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897700000006

第6章 安放身心的处所——居住民俗

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汉书·货殖列传》

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中国“福建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承启楼

当地时间6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开始对候选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进行审议。当天下午6时30分左右,第三个接受评审的中国“福建土楼”顺利过关。

专家们指出,中国“福建土楼”获得通过的原因是:它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据前来参会的中国代表团福建省成员介绍,“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就地取材,选址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居住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主要审议哪些遗产地可以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其中的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土楼是福建客家人的传统民居。有研究表明,人类走出穴居之后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分为三种类型:以西方教堂为代表的石砌建筑、以中国故宫为代表的木质结构建筑和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的生土夯筑民居。土楼从其形态到内容都是客家人生活的物质体现,是客家人创造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客家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中国民居建筑丰富多彩,无论是客家土楼,还是其他类型的民居,都反映着各地、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成为一方文化的象征。在2008年福建客家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土楼已成为一张世界级的名片,以其奇特巧妙的建筑构思、粗犷古朴的艺术风格以及客家人淳朴敦厚、和善好客的民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往参观游览。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就是对异乡异域风土人情的猎奇,居住民俗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正满足了旅游者的这种心理需求。

1.识记中国居住民俗的主要特征。

2.概述民居建造、居室布置和搬迁入住的主要民俗。

3.编写介绍传统民居类型的解说词,并进行解说演示。

居住民俗是人类物质生活方面的习俗,指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共享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模式,主要包括民居建筑类型、结构样式及建造、搬迁等方面的风俗习惯。

自从产生了人类,就出现了其赖以生存繁衍的居住处所。居住民俗的形成是随着人类居住方式的演进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在远古人类穴处巢居时代,已经开始具有了一些居住习俗,如实行原始的群居,人们共处一室,共同抵御外界的侵害,并且经常迁徙,处于居无定所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出现,人们逐渐改变了漂泊迁徙的生活,这反映在居住方式上就是建造房屋定居。人们建造房屋、村落和城市是为了适应环境、保证生存、求得发展,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改善体现了人类万物之灵的智慧与伟大。由于各地自然环境以及文明进化程度的不同,形成了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居住方式及居住民俗,体现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观念、信仰、审美和生活情趣等深厚的文化内涵。

4.1 中国居住民俗特征

中国有个成语叫“安居乐业”,就是指人们安于所居,乐于所业,形容人们安定生活、快乐工作的样子,也有安居才能乐业的释解。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也说明了对“居住”的高度重视。任何一种居住民俗都是在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也是各民族之间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结果。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原本就是多元一体,我们从民居及居住民俗中不仅可以看到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历史文化传统,而且能够概括出整个中华民族在居住民俗上的主要特征。

4.1.1 实用特征

实用是中国居住民俗的首要特征。民居是一种为人们生活所迫切需要的产物,与各种宫殿、斋堂、楼、轩、馆、厦及亭、阁、榭、廊等建筑相比,民居是出现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建筑类型。住宅建造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哪里有民居,哪里就会形成一整套居住民俗。所以,居住民俗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安全需要而产生的。如今的民居既有数十层的高楼大厦,也有洞穴式的窑洞,还有用茅草、竹木盖成的小屋。但不管什么形态的民居建筑,都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因地制宜,密切结合气候、环境、地形等自然因素,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建造而成。民居的基本作用是供人居住,是为人们生活的安全、方便和舒适服务的,居住民俗是一种最实用的文化。

居住民俗的实用特征,首先体现为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例如:北方天气寒冷,居室保暖是第一要素。北方各种居住民俗都体现着保暖的宗旨,如向阳单向开窗,或用双层窗户;建暖炕、暖墙、火墙、地炉等;灶台连着暖炕,做饭的同时烧炕;因干燥缺水而建造水窖、水井;因寒冷植被色彩单一,民居多采用红、绿、蓝等比较显眼的色彩。南方天气炎热、空气潮湿,一般居室的墙壁高、空间大,常常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因地形起伏不平,住宅院落较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房屋组合比较灵活;因四季植被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一般为白墙青瓦,色彩素雅,清爽宜人。另外,民居建造材料也是依当地自然条件就地取材,产竹的用竹,产木的用木,产石的用石,平原地区多以土坯或砖为建筑材料,藏族有用石块砌成的碉房,怒族则有木板房、竹篾房,南方的各式竹楼,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和牲口,很是实用。

居住民俗的实用特征还体现为与各地、各民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相适应。例如:过去蒙古族牧民长期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他们居住的蒙古毡包以木杆为骨架,以羊毛毡做顶和围墙。这种“蒙古包”便于拆卸和安装,便于人们根据气候和牧场的变换随时搬迁。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过去游动性也很强,他们住的帐幕式的“仙人柱”,用长木杆搭成圆锥形的架子,上面盖上狍皮、芦苇帘、桦树皮等,可以用马为运输工具搬运。这些是以游牧与狩猎经济为主的民族通常的居住形式。

4.1.2 艺术特征

民居既是一种实用的文化产物,又是一种带有审美意味的文化产物,具有艺术特征。即使是很简陋的民居,其建造者在形体构成、材料选择及布置安排等方面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某些审美情趣和美学原则,与其实用特征并存,审美意义丰富,艺术特征显著。

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在蓝天、白云、绿草的映衬下,逐草而居的牧民的住宅“蒙古包”,单就外形来看,圆形的围墙和穹形的屋顶,足以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西北的窑洞建在黄土高坡的阳面,窑洞的前脸用砖头砌成拱形门洞,并做出花饰造型,窑洞上方种一些植物保持水土,用料、手法虽然简单,却蕴含着自然和谐之美;北京的四合院,房屋布局大气,院落安排协调,院中多种松树、桃树、枣树、海棠、槐树等,在阳光的普照下,体现着深邃的整体美。

4.1.3 人文特征

中国人的居所与“家”是一个整体,民居从来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形态,而且是特别富有感情色彩的地方。中国的居住民俗除了实用特征和艺术特征外,还体现着儒礼、道学、阴阳五行等思想观念,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中国人家庭意识强,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一起,体现了儒家文化重“和”的特质。一家三四代人居住在四合院里,或二进、三进的套院里,或以家族为中心的土楼里等,这种民居反映了重人伦亲情和家长制以及封闭的观念。在家庭居室的分配上,体现着尊卑有礼、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内外区分等社会伦理观念和准则。例如:一家民居的几个房屋,在名称上有正房、偏房、前房、后房之分。谁住正房,谁住偏房,谁住前房,谁住后房,都有一定的规则,外来客人的接待和留住也有一定的居室安排,不可随意。另外,还有一定的禁忌,如少女的闺房,不但外人,就是自家兄弟也不能随便出入。这种居室安排上浓烈的伦理色彩在少数民族中也存在,不同辈分的人有着不同的居室位置。又如:东北地区的满族,正屋里有南、西、北三铺炕,俗称“万字炕”。其中西炕为贵,用于供奉祖宗牌位,若家中来客人则住西炕;北炕为大,家中的长辈住;南炕为小,家中的小字辈住。

