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93500000032

第32章 白马藏族傩面具

面具舞是少数民族巫术傩祭活动和宗教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跳面具舞的民俗活动。陇南目前的少数民族中,宕昌藏族与文县的白马藏族至今依然保留了跳面具舞的风俗,总体上都体现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宗教信仰与文化特征。而陇南广大的汉民居住区,某些宗教活动中依然流露出古代氐羌民族傩文化的特征,例如陇南北部地区的“传爷”风俗,其宗教仪式是巫师(当地称为“师公子”)敲打羊皮扇鼓,唱着巫歌,伴随着强烈的巫舞进行祭祀神灵的活动,这与汉民族传统的道教信仰、佛教信仰的宗教仪式具有很大差异。从考察得知,当地汉民称这种宗教活动为“花儿道场”,是属于少数民族“唱歌跳舞”形式的宗教活动,以区别于“佛法道场”、“灯花道场”(皮影戏)等汉民族宗教仪式。

宕昌藏族是古代羌族的后裔,所以其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征,但由于唐以后又长期处于羌、藏杂居的生存环境中,其民俗文化中又有突出的藏族文化特征。目前宕昌藏族在春节期间举行的宗教活动从宗教性质上来看基本有两类,一类以本民族的地方神和宗神为崇拜祭祀对象,其宗教仪式以“羊皮扇鼓巫舞”为主要形式,属于本民族的传统宗教仪式,也体现出强烈的羌族文化特征;另一类则以苯教信仰为主,其宗教仪式、巫术活动也深受藏族宗教信仰的影响,主要跳面具舞,具有“藏戏”的装饰特征,面具的造型以怪诞可怕的“牛头马面”为基本内容,体现出陇南地区汉藏杂居、文化交融的强烈地域特色。

陇南文县的白马藏族属于古代氐族的后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他们的民俗文化保存相对完整,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相对较少,基本保留了原生态特征,尤其他们春节期间的大型祭祀活动“池哥昼”与“麻昼”,更是集中体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含义。“池哥昼”与“麻昼”其实就是白马人的一种“面具舞”,属于典型的白马人民族傩文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池哥昼”与“麻昼”面具。

一、白马藏族傩文化概述

陇南文县白马藏族的傩文化主要表现形式为春节期间举行的民族傩舞,包括“池哥昼”、“麻昼”以及“秋昼”、“阿里甘昼”、“甘昼”等,融宗教、舞蹈、音乐、美术造型为一体,是其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但从着装、造型方面来考察,则主要以“池哥昼”和“麻昼”为主,“秋昼”、“池母擀面”和“阿里甘昼”是“池哥昼”的组成部分,除了舞蹈形式以外,着装和角色与“池哥昼”相同。居住在铁楼乡白马河流域两岸高山上的白马人,春节期间跳“池哥昼”,居住在石鸡坝乡民堡沟的白马人,春节期间的傩舞中虽然有“池哥”角色,但主要跳以十二相动物为主的“麻昼”。“池哥昼”和“麻昼”的主要区别在于装饰和角色的不同,另外舞蹈的形式也不同,“麻昼”的舞蹈形式更加丰富。所有傩文化舞蹈的角色均由男子扮演,一方面舞蹈过程耗费体力,节奏强烈,女性无法承担,另外也体现出白马人宗教文化的民族禁忌风俗,女性一般不能参与正规的祭祀活动。

“池哥昼”的汉语意为“面具舞”,但其真实的深层文化含义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池哥昼”的角色由“池哥”、“池母”和“知玛”构成,“池哥”也称“池哥神”,数量一般为四个,相传是本地区白马部祖先“达玛”的四个儿子,有些村寨则认为是本村寨的四位“山神”或四位“天神”,也有些白马人解释为“四大天王”,显然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有些村寨的“池哥”数量为三个,对其所代表神灵的解释也不尽一致。但总体考察,其文化渊源应来自氐族古老的刑天神话,属于白马人祖先崇拜的范畴。“池哥”的装饰形式十分特别,头戴面目狰狞的面具,上身反穿羊皮袄,系腰带,背后用山羊皮扎成尾饰赘于身后,肩上挂一串铜铃,脚穿用野猪皮、牛皮和羊毛布制作的“番鞋”,右手拿牦牛尾,左手持木刀,随着锣鼓的强烈节奏迈步挥舞,动作反复。其装饰特征所反映的视觉文化信息包含了古代游牧民族自然崇拜的痕迹,尤其背部的尾饰更反映出氐羌文化的遗存,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彩陶盆”中就有装饰尾巴的人舞蹈的描绘内容,而据目前学术界的考证,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的主人就是古代的氐羌民族。

