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100000012

第12章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5)

文文说,妈妈第一次哭的时候,她有点恼火,但立即想到:“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

袁荣亲知道,“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这是一种自动思维,它会扭曲一个人的真实体验。于是,他试着让文文学习放下这种自动思维,重新体验一下她的真实感受。“妈妈第一次哭的时候比较久远了,就重新在咨询室里重演一下妈妈最近一次哭的情境吧!”

袁荣亲在咨询室中摆了两张椅子,椅子 A 代表妈妈,椅子 B 代表她自己。文文先坐在椅子 A 上,想象自己是妈妈,对着椅子 B 哭诉,说她是多么担心女儿嫁不出去。然后,文文坐在椅子 B 上,以自己真实的角色,对着椅子 A 说话。并且,要去掉脑子里那句自动思维“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

结果,文文对妈妈的愤怒情绪爆发了。她大声哭喊着对“妈妈”说: “我讨厌你和爸爸的安排!我要自己做主,我就是要自己做主!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在乎我的感受,你们让我窒息!你让我窒息!”这次情绪爆发让文文久久不能平静,她哭了好久,最后说:“父母过度的爱,是窒息的感觉。我现在才明白,我一直是为父母而活着,我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

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文文的父母为女儿“完美”地安排好了一切,但这不是文文自己想要的,所以是僵化的。其实,文文内心深处一开始就不喜欢为父母而活,她无数次产生过叛逆的冲动。但是,既然父母那么爱她,他们那么富有牺牲精神,她怎么能够反抗呢?

所以,她只好把这种自主的冲动压抑下去了。但是,这种冲动不可能永远被压抑。她在工作中紧张,其实是因为公司“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唤起了她内心深处“为自己做主”的冲动,但她发展出的种种不良自动思维,如“怎么能生妈妈的气”,“怎么能不听父母的话”,等等,令她无法接受这种冲动。

咨询到最后,文文明白,她现在要做的,就是释放自己的自主冲动,从现在起为自己而活。

溺爱: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

文文是幸运的,她没有被包办型溺爱摧毁。袁荣亲说,这是因为她一直学习很好,所以在父母的高溺爱和高要求之间一直保持着平衡,但很多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最终成了包办型溺爱的牺牲品。譬如,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在他的著作《父母手记:教育好孩子的 101种方法》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问题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

夫人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你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为他谋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夫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追星:幻想更全知全能的新“父母”

很多孩子都有过追星的经历,有的甚至很极端,比如曾经疯狂追刘德华的杨丽娟这个事例【指杨丽娟事件。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 1994 年迷上刘德华之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不惜倾家荡产。至 2007 年这一事件因杨父跳海自杀、留下希望刘德华能和女儿再见一面的遗愿而达到高潮并最终落幕】 很典型,杨丽娟很可能就是包办型溺爱的牺牲品。她可能在学校或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挫折,自己不能解决,而父母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帮她解决。于是,她就躲在幻想和白日梦中,以逃避探索世界的乐趣、责任与挫折。

袁荣亲说,0~1.5 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安全感,1.5~3 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他们的自主能力。但可惜的是,许多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他们养成了在孩子 0~1.5 岁时为孩子解决一切问题的习惯,现在也为孩子包办一切。譬如,孩子要去拿一个十米外的玩具,他们不忍看着孩子蹒跚学步的样子,于是自己大步流星走过去,把玩具拿来递给孩子。看起来,他们做了件爱孩子的好事,但实际上,他们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华莱士将溺爱称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他描绘说: “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1.5~3 岁期间,对孩子来讲,父母仿佛是全知全能的,孩子有什么需要,他们仿佛都可以轻松满足。但是,对于 16 岁的女孩,她的需要,父母就很难再满足了。父母不能替她学习,不能替她处理班级的人际关系,也不能替她发展创新能力……这个时候,受惯溺爱的女孩就会惊恐地发现,原来有太多的问题她不能处理。于是,她陷入无法面对自己的自卑。这个时候,她可能就会幻想一个更“全知全能”的新“父母”,期望他能溺爱自己,并化解她现在的所有生活难题,就像原来的父母在 1.5~3 岁时帮她化解一切难题一样。

这,可能是杨丽娟迷恋刘德华 12 年的心理机制。

以爱的名义摧毁孩子的感受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不只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也常视而不见。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的真实感受。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帕萃丝·埃文斯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这种从外在因素认识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埃文斯在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天,我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贝蒂女士和她七岁左右的女儿苏茜一起走了进来。