中国古代社会盛行的天命观、家族观、等级观和阴阳五行思想,对民居的选址、择位、朝向、布局以及建筑的正面、大门、山墙、墙尖屋脊、装饰装修等都具有明显的影响,即讲风水。风水讲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人们建造房屋居室,同时建构一个观念体系,用以表达对于家庭和睦、人丁兴旺、生活安逸、荣华富贵的遐想与期盼,由此形成了意味丰富的居住民俗。

4.1.4 差异特征

在中国的广阔地域上,民族众多,分布广泛,由于各地气候悬殊,地理条件不同,资源物产又有很大差别,加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居住民俗,并在各自的民居结构、形式和风格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居住民俗更加具有鲜明、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性。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差异,各地的居住民俗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在北方干寒地区形成的是合院式民居,在南方湿热地区形成的是天井式民居,在中原黄土高原地带形成的是窑洞式民居,在沿海多台风和内陆多地震地区形成的是穿斗式民居。南北民居在房屋建造的坡度、高度、用料及屋内格局包括起居习惯等细节上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南方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用小巧的青瓦盖成,外墙多用砖砌,空斗墙较多,也有用木板的,房子层高一般是两层或三层;北方民居的屋顶多为平面或缓坡,所用瓦片较为厚大,土坯和砖砌的墙体也比较厚重,房子基本是单层的。北方汉族民居朝向讲究坐北朝南;南方民居多沿水而建,房屋墙下即可通船,水路运输极为便利。北方室内以锅灶、火炕为主体,进门先是灶间,然后才进居室;南方一些地方的灶头在后间或后院。南方睡床;北方睡炕,而且睡炕不能头朝里,一律要朝向炕沿。这些长期形成的居住惯制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

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居住民俗:在戈壁草原,有飘着奶香的蒙古包;在西南山崖水边,有凌空架起的吊脚楼;在吐鲁番盆地,有炎炎烈日“烤”出的土房(也称晾房);在海南黎族,有船形屋;在藏族和羌族,有碉楼;等等。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居住民俗中亮丽的民族风。同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外国建筑风格对中国居住民俗产生了影响,在上海、广东、江浙等地的一些沿海城市,率先出现了诸如洋楼、别墅等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社会环境对于居住民俗也有显著的影响,人们对民居的建设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历史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山西、安徽、江浙、广东等地都留下了品质很高的民居建筑,而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的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高,主要以实用、适合为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住宅”十五项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住宅”是指能够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的住宅。其具体标准有:

1.会引起过敏症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很低。

2.为满足第1点的要求,尽可能不使用易挥发的化学物质的胶合板、墙体装修材料等。

3.设有换气性能良好的换气设备,能将室内污染物质排至室外,特别是对高气密性、高隔热性的住宅来说,必须采用具有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进行定时换气。

4.在厨房灶具或吸烟处要设局部排气设备。

5.起居室、卧室、厨房、厕所、走廊、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17℃~27℃。

6.室内的湿度全年保持在40%~70%。

7.二氧化碳要低于1000PPM。

8.悬浮粉尘浓度要低于0.15mg/m2.

9.噪声要小于50分贝。

10.一天的日照确保在3小时以上。

11.设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

12.具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13.具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

14.住宅要便于护理老人和残疾人。

15.因建筑材料中含有有害挥发性有机物质,所有住宅竣工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入住,在此期间要进行换气。

4.2 民居建造习俗

土木工程不轻动,建房立宅、动迁搬家自古就是中国百姓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大事,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中对此都有许多讲究和规矩,逐渐形成了关于民居建造、搬迁的一整套礼俗与禁忌。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民居建造技艺及经验,如民居建筑在通风、防热、防寒、防水、防潮、防台风、防虫、防震等方面的做法,民居建筑与山水、地形相结合的做法,以及民居建筑装饰装修处理等,在今天仍具有实用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民居类型的不同,中国各地在建造房屋时,一些具体的程序也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的步骤仍是相同的。按照民居的建造习俗,房屋建造一般分为择基、开工、上梁、立门、落成五个步骤,其中的择基、开工和上梁最为重要。

4.2.1 择基

按中国民居的建造习俗,建房子首先要选择一块好地方,建房子的地方叫做“宅基”,选择建房子的地方叫做“择基”,这是建房子最关键的第一步。人们认为,宅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住者的生活、命运,更重要的是,在民间信仰中,宅基还关系到后代子孙的健康昌盛和家道的兴衰。

择基的目的就是要选好住宅在自然环境和在周围建筑中的位置,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原则是要取得和谐。择基要根据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选在地势高、水源有保障、坐北朝南、采光充足、不要太喧闹、周边没有坟墓的地方,讲究地基牢固、出水通畅、后背有“靠山”、门前视线宽,忌在庙宇旧址上和绝户、败户的旧宅基上以及火烧之地建房。建房多取单数成间,忌造双数,特别忌讳造四间。

民间建房有不少家庭会专门请风水先生按四时八运、生辰八字来选定新房的地点、方位和开工日期,表达了人们对宅基的重视和对土地的尊敬。理想的宅基标准是:南北方向,前有水、后靠山。如古代风水所说的:“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之地。”建房一般是坐北朝南,前低后高。宅基的地形应为正方形或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忌讳缺角或三角形,最忌簸箕形。总之,选择宅基时,应追求物质和精神上都能满意的环境,要选择一块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风水宝地”,这样才有利于人们采光、汲水、取暖、交通等生活起居。

各地民间也有一些自己的观念和俗信。如有门要朝向山之峰、峰之松等说法,若视线有阻隔,便立一块写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或木牌,或在门上挂一面小圆镜,用来驱邪镇魔。又如:山东荣成的居住民俗认为,左有流水环抱、右有街道的地方是“金不换”的宅基地;湖北通城的居住民俗中,忌讳新建房屋后面百步以内有水塘,认为这对子孙不利;江南地区俗信“环抱水”的说法,认为宅基右边有活水为好;彝族认为好宅基一般都在左右两山相交的山口处,是聚水之地。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还常用祖先流传下来的梦卜、米卜、蛋卜、水卜、瓜卜、竹卜等占卜的方法来择基。