“池母”的数量为两个,各村寨一致,其装饰特征类似于汉民族宗教信仰中的菩萨,头戴慈眉善眼的“池母”面具,身穿华丽的“百褶衣”,小腿上打着缠子(裹腿),脚穿绣花鞋,文雅和善,随着锣鼓节奏徒手舞蹈,姿态优雅大方。“知玛”的数量各村寨也不尽相同,但最少为三个,有其民族文化的渊源,据传白马人在迁徙过程中,一汉族男子为其带路,后与一白马女子一起私奔,并生一男,遭族人蔑视,后成为“池哥昼”中的丑角——知玛,俗称“猴子”。猴子的装饰也富有民族特色,头戴破草帽,面部用锅墨涂染,或用彩笔描画,身披破麻布长衫,或披破被单等,手拄拐杖,样子十分滑稽,在“池哥昼”活动中充当丑角,逗笑取乐,也负责维持表演场地的秩序。

石鸡坝乡民堡沟堡子坪和薛堡寨的白马人春节期间主要跳“麻昼”,也称“十二相”,这两个村寨“池哥”的数量只有两个,另外还有两个“甘昼”,其实是女性“笑面小鬼”,表演的动作和内容是做饭、喂奶、擀面、做衣服等妇女日常劳动,也具有逗笑取乐的丑角性质,所以从其角色性质来看,是将白马河流域“池哥昼”中的“池母”与“知玛”的角色进行了综合,主体部分是“十二相”。“十二相”的文化渊源与汉民族的“十二地支”相关,其中的十二种动物其实就是汉民族的十二属相,但面具内容与十二属相动物略有不同,堡子坪和薛堡寨的“十二相”其实只有六相,分别为“狮、牛、虎、龙、鸡、猪”六相,据当地白马人解释“六相”代表了“十二相”,狮子是百兽之王,是第一相,它代表的是鼠和羊;牛是第二相,代表牛和马;虎是第三相,代表虎和狗;龙为第四相,代表龙和猴;鸡为第五相,代表鸡和蛇;猪为第六相,代表猪和兔。但从薛堡寨现存面具的造型特征结合民族文化发展历程来考察,最初的“十二相”与古代神兽动物傩舞密切相关,可能没有狮子相,另外“十二相”是白马文化吸收汉文化的结果,狮子代表鼠和羊的说法有些牵强附会,其实从狮子的造型特征来看,更接近于猴子形象,狮子相也可能与吸收汉民族民间文艺与社火中的舞狮表演有关。当地白马人解释,起初他们村寨跳十二相,共有十二个生肖动物面具,后来因不吉利,所以改为六相,并延续至今。

“麻昼”的着装也十分特别,头戴动物面具,身上所穿衣服的色彩和文饰要与该动物色彩文饰相似,以达到真实的目的,但从目前“麻昼”着装来看,似乎以妇女服饰为主要着装形式:上身穿妇女短衫,下穿围裙,脚穿女式番鞋,手拿彩色布帕,随锣鼓节奏挥舞跳跃,场面十分热闹壮观。从其着装特征来看,“十二相”也突出了诙谐与滑稽的特征,所以其性质与白马河流域的“知玛”类似,但其文化意蕴却包含了农耕文化寓意,“十二相”不仅与十二属相有关,也与一年十二个月有关,并且包含白马人自然崇拜的原始文化特征。从堡子坪保留的清代“池哥”面具来看,显然与目前的“池哥”面具有很大差异,清代“池哥”面具雕刻简洁,造型粗犷,而且形象特征与四川平武、南坪地区的熊头面具极为相似,四川平武地区白马藏族为白熊部,戴熊猫头面具,南坪地区为黑熊部,戴熊头面具,而“十二相”也流行于四川南坪地区,可见民堡沟的白马文化与四川平武和南坪地区白马文化关系密切,傩舞的艺术风格也较为接近。

