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18600000004

第4章 良知与理性责任

人们用知觉来直接把握某些事物,首先是关涉和联系。人们一般认为,直觉对象的价值在于“良知”。直觉认识的独特性包括:在直觉中显现的对象具有自明性,不需要额外的标准。从笛卡尔到胡塞尔,直觉对象都被当作正确认识的主要源头。然而,我对关系的直觉把握,就如我对水中之棍的视觉一样,也会产生错误。因此,直觉也需要其他标准的观察、与其他认识的一致性和主体间共识。脱离脆弱辩护的直觉,具有揭示功能,而它首先得到了创造性的研究。对于特定相关目标的直觉把握,省略了对所有可能判断的核算。直觉判断也会发生错误。但是,这种经过合理推论程序而得到的、不可交流的控制,要比千思万想的判断而达成的有意程序的应用,俭省得多。直觉,就其被描述为“良知”的价值而言,没有合法的功能,但有启发式的功能。

实践和实践哲学领域也关注认知课题,而在社会政治讨论中,总是存在着诉诸良知与诉诸论证两种方式之间的分裂(尽管人们同时使用它们)。人们召唤良知(他们把它理解为绝对、终极和“真实”的判官),并且仍然深思熟虑地捍卫着良知的意见(它有经验基础、合理清晰,并且是可以讨论的)。为什么人们在进行判断时会偏爱良知,而不是理性(它是良知的首要支撑)呢?

一个原因是:人们混淆了两种常见的“良知”概念。一个是特定的意识内容,另一个是特定的意识方式或层次。

第一个良知概念是这么产生的:人的意识按其内容得到划分。不同的内容就有不同的意识主管。例如,事实性质的判断(如:物理和逻辑属性)被划归为理性主管;道德性质或价值的判断,被划归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良知”的主管。这第一种意义上的良知,仅仅是道德意识或价值意识。当我们在这种意义上说“某人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时,我们就要用到“良知”这个词。我们只想指出这个事实:他的行为符合伦理规范。至于他的这种规范得自哪里(来自宗教、来自教育、来自他的情感或对其行为前提及后果的理性深思),则无法从在这个词的用法中得知。

第二个良知概念以对人意识的心理分析为基础。人们彼此之间可以或多或少准确地使用不同的意识方式或禀赋,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感性(五官)、情感、幻想、理性。另外,还有一个层次不属于上述范畴。这个层次就是道德价值的内存在(Innesein),而它也是具有强烈感情和认识色彩的成分。它区别于理性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行为的褒贬中只诉诸其自身的明见性(Gewi?heit)。与之相应的是自身明见性的内存在,而不是这个判断——人们可以论证明见性,并讨论其基础。心理学对这种意义上的良知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心理学认为良知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幻象。良知的明见性不是没有缘由的。然而,它隐藏得如此之好,以至于每个人一开始都相信:这种明见性是自生的,或者说(由于人们找不到自生的理由)是由超人力量赋予的。

除了感性和理性的粗略二分,被信任的经验序列还包括人类精神能力参差不齐的假设。一个人很有语言天赋,却不擅长数学,或者说一个人具有很好的空间定向能力,却是一个憋脚的社交者(Menschenkenner)。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这种关于不同认知能力的假设,在经过长期的理论复兴之后,于近年来遭到了唾弃。人们现在谈的是人类精神的“模块”或“模块性”(而不是“心能”)。是否存在相对独立的价值意识以及它的独特价值是什么?这些问题也需要经验的判据,而不能在先验上得到解决。

两种良知概念的混淆,是由它们的相互叠加引起的。心理深处之内存在的道德价值,也仍然不是理性可以把握的。以道德价值为对象的理性,自康德以来就被描述为“实践理性”。两种良知概念的混淆,导致实践理性和第二种意义上的良知被混为一谈。这种概念混淆的后果是:理智的或者说(在良知这个词的最佳意义上)理性的理由,以及“强烈的良知理由”,都要求得到同样的应用和对待。

