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90200000034

第34章 先生

张艳茜

几年前,我的生活发生了变故。颠沛流离的日子开始后,心里清楚我今后的每一天,都将自顾不暇,实在无力关照我多年来一本本积攒下来的书籍。无奈,只有忍痛离它们而去。

前不久,这些书籍竟然失而复得。再次见到它们,真如同与失散多年的老友重逢,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掸去多年的浮尘,我小心地将它们一本本装入事先备好的40多个购物袋里。然后,我一趟一趟搬到楼上,摆在了新购置的一个书架上。

整理分类时,见到了好多当年上大学时,给我们授课的先生们的著作。其中有一本,是上大学二年级时,教授我们《鲁迅思想研究》的张华先生的著作《爱情自由的历程——鲁迅胡适郁达夫徐志摩的爱情婚姻与家庭》。在这本书的扉页,写着一段话:

记得当年给你们讲《鲁迅研究》课时,曾发一表叫你们谈一下对鲁迅的认识。你填的那张表上说:“鲁迅对朱安太‘那个’了。”我印象颇深,遂注意搜集资料,在本书中,把‘那个’的原委和表现一一道出,不知符合你的原意否?——距当年给你们讲课已十有四年矣!

这是张华先生送我的著作,签注日期是1997年12月3日。记得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我正准备下班回家,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子,找到我们当时混乱不堪的隔断式办公间。她说,她是张华老师的研究生,张华老师特意嘱咐要将这本书送到我手上。

我看着张华先生的这段话,只有汗颜。当年的少不更事,才有课堂上的幼稚之举。究其原因,是我自己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多子女家庭,而且又是女儿中排行老四,平时低眉顺眼的,小心翼翼地看着父母和哥哥姐姐的脸色行事,造就了内心的敏感。除了敏感,我所拥有的只剩下自卑。所以,我极其在意各种情况下女性的遭遇,在意不同环境下人们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于是,在根本看不懂鲁迅与朱安的婚姻关系究竟错误何在时,只怀着单纯的对女性——朱安的同情,就给张华先生留下了那句话。

读过张华先生的这部书,又有了多年生活和情感的磨砺,我逐渐意识到,对朱安的单方面同情,这于鲁迅先生也是不公平的。

“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做一世的牺牲,是万分可怕的事;但血液究竟是干净的,声音究竟醒而且真。”(鲁迅语)

朱安在鲁迅先生生前,是鲁迅先生“为母亲娶来的一个儿媳妇”,在鲁迅先生逝世后,是“鲁迅先生的遗物”。

“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

朱安一生的心愿是做大先生鲁迅真正的太太,而鲁迅却始终坚持没有爱的性是可耻的。是否与许广平结为伴侣,鲁迅内心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挣扎过程的,远远比我对朱安的单纯同情要复杂得多,也负责任得多。与那些“谈色变虎”的男人,与那些随时将灵与肉分离开来的男人相比,我个人感觉,鲁迅是真正的男人。

张华先生客观、温厚地叙述了这四位杰出现代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与家庭,让我们从中了解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历史事实,也从私生活的视角探视到现代知识分子心态的一个侧面。张华先生在书的后记中写道:

“本书是在先母逝世后不久开始动笔的。先母龚维荃女士,生于1907年,早年负笈东洋,20世纪30年代初回国,从事中小学教育30余年,先后执教于安徽、湖南、四川、江苏四省,培育的学生以千计,可说桃李满天下。1990年去世。先母仅抚育我一人,对我期望甚殷,但我半生坎坷,在她晚年也没能很好地赡养。”

张华先生的这部著作,1993年7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封面设计有一大疏漏——没有排上著者的姓名。

张华先生是江苏省南京市人,20世纪50年代初由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读北京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后到西北大学工作。1955年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任教不到一年的时间,机会眷顾了这个22岁的北大才子。按当时学校规定,大学毕业要工作四五年之后才能走上讲台,因为有一位女老师休产假,张华先生作为代课老师提前站在讲台上,代了一个学期的课。