风水术与民居建造

风水术是中国之独创,在民居建造中最大的讲究就是风水术定下的一套范式。风水术利用中国传统的易经哲学,论述了上至天象下至地理中贯人文的驳杂内容,而其中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人们选择和处理住宅(阳宅)和坟地(阴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择日等一系列的主张和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风水术孕育于先秦,自东汉后期形成,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各民族中都广泛流行和应用。在农业定居时代,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来说,居住点一旦确定就很可能终生不再迁移,而房屋选址将会决定房主一家的兴衰安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便依靠风水术形成了一系列选址择居的规则。风水术在居住民俗中主要体现三个宗旨:第一,选择房屋基址时,追求物质和精神上都能满意的环境;第二,处理房屋形态和布局,如朝向、位置、出入口、道路等要合理化;第三,用一些符号来避凶趋吉。风水术不仅是一种术数,而且是一种传统文化观和广泛流传的民俗。

4.2.2 开工

建房的宅基选好之后,就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破土动工,称作“择日”。农家盖房一般选择在冬春不结冻、雨水较少的农闲时期,具体日期多是请风水先生择算。有俗语将胆大妄为、不顾后果的行为称作“在太岁头上动土”,源于建房择日的忌讳,建房特别忌讳在“太岁日”动土开工,因为在太岁日动土会招致灾祸。民间最为常见也是最易把握的择日习俗是依照“好事成双”的原则即逢双日子动土开工,如选农历的初四、初六、初八等,特别是多选带“六”的日子,取“六六大顺”的吉祥之意。

选好吉日,便可以破土动工了。在旧时农村,建房动工、大兴土木不仅是房主一家之事,也是全村人共同关注的大事,按习俗全村人会一同出动帮工,房主要给帮工提供饮食。开工仪式备受各地人们的重视,有不同的礼俗,如:山西一些地区动土开工这天要在主房方向悬挂红布、摆上供品、点上蜡烛、焚香敬纸,主人举锹象征性地翻土三次,即为开工号令;浙江某些地区则要在地下埋一些银、神砂和五条桃符木,然后烧纸、燃放爆竹,以此敬土镇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房以立“中柱”作为开工仪式。

4.2.3 上梁

梁是房屋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是整个房子的主心骨。在汉语中有许多关于房梁重要性的词语,如“顶梁柱”、“栋梁之才”、“买房看梁,攀亲看娘”、“上梁不正下梁歪”等。上梁也称“升梁”,是整个民居建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是民居建造民俗中最为重要的活动,在房屋建造技术上也是对工匠的考验。

家家户户对上梁都非常重视,认为上梁顺利与否和建宅后的生活密切相关。上梁要选择吉时进行,时间一般以“月圆”、“涨潮”为吉利时辰,寓意合家团圆、钱财如潮涨进。房主要提前准备好酒菜、鞭炮、香纸等祭品,负责上梁的工匠也要早早来到主家,把梁摆正,系好绳索,一切准备就绪后,吉时一到,焚香祭祀,开始上梁,工匠把大梁徐徐吊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一边上梁一边唱“上梁歌”,就是拉梁上房的劳动号子,墙上墙下,一唱一和,渲染气氛。上梁仪式隆重热烈,寄予了人们对新房建成及美好生活的期盼。

上梁之日,房主要办上梁酒宴请各位工匠、帮工及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还要穿洁净的衣服给头师傅斟酒。有的地方,上梁时用红布把历书、笔墨包扎在正梁中间,缠上五彩线,悬上镜子,贴上“上梁大吉”的横额;有的地方由主持建房的头师傅手捧酒壶,洒酒浇梁;有的地方上梁时给梁木披挂上红布,谓之“披红”,并给工匠赠发红包;有的地方上梁时工匠手提一只滴着血的雄鸡,步步高升,边走边唱吉祥颂语;有的地方有“抛梁”的习俗,又称“甩包子”,上梁时由工匠在梁上抛洒糖包子、喜饼、馍、糕等吉祥食物,同时口念诵祝词,所抛吉祥食物由主人自备或由亲朋邻里馈赠,工匠一边吟诵祝词一边将吉祥食物抛向四方,围观的男女老少纷纷争相拣拾抛出去的食物,拣食物的人越多越好,预示房主能兴旺发达。因为上梁仪式的重要性,有些地方以上梁为房屋建成、大功告成的标志,不再单独举行房屋落成仪式。

上梁是房屋建造民俗中的“重头戏”,其后还有“立门”仪式和房屋建造完成后举行庆祝的“落成”仪式,都具有招财进宝、兴旺发达、团圆美满等许多象征意义。现在许多乡村依然沿袭着这些居住民俗,在现代都市中也可以见到一些印记和影响,如凡是大型建筑工程动工时都要举行奠基仪式,落成典礼也常常会借鉴民间的上梁仪式,只是在形式上简单化了。

4.2.4 建房禁忌

民间建房禁忌主要是指建房时木匠、泥瓦匠等工匠的一些禁忌。例如:因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所以在建房旧俗中,泥瓦匠砌墙时,早上最忌听到哭声,如果此时听到哭声则所建之墙有可能倒塌;砌墙脚忌用曾作为器具的石料,尤其是磨盘、石臼、台阶石等,因为有磨盘“六十年转一转”、石臼“日舂夜捣”、台阶石“千人踏、万人踩”等说法,因此用这些石料所砌之墙必不坚固;木匠制作房梁、房柱时忌用旧木料,尤其是那些钉过钉子的、凿过孔洞的木料,如果房主不避讳、不在乎这些禁忌而坚持要用时,木匠会巧妙地谎称斧子不够锋利,砍不动木料,从而坚守行内的禁忌规则。

汉族人普遍俗信:在建房过程中,若使用犯忌讳的东西或做不吉利的动作、说不吉利的话,都会给房主家带来不幸甚至灾祸;还有不能得罪盖房工匠的说法,否则工匠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对房主家的不敬之举发泄不满或进行报复,如在房梁、柱子、门槛上刻一些不吉利的符号,或放置一些头发、碗筷和鸟、兽、鱼、鳖的骨头等寓意不祥的物品,对房主家埋下灾祸的预兆。

