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00400000067

第67章 老鼠是如何走出迷宫的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约翰?B.沃森出身低微,但后来却一步一步地走向心理学界的巅峰,成为“行为主义”的先驱。

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时,他选取哲学作为专业,但马上意识到自己真正关心的是心理学,于是转系。他学习非常刻苦,同时打几份零工以养活自己:在寄宿区当侍应生,在心理学系当管楼人,在实验室里照管老鼠。他一度因焦虑和失眠而患上抑郁症。

也许由于自己的出身和经历,他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更不善于将人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可与动物相处则不然。他感到,在研究它们时,他是在脚踏实地地走近生物学。这个想法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其他学生观察人类所发现的东西,我为何不能从动物的行为中找到呢?

沃森在芝加哥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因而在其毕业时,系里让他留校任实验心理学的助教,两年之后,即将其升为讲师,又两年,提拔为副教授,再一年,在其30岁时,即被授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职称,且得到一份在当时(1908年)非常可观的年薪:3500美元。

他的青云直上归功于其在动物认知方面所做的杰出实验。他教会老鼠走出迷宫――一个复制亨利八世建于伦敦郊外的皇家行宫汉普顿迷宫的微型迷宫。开始时,老鼠们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找到出口,但经过30次尝试之后,它们可在10秒钟内直奔出口。它们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路线的呢?为找出原因,沃森先拿走它们的第一个感觉提示,接着再拿走一个,想以此方法查出究竟是哪一个提示是认知迷宫的关键。他蒙上其中一些经过培训的老鼠的眼睛,它们的表现立即大打折扣,但旋即又恢复至以前的水平。他冲洗迷宫里的道路,以去掉味觉提示,但经过培训的老鼠同样跟以前一样干得非常出色。他用外科手术破坏一些未经培训的老鼠的嗅觉,可它们跟正常的老鼠一样稳健地学会了走出迷宫。沃森得出结论说,肌肉运动觉,即肌肉的感觉,是认知过程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些研究,通过了解桑代克和其他客观主义者所从事的工作,沃森否定了所有关于隐形精神过程的猜想,形成一种全新的、完全以可观察行为为基础的心理学。在1908年和1912年的心理学大会上,他率先提出了这些观点,并于1913年写出一篇文章,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这篇文章常被人称作“行为主义宣言”,就是它正式揭开了心理学史上行为主义时代的序幕。

他用三句话宣布了三条革命性的原则:第一,心理学的内容应该是行为,不是意识;第二,其方法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内省的;第三,其目标应该是“预测并控制行为”,而不是对精神现象的基本理解。

沃森严厉地指出,心理学之所以一直未能成为不可辩驳的自然科学,是因为它关心的只是一些看不见的、主观的和无法准确定义的意识过程。他抛弃了希腊哲学家、中世纪学者、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的心理学理论,也抛弃了诸如康德、休谟、冯特、詹姆斯和弗洛伊德等一批伟人的思想。在他看来,这些人全都误入了歧途。

大众传媒对沃森的一生所作的评述是,该宣言像弹射机一样将沃森一把推上1915年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的宝座。

不管原因何在,他毕竟高飞起来。但他知道,他还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方法,以指导行为主义者从事研究工作。在就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一职的演说词里,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也拿出了解决方案:条件反射法。他虽然对巴甫洛夫所做的工作知之甚少(仅为大致轮廓),却将之作为一个模式提出来,认为行为主义者的实验对象不仅可以是动物,而且可以是人类。他请人们注意,他的学生卡尔莱施里已经成功做出了一只可移动小囊,可植入人的面颊底下。他用这只可移动囊成功地测量出了人类志愿者非条件形成和条件形成下的唾液反射。

沃森本人也开始致力于研究人类的条件反射,毫不奇怪的是,他的实验对象不是成年人,而是婴儿。沃森首先希望发现婴儿具有哪些非条件反射,即,什么样的刺激可在没有任何学习过程的情况下引起反射。根据门诊的一些简单实验,他得出结论说,人类只有少数几种本能反射,其中有吸吮、伸手和抓取。他还发现,婴儿对某些刺激有三种天生的情感反应:在听到很响的声音或被从高处抛下时感到恐惧(呼吸急促,抿拢嘴唇,然后哭叫),头、手运动被强行限制时感到愤怒(身体僵直,手臂扑打,闭住呼吸,面部涨红),在受到爱抚、摇动、轻拍等类似动作时感到爱(咯咯发笑,呢喃自语或微笑)。

然而,在他看来,既然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类先天反应的总量――后来的研究则得出不同结果――他的更大目标则是揭示,条件反射是如何构成其他所有人类行为和情感反应的。他起步于解释巴甫洛夫关于情感反应的一个假定:当激发情感的物体与不激发情感的物体同时刺激受试者时,后者(经常只需一次此类联合刺激)也可引起与前者同样的情感反应。