白马人傩舞的性质延续了古老民族文化的原初性和综合性特征,主要目的在于宗教祭祀,禳灾祈福,同时也具有娱乐的功能,成为春节期间白马山寨最主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池哥昼”和“麻昼”每年的组织者为村寨的“头人”和“会首”,他们负责“池哥昼”和“麻昼”表演中的祭祀、角色选择、表演安排、后勤等日常事务,每年的“会首”也是在“头人”的组织下由寨子里的居家户轮流承担。白马人“池哥昼”的表演时间各村寨虽然有前后的区别,但一般从正月十三开始,最晚于正月十七日结束,“麻昼”的表演时间为正月十五,所以总体来看,主要围绕元宵节展开。白马人“池哥昼”在表演之前首先要进行在山神庙迎请山神的仪式,并向山神祷告,以保佑“池哥昼”顺利进行,吉祥平安,因为“池哥昼”面具没有留出眼孔,表演者只能从面具下面看地面,可视范围狭小,而白马山寨的居住环境又十分险阻,所以这种祷告是有内在原因的。除此以外,元宵节夜晚的“迎火把”仪式中再次进行敬拜山神的盛大仪式,“池哥昼”结束后还要进行送山神、五谷神的仪式。白马人“池哥昼”表演的程序与陇南民间“黑社火”相似,从开始表演的第一天起,就从寨子最东头的第一家开始,由东向西挨家挨户地表演,主人家也进行隆重的接待,随后还要进行祈禳仪式,“池哥”手持点燃的松柏枝、符咒纸在厅堂、灶房和院子四角大声喊叫,用手中木刀敲打,用牦牛尾边舞边扫,以驱除邪秽妖魔,祝福新的一年吉祥平安,知玛(猴子)也要进行类似性质的祈禳仪式。所以整个活动过程始终贯穿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体现了白马人的生存状态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二、白马藏族傩面具及其艺术特征

(一)傩面具的制作

陇南白马藏族的傩面具主要由白马村寨的木匠或民间艺人雕刻,但其基本样式(造型、色彩、数量等)则是世代相传,所以面具的雕刻要在白马村寨的头人或德高望重的文化人引导下完成。白马人傩面具的材料一般用比较轻便的桐木或麻柳木雕刻,便于佩戴和表演,待雕刻的木料要晒到半干,不能湿雕,否则干后会裂缝,也不能全干,否则坚硬不易雕刻。涂染面具的颜料过去用传统的矿物或植物颜料,目前已大量采用油漆。面具的造型固定不变,而色彩则要间隔几年翻新一次,以保持色彩的新鲜感,也表示对神灵的敬畏。但从目前面具制作的现状来看,原始的民族文化寓意逐渐淡漠,有些村寨的面具也由接受过现代美术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美术技能的年轻人承担,而且色彩的搭配也较为随意自由。

雕刻面具的工具一般为木匠的常用工具,主要有斧子、平金(锛)、凿子、刮刀等,多为木匠的常用工具,但也有些相对独特的工具,因为面具的造型需要精雕细琢。

雕刻面具的仪式。由于面具是白马人祖先崇拜的形式载体,所以雕刻过程也有固定的程序和仪式,以表示面具的神圣性,和画神像有相同的性质。在雕刻面具之前,首先要根据天干地支选择良辰吉日,同时要烧纸点香,向神祷告,表示对神的敬畏。

雕刻面具的过程,先用斧子等工具砍出大体造型,再用凿子、刮刀等工具精细雕琢,最后再进行必要的剖光和打磨即完成。基本造型雕刻完成后,就用油漆颜料涂染,据入贡山的班正廉老人介绍,“池哥昼”面具的造型样式是祖传的,不能随意改变,就像神像的谱系一样,世代流传,否则会触怒神灵,得到报应。面部的文饰造型也基本固定,例如“池哥”中的老大额上有纵目,为三只眼,其他“池哥”相的图像样式也基本固定,各有讲究,而色彩则可以自由搭配,一般以红、黄、绿、黑等色彩为主。