4.3 居室布置习俗

民居的居室布置是指居室周边及其内部的布置,主要考虑生活起居的实用性,同时也要服从一系列习俗规范,包括居室周边、门窗、厅堂、卧室等布置习俗。

4.3.1 居室周边的布置

在中国居住民俗中,居室周边的布置主要是指在房前屋后栽竹种树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讲究“房前栽杏,屋后种桃”,有的地方讲究“前种榆,后种槐”,都有一定的规矩和门道。例如:种榆树,是因为榆树籽俗称“榆钱子”,门前种上榆树可以招财进宝;种杏树,“杏”与“幸”同音,把杏树种于门前,种的不只是树,还有幸福,寓意幸福临门。南方因其湿热气候,非常适合竹子的生长,而且竹子、竹笋的经济价值很高,民间甚至有“养儿不如种竹”的说法,因此许多南方农户习惯在房前屋后种上成片的竹子,也有一些人家是在门前栽树、屋后种竹,既能遮阴、挡风、绿化环境,又能取得种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在民间也有房前屋后种树的一些禁忌,例如:“前不栽桑,后不种柳,门前不栽‘鬼拍手’(杨树)”;江苏、浙江许多村子种植大片的桑园,种桑养蚕,但因为“桑”与“丧”谐音,蚕农忌讳在门前种桑树。客家土楼房前屋后的布置有自身特色,大门前会有一块宽敞的场地,称作“晒禾坪”,前面是一半月形的池塘,在围屋后面种植“风围林”,起到储水、防风、美化环境、保持水土等作用。

4.3.2 门窗的布置

门窗是一座房屋整体形象的外显,是门面,在整个居室装饰中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门窗的布置装饰在旧时是房主人身份地位的显示,现在也能体现出房主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民居大门的首要实用功能是维护安全,一般门扇都用厚实的木板制成,多刷成黑色或紫红色,采用铁皮包角,装有蘑菇门钉、兽头门环和铁环门搭;有的在门口外面迎门设有“照壁”,照壁正面中心多设有神龛保佑,主要出于心理安全的保障,设防挡住“脉气”外走,同时也可避免路人直视院内境况。现在都市单元式住宅在装修时会在门道设置装饰“玄关”,与照壁的实用功能及象征意义相似,从中可以看到传统居住民俗的沿袭及影响。一些地方有在大门上方正中挂“宝镜”的风俗,用以避灾邪、防小人。房屋的门窗讲究对称,门多是两扇对开,冬天加风门,夏天挂竹帘。

起初古人在建筑中设置窗户,主要是为了通风和采光的实用作用,后来窗户更多地灌注了人们的审美意识。窗户的样式很多,有鼓乐钱式、工字式、万字式、喜字式、棋盘式等。旧时民居的窗台多由砖石砌成,上抹白灰或青灰,简朴大方。窗户一般上部分糊白麻纸,下半部安玻璃,逢年过节在窗户上贴窗花装饰,喜气洋洋。窗户是房子的眼睛,在民间居住习俗中,窗户的设置有诸多讲究与禁忌,意在趋吉辟邪,追求平安顺遂。例如:窗户不宜正对坟地、屠宰场、垃圾场等凶地而开,否则阴气会顺窗进入居室;窗户不宜正对道路而开,否则容易发生意外;居室的门与窗不能正对,两面窗户也不能正对,窗前不要有遮挡物,这些都不利于人气和财气的聚集;还有窗户数不宜太多,窗户不宜开得太大或太小,窗户如有破损要马上修复等。

4.3.3 厅堂的布置

旧时民居的厅堂俗称“正厅”、“堂屋”。比较讲究的厅堂正面墙壁镶嵌木板,挂“百寿图”、“松鹤延年”、“鹿鹤同春”等画,称为“中堂”。在普通人家的住宅中,正屋中间最为高大宽敞的房间就是厅堂,用于待客和供神。在一些大家庭同住的房子里,如客家人的土楼,客厅和供神的厅堂是不同的屋子。一般厅堂的陈设是在正面墙居中位置安放一张长方形香几作为神台,两端各摆放一个内插鸡毛掸子或时令鲜花装饰的大花瓶,香几上方供有“天地君亲师”、财神神位等,有的还要摆祖先牌位,两侧设有香炉和烛台;厅堂中间多摆放八仙桌或圆桌,周围放置各式椅凳,便于待客或家人使用。

登堂入室

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才能进入内室。后来用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造诣高深的程度。入室比喻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其近义词还有升堂入室。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在评价子路鼓瑟水平时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西汉扬雄在《法言·吾子》中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

4.3.4 卧室的布置

传统民居中的卧室俗称“房”,我国南方和北方对“房”的布置有明显差异,主要区别是:南方摆床,北方造炕。

在南方,房内摆木床,旧式的木床床身高大、宽敞,床的三面有栏杆,床的四周用六根方柱支撑起床的棚顶,可以挂蚊帐,床前地面放有木制踏板,称作“床屋”比较贴切;床柱上绘制或雕刻有麒麟送子、龙凤呈祥、花卉鸟兽等栩栩如生的各种吉祥图案;床的摆放要遵守规矩,有一定的讲究和禁忌,床必须顺房梁的走向摆放,但不能正对顶梁,否则为“担梁”,在民间传说中“担梁”为不吉利,会导致人财不旺。此外,房内家具陈设较多,有五屉柜、垛柜、梳妆台、椅凳、茶几等,这些家具大都在进门附近的窗前或沿墙根摆放。

北方农村大多以土炕为卧具,而且多是土炕与灶台连为一体,烧火做饭的同时也烧热了炕,一举两得,因此也称作“过火炕”、“火炕”。在北方寒冷时节睡在“火炕”上,暖和舒适。北方造炕是用青砖筑成炕墙,炕洞内垫起黄土,再用土坯或砖撑起,盖上泥制或石片的炕板。土炕的艺术性体现在炕围的装饰上,炕围上面装饰抓髻娃、鱼戏莲、戏剧人物、历史典故、山水花鸟等多种图案,有直接画上去的,也有用蛋壳着色后镶嵌上去的。

4.3.5 其他空间的布置

在我国广大农村,人们的住宅起居与其使用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安排在一起的,如农具、牲畜、柴草等都要安排位置摆放。民居除主要房屋建筑外,还建有几间小而简易的房间,用作厨房、库房、柴房、鸡窝、猪圈、牛棚、马厩、羊栏、茅房等。院子里还打有水井或设有水道,以便洗衣、洗菜。

4.4 民居搬迁习俗

新建房屋落成,一家人要入迁新的居所,习惯上叫“搬家”,民间将搬家称为“乔迁之喜”。乔迁,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迁原指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后来演变为祝贺用语,成为了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词。乔迁新居,是人生的大事,也是喜事,搬迁时有一系列的庆贺活动仪式,相沿而成惯式习俗,而且各地、各民族有不同的搬迁习俗,主要包括择日入住、入住仪式和“温居”庆贺等。