因此,当我抛开传统的良知观时,我总是只能在“良知”这个词的第二意义上,把它理解为非理性的主管;它在理论上具有自发的明见性,而不管一个行为是善还是恶。

在一开始时就诉诸良知而不是理性的另一个理由是历史传统。在德语里,它强烈的浪漫主义、生命–和存在哲学传统,使得人们对于这种论证有很深的不信任——即在人文学科和伦理问题上,进行理性(rational)或完全理性主义(rationalistisch)的论证。古典、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学信仰陋习,把这种不信任变得合理化了。然而,事实是对理性局限和科学谬误的有力和基本证明,已经被事先摒弃了。

帕斯卡尔以最简洁的方式提出了反理性主义的良知观:“Le c?ur a ses raisons que la raison ne connait point。”(心的根基是理性完全无法把握的。)除了理性,还有另一个掌握更多东西的主管,而人们也许可以求诸于它。帕斯卡尔的主张是先验主义的,因此,他也应该受到批判。

心理分析的功绩在于:它打击了传统良知观的伦理非理性主义,并挖出了它的根源。心理分析不仅理性地追问“心的根基”,而且也揭露了很多这样的托词和借口。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并且可以用其直觉认知来把握的反感,源于令人失望的爱。给人以无私印象的一件礼物,就是允诺受赠者的、未被认可的手段。潜藏在宗教良知以至最琐碎的日常事务(Verrichtung)背后的是罪感,而它的根源不是一种罪恶的行为,而只是趋向于这种行为的、受压抑的冲动。心理分析的结论是:心与良知不是人们可以盲目信赖的终极主管。心理分析与普通心理学一起揭示了:人类的每个信念和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换言之,与之前的心理事件相联系(它们就是人类的每个信念和行为的动机)。然而,即使动机不能总被轻易揭示,它也是基本的。

古典的良知论不是无懈可击的。它的主要观点是:每个有良知的人,只能从他判断为善的自心良知出发,来对行为进行辩护。一方面,尽管这种自我确证被当成终极和绝对的准则,然而,人们也承认良知判断也会发生很多错误,因为良知有历史,并且会受到主体间影响。良知是某种人们可以培育和败坏的东西。因此,人们会说到“不健全的”和“错误的”良知。这种退让(被认为是终结)与心理分析理论一起揭示了良知的发生和主体间构造。

在作为认识批判哲学之源头的良知观形成以前,为了预防固执的偏见,我们要区分“好的”与“坏的”理性主义。“坏的”理性主义主张:所有的心质(seelischen Anlage),都能够充当价值认识的官能。“更坏的”理性主义在上述主张之外,还认为在实际伦理中,只有为理智所必需或利用的东西才是善的。最坏的理性主义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人的生命展现了具有保护价值的善,因为“赤裸的生命”是运用理性的最小条件。

“好的”理性主义不仅坚持理性的意义,而且也考虑到了理性的界限。这种理性主义的结果是使我脱离“心”的先验主义;用帕斯卡尔的最简洁表达来说就是:“La dernière démarche de la raison est de reconna?tre qu’il y a une infinité de choses qui la surpasse”(“理智最终认识到:有很多事物超越了它”)。“理性的”理性主义认为,存在着心质或心官的整体序列,而它们能够做理智或理性(本身和独自)不能做的事。它们绝不只涉足情感本质的创生,也涉足认识活动。然而,当理性哲学区分所有非理性世界观的形式和范畴时,它也要求理性独自去判断这种认识活动的权力和重要意义。理性不仅能够划出自身的界限,也能够划出其他意识禀赋的界限。

在理性哲学(rationalen Philosophie)这里,诸如良知这样的东西,其存在不是问题。良知甚至是非常重要的禀赋(Anlage)。然而,它的使用价值仅限于判断。理性哲学的良知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良知是启发性,而非司法性的原则。这就是说:良知可以成为认识的源头(启发性原则),然而,对其使用价值的判断则是理性的事(合法性原则)。良知扎根于心灵深处,而它比起主要靠外在观察、清晰观点和理论确立起来的理智更可亲证。它可以依靠与无意识的联系。然而,理性不能把这种非理性“良知”当作是充足的合法源泉。这有两个原因。首先,非理性“良知”会产生相互矛盾的结果——不同的人和群体,其良知是相互矛盾的。其次,理性只承认有事实基础以及能进行主体间讨论的认识。主体间讨论确保了问题当中有尽可能多的方面能得到考虑。