雕刻完成以后,还要举行祭神仪式,类似于汉民族宗教绘画的“招神”或“开光”仪式,有些白马人也将这种仪式称为“开光”。祭神仪式中要点香、蜡、纸,洒酒,口中还要念咒语:“呼神神到,呼卦卦灵,保佑村寨平安吉祥,苗上加苗,籽上加籽,老者增福增寿,少者寿命延长,男孩女孩,官纱顺序,豆疹稀少,喂鸡高叫三声像凤凰,喂狗像狼,喂猫像虎,喂猪早上吃食长四两,晚上吃食长半斤,一来教你治田庄,二来教你治牛羊,油坊水磨转平川,鸡鱼鹅鸭铺河滩,治得骡马满槽栓,轮子打得吱能转,驴驮麸子马驮面,家家户户吃不完”。以此祈求神灵对村寨的护佑。

(二)陇南白马藏族傩面具的造型、色彩以及文化意蕴

1.“池哥昼”面具

“池哥昼”面具由“池哥”面具和“池母”面具构成,是陇南白马藏族中流传最广泛的面具,既有少数民族傩面具的共性特征,又有陇南白马藏族傩面具的个性色彩。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具有傩面具怪诞、狰狞的视觉文化特征和精神震撼力,个性特征则表现在造型与色彩具有白马藏族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和民俗文化特征。

(1)“池哥”面具

“池哥”也称“池哥神”,是白马文化中的男性神灵,所以也表现出威武、凶悍、狰狞甚至恐怖的视觉特征和精神意味。眉毛倒竖如火焰,眼窝深陷,眼球格外大而突出,而且额头正中间有“纵目”,老大的“纵目”明显,其他“池哥”面具的“纵目”则图案化了,显得较为模糊,体现出白马藏族美术造型中独特的“目”文化特征。鹰钩鼻子,獠牙咧嘴,头上长双角,老大和老二有胡须,通过生理特征体现了“池哥”的尊长次序。色彩方面,主要以红色、黄色、绿色、黑色为主进行搭配,色彩单纯,对比强烈。此图中“池哥”面具色彩的高妙之处还表现在将固有色与装饰色两种色彩观念进行了融合,使整个面具既有强烈的装饰性,又巧妙地表现了面部的生理特征,例如面部肤色基本用红色,色相上接近人的肤色,而胡须、眉毛、眼球等为黑色,也符合生理特征,额头和鼻子部分适当穿插绿色和黄色,既丰富了色彩,又突出了形体特征。

另外“池哥”面具在开始表演时,还要装饰彩色“扇子花”和锦鸡翎、野鸡翎,面具头顶部位有五个小孔,专门备插鸡翎,野鸡翎和锦鸡翎的装饰应来自白马服饰文化,体现了过去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服饰文化特征,具有自然崇拜的文化寓意和独特的装饰功能。“扇子花”用红、黄、白、紫、绿等彩纸进行折叠,形成简易的扇子造型,白马人的沙嘎帽装饰体现了“白鸡”崇拜,不仅帽子上插白鸡翎,而且帽顶上绣“扇子花”和“鸡爪花”,扇子花其实也来源于“白鸡”崇拜,代表鸡翅和鸡尾,也可能是鸡爪花的变体。“池哥”面具上的“扇子花”也应来自白马人的鸡崇拜,和沙嘎帽的“白鸡”崇拜具有相同的性质。面具的背后用红布遮挡,从脑后自然下垂,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根据白马人的解释,“池哥”面具后面的红布是当地白马人或汉人为“池哥”神所敬献,他们将小孩拜托给“池哥”神,认“池哥”神为“干爹”,以求“池哥”神保佑小孩健康成长。这些装饰总体上形成了“池哥”面具威武、华丽而富有白马人民俗文化意蕴的艺术特色,体现出单纯而强烈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强的精神震撼力。

