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结束了,属于豪格的时代,属于大清和后金的时代。豪格的旧部被多尔衮和多铎收编。饶安也以兵部尚书的名义向崇祯皇帝发出了表章。
报告了在外面剿匪平乱的一应情况,现在事情都已经完结了,准备择日班师。崇祯皇帝在收到这份报捷的文书的时候,高兴的鼻涕泡都出来了,终于一切都拨云见日了。
但是有个人却心里不痛快了,那个不是别人,就是内阁首辅大学士温体仁。温体仁担心饶安回来以后,要入阁。将军在外面立了军功,功高社稷的时候,是可以入阁的。
这种事情,在先前也是有过先例的。但是对于温体仁来说,他认为,如果饶安凭借军功进入了内阁成为了内阁大臣,再加上他的老上司袁应文也是内阁的阁员。
那么这两个人很有可能就会把温大人给一脚踢掉,这种事倒并不没有先例的,温体仁之所以能够担任内阁大臣,就是因为他和周彦儒合作黑掉了钱谦益和钱龙锡。
而能够当上首辅大臣的原因,则是他想办法黑掉了周彦儒。要说周彦儒也算的是个角色的人,怎么会轻易的被黑掉呢。这很简单,就是因为一句话,被温体仁的耳报神给听了去,直接导致了周大人的下岗。
这句话相当致命,叫做我有回天之力,今上是羲皇上人。这个今上,自然指的是当今的皇帝,羲皇上人是谁,就不怎么值得解释了,是上古的七十二帝王之一。
这个家伙没有什么显著的政绩,也没有什么叫得响的名声,因此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可以说道的事情。然而他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怎么管事。
所以这句致命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周彦儒的能量很大,而且皇上这人不管事。温体仁不仅很温馨体贴的知道了这句话,而且还找到了现场证人证明周大人说过这句话。
周大人再也没有什么反驳的力量了,也没有别的话说,有时候饭是能够乱吃的,但是话确实是不能够乱说的,吃了乱说话的亏的周大人二话没说就打起铺盖卷回了老家。
其实这从一个角度说是最大的不幸,却从另一个角度说又是万幸。万幸的是,他的主子爷是崇祯皇帝,虽然脾气比较暴躁的,但绝对不是一个格色的人。
如果遇到的是嘉靖皇帝的话,这句话说出口,足以让周彦儒同志满门抄斩。我们之前说过,崇祯是个很容易激动的人,这种激动就体现在,在即位十几年的时间里,他换了五十多个内阁成员,所有的内阁成员,平均的任期不足一年。
这里面有两个人,是例外的情况,这两个例外的人是周彦儒和温体仁。周彦儒,三年。而温体仁,是八年。至于温体仁为什么能够做八年的内阁首辅,那么答案很简单,就是他能够做八年的内阁首辅。
现在,温大人觉得自己受到了挑战,就要开始施展他的整人功夫的绝技了。温大人最近这段时间心情相当的不好,也吃不好,也睡不着,一门心思就想着该怎么办。
到底该怎么办呢。是等到饶安回京述职之后,再简放外任,还是干脆就想一个办法,不要让他回京述职呢,这个简直是太挠头了。
当然,温大人虽然很奸猾,但是他不傻,崇祯皇帝也不是个傻子,而是个异常睿智冷静的人,你想,一个傻不拉几的人,完全搞不清楚情况的人,是怎么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搞定魏忠贤的。
如果在崇祯帝面前,再次耍弄这样的小心眼,就难免皇帝会起疑心。要知道,决定温大人要不要当内阁首辅的人,不是他的对手们,而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一点,温体仁比谁都清楚。
而且,他也基本上不和皇帝去都心眼,因为他知道,皇帝之所以能够坐在那个地方,除了像是天启这样的极品废柴,智力都不白给。尤其是崇祯,他的智商和冷静在袁崇焕一事上体现的已经是淋漓尽致了。
既然不能够阻挡了,那就铺排一下吧,把人情做到最大,如果可能的话,把饶安也收到自己的麾下,焉知不是一件乐事呢。所以他立即叫来了礼部尚书孙如游。
这位孙尚书也是老人了,估计也是再干不了几天就要退休的人了,当年也是老牌的东林党,是泰昌帝明光宗朱常洛选择的十一个顾命大臣之一。
在历史上,孙如游这个名字远远比不上杨涟等人有名气,甚至和杨涟比起来,他是一个被埋没的人。但是他也是干过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的。