为检验这一假说,沃森与其学生之一罗萨莉?雷纳(Rosalie Rayner)于1919年至1920年冬进行了一次被称为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尝试让其报告中叫做阿尔伯特?B的11个月大的婴儿产生恐惧条件反应。在阿尔伯特年仅9个月大时,他们将一只白鼠放在他的身边,但他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然而,当用锤子在其脑后敲打铁棒时,他却一脸恐惧。两个月之后,他已将此事淡忘,于是,他们又开始对他重复这些实验。他们将一只老鼠放在阿尔伯特面前,他伸出左手抓它,就在手碰到老鼠时,他的脑后又响起了敲铁棒的声音,他吓得猛地一跳,扑倒在床上,脸深深地埋在床垫里。第二次尝试时,阿尔伯特用右手去抓,也是在快要抓住时,敲铁棒的声音又在身后响起。这一次,阿尔伯特跳起来扑倒在地,哭叫起来。

沃森和雷纳决定,推迟一周再做进一步的试验,“以免过度刺激孩子”,他们写道。这个说法非常奇怪,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刺激他,而且在继续试验时也的确过度刺激他了。这样的配套试验又进行了五到六次,他们把老鼠放在阿尔伯特身边,同时在他身后敲铁棒,于是,阿尔伯特形成了对老鼠的完全恐惧式条件反射:老鼠一出现,婴儿就开始哭。同时,他几乎是立即向左侧转身,歪倒在那里,撑起四肢快速爬动,一直爬到试验台的边缘,研究人员用了好大的劲儿才将他抱住。

更进一步的试验显示,阿尔伯特对其他毛乎乎的东西全都产生恐惧:兔子、狗、海豹皮大衣、棉绒,还有沃森装圣诞老人时所戴的面罩。一个多月以后,他们又对阿尔伯特进行试验,一切如沃森和雷纳满怀喜悦地在报告中所解说的那样,他哭了起来,对老鼠和其他一系列展现在眼前的、毛乎乎的刺激感到害怕,尽管已没有任何敲铁棒的声音。

令人惊讶的是――按照今天的研究标准来看――沃森和雷纳并没有采取任何消除阿尔伯特条件反射的措施,该孩子在完成最后的试验后就离开了门诊医院。他们在报告中的确提到:“假如有机会,我们可能尝试几种(消除条件反射的)办法。”而且他们也确曾做过消除反射的提纲。然而,他们嘲笑说,20年后,某些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分析师可能会从阿尔伯特身上得出一个虚假的记忆,说他约在3岁时曾想玩弄母亲的阴毛,结果被狠狠训斥一顿。

沃森没有为他对阿尔伯特的所作所为付出任何代价,却为合作期间所做的另一件事损失惨重。试验期间,他开始爱上年轻美丽的罗萨莉?雷纳,并与她发生了性关系。后来,他为了迎娶罗萨莉,忍痛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并因此丢掉了在心理学界的崇高地位。

在被驱出学术界后的头十年里,他依然就行为主义理论和儿童教育问题从事著述和写作。在他的大众作品中,他听起来像是救世主一样:行为主义将科学地处理性格的发展,从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1925年,他在《行为主义》一书中说出了可能是他最为著名也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

给我一打身体发育良好的健康婴儿,将他们放在我自己的独特世界里长大,我担保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场巨贾,甚至乞丐和大盗,不管他的天赋、倾向、能力、职业和祖辈的种族如何。

从1930年起,沃森与心理学切断联系,只在广告中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1957年,在沃森年近八旬之时,美国心理学协会发给他一个通知,说要给他颁发一份奖金,奖励他对心理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深感震惊,也非常高兴,便与儿子们一起去纽约领奖。然而,在最后一刻,他害怕自己经过近40年的流亡打击,可能在仪式上失控痛哭,因而只让儿子代其出席了仪式。给沃森的颁奖词里写到:

致约翰?B.沃森,他的工作是构成现代心理学形式和实质的决定因素之一。他发动了心理学思想上的一场革命,他的作品是富有成果的研究工作延续不断的航程的起点。

同类推荐
  • 催眠术:生活中的心理诡计

    催眠术:生活中的心理诡计

    现代心理学认为,催眠术是打开人们心扉的一把万能钥匙,是一种通过影响潜意识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技术。催眠并不像普通人理解的那样神秘,掌握起来也并不困难。实际上催眠术很贴近生活,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熟练运用催眠术、耍点小“诡计”,很多棘手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

    "掌握阅人智慧,洞穿他人心理!它将告诉你:如何用最健康的方式缓解孤独;如何不费吹灰之力阻止对方做一件事;如何解决严重的“剩男剩女”问题;怎样的约会能给感情热身;做什么样的工作你不会感到累;如何识破算命先生的金玉良言;如何告别穷人,成为富人!"
  •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丛氏萨提亚模式”帮助你学会萨提亚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让你获得关于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的改善、更好的沟通等问题的全新认识。萨提亚模式到底是什么?萨提亚对我会有什么改变?我应该怎么用它?——《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里有最可读的答案。
  • 身份心理学

