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演义
——二十四史演义之一
第一回降生般若寺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茔,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上面念的这首词叫做《临江仙》,出处呢,来自《二十一史弹词》。是明朝的大才子,正德年间的状元杨慎杨升庵所作,感叹的是朝代兴亡,岁月无情!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浩瀚的历史,有自己悠久的文化,也有说不尽英雄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今天我们说的这部书叫做《大隋演义》,它既不同于民间的小说,也不同于正统的史书。它是以民国年间,浙江名士,一代历史学家蔡东藩先生的《历朝通俗演义》为范本,经过改编而成。
大隋朝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它从公元581年建国,到公元618年灭亡,只有短短的38年,这38年间只经过了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亡国皇帝隋炀帝杨广两代君主。在前期,它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创造出惊人的辉煌成就。在后期,又突然之间刀兵四起急剧衰落,瞬间就烟消云散破产崩盘。
出世
说到大隋朝,我们先从它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说起。杨坚,出生于公元541年,当时正是中国历史的南北朝时期。杨坚所在的国家叫西魏国,他出生的地点呢,在西魏国的国都长安附近的冯翊(yì),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大荔县,当时它隶属于中央直辖,号称“三辅重镇”之一。大荔地处关中平原东部,位于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之地,是陕西省的东大门,有“千年河西故地,关中米粮之川”的美誉。奇怪的是,杨坚降生的地方,是在一座寺庙里,史书记载叫做“般若寺”,这个孩子从一出生就和我佛如来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他的命运要比唐僧好得多,没有生下来就扔水里泡三天。
更叫人奇怪的是,杨坚出生不久,他们家来了一个尼姑,非要收养杨坚不可,这个尼姑叫智仙师太。这里说明白点,这位师太是从东方而来,不是从峨嵋山上下来的,和江湖上五大门派没有任何瓜葛。她对杨坚的父母说,你们家这个孩子生得太异常了,和普通的孩子可不一样,不适合在民间生长,应当在寺庙里养着。这个事叫杨坚的父亲杨忠就很为难,虽然他们夫妻俩都很信仰佛教,但孩子毕竟太小了,抱出去也不放心哪。好在他们家里宅子比较大,有的是房间,因为那时候杨忠已经是大将军了,怎么办呢,就在家里腾出地方来盖了一座尼姑庵,供智仙师太带着杨坚居住。智仙还给孩子杨坚起了一个小名,叫做那罗延,“那罗延”是梵文,翻译过来呢,就是金刚力士,是佛教里的护法大神。佛经上讲,那罗延长得金身八臂,跨下金翅大鹏,手中降魔法器。
根据史料记载,杨坚出世的时候,和其他中国的开国帝王一样,天地之间有奇异的现象发生,据说是“紫气充庭,神光满室”。你像汉朝的汉高祖刘邦刘三爷出世的时候,雷电交加;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公子出世的时候,红光满室。那么这些神奇怪异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应验到这些英雄帝王身上呢,书上姑且那么一说,咱们姑且那么一听,因为有些自然现象不好用今天的科学来解释。
杨坚的父亲叫杨忠,是当时西魏国“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在年青的时候,就参军当兵,跟隨着鲜卑族的军官驻守在塞外六镇,杨忠自己是汉族,当时中国北方是少数民族鲜卑人当皇帝。那个年代,战乱频仍,几乎天天都在打仗,作为军人,杨忠出生入死,到处征战,整年介过着刀头上舔血的日子,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到后来,他听说自己的老上司一代枭雄宇文泰在长安做了西魏国的大丞相,就与战友们前去投奔。宇文泰志向远大雄心勃勃,身边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杨忠等人来了,自然高兴。再加上杨忠能征惯战屡立战功,大丞相宇文泰挺够哥们意思,就保举他为“十二大军”之一。杨坚出生那一年,杨忠就已经36岁了。
至于说日后杨坚安邦定国,建立了大隋王朝,在追溯自己祖先的时候,把自己的家谱跟陕西的弘农杨氏联系起来,纯粹那是擂大鼓扯大旗,装饰门面。其实他父亲老杨忠,就是一个普通的汉族士兵成长起来的,跟名门望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因为那个年代讲究门第出身,一个皇帝就应该有一个好的贵族身份相匹配,所以呢,就跟东汉的弘农杨氏,司徒杨震扯到了一起。当然了,认错祖宗的在皇帝当中大有人在,不光杨坚一家。
弘农,指今天的陕西省华阴地区,自两汉以来,杨氏家族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号称“四世三公”,不光是东汉时期的司徒杨震,还有三国时期的太尉杨彪。如果再说远一点,唐朝的杨贵妃、宋朝的杨家将都是弘农杨氏的后裔。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杨坚,在智仙师太的教管下渐渐长大成人,咱们讲的这位智仙师太可比不了灭绝师太,因为她既不会九阳神功,也没有倚天宝剑,她只是一位虔诚的佛家弟子,每日里青灯古卷清规戒律。这智仙对杨坚给予了非常高的企望,曾经对小杨坚就说过,“孩子啊,你日后必当大贵出人头地,能在东方弘扬佛法,就全寄托在你一人身上了”。等到杨坚登基称帝之后,确实在中国把佛教发扬广大,大家都知道佛教是起源于天竺,昌盛于华夏,才扬名于世界。
正因为从小在庙庵这种环境下成长,整日里面对的是佛、法、僧三宝,杨坚逐渐养成了清心寡欲的性格,老成持重,不苟言笑,从小就是个“小大人”,这样的禀性,对他日后成就宏图霸业起到相当的帮助。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长,和他幼年的教育密切相关。这倒不是说非让家长都把孩子都送到和尚庙里去,只是说,孩子的启蒙很重要,在小的时候,一定要循循善诱,给他输送正能量。
等到杨坚再大一点,十三岁的时候,应该接受社会教育了,大将军杨忠就把他送到国家太学里深造。西魏国的实际掌班人,一代枭雄宇文泰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把这些王侯将相的公子全部保送到国家大学——太学里去培养,盼望的是他们有一天学成文武艺,好为国家效力。再说做家长的,都是望子成龙心切,也乐得自己子弟到学府里锻炼。等到这些“王二代”、“将三代”长大成人,走上仕途,无形当中就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凝固成一个左右国家命运的贵族集团。我们讲的大隋朝、大唐朝,这些开国元勋英雄人物,大多数都和这个集团有联系,就连皇帝的更换,都是在这个大贵族集团内部做出的选择。因为这些王公家族分布在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地区,后来史学界给出一个名词,叫“关陇贵族集团”。
那么说,杨坚在太学里读书,学习成绩肯定是很好了?确实不错,一直都是倒数前三名。学文文不成,学武武不就,回答问题也不够聪明,真叫人大跌眼镜,他父亲老杨忠干着急没办法。看来,真实的学习成绩和老爸的官多大,没有关系。不过呢,借着太学读书的机会,杨坚结识了一大批同学朋友,为他以后的飞黄腾达铺垫下人脉基础。这其中就有一个叫郑译的人,日后就是他帮助杨坚登上了大隋皇帝的宝座,这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