真理显现的前提是:来自尽可能多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参与者被接纳进来,并且绝不只限于那些与问题直接相关的人。在现代民主中,这个洞见导致了分权原则。这种分权不应该只局限于传统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至少在意见形成中,分权要包含更多的内容,并且在不同的民主中,例如:美式民主,分权也有了更多的制度扩展。瑞士的民主不同于美国的民主,一个人可以同时是议员、军官和主编。如果要形成全面的意见建构(Meinungsbildung),那么分权还必须扩展到诸如军队、教会、大学和医院这样的机构上。当代良知争论中的问题,需要理性的主体间意见构建原则,例如:拒服兵役不能单由军方来裁决。堕胎涉及的是这个著名的格言:“我的肚子,我做主”(?ber meinen Bauch bestimme ich);显然,这个格言是天真的。只要人们让这句格言的支持者进行社会调查,就会发现它是错的。妇女能否作出堕胎的决定,取决于她所属的社会群体。单个人无法作出决定。她的环境也要参与决策。当与意见建构和决定权限直接相关的所有群体都被排除时,这时的决定显然是非理性的。

除了真理问题不能判断以外,伦理问题也无法判断。伦理问题缺乏能够确立人类生命价值的坚实准则。人们在伦理问题中可以理性地期待的少许共识是这样的——伦理问题是不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上,人们对伦理问题的处理方式,就如对其良知或文化以及传统的态度一样。

贯穿传统良知理论的是其个人主义的立场。每个人都对自身负责。重点就摇摆于作为本己行为的自我和作为行为尺度的自我(它是自身的本质)之间。自我不局限于单个的人,它也可以是特定的群体、民族。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海德格尔关于政治的思想,而最让人感兴趣的、对良知学说的新贡献(阿佩尔的“自我责任”)就源于这里。与此相反的是,理性道德论是一种一般倾向。可接受的东西就是在主体间可承担的东西。它追问的不是“自我责任”,而是“主体间责任”。

传统神学道德学说当中,也包含着对自身明察(Einsichten)特殊的、主体间定向或控制。在这种学说看来,人们不能只依靠开放的、尽可能纷繁复杂的社会,还要依靠单一的、具有特权的社会阶层(教会或教会等级,如:神甫和宗教会议)来理解自身。在这里,个人个体主义被社会特殊主义(Partikularismus)取代了;后者对主体间真理探寻的理性基础知之廖廖。另外,传统神学道德学说也是有价值的。在这种学说中,人们不仅从同时代群体中得到启示,也从具有特权的历史群体(《圣经》的阐释者)那里得到启示。这种洞见,在当代有关主体间交往和共识形成的讨论中几乎被完全摒弃了。作为真理探索之前提的主体间理解,拥有一历史维度。问题是这里要检查的立足点,我们今天已经不能直接检查了,而只能诉诸历史源头。

良知规定的唯一功用是:它可以并且必须在主体间讨论中提供事后的、理性的缘由。心理分析提出了“次合理化”(sekund?ren Rationalisierung)这一概念。它揭示了这个事实:每个人都出于无意识的利益,用理性的缘由来为他的行为进行辩护,换言之,这种缘由能够得到事实本身的支持,而不仅是出于主观的需要。一个无伤大雅的例子是:每个人都有洁癖。心理分析认为这种强迫行为的自驱力来自受压抑的罪感。然而,病人会用卫生保健的理由(这种理由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考虑)来进行辩护。

可惜的是,心理分析只对“次合理化”现象作出了不充分的观照。它把它对显著心理疾病影响的怀疑,一般化到了所有的理性缘由上。事实上,它经常强调:合理化的力量之源在于隐密的利益。心理分析恰好揭示了发现主导利益并对之进行制约的前提。这时,相关者事实上完全是无能为力的。他想要有所作为的前提是信赖其他分析者。另外,心理分析还要求把理性哲学当作真理探寻(主体间交往)的条件。理性哲学首先成功地区分了主观、心理动机和客观、事实缘由。正如无限的、主体间的“次合理化”所承认的那样,良知灵感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良知判断是绝对的。它是自生的。人们只能遵从或违背它。两个人之间相互矛盾的良知判断是彼此独立的。理性判断不同于良知判断;人们不仅可以遵从或违背它,还可以反驳它。理性判断在原则上是开放的、可以修正的。它首先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矛盾的观点。理性理论不仅包括支持其立场的缘由,还包括反驳不同观点的缘由。一个具体的问题是:人们怎么从理性哲学的立场出发来对待某人——他处于中立国家(如瑞士),以理性的缘由来拒服兵役,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为了保卫自己而诉诸暴力(使用制度武器);如何对待与甄别那些从“发自内心的良知缘由”出发来拒绝服役的人。