“池哥”最有代表性的图像学特征主要在于对眼睛的独特认识和处理,形了鲜明的“目”造型,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白马人“池哥”面具中的“纵目”、“三目”和“凸目”等造型特征,仍为远古氐人的雕题遗俗及其先祖“刑天”形象在白马藏族美术造型中的体现,刑天与天帝争神位,虽然被砍去了脑袋,但他仍然以“乳”为目,奋起反抗,突出的眼睛更体现了刑天难以磨灭的精神意志,作为民族精神不灭的象征,刑天“凸目”造型特征也成为氐人图腾意义上的造型符号,在后来的民族矛盾中,氐人也用刑天“以乳为目”的凸目形象,作为激励族人反抗民族压迫的精神象征。

古代氐羌民族发源于西北高原地带,后来由于生存条件、气候、民族矛盾等因素,不断南下、西进,逐渐进入西南地域,是今天西南诸少数民族的祖先。有学者指出氐人发祥于西和仇池(今甘肃西和县仇池山),氐人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中原民族统治者的压迫,很早就开始向南发展,至今之四川北部、西部地区,古代蜀中地区古蜀国的蚕丛、柏灌、鱼凫诸部落,都属于古老氐族的分支和遗裔,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来看,全身人像细腰宽肩的彪悍造型,具有典型的氐人形体特征,头像造型中除“纵目”造型特征外,最突出的特征还有“凸目”,这也印证了“凸目”造型符号在氐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虽然部族在不断分化,但作为民族文化源头的图腾符号却在各部族内世代流传。在氐人的文化传统中,眼睛似乎成为其民族视觉文化的标志,神话传说中氐人的狩猎神二郎神就是额上有“立目”的三目神,以及后来氐族的历史人物杨大眼,似乎都突出了眼睛的独特性。在当代白马藏族的面具造型中,人物的“凸目”特征仍然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民族美术文化标志。

另外从文县石鸡坝乡堡子坪保留的清代光绪年间的“池哥”面具来考察,此面具由于年代久远,色彩脱落,且面具的造型特征较为抽象,风格粗犷,由于面部的形体特征被简化,却使外凸的双目显得格外突出,其凸目造型与三星堆青铜人像的凸目特征十分接近。“池哥”面具体现了白马人的祖先崇拜意识,具有民族图腾的文化符号含义,从刑天的“以乳为目”,到三星堆青铜人面像强烈外凸的双目,联系陇南白马人“池哥”面具中鲜明的“凸目”形象,其中隐约地形成一条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符号特征的人物造型历史线索,这其中“三目”和“纵目”的造型或有或无,但“凸目”的造型特征却一直延续且十分突出,可见其在白马藏族民族文化中的图腾意义。

(2)“池母”面具

“池母”是白马人“池哥昼”中的女性神仙,有些白马人也将其称为“菩萨”。“池母”面具柳眉凤眼,头戴凤冠,和善慈祥,“池母”面具体现了女性的温柔娴雅。面庞的整体造型圆润饱满,神情安详,面部的色彩采用象征性手法,多用黄色或粉红色平涂,但眼睛、头发、眉毛却采用单纯的固有色黑色描画,嘴唇用朱红色涂染,既增强了对比,也突出了造型和结构,既有女性柔美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健康单纯的白马人民族文化韵味。“池母”面具的背后也有红布遮挡,既完善了整体造型,也具有特殊的宗教文化因素。“池母”面具的头顶没有野鸡翎和锦鸡翎,也不装饰“扇子花”,和“池哥”形成鲜明对照,一个粗犷雄威,一个温柔娴静。而白马人具有“白鸡崇拜”寓意的沙嘎帽过去也只有男子佩戴,所以也间接体现出男女服饰的区别以及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

从形式语言来考察,陇南白马人的“池哥昼”面具也具有汉族戏剧脸谱的形式特征,“池哥”面具怪诞威武的形式特征与戏剧中的净角脸谱极为相似,而“池母”面具也与单纯柔媚的旦角脸谱十分接近。这也正是陇南当地汉民的“明社火”——高跷、高台中的人物装饰特征。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白马人的“池哥昼”面具在传承过程中也不断吸收汉民族民间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汉族社火、戏剧融合,从而形成了目前傩面具的形式特征,原始的白马人傩面具已无从考证,但至少与当代的面具有很大差异,有待进一步考证。