    身份心理学

    以心理学、营销学的观点解析身份和影响力的内在逻辑。吸引高层次人群的人际关系法则。越是好的越多人抢,越多人抢就越是好的,你明白这种不成逻辑的逻辑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场面大了,会吓跑人群中的绝大部分;场面小了,有实力的人又看不上。你明白这个“面子”问题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形象代表人的本质,影响力就是一种生产力,你了解这种名与实之间互相转化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外表漂亮者比不漂亮者更为成功,你知道这种视觉效应背后的心理秘密吗?
  • 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生一般会出现这样几种心理情况:懦弱与自卑并存,这是一种内向型心理;拒绝与人交流,这是一种封闭型心理;承受不了外界打击,这是一种脆弱型心理;容易冲动而犯下大错,这是一种情绪型心理;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评,这是一种虚荣型心理;羡慕他人的生活水平,这是一种攀比型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当然不可能同时存在于某一个中学生的身上,不管出现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较大的毁坏力。美国著名教育大师鲍肯说:“学生的心理症结,就是于心态在平时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有外界引发,而内在不能正确吸纳而决定的。”跟着青年少年心理问题的增多,“心理健康”已成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热门推荐
  • 无良之辈

    无良之辈

    理想浩土。东海有仙,高高在上;西土为魔,为祸一方;南川居阴尸,构造无量地狱;北方陈帝魁,老而弥坚;中土诞财神,财通八方。富白,中土第一财神世家独子,据说才貌双全,生性纯良,是一等一的翩翩俊谦公子哥,飞扬跋扈纨绔行径,不屑为之,最喜读书修仙,奇淫巧技,外加收藏,用他的话说:家境还算殷实,用不着考虑街边趴活赚银子,吃喝享乐又没意思,最主要花不了多少银子,所以只能挖空心思研究一些颇费银子的事情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这个女配有点怂

    快穿之这个女配有点怂

    又怂又萌的容茶被“恶毒女配”系统绑定了,被强行送进了快穿空间。得严格恪守女配的原则:给女主千里送人头、绞尽脑汁的蹦跶作妖。女主蹭蹭涨经验,自己则蹭蹭掉血条。容茶表示:“臣妾做不到啊!”不仅如此,这些女主们全都不按套路出牌,这个想和她当闺蜜,那个想让她当后娘?!容茶崩溃了,“滚粗!老子不伺候了!”系统:“亲亲,这边建议您把心态放平呢,否则30秒后予以抹杀。”容茶:“……”我放平你奶奶个爪儿!从此——她一边哭唧唧,一边蹦跶作死,左手眼泪,右手阴谋,还在无意间招惹了一只阿飘……*排雷:1、又名《女主们总想和我当闺蜜》、《怕是遇了个假系统》、《女配她总是认错人》2、男女主身心干净,温馨互宠推荐:古言完结文《妃你不可之十里红妆》、《妃上枝头之殿下嫁到》、《江山策之妖孽成双》现言完结文《哑小姐请借一生说话》、《婚途不知返》
  • 废废不想努力

    废废不想努力

    “皇上!怡娘娘又去御膳房偷吃了”………“…通知御膳房重新准备,今日去云淑间用膳”在现代的林株怡小姐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会因低血糖病发撞到茶几而死,更没想到这居然魂穿在了皇宫里最不起眼的怡娘娘身上…
  • 风声广陌

    风声广陌

    爱上你,会是谁的错。天地间没有谁会是注定的,只有靠他、靠你、靠自己、靠我们来发掘!谁是谁的谁!谁是初次尝到爱情甜蜜的骑士?谁是为爱受伤并冰冻起她的王子?爱情的法则,你会是谁的谁。
  • 以爱之名许你荣宠一生

    以爱之名许你荣宠一生

    “你要的我给不起。”“我从始至终爱的只有你,晓晓你明白吗?”“爱会消失,别想打着爱我的名义把我绑在你身边!”“你要我怎样?我还能怎样?”
  • 改变宇宙的恶人

    改变宇宙的恶人

    太古时期,宇宙中曾出现了一个皇帝,他仁慈且强大,在他的统治下大片星域每个人都过着幸福、和平的生活。直到他的不辞而别,让更多纯纯欲动的野心家开始了他的游戏。
  • 我的身上有精灵

    我的身上有精灵

    普普通通的徐凡幸运的得到了一个手表,手表里面住着一位可爱的小精灵,从此过上了开心快乐幸福的理想生活。她的理想是感受自然,养一些小动物,无忧无虑的生活,且看她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
  • 八神幻俺记

    八神幻俺记

    一个只要不死就一直陪你玩下去的故事,一个通过分身在各个世界兴风作浪的故事
  • 夜之阎君

    夜之阎君

    为了寻找失散的挚爱和笼罩在自己身上的诸多谜团,燕十三行万里路,遇百样人,经历了诸多匪夷所思的事件,终于一步步接近了真相,然而,最终的真相真的是他可以接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