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明晰的理性论据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完全由法庭来裁决。它们必须呈给一个论坛;在这个论坛中,主体间的意见建构过程不能通过单个参与者的意志和权力,来得到公正的仲裁。保守地讲,国家,特别是司法机构,就是论坛的宪法。新情况下的新认识,很少是由已经确立的机构发现的。因此,更重要的是创造或确保主体间交往的自由场所,以便让具有社会意义的、新式的、实际的问题论据得以产生。只有在这种自由讨论场所得到保证时,当前机构才能获得新情况下的新见解。当然,也不是光有自由研究和讨论场所的存在,就会有上述新见解了。只进行讨论,而不与社会进行交流,缺乏来自社会的共鸣及批评的团体或圈子,是极端宗派主义和出世的。它们需要听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是,这种自由场所的诉求是彰显以缺陷、无常和修正为基础的主导意见。

当有人如此强烈地执著于其良知灵感,以至于他不可能找到理性的论据时,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时,与这种人进行公开讨论就不恰当了。一个原因是:良知判断过多地与个体的生命史相捆绑了。当人们认为,心理局限没有最终的社会原因,而可以被解释为反对错误的社会关系的无意识进程时,情况也是一样的。另外,对这种良知捆绑的解释,需要学者、专家的能力,而不是有尽可能不同出身及教育之人群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治疗是个体与公众之间的调解者。“良知罪犯”(Gewissenst?tern)对心理治疗的排斥,还没有定论。尤其是在涉及整个的群体(他们坚持特定的良知判断,而且他们的观点从单个来看,可能显得如此令人费解和偏激)时,尊重才是正确的态度。以下这个猜测是明显不过的:边缘群体在某些问题上要比“健康的中产阶级”(gesunde Durchschnitt)(他们只在两难的复杂情况下很激进,并且会满足于些许现实的妥协)更敏感与缺乏抵抗力。对于交往失能者来说,社会批判家是除了心理分析家以外的第二中介者。

同类推荐
  • 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中国最新校园心理建设指导丛书-校园心理教育案例集锦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还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 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习惯是生活的基石

    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习惯是生活的基石

    本书主要内容为:好习惯才健康,摆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别让习惯“漏”掉健康。
  • 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

    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超级实用的好玩心理学明明你认为朋友的新发式庸俗极了,为什么还是言不由衷地说“非常匹配你的脸型”?为什么你会迷信星座运程,甚至将正视为自己的人生指导书?为什么你一味对某个朋友好,对方却麻木地习以为常?初入某个场所,你为仆么会有似曾相识之感?职场晋升真的意味着走向成功之路吗?为什么你会强忍着看完不喜欢的电影?为什么细水长流的感情更符合爱情的逻辑?为什么男人喜欢用“Iloveyou”表白,而不是“我爱你”?以上问题,书中都有精彩的答案!
  • 好心态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好心态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人生的道路,没有坦途,但也并非尽是奇趣,只要坚定目标,明确方向,乐观坚韧地走下去,就能笑到最后。青少年朋友们,未来的路就在脚下,把握好航向,以一颗平常心。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寻找人生旅途的乐趣,享受生命的美好!
  • 咨询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派别众多,《咨询心理学》选择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详细说明,让读者从深度和广度上把握理论与方法,避免对理论学习的多而不精、精而不深。对有代表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都从其背景、发展演变、核心理论与方法、优点与局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说明,让读者对这些派别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把握。该书案例与理论联系紧密,让读者很轻松地领会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咨询心理学》是大学应用心理学及其相关专业本、专科学生,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工作者们的学习和培训用书;同时,《咨询心理学》对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职业的人们,尤其是对初学者,都是非常实用和有价值的读本。相信读者读后,会有所感受。
热门推荐
  • 夫人说的是