“池哥昼”面具的内在文化含义体现了白马人的祖先崇拜,而非自然神信仰,有些人称“池哥”为天神、“四大天王”,显然是根据汉民族宗教文化对白马人民族文化的篡改,没有事实根据,而从美术造型的部分恒常因素中,解读白马人民族文化,则体现出图像学、符号学的科学性和优势,也是目前研究白马人民族文化的一条可行途径。

目前白马人居住地区在唐代以后曾长期处于吐蕃的统治之下,同时又与当地汉民比邻而居,所以白马人在长期与汉、藏民族杂居的过程中,其文化也深受汉、藏文化的熏陶,其民族语言既有鲜明的藏语痕迹,也受汉语的影响,属于典型的汉藏语系,尤其白马语中的一些地名则直接来自汉语语音,例如武都在古代为阶洲,而白马语则直呼“改洲”。据此,笔者以为“池哥”的本来涵义并非许多人翻译的“面具”,“池”应来自“仇池”,仇池是古代白马氐的发祥地,在氐人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赵逵夫先生指出四川平武的白马老爷山就是白马人对其故地“仇池”的怀念和崇拜,而陇南文县部分白马村寨的白马人祭祀天神和祖先神时,也要选择村寨高处圣洁的高山上进行,并称之为“仇池台”。所以“池哥”是白马人的祖先神,“池哥”称谓也来自汉语音译,意即“仇池山的男性神仙”,至于“朝哥”以及四川平武地区的“曹盖”都是读音方面的细微差异。依次类推,“池母”即为“仇池山的母性神仙”,“池母”面具则柳眉凤眼,和善慈祥,其装饰具有皇后、圣母的特征,可能来源于仇池古国国王的王后,而被氐人尊为“池母”。这也符合民族信仰习俗的常理和习惯,汉民族信仰中有“东王公”、“西王母”,“池哥”或为“池公”之误读与衍变亦有可能,因为仇池国的几代国君都曾称为“仇池公”。另外部分白马人对“池哥昼”翻译成“面具舞”也存在疑义,此问题还应进一步澄清。

(3)“知玛”的面部装饰

“知玛”也称“猴子”或“猴娃子”,由于特殊的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决定了“知玛”的面部装饰特征,其目标就是“丑化”,以表示白马人对背叛民族者的厌恶和遗弃,他们狼狈不堪的面相和褴褛的服饰,也标志着背叛白马民族者悲惨的命运。“知玛”的面部装饰主要用“锅墨”,在脸上进行随意涂染,也有些用色笔在脸上随意描画,以达到丑化、逗笑取乐的目的。如上文所述,“知玛”的数量一般为三个,分别为引诱白马女子的汉族男子、与此汉族男子私奔的白马女子以及他们的儿子,所以装饰特征也具有一定的性别、年龄特征:男“知玛”身穿麻布长衫,头戴破草帽,并且帽顶插鸡翎,与白马人男子服饰相似;女“知玛”头戴沙嘎帽或破草帽,两边缀有怪诞的装饰物,以代表耳环之类的女性饰品,身穿破旧的妇女长衫或百褶衣,突出了女性的一些符号特征;小“知玛”则由少年儿童装扮,亦头戴破旧沙嘎帽或草帽,身穿妇女的破旧百褶衣,体现出稚气与天真。

2.“麻昼”面具

“麻昼”也称“十二相”,因面具造型为十二生肖动物而得名,但面具的内容与十二生肖动物有所差异,其中多出“狮子”一相,但还有所争议。

(1)狮子:代表鼠与羊,为第一相,所以表演时在最前列,此面具眼窝深陷,双目凸起,体现了白马人美术造型中的“凸目”特征;双耳翘起,正面五官的周围有毛发形质的刻画,色彩已剥落,显示出木质本色,使面具更加古朴神秘。从面具造型的形象特征来看,似乎也有猴子的某些造型特征,或更接近于大猩猩的造型特征,只有张开的大嘴类似于狮子,也可能是对猴子的夸张表现,因为面具本身就是象征性很强的美术造型。面具前后的下颌、后脑部位用彩色丝绸围裹,以保持着装造型的完整。

