又抛下你弟弟了?”白衣女子闻声,对着依赖在她怀中的青衣女孩儿略带斥责道。
面对母亲无丝毫作用的责难,女孩儿吐了吐舌头,无奈,转身又投入莲丛中,去寻找她那烦人的弟弟。
遮蔽蓝天的莲叶挡住了小男孩寻找阿姐的视线,让他无依无靠地蹲在原地。虽然木板路只通往一个方向,但是年弱的他,还是对这条走过多次的木板路充满了恐惧,亦或是对亲人不在的孤身之惧。
伴随着“哒哒哒”的脚步声响起,在小男孩的啜啜泣声中,女孩儿终于找到了被她抛弃的弟弟。
“哭,就知道哭!”
听到熟悉的清脆声音,小男孩抬起低垂着的脑袋,看到阿姐又回到了自己身边,遂止住了哭泣声。也许是女孩儿的责怪,小男孩徐徐站起身来,再次低下他的头,抽了抽鼻子,不敢直视他的阿姐。
女孩儿故作老态,对小男孩的表现甚是不满,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斥道:“你怎么这般无用?跑得那么慢,还只会哭!”
面对阿姐的责怪,小男孩浑不在意,年幼的他,还没有什么羞耻之心。对他来说,只要自己的阿姐回到了自己身边就好,其它的,就不是他小小的心能够装得下的了。
虽然有点生气,但是小男孩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女孩儿还是牵着小男孩的手,安慰了几句,带着他向湖心亭走去。
“阿姐,以后别丢下我一个人,好不好?我害怕。”小男孩弱弱地恳求道。
“你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怕什么怕?也不嫌害臊。”女孩儿毫不留情地打击着他,说完又怕小男孩再哭起来,只得紧接着承诺道:“好,阿姐答应你,以后都不离开你,一辈子都保护你,好不好?”
“嗯,阿姐最好了。”小孩子永远都记不住悲伤痛苦的事,才一会儿的功夫,他就破涕为笑。可是,年幼无知的他还不懂何为人情世故,完全没有意识到女孩儿只是随口应付了他几句。
“阿姐,等我以后长大了,我就保护你,好不好?”
“哈!我才不要你来保护,你照顾好你自己就行了。”
“不行,现在是你保护我,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保护你,好不好?”
女孩儿应付不过小男孩的撒娇,只得同意:“好好好,只要你开心,随便谁保护谁。”
“嗯,阿姐最好了!”
听到女孩儿和小男孩之间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对话,湖心亭中的白衣女子却是满心忧愁,这样的快乐日子还能维持到几时?
“阿娘!”
看到石亭中的美丽人影,小男孩欢快地挣脱了女孩儿的手,投向另一个温暖的怀抱。
“慢着点,别摔着了。”白衣女子爱怜地将小男孩抱在怀里,又给他擦去脸上的泪痕。
“最喜欢阿娘了!”小男孩紧紧抱着白衣女子,片刻也舍不得松开,仿佛一松开,她就会消失一样。
白衣女子没有多加理会怀中小男孩的撒欢取宠,只是呆呆地看着小男孩在玩弄着自己的发丝,愣愣出神。
“阿娘,你是不是又想起阿爹了啊?”看到白衣女子看着小男孩时的出神,一旁的女孩儿问到。
“阿爹?阿娘,‘阿爹’是个什么东西啊?”还不待他母亲回答,小男孩就对他阿姐口中的“阿爹”产生了兴趣。
听到小男孩让人忍俊不禁的问题,白衣女子却是神情悲苦地道:“‘阿爹’就是你的身生父亲。”
“噢,我的身生父亲,”小男孩似懂非懂,“那我的身生父亲又是个什么东西?”小男孩仍然不懂,只好刨根问底。
“你父亲就是,哎,算了,你长大之后就明白了。”白衣女子不知道该怎么向小男孩解释这个问题,自他开始接触这个世界以来,他就没有见过他的父亲,遂只好作罢。
“红蜻蜓,阿姐快看,是红蜻蜓哎!”
这时,一只红色的蜻蜓飞过,落在才露尖尖角的小荷苞上,新奇而美丽的东西立刻引起了小男孩的兴趣。
遂小男孩开始不安分起来,闹腾着挣脱白衣女子紧紧抱住自己的双手,兴奋地跑向路边的红蜻蜓。
“小心点,别掉湖里了。”见小男孩跑到湖边去,白衣女子生怕他被这美丽的昆虫给勾到湖里去了,遂出声提醒道。只是,小男孩完全没有听到她的话,自顾自地追逐着红蜻蜓。
“阿娘,没事,我去看着他。”女孩儿劝慰白衣女子,转头就跟上小男孩,“小弟,等等我!”
“不等不等,我就不等!”
似乎是为了报复刚才女孩儿抛下了他,现在,小男孩在前面快速地奔跑着,不肯停下来等待承诺过要一辈子保护她的阿姐。
是以,诗云:“顽童急走追红蜓,飞入莲花无处寻。”
看着两个追逐红蜻蜓的小孩,白衣女子却在心里想着另外一个人,在那遥远的东方,在那高不可攀的山上,阻穷东征,岩何越焉?
此事不提,回望先祖。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极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徐整《三五历纪》
相传,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喜为晴,怒为阴,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或言,驼峰首,鸟喙鼻,背生双翅,手足千寻;又曰,寻常巨人。说法甚多,不一一累述。
为纪念盘古开天辟地之伟功,世间流传着这样的《盘古开天辟地歌》:
“盘古开天地,造山坡河流,划州来住人,造海来蓄水。
盘古开天地,分山地平原,开辟三岔路,四处有路通。
盘古开天地,造日月星辰,因为有盘古,人才得光明。”
自打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三界生灵,六道智慧,共同演绎了天地大兴。因盘古开天后残留的混沌元气,仙神佛,妖鬼怪,千万异物应运而生,可与天争锋。
悲哉,逆天者,天必不容。
不知何时而起,一场席卷整个天下的浩劫洗荡了世间万般罪恶,不论千秋圣人,亦或万代邪魔;不管寿与天齐,还是朝生暮死,凡与天相背者,无不落得个身死道消的下场,呜呼哀哉!
自天地浩劫之中苟延残喘存活下来的生灵们,在被肆意摧残过的大地上尽情地展示着他们蓬勃的生机,哀鸿遍野的冰冷荒地再次被点燃,生命的火种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虽然与天地同寿的仙神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彻底消失了,但是他们的传承伴随着生灵的火种不断延续下去,众生不亡,道统不灭。
是故有言:“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焰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时光冉冉,流至今日,世间拥有六大圣地,继承上古道统,广收天下英才,共研修仙之法,同究长生之方。
这六大圣地分别为西北昆仑山的东玉虚,西瑶池,西南须弥山那烂陀寺,东海蓬莱岛碧游宫,中土大罗山八景宫,还有隐遁世间无迹可寻的灵台方寸山。
这六大圣地皆号称仙神佛正统,超脱世俗之外,只为证道成仙。只是,自有书籍记载以来,还从未有过某位羽化而登仙。
于是,长生不死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仙道杳杳无踪,人们转而开始修炼人道,追善逐恶,修公弃私。只是,不论他们修习得如何,生灵的本能,是他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即自私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