4.4.1 择日入住

同民居建造的开工、上梁一样,搬进新居是件喜事,所以搬迁入住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各地对于什么日子搬家最好、什么日子不宜搬家都有一些讲究和规矩。例如:河南一些地区搬家要选在每月的头几天,月底不宜搬家;在山西一些地区搬入新窑洞时,除了在初三、初六、初九搬家的讲究外,还要结合新居的朝向确定具体时辰;有时还要专门请人测算,如工布藏族搬家要请寺庙里的喇嘛算出吉日吉时;有的地方搬家讲究按阴阳择日择时,选择“水”日,不选“火”日,阳日要配合阴时,阴日则配合阳辰。一般认为,夜间搬家可能会影响家人的运道,所以搬家要在下午三点之前完成。但是也有例外,如按苗族的习俗就应在半夜搬家。还有选择搬家路线的一些说法,如搬家时要注意避开医院、教堂、大铁塔等,若实在不能避开,就要在经过这些地方时燃香、撒红纸片。

4.4.2 入住仪式

按照习俗,人们入住新居之前,要举行一系列入住活动或仪式。旧时最隆重的仪式是乔迁生火,民间视火为房间的心脏,历来讲究乔迁先生火,象征房主家今后的生活红红火火。火在入住仪式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火种先入及火塘的置放、锅灶的设置等。有的地方在选好吉日的鸡鸣拂晓之时,趁路上没有行人时将旧火种带到新居灶头。有的地方在入住当天,一定要烧一锅开水,寓意财源滚滚。有的地方搬家时要带上烧旺的炭火火炉、双数的碗筷、新簸箕、新扫帚,水桶里还要装上三分水。

民间俗信认为新建房屋中“煞气”较重,所以,在搬迁之前要预先在新居中焚香烧纸、供神敬祖、燃放鞭炮,祛除煞气,保佑家人平安。乔迁之前,房门要张贴红纸对联、剪贴喜字;打开新居房门时,要燃放鞭炮。江浙一带搬家时,主人手捧祖宗牌位,进入新居后安放停当,然后才能办理其他事务;德昂族搬进新居第一晚要先祭“房神”,第二晚才可入住;有的地方在搬家当天下午要祭拜地基主,祈求“宅神”保佑;有的地方入住前要燃香、走香,举香从屋的左方入、右方出,以祛除邪气;有的地方还有经长辈住过之后再让新婚夫妇入住的风俗;有的地方还有人入住前先在新家养牛、养鸡、喂狗等习俗。

4.4.3 “温居”庆贺

搬家是“乔迁之喜”,民间有“温居”(也称“温锅”,指在新居做第一顿饭,锅、碗、瓢、盆和灶台都是新的,要先“温”过)、“贺房”的习俗。乔迁新居第一天及其后几天,房主家要办“进屋酒”,邀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来新家中热闹一番,众亲友乡邻携带各种礼物前来庆贺。陕西渭南一带称之为“哄庄子”,广西南部称之为“入火酒”,而中原和东北地区则称之为“燎锅底”。“温居”、“贺房”时所送礼物的花样很多,有送钱的,有送烟、酒、食品的,还有送对联、匾额、鲜花的,娘家人一般送的都是实用的炊具、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所用之物。有的地方“温居”、“贺房”时要送两斤豆腐、两斤豆芽和两条鲤鱼,豆腐谐音“都富”,豆芽比喻“儿孙满堂”,鲤鱼象征年年有余,送双数皆有好事成双的祝福之意。正所谓敬神还要敬人,人神同乐,祈福求吉,其乐融融。今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温居”、“贺房”的传统习俗,简单庆贺的同时也联络感情、增进友谊。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搬家的习俗,例如:若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相距较远的地方,随身要带一把米、一把泥土和一小瓶水到新居去,寄托思乡之情;搬家当天要多说吉祥话、做吉利事,全家人要手拿一些吉祥物品,不能空手入宅;搬家当日晚上煮汤圆等甜品,全家共食,表示一家团圆甜蜜之意,各房间都要通宵亮灯,预示新居旺盛不息。在搬家过程中,非常忌讳打破、遗失物品,特别是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总之都要避凶趋吉、求安祈福。

4.5 中国民居的主要类型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受各地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技术、宗教、政治、思想意识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民居的建筑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民居主要有干栏式、合院式、窑洞式、帐篷式、堡垒式等建筑类型。

4.5.1 干栏式民居

距今七千年前定居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建造的房屋就是干栏式建筑,体现出了远古人类的智慧。我国壮族、侗族、傣族、瑶族、苗族及汉族一些地区,因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自然环境的关系,民居多为干栏式建筑,但各地、各民族又各有特点。

“干栏”是由少数民族语言转译而来,“栏”是“屋”的意思,干栏式建筑主要以竹木为材料,用木柱或竹柱做成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再在底架上建造房屋,用数十根柱子支撑楼体的重量,俗称竹楼、木楼。干栏多为上、下两层结构,也有三层的。干栏的上层住人,有一开间、三开间、五开间之分,下层不设围墙,或用竹片、木板简单拼围成墙,用于饲养牲畜和堆放农具、柴草、杂物,一楼多用。一般干栏都是依山傍水而建,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充足。有些村寨,家家的干栏相连,形成一个个整体群落,看上去规整、壮观。干栏式民居,过去主要是为了通风防潮、防猛兽、防偷盗而设计建造的,但是存在因人、畜距离近而不卫生的弊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民居已逐渐演变成人、畜分居的平房或楼房了,混凝土砖瓦结构代替了竹木结构,但还保留着某些干栏的形式。

干栏有各种样式,主要分为全楼居式样、半楼居式样等。全楼居式样最大的特点是立柱较高,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就属于全楼居式样,立柱高达两米左右,利于最大限度地远离潮湿的地面,竹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于饲养牲畜和放置织布机、米臼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构筑在斜坡上或两级平台上的干栏,是半楼居式样。在湖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苗族、壮族、水族、侗族、土家族等建造居住的吊脚楼是一种典型的半楼居式样。吊脚楼一般建在斜度较大的山坡上,顺坡面挖出两级台阶式房基,上层立较矮的柱子,下层立较高的柱子,建成后的楼体前半间的楼板与后半间的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直接立在下层房基的柱子上,构成托举支撑前半间房屋的吊脚柱,因而这种建筑被形象地称作吊脚楼。吊脚楼有两层、三层之分,三层的即两楼一底:下面一层多用作畜厩和仓库;中间一层为全家饮食起居的场所,外面设有走廊、摆放一些坐椅等;上面一层主要是卧室,也可存放一些物品。偌大一座吊脚楼,除固定椽子用少许铁钉外,其他部位全部用卯榫构筑而成,反映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4.5.2 合院式民居

汉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多是庭院式建筑,主要有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和南方天井院等,还有被称作“一颗印”、“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民居格局。以下主要介绍北京的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及中国北方地区汉族的传统民居建筑,其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所谓四合院,就是院子在中间,围院子四周盖房,“四”是指东、南、西、北四方,“合”是指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以轴线对称布置、封闭独立的正方形或长方形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个封闭的四合院里,构成家庭院落、邻里关系、地域联络的居住及社会交往系统。四合院在设计建造格局、居室安排布置等方面都体现着中国的传统观念。