她们看着玻璃柜里的各种冰淇淋。“你要哪种冰淇淋?”贝蒂问女儿。

“我想要香草的。”苏茜说。 “有巧克力的。”妈妈说。 “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 “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贝蒂说。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妈妈一直试图否认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判断,而试图将她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女儿头上。她这样做,无疑是在告诉女儿,你内心的想法,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的判断,是错的。她所谓“倔”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你的感受,我才知道,但你居然不承认。

妈妈这样做,其实是在将她自己的“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女儿头上。看起来,她是在溺爱女儿——让她吃冰淇淋,实际上,她对女儿的真实存在视而不见。

有谁能比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

荣伟玲说,她也是这样对待同事的儿子的,她虽然问过他喜欢吃什么,但每次买糕点的时候,她还是倾向于买自己喜欢吃的。至于带女儿逛糖果店、糕点店的那种憧憬,更是典型的投射心理——看着虚构的女儿吃妈妈喜欢的糕点和糖果,妈妈满足了,实际这个虚构的女儿就是荣伟玲的“内在的小孩”,也就是她自己。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溺爱行为的父母,其实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他们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并不真正关注孩子

的成长需要,甚至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感觉、真实想法,他们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目中小孩的形象,而这会让真实的孩子丧失自我。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爱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枷锁,文文的案例证实了这一点。

在冰淇淋的例子中,女儿一直在坚持自己,她之所以能这样做,很可能是她身边有一个人,可能是爸爸,也可能是其他重要的亲人,能看到并接受她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鼓励她坚持自己的判断。否则,她早早就放弃了真实的自我,接受妈妈给她的安排了,也就是,放弃香草冰淇淋,而选择妈妈提议的巧克力冰淇淋。

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却要被别人说成是自己的感受,这不是很荒唐吗?有谁能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

然而,在习惯了包办型溺爱的父母看来,他们才知道孩子的感受是什么,而孩子自己却不知道。譬如,妈妈坚持让女儿学了十年钢琴。但是,上高中后女儿放弃了,不再弹钢琴了,而且告诉妈妈,她不喜欢弹钢琴,也不喜欢她的老师。

但这个妈妈却认为,女儿肯定喜欢弹钢琴,要不怎么能弹十年呢。而且,她也一定喜欢老师,要不老师凭什么喜欢她。

这是很多家庭一个习惯性的悖论:好像除了孩子自己,别人都知道你是谁,而你自己却不知道你是谁。

真爱与溺爱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0~1.5 岁期间,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1.5~3 岁期间,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有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与真爱对应的是溺爱。这看似是自我牺牲的爱,其实是懒惰的爱。0~1.5 岁期间,父母以孩子为中心,他们怎么爱几乎都不会犯错。但到了 1.5~3 岁,他们仍然这样做,甚至直到孩子成人了,他们也仍然一成不变地以这种方式去爱他。最终,这会导致毁灭性的结果。要么溺爱下长大的孩子缺乏自我,他们只是包办式父母的简陋复制品;要么他们的自我无限膨胀,内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并最终成为别人的噩梦。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溺爱常常是强加,也即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并将之视为爱。孩子感觉到被否定了,但他却无法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因为父母和别人都觉得这是爱。譬如,孩子说,我吃饱了,大人说,你正长身体,多吃点。吃饱的感觉很好,但吃撑的感觉就很不好。我们整个社会都将溺爱说成爱太多,孩子需要很强的自我才能意识到,他其实是被伤害了。

所以说,溺爱是陷阱,实际上,溺爱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而变得仿佛不可指责。

溺爱 = 过度地阻碍

我太爱你,所以伤害了你。

这样的逻辑常常可以听到,仿佛是,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东西,常常导致伤害,并且越爱越容易导致伤害。

然而,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其中最简单的道理之一是,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

溺爱是过度的爱,这是我们对溺爱的惯常理解。

这种理解会令人头晕,一些父母则会感到手足无措。心理学说,孩子小的时候,照料越少伤害就越大,但爱多了又是溺爱,溺爱一样会造成很多恶果,那到底该怎么办?