也正是因为他的一句话,直接维系了大明王朝没有在多年之前就被颠覆。事情是这样的,泰昌帝朱常洛即位只有四十多天,就驾崩了,这件事想必略懂一些历史的各位看官就是都知道的。
然后中间有一件事,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并不起眼的,那就是泰昌帝在生前召集大臣们开会的时候,要准备封自己的妃子李选侍做皇后。
这个李选侍,也就是后来移宫案的主人公了,当时是朱常洛一个比较强悍的老婆,朱常洛已经身体虚弱到了机制,自己病的七荤八素的。已经完全都不要不要的了。
还竟然要封自己的一个不出名的妃子做皇后,这件事背后有着相当大的蹊跷,我个人认为,是他被胁迫的。当然了,我觉得,像是朱常洛这样的人,虽然可以说是个好人,但同时也是个软弱的人,如果不上去捏一把的话,都会觉得很可惜。
这一点倒是很类似于他的老祖宗朱见深,这些老账也就不多说了,我们还是介绍孙大人的事迹,他最牛的就是,在关键时刻,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说了一句,皇上要封李选侍为皇贵妃,臣必然立刻办理。
一句话,朱常洛顺坡下驴,连声说好。就这样,皇后就变成了皇贵妃。其实有些人会认为,皇后和皇贵妃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吗,当然有,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皇后是管事的,说了算,皇贵妃是不管事的,说了不算。
这是最大的一点区别,可能大家受了一些电视剧的影响,会认为某某妃子有协理六宫之权,肯定好牛好牛的。但是请记住,只有皇后,才是皇帝的大老婆。
这里面的区分在哪里呢,在于皇帝死后。皇帝的死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他有很多的老婆,那么再他死后,这些老婆里谁来当太后呢。
那肯定是两个人,一个是皇帝的生母,叫做圣母皇太后,朱由校的妈这个时候早就已经被憋屈死了。另一个则是皇后,叫做母后皇太后。
说到这里的时候,一切就都清晰明确了吧,李选侍同志之所以要争着在泰昌帝咽气之前确认这个名分,就是为了等他咽气之后,坐登太后那个位置。
朱常洛都没有办法的事情,被孙如游一句话就给搅黄了,对于这件事的始末,自从我知道了以后,我就不由得赞叹了一句,娘的,读书人真尼玛惹不起。
孙大人既然是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是不白给的,在朱由校登基后,因为比较崇信魏忠贤,其他的大臣很遭受排挤,孙如游也是个比较能明白事的,自己就告老还乡了。
正因为如此,他也是少数能够躲过魏忠贤迫害的东林党人之一。直到崇祯把阉党彻底清盘,他才出来。这个时候,已经是白云苍狗了。
说了这半天,可以说,孙尚书是一个比较有原则的人,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应该不会参与温体仁的害人计划的。事实也确乎如此。
但温体仁找他来的目的,当然不会和他直说自己想怎么折腾饶安,而是说,他准备和孙如游商量怎么迎接兵部尚书奏凯归来,这自然是一个相当好的差事。
孙如游干了一辈子的礼部尚书,对于这些事还不是轻车熟路的,很快就拿出了一个方案,温体仁看了以后连声说好,两个人就去找了崇祯。
崇祯看了之后还觉得不过瘾,说饶安为了国家勘定叛乱,多大的功劳,怎么样的重奖也不足以慰劳功臣,这样好了,拍十名大内侍卫,手持半副銮驾,给饶安作为依仗先导。
这件事本来是一件相当荣耀透顶的事情,但是孙大人不同意。他自然知道饶安是个什么人,他也知道饶安立下了怎么样大的功勋,但是皇帝这样的举动他还是拦着了,这是因为,他知道,荣耀其实都是虚的,能够全身而退才是实际的事情。
饶安凭借自己的力量,先是平定了辽东地区,又是把西北战场肃清,最后又把造反的豪格镇压了下去,这是一件盖世奇功。
但功高盖主,一向都是为人臣子的大忌讳,岂能在受这样的礼遇,因此反对,但是他不只说,只说说,按照原有礼节也就够了。
崇祯不再坚持,崇祯十四年,兵部尚书饶安,班师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