在四合院建筑中,北京四合院是最为成熟、最具特色的,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北京的四合院星罗棋布,基本上都依胡同方向而建。北京四合院基本呈正方形,房屋和院落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四周房屋有檐下走廊相连,院子外围由各座房屋的后墙所封闭,一般不对外开窗,大门多设在住宅的东南角。普通四合院的大门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两种,其中屋宇式的高级、讲究一些。大门内设一扇照壁,也称影壁,起着遮挡和美化等作用,大门一关即与外界完全封闭起来。四合院的房屋以木为梁柱加砖瓦料,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屋顶多为硬山式,一些次要房屋则用平顶或单庇顶,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只用青灰抹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重,房屋内外地面均铺设方砖。四合院的北房是正房,南房为倒座,东房、西房为厢房。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供晚辈居住,长幼尊卑有序。正房两侧还附有耳房和小跨院,院内设厨房、杂屋和厕所。老北京人很讲究绿化,喜欢在四合院内种枣树、槐树、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还有盆栽的石榴、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和缸养金鱼。在四合院中,种树不能只种一棵,因为四方院中一棵树形似“困”字,不吉利。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老北京人的生活很贴切: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

四合院规模大小不一,有一家一院的,有多户一院的,贫困人家是多户合住一院,称大杂院。大四合院有二进院、三进院和东西跨院。大四合院通常是达官贵人的府邸,使用琉璃瓦、朱红门墙和金色装饰。中、小四合院一般是百姓住宅,以大面积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在大门、二门、走廊、影壁、墀头、屋脊等处略施色彩或稍加雕饰。

与北京四合院不同,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的院落是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向长方形,四川等地的四合院的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向长方形。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的房屋多为楼房,庭院的四个拐角处以房屋相连,庭院很小,南方人将庭院形象地称为“天井”。“一颗印”就是围绕天井布置房屋,北面正房三间,东、西两侧为厢房,南面为厅房,院内东、南、西、北房屋全部相连围合,既防风又蔽日晒。由于外形酷似印鉴,故俗称“一颗印”,这种建筑形式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其中在云南最为盛行。“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是白族、纳西族等庭院式民居的两种形态。“三房一照壁”是由主房和左右厢房“三房”,加上主房对面的“一照壁”,合起来围成一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是由正房、下房和左右厢房组成的封闭式四合宅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

4.5.3 窑洞式民居

窑洞与四合院都是汉族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据考古发现,在四千多年前,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汉族就有“挖穴而居”的习俗。直到今天,窑洞式民居还广泛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各省、自治区,比较集中的地区是河南西部、山西中部、陕西北部和甘肃东部。人们依当地的地势,选择向阳、近水、土地坚实的地方开凿窑洞,主要分为靠崖窑、地坑院和锢窑三种构造形式。

1.靠崖窑

靠崖窑是最普遍的窑居形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垂直的崖面上挖成的土窑。窑纵深可达20米,一门一窑是“单窑”;若向两侧挖掘,形成并列的窑洞,称“套窑”;还可以向上发展形成层叠的窑洞,称作“天窑”或“悬窑”。分层的窑洞,搭木梯上下。窑洞内呈拱形,有门洞、过道、住房等。在靠崖窑前面可建地面建筑和围墙,从而形成庭院。

2.地坑院

地坑院又称“天井窑”、“地窑”,是在平坦的山冈上开凿的窑洞。在没有垂直崖面的地区,选在黄土高岗向下凿挖深坑,挖下去的深坑就形成了一个庭院,然后在庭院四周的人工崖面上开凿与靠崖窑相似的窑洞。地坑的大小和形状根据地形和需要确定,一般坑深5米,在地坑周围筑上矮墙作为标志,坑的平面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丁字形等几种。

3.锢窑

锢窑又称平顶式窑洞,即直接在平地上用土坯、砖石砌筑成而的窑洞式房屋,房顶为拱形,布局像其他房屋一样展开。锢窑有一层的、两层的,也可以构成合院。

窑洞从建筑材料上分为土窑、砖窑和石窑三种。窑洞不占耕地,不破坏地形地貌,有利于生态平衡;就地取材,便于施工,节省材料;洞内冬暖夏凉,浑然天成。其优势显而易见,是非常适合华北、西北黄土高原一带地理、气候条件的民居建筑。

陕西十大怪之房子半边盖

“陕西十大怪”是指陕西省关中地区(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等地)的十种奇特风俗,包括: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主菜;碗盆难分开;手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嫁外;不坐蹲起来;睡觉枕砖块;唱戏吼起来。

“房子半边盖”是陕西关中地区独有的民居特色,旧时在关中地区的农村处处可见半边盖的房子。关中地区地处内陆,天气干旱、风沙大,加之当地建房所用的木材稀少,于是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用当地的黄土和泥打成大块的泥坯,晾干后用来砌墙,条件好的用烧制的青砖,垒起三面墙,只在朝院子一面留门窗,半边房顶只需少量的木材做檩和梁。半边盖的房子少用木头多用土,省工省材,冬暖夏凉,经济实惠。当地有歌谣唱道: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时运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关中地区的农民也住上了水泥钢筋的楼房,半边盖的房子已经成为历史。

4.5.4 帐篷式民居

帐篷,古称“穹闾”、“苍穹”。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经常迁徙,帐篷式建筑是他们根据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特点创造的一种民居形式,被形象地称作“可以移动的房子”。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帐篷式民居就是蒙古包。

蒙古语中“包”是家、屋的意思。蒙古包又叫“毡帐”、“毡包”,是蒙古族的民居住宅。蒙古包呈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4~5米、高4米,结构简单,用木栅做支撑加盖白毛毡构成。其周围的木栅用红柳枝搭成斜方格形,称作“编壁”,可以折叠,一块块编壁组成活动式围墙,支撑起蒙古包的圆形空间,外面用白毛毡包裹,再用鬃毛绳子勒紧固定;圆形顶棚上开一扇直径约80厘米的天窗,上面覆盖一块可以移动的毛毡,白天打开采光通风,晚上和雨雪天就遮盖起来;一般朝东或朝南开一扇高80厘米、宽150厘米左右的小门,避免北风直吹。