张华先生的课讲得十分好。之后,张华先生又被选入一个宣讲小组,为当时在职的干部做“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普及讲座,于是,遭到羡慕嫉妒恨。1957年“反右”运动中,23岁的张华先生成为“****分子”被发配到陕南山中。之后,是20多年沉默而艰辛的岁月。

1949年之后的中国,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对中国人最大的伤害,就是一次次将中国人人性中的恶诱发出来。无休止的政治运动和政治斗争里,没有朋友之情、没有夫妻之情、没有父子之情……

1981年,张华先生终于重返讲台,为西北大学即将毕业的1977级中文系开《鲁迅思想研究》的选修课。张华先生上课的第一句话是:“这是我一生中所讲的第二堂课!”

20多年的悲怆、痛苦与坚韧不屈,似乎全由这句话喷散开来。

就在张华先生重返讲台的1981年7月,高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作为华阴县文科状元,我顺利地被西北大学中文系录取。来自华阴县一个企业子弟学校的我,读书与见识都少得可怜,拿着录取通知书,我在喜悦中自卑着,我知道自己其实就是井底之蛙。

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省各地,后来了解到,他们也大都是各县区的文科状元。他们说,他们也是井底之蛙。然而,我明白,井底之蛙与井底之蛙看到的那片天空是不一样的,他们头上的井口半径远远大于我头上的。他们当中,有满腹唐诗宋词不时地往外涌的;有吟诗作文信手拈来的;有擅于思辨出口成章的;还有读过《资治通鉴》的;更有不仅读过《红楼梦》而且还敢一进校就给红学研究专家周汝昌写信的……

我们1981级入学时,适逢五级同读(1977—1981级),西北大学教室紧张,临时增建、改建了几间简易教室。我们中文系1981级的课,就被安置在西大西门里简易的第六教室。这间毫无装饰的平房,屋内放了一排排同样简易的课桌和连排椅,屋顶苫着石棉瓦,墙面未抹白石灰,檐角甚多缝隙,没有暖气设备。外面下大雨时,石棉瓦的连接处,落下的小雨滴在我们的课桌上;外面下大雪时,我们的头顶也飘落下柔柔的雪花。来为我们授课的先生,在日渐寒冷的冬天里,不得不裹得严严实实,上课需要板书,老先生们尽量将衣袖卷起一截,但下课时衣袖仍然会沾染着粉笔末。

1983年春天,在我们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终于搬进了新的教学楼。新学期开始,我们班的6212教室里,走进来一个穿着整洁、斯文儒雅、宽大饱满的脸庞上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先生。他站在讲台上,看着教室里的学生——这是39张稚嫩的面孔,明显比他教过的前几届学生低龄许多。他的声音和缓,用标准的普通话对我们说,他叫张华,这学期将由他来讲授《鲁迅思想研究》。

接着,张华先生又对我们说:“只要把鲁迅弄明白了,就能明白中国。明白了中国,才能研究中国的文学!”

西北大学中文系从1977级到1980级四届的学生,即使同一班的学生,年龄也是参差不齐的,有老三届也有新三届,有历经“****”运动、上山下乡、工厂机关的,也有应届毕业的学生,但总体上他们中的大部分,生活阅历都比较丰富,他们勤于独立思考,思维敏锐而活跃。许是面对那样一些经历特殊的学生,张华先生给前四届学生的授课方式,是引导学生讨论一些更深刻的话题。在《鲁迅思想研究》课程的试题中,张华先生还会出这样的考题:

“请你设想一下,如果鲁迅先生活在1976年‘四五’运动的时候他会怎样?”现在,面对1981级,大都在18岁左右的年轻学生,张华先生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正在建立“完全人格”的学生群体,不仅正在构建着最基本的文化知识谱系,也正在完善着文化精神立场。他要略微改变一点授课的方式,才能建立起与学生的交流平台。

于是,张华先生说,讲课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学生们对于鲁迅已有的认识。

那天,同学们交上去的一张表,或长或短写了一些真实的思考。其中,就有我写下的:“鲁迅对朱安是不是太‘那个’了。鲁迅对朱安公平吗?”