原来,我也以为,溺爱是过度的爱,但深入了解了一些溺爱的案例后,我对这个说法产生了怀疑。

溺爱中长大的人容易有一个连环反应:

一、挫折商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现严重的逃避行为,譬如躲在家中不出门;

二、躲在家中后,他们的脾气很大,很容易对着父母发脾气,严重的还会对父母拳脚相加。

最著名的溺爱的例子是杨丽娟事件,但杨丽娟的行为也并不算最疯狂。最疯狂的故事可以在新浪网的社会新闻中屡屡看到,而且常是一个模式: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向父母索取,如果不答应就拳脚相加,最后不是他将父母打死,就是他被父母或亲人打死。

网上曾流传一组图片,显示一个男孩要妈妈买一个玩具,妈妈不答应,于是男孩一把揪住妈妈头发,这时一个二十来岁女孩过来解围,被他呵斥“你滚”。之后他的反应更加激烈,还掐住了妈妈的喉咙,最后妈妈被迫给他买了玩具。

最受宠爱的孩子反而与父母成为生死敌人,这种故事强烈地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这种孩子常被谴责为“狼心狗肺”。

然而 ,恨意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 ?仅仅是长大受挫折后产生 的吗?

看不得孩子受苦,其实是自己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看一个例子:

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拿一个十米外的玩具,大人懂了他的意图,于是急走几步,将这个玩具拿给了孩子。

当一个大人这样做时,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如果只是偶然发生,孩子可能很开心,但如果这种事情总发生,孩子的心中势必会产生愤怒的情绪。

因为,相比拿到这个球,孩子更重要的需要是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跌跌撞撞地走向这个球的过程中,他的手、脚和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感觉和体验。他会感觉到,是他在努力,是他在运动,是他在感受……这样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顺利地拿到了球,他会喜悦,他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切实地体会到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力量。

有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摔跤,甚至会跌伤,从而产生受挫感,但毕竟,最后他还是独立完成了自我探索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受到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实现了目标。

假若一个孩子这样长大,他就会形成高挫折商,等离开家进入学校或进入社会后,一旦遇到挫折,他不会有严重的受挫感,因为他相信最终会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而,假若是大人帮他拿到了十米外的球,也许他会开心,但他同时也会有这样一些感受产生:大人很强大,而我很弱小;有了问题,自动会有人帮我解决;我很愤怒,因为我的探索之路被打断了。

小孩子会经常说“我来……我来……”,他渴望自己用筷子或 勺子吃饭,渴望自己穿衣服,渴望自己喝水,他还渴望帮妈妈打扫 卫生……

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一般而言,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是自己的童年比较苦,他们对此很不甘心,于是有了孩子后,就拼命照顾孩子,发誓不让孩子吃苦。看起来,他们是不让自己现实的孩子吃苦,其实是不想让自己“内在的小孩”吃苦。

这是一种投射,是父母将自己内心的东西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这样一来,他们对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就容易视而不见。因此,即便孩子一次次地强调“我来……我来……”,他们仍然会拒绝让孩子独立选择,而一味地替孩子做事。看起来,他们成了孩子实现欲望的工具,但其实,他们是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一个替代者。

同类推荐
  • 巧妙地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巧妙地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的优劣,是衡量孩子基本素质的主要标准,也是通向未来成长之路的关键。优秀的父母,会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巧妙的辅导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孩子们未来人生奠定坚定的基础。本书告诉家长: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辅导孩子听课、作业为、复习与考试。它以生动的案例启迪家长,巧妙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以实用独到的技巧方法,为广大家长教子成才献计支招。
  • 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本书从孩子做人处事的细节入手,选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50件事,论述了做人处事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
  • 培养聪明宝宝就这样简单

    培养聪明宝宝就这样简单

    本书介绍了婴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孩子就是孩子,要玩着教育聪明宝宝成长环境什么样接纳孩子,发现他的闪光点天才的家教智慧,你懂吗等内容。
  • 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

    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

    本书教广大父母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口才。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孩子大胆说话指路领航;下篇为孩子大胆说话筑好根基。
  •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

    《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内容简介:给严父看的书却并不是严肃古板的哦!《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分12章,从培养孩子爱心、学习、诚信、节俭、自主、友谊、健康、责任、礼貌、快乐、挫折、特长等方面的品质进行分析,对一个成功父亲所需要注意的教育法则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一篇《背影》让所有的人深深感动于如山的父爱,80个法则让所有阅读《成功父亲的80个教育法则》的父亲跨入成功的行列。感受父爱,感悟人生。
热门推荐
  • 少年歌行之叶氏安娆

    少年歌行之叶氏安娆

    异世之魂的她,成了动漫里面一个从未出现过的角色。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她应该如何在这尔虞我诈的江湖上生活下去呢?
  • 慢慢的就好