蒙古包分移动和固定两种,前者在牧区使用,后者在半农半牧区使用,二者外观相仿。蒙古包的规格大小由编壁的数量而定,由6~8块编壁搭建的是中小型蒙古包,大型的要十几块编壁。蒙古包的外形看似较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很大。包内中央放置炊饮和取暖用的炉灶,烟筒从包顶的天窗伸出,炉灶周围铺牛皮、毛毡或地毯,正面和西侧为长辈的起居处,东面为晚辈的起居处,摆设的家具主要有长方矮桌、大小衣箱、柜橱,还有水桶、奶桶等。蒙古包的特点是小巧玲珑、占地少、方便挪动、不易损坏。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搭建时将折叠的栅栏拉开便成了圆形的围墙,拆卸时折叠起来即可,搬迁时一顶蒙古包只需用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仅用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非常适合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族居住。为了蒙古包内的空气流通,除天窗外,底部还有一圈围毡,夏天可掀开通风,冬天则可放下保暖,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但蒙古包不像一般房屋那样有坚实的地基和稳定的墙壁,所以不宜倚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蒙古包的结构、材料、包内陈设等也在不断改善,如出现了钢架结构的蒙古包,包的前后分别加开窗户,优化了采光和通风性能,包内还添置了床、电视机等各种现代化生活用品。

除蒙古包这种典型、规整的帐篷式民居外,哈萨克等民族的整体呈圆弧形的“毡房”,藏族的三面用篷布固定、一面开敞的“帐房”,鄂伦春族搭建的圆锥形帐篷“仙人柱”等,也属于帐篷式民居及其变异形式。

4.5.5 堡垒式民居

堡垒式民居建筑共同的特点是历史上形成的极强的防卫功能。堡垒式民居主要包括客家土楼、羌族碉楼和藏族碉房等。

1.客家土楼

土楼是客家民居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由生土夯筑而成,建筑布局是北方古代城堡和四合院住宅的组合,当地人俗称“围楼”,有方形和圆形之分,非常坚固。起初围楼的建造主要是起强化防卫作用,外形模仿古代城堡,四面有高大厚实的泥土围墙环绕,四角建角楼,又称箭楼或炮楼;围墙上布满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形状各异的瞭望孔和射击孔,用于监视围楼外动态和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器抗击围攻侵犯者。围楼一般至少建三层,一层作为厨房和餐厅,二层主要用于储物,三层以上是卧室。圆形土楼又称“圆楼”、“圆寨”,大多是一环楼,也有二环甚至三环的,内低外高,环环相套,组成同心圆楼,俗称“围龙屋”。一般围楼有二三十间房屋,可住七八十人;多则七八十间房屋,可住二百多人;甚至还有四五百间房屋、可住四五百人的大围楼。围楼的“心脏”是供有列祖列宗的正堂,也叫祖堂,是族人最重要的集体活动场所,各种祭祀、红白喜事的仪式均在此举行。

土楼的聚族而居的形态及其建造特色,均与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每到一处,本姓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因惧怕当地人的侵扰,客家人便建造了这种防御性极强的城堡式住宅。客家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两代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土楼依山就势,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布局合理、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功能齐全,适应聚族而居及防御的要求,而且造型具有高度审美价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生土高层民居建筑杰作。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典型代表是福建永定的土楼。客家工匠建造的一些土楼已历经四五百年沧桑,至今仍齐整、坚固。有一首民谣:“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里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说的就是建造于清代、号称“福建土楼王”的承启楼。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存最大的客家土楼——承启楼

承启楼是现存最大的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明末清初历经三代人用80多年的时间建造而成。承启楼直径7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第一圈四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两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三环主楼由外向内,环环相套,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楼内建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全楼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居住60余户共400余人。承启楼整体建筑规模宏大,格局规整,造型奇特,设施齐备,有“福建土楼王”和“天下客家第一楼”之美称。

2.羌族碉楼

《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有羌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说的就是羌族富有特色的民居碉楼。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上因各种原因由西北迁移到了西藏和青海一带,现今的羌族主要居住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和北川羌族自治县。碉楼是羌族旅游的标志物。

碉楼也称碉堡房,是用石、泥、木、麻等砌成的平顶房,有用黏土夯筑而成的黄泥土碉,有用石块砌筑而成的石碉。碉楼有家碉和寨碉之分:家碉多数为三层,层高3米多;寨碉高达十三四层,多建于地势险峻、视线开阔的地方。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状,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略向内倾斜。出于防御的目的,还有羌族关于不能与太阳相斗、大门不能朝向东方的信仰,碉楼只在底层朝南或朝北开一个门,四周楼体上也不开窗户,只在靠近楼层的位置开几个气孔采光通风。碉楼的大门都设在离地面几米高的地方,门前放置一根活动的独木梯供人出入,若有人侵犯就抽走独木梯,侵扰者难以进入碉楼。碉楼的造型结构坚固,建造工艺精湛,材料结实耐腐,素有“百年碉不倒”的美誉。

川西高原上的藏羌碉群,分布密集,错落有致,巍然挺立,自成奇观。可以说这种古碉建筑是世界最杰出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在羌族地区新修了一些碉楼,多用于旅游观赏。在一些保存完好的原始山寨,还在使用的碉楼一般仅是作为羌族民居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储存粮物。有人将碉楼比喻为一部“石头写成的历史”,它默默展示着羌族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极高的欣赏价值和历史价值。

3.藏族碉房

藏族的碉房一般用石块砌成平顶形状,门窗上端用斗拱作檐;也有比较高大的楼房,底层养牲畜或作厨房、库房,楼上住人,在楼顶的平台上晒晾粮食。碉房的屋顶插经幡,旁边有转经筒,室内一般都供有神龛、经书,摆放木柜、矮桌、火盆、炊具等家具物品。碉房内通常不设床铺和椅凳,坐卧都是在布或毛制的垫子上。

与居住有关的成语举例

安家落户:安:安置;落户:指定居。到新地方安家,长期居住。

安居乐俗:居住舒适安逸,习俗称心乐意。

荜门委巷:荜:同“筚”;荜门:柴门;委巷:小巷。指贫苦人家居住的地方。

楚馆秦楼:楚馆:楚灵王筑章华宫,选美人入宫;秦楼:秦穆公女弄玉善吹箫,穆公建楼给她居住。也指歌舞妓院等场所。

分居异劈:居:居住;劈:劈柴。分开居住,分别劈柴。指兄弟分家过日子。

凤阁龙楼:指帝王居住的楼阁。

盥耳山栖:盥:洗;栖:居住。相传远古时隐士许由,不愿接受尧帝的封让,躲到山里,用颖水洗耳,以免受传言的污染。比喻隐居不仕。

广夏细旃: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毡毯。指居住条件优越。

鸡栖凤巢: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鸡栖凤食:栖:居住。凤凰在鸡住的地方吃食。比喻尊居高位的人陷入困境,与位卑者同处共食。

积苏累块:苏:柴草;累:重叠;块:土块。堆积的柴草和重叠的土块。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