在第二节课上,张华先生挑选了几位学生交上的文字,讲述了学生反映给他的对鲁迅的认识,以及对这门课的期待。张华先生没有说出学生的名字。这时,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张华先生开始念出我呈上的文字。张华先生其实是用赞赏和惊喜的语调讲出纸上的内容的。然而,一贯不善抛头露面自卑的我,哪里还听得出好坏呢?还以为自己当众出了大丑,羞愧得脸一下子涨红了。这样的窘态,我想,即使张华先生没有指名,同学们也都能看出来,这句话究竟出自谁人之手了。

那以后,我再上张华先生的这门课,就总是处于紧张状态,认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心中忐忑不敢直视张华先生的脸。有一天,当张华先生终于讲到,鲁迅与朱安每天只有三句话:早上太太喊先生起床,先生答应一声“哼”;太太喊先生吃饭,先生又是一声“哼”;晚上先生睡觉迟,太太睡觉早,太太总要问门关不关?这时,鲁迅才有一句很简单的话“关”或是“不关”。

讲到这里,张华先生停顿了一下,说,鲁迅对朱安确实有些“那个”了。课堂上的同学们也由此产生强烈共鸣。这时,我才为我的幼稚“诘问”释然,心情松弛下来,抬头聆听张华先生讲课。

张华先生讲课时板书不多,要讲的内容也很少低头看教案,却也能把作者原话大段大段讲出来。他讲课的节奏与他平时走路一样,不急不缓,让我们既跟得上记笔记,又不耽误聆听。一学期下来,张华先生以他深邃的洞察和反思,诠释着鲁迅的思想。我也在他的授课中,理解着鲁迅的作品和鲁迅的精神。

张华先生曾经饱经风霜,更是桃李满天下,而且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崇拜者甚多。有学长们这样评价张华先生:才情、学问两富,心性、眼界双高,从不轻许前人和时人。

作为鲁迅研究的著名专家,张华先生把现代和当代文学精神有机统一在一起。在学术研究之余,张华先生还创作了很多随笔和散文,亦堪称学者作家。

2011年,我们中文系1981级,隆重举行了入校30周年班庆活动。座谈会上,我们请来了当年为我们授课的业师。当年比我们现在还要年轻几岁,如今头飘霜白、步履缓慢的先生们,在我们女生眼中,除了对他们日益渐浓的尊敬之情,他们就是可敬可爱的老人家。而当我们的目光专注在正讲话的张华先生身上时,我们却有了性别感——一种男人的魅力依然勃勃生发。

那天,张华先生身着一件淡绿色的夹克衫,头戴一顶运动帽,精神矍铄,讲话声音潺缓流水般,30年前的风度犹在。我们班上在西北大学任教的同学说,张华先生每次出门,衣着不曾有一次马虎邋遢,即使是在家属院内散步,也一定要穿戴整洁干净,哪件上衣配哪条裤子,甚至头上的帽子也有讲究。

其实,张华先生不仅外表从不苟且,内心也不容染半点尘埃。

经历半生坎坷的张华先生,如今已是80岁的老人家了。每天,他的最大乐事仍然是读书和到书店购书。他说自己:“离开讲坛多年,渐入老境,以胡乱翻书、乱涂鸦自娱。”

回忆那20多年的寂寞人生,张华先生的神情超然恬淡,清和流逸,早已处在那段生活的河流之外。怀想起年少时求学读书的往事,张华先生的眼神是充满光彩的。

2011年一个冬日,西北大学中文系1977级的三个学长和我们1981级的两个女生与张华先生聚会,因为刚好是辛亥百年,自然会说到民国。

我们问张华先生,在民国生活了15年,对民国的印象是什么?