    夫人说的是

    穿越成狼国的九公主,刚醒来就要被送去和亲。路遇劫匪,还是个毁了容的公主,经过一番努力,她终于成了皇帝心中的珍宝。
  • 浮梦华生

    浮梦华生

    她是命格被封印的少女,看似平凡的她。到底为什么命格被封印,各大长老的预预言是否会决定她的命运,还是会挣脱命运。师傅.....魔王.....前世....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场前世和今身的命运齿轮又开始转动
  • 小猫郎

    小猫郎

    一岁来到这个世界的,被爱神诅咒剥夺了分手的权利,从此,鼎炉扎堆。三岁(筑基成功)诅咒之力开始延伸,于安差点泡了自己的师傅,师傅花了一个月冒着绝后的风险。封印了诅咒,只留于20%不被外人所发现。六岁(虚丹大成)师傅由于失血过度而(假)死亡,无法加固封印。于安在山谷中。诅咒爆发了一次找了棵树排放了诅咒的力量稍后,诅咒稳定下来,自身再度加强封印。十八岁(金丹)诅咒化为金丹,身体融为一体。因导致心魔问题,差点失控,被当年那棵树所救才没有酿成大祸。二十岁(元婴)诅咒之力随心所用。被爱神所发现就派人追杀。二十二岁(化神)被人追杀,一次遇难之时。领悟了爱的真意,打败了爱神支持者苏橙。二十四岁(合体)初步,融合爱神的诅咒力量,可以使用爱情技能丘比特之箭开启精神震荡。二十五岁(大乘)和树妖相爱,突破大乘期,发了波狗粮搞的爱神愤怒交加,与它大战三天三夜。二十六岁(仙人)那年一战爱神自爆能量全部化作心魔融入于安体内大战结束后并在闭关修炼突破指仙人境。二十七岁(仙尊)于安遭到爱神腐蚀心智,为不让自身黑化选择自杀。临死前留下种子在树妖那。自制框架
  • 诸天剑子

    诸天剑子

    “这病治不好。”“治不好也要治!”“这是她的病,也是她的命。”少年望着那面瘦肌黄的少女,瞳孔之中忽然有了如剑的坚毅。“这也是我的命!”这是一本关于命的小说,很多人有病,也有很多人不信命。可是终归命就是命,病也就是病。治不好的病,便是命,逆的了的命,也就不是病。见众生命,天地命,自己命。(十章之后才开始入正题)
  • 傲娇总裁:小样你敢逃

    傲娇总裁:小样你敢逃

    梁盛锦:我一块钱买下的你,10块钱买下了你的每个周末,100块买下了你以后的每个白天,再用我自己买下你的每个晚上。舒暖暖无语道,梁盛锦你还能更无耻点吗?!梁盛锦:我有听说你每天都抱怨我不够卖力。舒暖暖:=口=?梁盛锦邪魅一笑:所以我只好默默加油让夫人你更满意点喽~
  • exo之怪物的双面性

    exo之怪物的双面性

    他们是人人害怕,远离,拥有异能,又拥有双面性,能让人受到伤害的怪物,但唯独不能伤害她。她是人们心目中的女神,女生里的情敌,全校男生都喜欢她,可她谁都不喜欢,就只喜欢他们。他们是他们的另一面,同样也是exoplanet星球上的十二王子,他们做起事来,心狠手辣,不留情面,但对她,总有一点不能狠。她们是他们的未婚妻,为了他们可以做任何事,包括伤害女主。(本文原创,禁止抄袭。)
  • 论自带外挂的好处

    论自带外挂的好处

    穿越什么的,童言早已经见怪不怪,就是附带的外挂好像有点不一样。童言:其实我的理想是过上平(hun)平(chi)淡(deng)淡(si)的生活。觊觎神剑的众人:不,你不想。
  • 绝世鬼门

    绝世鬼门

    我,刑天!重新回归世界巅峰,夺得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必定要重建鬼门,成为世界最强王者!
  • 紫色流星

    紫色流星

    这是一个不一样世界,你有梦吗?那是你的理想也是你的开始,不一样从这里开始。
  • 云归明

    云归明

    上古神族轩辕王氏位主东方,地处东方福泽之地,天宫一派祥和,自上古神族大战之后,轩辕神族大将所生无几,四大神君之首的白虎神君因大战之时神身被毁,坠入六道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