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族长被李仁夫妻扶着,在下面看着李青,表情凝重的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让李仁拿去给张三娘。
老族长看着三娘说道:”当初二柱放在我这里一封休书,内容我没有看,上面的火漆是当着二柱的面封上的。二柱当初说,如果有一天你做了什么错事,就让我拿出这份休书,今天开始你就不是李家人了“。
老族长上前两步面向众人说道:”今天我还要宣布一事,从今天开始李家族长由李庚接任。“李老族长说完,被李仁搀扶着走了。
李家族人都惊讶老族长把族长给撤了,顿时议论纷纷。李庚虽然也李族长的孙子,可那是李青的人呀,以后他们李族要怎么办。老族长这是赤裸裸的向李青试好,希望李青对李家族老们从轻发落。没有参与夺权的李家人,看向那些跟李族长一起闹事的人,目光都带了些恼怒和不削。
三娘傻了,她不知道怎么会多了一封休书,她看着手里的火漆信,颤抖的拆开递给了四喜,让他念念。四喜拿着休书,看着三娘说道:“有吃有喝的,你怎么就不能消停一些呢,然后读给了三娘听。内容和李青手里的那封是一样的。”
三娘拿着休书,哭着跟四喜说:“不能休了我,我不离开李家。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兄弟呀。”四喜无奈的扶她回西跨院了。
李宅这边的事刚完,人还没有散开。就听到李青地界大门处传来一阵鼓声,然后就是紧急的敲锣声。
李青赶紧下了门墙,回屋拿着弓箭就往门楼处跑。一路上,男女老少全都取了武器,跑去自己指定的位置。李青登上李青地界的门楼,看到下面有很多难民围着。
王文生和李仁已经在城楼上了,李仁在喊话。
李仁问道:“你们这是何意?来我李青地界做什么?”
门楼下面一灰衣人说道:“我们要你们这个地方,要这里的水和食物。”
李仁说道:“我们这半年来救济灾民无数,连朝廷都颁发了牌匾说我们老爷是大善人。你们这些人是恩将仇报吗?”
灰衣人说道:“少说废话,你们自动让出来,我们就放过你们。要不然别怪我们心狠,杀光你们。大家可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门楼下其他人说道:“他们给我们些粮食和水就行了,我看他们都有武器,还是别惹他们了。”
灰衣人说道:“他们都是贪官的人,说是赈灾,我们一粒粮食都没有收到,我们一个村子就我一个活着的,你们怎么还能相信他们?”
刚刚说话的那人不说话了,他们村子也是全村人都死了,就他和他堂兄之前去其他地方办事活了下来。他们淮南道不是重灾区,却比重灾区死的人还多,朝廷发放的赈灾粮食全都被人贪污,发放下来的少之又少。
王文生听到下面人的对话说道:“你们不信,可以进城,县城里面也有难民,你们可以问问他们是哪里拿的食物和水。”
有些人动心了,就悄悄的离开了。
灰衣人见有人离开,赶忙说道:“大家别被骗了,虽然这里不是淮南道,但是又有什么区别,我们大家一拥而上直接抢了更好。”少数人离开了,但是多数人还是留下了。
王文生说道:”我们这里也没有多少粮食,河早就干了。你们中要是有从脽水过来的,一问便知。我们村的河就是脽水分支过来的。“
难民中顿时骚乱了,很多人都是沿着河走的,就是希望能碰到有水的地方。有村民回话说他们就是沿着脽水走过来的,整条上游分支都干了。这里应该是没有水的。
难民听了情绪都很低沉,说话的人是另外一群人的领头。大概二十几人,都是从脽水那边逃难过来的。他的话大家都信了,顿时所有人都觉得没了生计。
突然有个人说道:”我肯定这村里有水,他们里面有个水库,那里可以存水。要不然他们这么多人都靠什么活着?“
李青在门口上面听着他们的对话,也听到刚刚那人说话,往下一看,此人正是李招。李兴的孙子。
李仁也看到了李招,气的说道:”李招,你不是人,当初如果不是老大换给你们粮食和水,你们也活不到现在,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李招说道:”我们都是同族,你们眼看着我们死都不管,他们全死了,就剩我一个了。别提李青,他就是个没人性的畜生。“
李仁说道:”当初我爷爷劝你们,是你们不愿意依附的,现在跑来说他是畜生,你带着这些人来,你就不是畜生吗?“
李招知道自己说不过李仁,说道:”让李青出来,我要和他说话,这里你说的不算。“
顿时有几个人开始起哄,让他加一起冲进去。李青抬手射箭,李招直接被李青一箭传喉。李青身后的民兵小队也都跟着李青射箭,那灰衣人和几个带头的人被射成重伤。
难民都退后了,他们怕死才来的这里。虽然已经见过很多死人了,但是对自己的性命还是很珍惜的,他们害怕被射死。
李青身边有一队人,大约十人左右,全部手里拿着弓箭。
李青走上前来说道:”我就是李青,大家逃到此处,李青必尽地主之谊,大家往后站好,我只要地上受重伤的那些人。“
难民纷纷后退,他们不相信一个十四五岁孩子说的话,但是他们怕那群拿弓箭的人。李青把弓箭递给王文生,往门楼下走去。刚下门楼,李仁就拦住李青,问他要干什么。李青瞪了李仁一眼,示意他去主持大局。然后把腰间的匕首攥在手里,藏进了袖子中,让人打开楼门。
楼门打开,两队手持长矛的民兵排队跑了出去,站在大门道路两侧。李青随后走了出去,对着难民说道:”你们不许抢,一人一份。谁抢,我就让门楼上的人射死他。“然后李青摆了摆手,从门里出来两组村民,四个人一组。两人抬着个大桶,一人拿碗,一人负责盛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