张华先生慢条斯理,没有正面回答我们,而是讲了三件事:第一件,抗战爆发后,民国政府首先将战区的学校转移到安全的后方,重新整编,成立了国立一中到国立二十三中,先生当时就读于国立八中,辗转到湖南;第二件,当时的报纸是有自己独特风格和个性的,决不会在两种报纸上看到重复的内容;第三件,蔡元培先生和胡适之先生,更看重人们称呼他们“先生”而非“北大校长”。因为“先生”是对学问和知识的认同和尊重。

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学者刘炜评说:“我们聆听了张华先生的《鲁迅思想研究》,像张先生那样真正既有学问又有思想的教授,在中国大学里并不多见。”

炜评还将受业先生课程的感受,记录在一首五言诗中:

“小子出野里,幸与张公亲。醍醐灌我顶,指点别迷津。先生富才学,淹贯非俗伦。著述彰识见,法眼辨诳真。素衣自惜爱,心镜不染尘。故京设绛帐,开坛满座春。传道唯一念,授业无二心。岁岁播慧雨,桃李遍三秦。”

刘炜评对张华先生的崇仰,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我们全班的。1979级学兄杨乐生,也是张华先生崇拜者,他看过刘炜评这首诗笑道:“写得直白了些,但很真切、准确。”

刘炜评说得对。张华先生,是真正的先生。

原载2015年4月14日《陕西工人报》

同类推荐
  • 岁月回望集

    岁月回望集

    回望逝去的岁月,或许有多种方式:有的人会在静谧的环境中,独自一人,让随风的往事以过电影的形式在脑海中重现;有的人会面对一二知己,敞开心扉,倾诉此生一路走来的经年往事;也有的人会在同学、同事或战友聚会的场合,神情飞扬、绘声绘色地描述彼此共同经历过的校园生活、单位往事或军旅生涯……而我则是以这部拉拉杂杂的集子,对自己几十年生活中的一些印象深刻且有意义的所见所闻作些回顾。基于此,集子便取名为《岁月回望集》。
  • 登堂入室:中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登堂入室:中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民族之林。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杨献平所著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是一部时光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经历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作者十多年来,在沙漠等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独特思考。《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具体情境下心态的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的细致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唱和,坚持自己的独特的书写方式,与当下其他散文作品有明显区别。
  • 院长之履

    院长之履

    本书其中有误解,有委屈,有关于我国医序制度体系的深刻剖析和改革当中的尖锐矛盾与无奈。是一篇了解目前医疗改革现状的真实的写照蓝本。
  • 子中说说

    子中说说

    这本随笔用生动而通俗优美的语言,探索了关于人生的道理:岁月、生活、幸福、人生、成长、未来……娓娓道来,洞察明理,其言真,其辞切,好似一位文雅的儒者与你面对面谈天说地。
热门推荐
  • 金樽风月

    金樽风月

    主角没有什么大的梦想,只想活命!渐渐的身边相处的人也慢慢的改变了主角的想法与性格,开始出了活命之外,还收获了友情,渐渐地有了责任感,侠义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狼的灵异故事系列

    小狼的灵异故事系列

    一个偶然被我写出来的有点现实成分的故事,小狼,大概在某种程度上生存在不同的空间中,过着和我一样的校园生活......
  • 四月的巨蟹座

    四月的巨蟹座

    18岁的夏雄,在那个四月的下午与她相遇,开始了一次奇妙的青春经历·····
  • 腹黑千金:校草大人爱上我

    腹黑千金:校草大人爱上我

    他是远近闻名的世家少爷,她却是一个空有虚名的千金小姐,他们的命运本不该相遇,可在"圣伊",他们却因为一件小小的事,相遇了。命运的轨迹开始交错,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生三境

    人生三境

    本书从历史故事、寓言作品、神话传说、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中取材,对“人生三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睿智且富有哲理的观点,能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全面的人生启迪。
  • 萌爱:殿下要耍赖

    萌爱:殿下要耍赖

    一次偶遇,她认识了他;一次偶然,她住进了他的家;一次赌约,她陷入他的怀里,“走远,我不想理你。”她又一次发脾气了,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黄毛丫头,怎么就惹到了这位妖孽?“可是,书呆子,你输了……”恶魔般的他再一次让她中计了……一场车祸,让她回到了原本的家,普通的丫头,一夜之间变成了刘氏的千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竟然成真了……什么都变了,却因一场娃娃亲,两人再次相遇。他想:原来的她会回来吗?她想:他为什么要缠着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