    慢慢的就好

    一段先婚后爱的故事,看看90后的普通女孩的新婚日记。
  • 风雨中华帝国:帝国铁血·金戈蒙元

    风雨中华帝国:帝国铁血·金戈蒙元

    本书叙述了从成吉思汗统一全国至元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成吉思汗伐西夏、灭金国,忽必烈灭南宋、建立元朝等历史事件,以及窝阔台、蒙哥、阿合马、耶律楚材、马可·波罗等历史人物进行了历史的阐述,极富知识性与可读性。本书采用亦史亦说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
  • 十年里棠风

    十年里棠风

    “我们分手吧”陈棠说:“我觉得,我们也许时间到了,或许一开始就不应该有开始”“不要分手,即便分手,我们还可以做好朋友,我舍不得你,我真的离不开你”楚风望着陈棠,说出了陈棠等了很久的话“我们还和以前一样”“还和以前一样?”陈棠疑问“会吗?你那句话说了几次了?你还记得吗?”这是陈棠一生最难忘的故事和经历这也是他一辈子也忘不掉的人,很多人都会说,造化弄人,可是谁又能脱离得了造化的愚弄呢?十年,最好的年华和青春,陈棠再也憋不住了,他开始了反击,悄无声息的反击,他只想让对方知道,自己所受伤痛的感觉!
  • 粤菜烹调工艺(上册)

    粤菜烹调工艺(上册)

    粤菜享誉海内外,而“食在广东”也早已闻名于世。人类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个体的机能特征、时代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等,更是取决于其文化特点。不同的文化,对食物有不同的甄别标准和消费方式。本书着重介绍粤菜选料、刀工、调味、烹制、宴席配餐及成本核算等专业知识。通过对粤菜发展进程的描述与分析,可以透视其生活方式中所蕴与美食情结。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餐旅专业和职业学院烹饪专业的教材。也适合社会各阶层烹饪同行学习、参考。
  • 真夜将逝

    真夜将逝

    教学楼的地下室,每到深夜时,便多出两道门,两扇门通往不同的世界。而从那两扇门出来的人却都是鬼魂,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但这一切都是未知的。“我需要肉身。”“我帮你。”“代价很大,你敢吗?”“我……我敢……”“好啊,等你成年后,你把我生下来就可以了。”落然倒吸一口气,她从生理上心里上统统不能接受!然而,这只是麒麟阴谋的第一步。等待她的到底是什么?
  •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在高中的一段恋情后,韩梦寻因为一件重要的事,不得不离开那个充满温情的城市。在得知她走后,秦鸢飞每日在她楼下等她归来。两年后,正当他想要放弃的时候,韩梦寻再次出现在了他的生命中,他遏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放弃了高等大学,进入了她的大学,他们的故事又将会展开……
  • 盛世莽夫

    盛世莽夫

    作为一个现代的武痴,爱好打架是他的专属兴趣。干天干地不服就干。人生啊!只有干架才来的痛快。什么今天闪电要劈下来?必须干它一顿。让它知道,不能随便下来。诶呀,莽过头了。这是哪儿啊?怎么感觉像是在故宫里呢。嘿老头儿拍戏呢吗?指着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说道。看着程咬金拿着的大板斧眼前一亮。兄弟这道具挺逼真啊,借我玩玩。让我们看看。穿越而来的现代人武痴在古代会做出什么。锁定本书带你,纵观历史,纵横天下。
  • 洵梦风浅

    洵梦风浅

    自从淮帝统治了冥月国后,政通人和,与周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冥月国百姓个个丰衣足食,却不知周边国家的凄惨。终于有一天,叶家大小姐叶甯突然决定向周边国家施舍粮食!叶大小姐哪有什么粮发?难道是叶家的主意?叶家可是出了名的“铁公鸡”世家啊!叶大小姐面对舆论,答道:“叶家不会,但谢家会~”百姓疑惑。谢鸣实在憋不住了,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到公家告示板上贴了一张婚帖。(叶甯×谢鸣,撒糖多多~)
  • 一路向前,便是幸福

    一路向前,便是幸福

    80后党书瑶,从小经历了从牧区到农村的艰辛求学路,孤独和困苦磨砺了她,让她在生活的道路上始终不忘初心;长大成人后,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境,她选择为了从容面对,并迎着风雨一路向前。他们是出生在底层劳动人民中的孩子的典型代表,没有显赫的身世和富裕的生活,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争取,每条路都要靠自己的双脚去丈量,但他们从未放弃,因为他们知道:“人活着,总会有许多苦,背着苦,哼着歌,一路向前,便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