假天假地:假天:指开天窗;假地:在室内架阁板。开天窗为室内增添光线,架阁板为子女安顿住处。形容居住条件恶劣,生活窘迫。

角巾私第:角巾:古时隐士常戴的一种有棱角的头巾;私第:私人住宅。脱掉官服,戴上头巾,居住在私宅。指闲居不仕。

金铛大畹:比喻居高官、享厚禄的人。

拘墟之见:拘:拘守;墟:指所居住的地方。原指井底之蛙受所处空间的限制,只能看到一点天空,现多用来形容狭隘短浅的见识。

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聚族而居: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在一起居住。

木居海处:木居:依树而居。指外族或少数民族居住在深山、海岛。

枇杷门巷:旧时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日居衡茅:日:每天;衡茅:用衡木做门的茅草屋。每天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形容不知天下大事。

三径之资:三径:传说汉代隐士蒋诩曾在房前开三条小径,后人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

三迁之教: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饮食不要求饱,居住不要求安逸舒适。指对生活要求不高。

同居异爨:异:分开;爨:烧火煮饭。在一起居住而不在一起吃饭。

穴居野处:穴:洞;处: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一夕三迁:一夜之间三次迁移。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令人提心吊胆,不得安宁。

凿穴为居:凿穴:打孔,挖洞。开凿山洞用作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士生活。

择邻而居: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结合本章所学内容,通过对比,梳理古代与现代民居建造、居室布置及搬迁习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考察当地民居建筑

1.选取当地典型或特色民居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内蒙古的蒙古包、福建的土楼等,组织学生进入现场开展活动,或借助专业实训教室、多媒体课件创设模拟实践环境。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确定组长。每组分工合作,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实践环境,创作导游词。

3.每组学生轮流模拟演示带团游览当地民居建筑,并将整个过程拍摄制作成视频资料。

4.教师设计活动评价表格。通过模拟演示、录像回放,各组学生进行自我点评和相互评价。

5.在评价基础上选出最佳导游、最佳导游词作者等。

6.教师对各组的模拟演示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并由评选出的“最佳”学生进行模拟示范。

1.http://www。folk365.com/html/WikipediaPicList。aspx?menu16&node21.

2.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news/newslist。asp?class61.

3.赵丙祥:《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民居习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4.张勃、恩璟璇:《衣食住行话文明·建筑》,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1.实地调查本地(或家乡)在建房与搬迁入住方面的讲究和规矩,撰写专题调查报告,或编入民居导游词中。

2.结合本章所学内容,介绍自家的住房格局及家居布置,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在班里演示交流。

3.收集主要民居类型的图片,并编写图片说明。

1.试举例说明中国居住民俗的主要特征。

2.概述房屋建造及居室布置的主要习俗。

3.搬迁入住习俗主要有哪些?

同类推荐
  • 让我在路上遇见你

    让我在路上遇见你

    这是一本旅行艳遇书,一路与最美的风景艳遇,一路与最奇特的风情艳遇,一路与不同的人艳遇。泰国、尼泊尔、日本、布拉格、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南极,都遍布了作者的脚印,本书便把这些地方一一记录下来,记录她在旅途中的故事,以及当地的特色,还有对旅行、对人生、对生活的独特思考。作者是一位业余、不专业,但没有旅行便无法继续生活的旅行者,工作、辞职、旅行,再工作,她重复着这些生活,将旅行这件必要的事穿插进生命中,在十年间,走过了世界两百个地方,脚步几乎遍布各大洲各大洋,在国内,应该没有人像她这样,边工作养活自己,边旅行丰富人生。
  • 世界我知道-南美洲——哥伦比亚

    世界我知道-南美洲——哥伦比亚

    本书中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哥伦比亚的风光与民俗。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读者·卷首语

    读者·卷首语

    读者卷首语,在编辑看来,每期都是钻石之于珠宝,在读者看来,卷首语则是精华之于精品。通过阅读《读者》卷首语,您可以看到《读者》真、善、美的阳光主题和亲切自然的人文关怀;您也可以了解《读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追求,以及在喧嚣市井中保持一方精神净土的风格。
  •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本书是“地球旅馆”系列中的一本,地球旅馆提供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观念。这本书的作者何袜皮,在美国读人类学博士,脚步早已遍布六大洲,是《看天下》《悦旅》《私家地理》等知名杂志的专栏作家。从小奉行“人生尝试论”的她,无私地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文笔清新却不漂浮,透过旅行中的思考沉稳地告诉你:我走得很慢,但我从未停下来。
热门推荐
  • 参宿星的综漫旅途

    参宿星的综漫旅途

    试水作品,如有意见,尽情提出,喷子退散!
  • 魔女最逍遥

    魔女最逍遥

    一代皇朝篡改要演绎多少悲欢离合,一场后宫惊魂暗斗注定要埋葬多少红颜泪?天涯海角永相随是梦非梦,爱在离别聚首时彻悟痴迷,情与仇的纠结终究来源于人心的执着,富贵浮云,笑拈天下,弃洒红尘,唯我最逍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奥特曼之逐光

    奥特曼之逐光

    最开始,自黑暗弥漫宇宙,他们驱逐光芒。而后来,当光明成为信仰,他们追逐光芒。出场人物:希贝儿,诺亚,黑暗迪迦四人组,光之国众……私设如山,ooc
  • 史记(第六卷)

    史记(第六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理训练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理训练

    本书提示当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对青少年面临的困惑和烦恼加以剖析和解答。
  • 穿越火线之变异

    穿越火线之变异

    他们是一个神秘的部队,因为一次变异,让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 首长威武:薄凉军少宠暖妻

    首长威武:薄凉军少宠暖妻

    【进了此坑,节操碎一地!~~~】“盛锦,我想睡你!”一夜过后,她却说是一夜情,气得他又把她压在床上大战三百回合,一压二压三压……尼玛!还压上瘾了是吧!“盛锦,我们可不可以商量一件事!”“嗯?什么事?”“你特么能不能不要随地乱发情!!!”“宝贝,是我不够努力才让你有力气吐槽吗?那……我们继续吧!”“嗷,盛锦!注意场合!!!别人看见了会投诉的!”如果你是一个没节操的人,欢迎!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宠文的人,欢迎!如果你喜欢我,欢迎!总之这是一个帅帅哒的兵哥哥宠着傲娇小女人的故事!
  • 我和我的奶奶

    我和我的奶奶

    这本书写的是我和我奶奶的故事,是我和我奶奶唯一的一点念想,思念成河,用这本小说来表达我的意愿。
  • 探案日记

    探案日记

    一切的凶杀案都会有真相,但是.真相永远会对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