(2)牛:代表牛与马,为六相中的第二相,所以表演时也排列在第二位。牛面具造型较为写实,牛的形象特征明显,但在色彩方面采用了装饰性色彩,主体色调为深褐色,而眼睛和嘴角用黄色和红色描画,突出了色彩对比和造型结构,形成深沉而响亮的色彩效果。有些地方则进行了图案化、拟人化处理,眼睛上面添加眉毛,并通过富有装饰性的线条进行图案化描绘,额头正中有变体花卉,头顶也添加冠饰。整个牛面具既表现出牛的稳重与憨厚,也具有白马人傩文化的神秘怪诞色彩。“麻昼”表演中的一种舞蹈称为“腰昼”,也俗称“牛舞”,是对牛的动作的模仿,有六种表演动作。

(3)虎:代表虎与狗,为六相中的第三相,表演时也排列在第三位。虎面具的造型和装饰也具有写实、拟人、装饰的综合特征,不像汉族民间艺术中的虎造型具有很强的程式化特征,但图案化的倾向也较为突出,尤其是头部文饰的刻画,既表现出虎的纹理特征,也体现出高度的概括力和装饰性。嘴和鼻子的造型具有较强的真实感,但眼睛和眉毛则具有拟人化特征。色彩方面也以写实为主,但也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眉毛被处理成绿色,眼圈为红色,整体色彩感觉热烈而响亮,但又和谐统一。这种造型和色彩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虎的神秘和威武,也表现出憨厚朴拙的民间艺术特色。“麻昼”表演中有一种舞蹈称为“搭昼”,也俗称“虎舞”,模仿虎的动作,有六种表演动作。

(4)龙:代表龙与猴,为六相中的第四相,表演时也排列在第四位。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符号,汉民族文化中的龙造型是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经由历代艺人的想象、加工和改造,并不断完善而形成的具有高度程式化、符号化的动物造型,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神秘深邃与意象性特征。白马人“麻昼”面具中的龙造型源于汉民族文化,所以龙造型也体现出成熟的程式化倾向,主体色彩为石青色,鳞甲的描绘采用绿色,而用黄色点缀龙角、眼睛等,整体色调富有民族艺术特色。但局部的装饰也有白马人傩面具的个性特征,例如头顶的正中间有冠,眼睛上面有装饰性很强的眉毛,体现出神秘和怪异的色彩,以及傩面具驱鬼除邪的本质特征。“麻昼”表演中也有“龙舞”,称为“搓昼”,其中也有六种表演动作。

(5)鸡:代表鸡与蛇,为六相中的第五相,表演时也排列在第五位。鸡在白马人民族文化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图腾意义,服饰中已有所体现。“麻昼”面具中的鸡造型也比较独特,眼球凸出,而且额头正中有“纵目”,与“池哥”面具的眼睛造型相同,可见“目”文化在“麻昼”面具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鸡”面具中“凸目”与“纵目”并存,其文化寓意较为深厚。嘴类似于鹰嘴,十分有力,而且头上长角,鸡头上的羽毛也如同鳞甲一样,有意强调了蛇与鸡的形象结合,鸡面具的造型表现出凶悍怪异的特征。所以有些白马人说他们的鸡代表雷神,因鸡头的形象和神话传说中的雷神形象相同。

(6)猪:代表猪与兔,为“麻昼”六相中的第六相,表演时也排列在第六位。猪是白马人的主要家畜,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现实生活的基础,另外白马人过去在狩猎中,野猪是最常见的猎物,白马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建立了对猪的造型特征的准确把握,所以在“麻昼”面具中猪的造型最真实。形体比例,结构特征都栩栩如生,猪面具的眼睛也没有夸张,再加上刻画线条的稚朴,以及额头上添加的图案,使猪的造型更加憨厚。色彩也模仿猪的黑色,眼睛处点缀一点黄色,增加了面具的诙谐可爱。

根据白马人的解释,十二相动物也与四季相合,其中“鼠、龙、猴”代表春季,“鸡、牛、蛇”代表夏季,“狗、马、虎”代表秋季,“猪、羊、兔”代表冬季。

除主体十二相动物以外,“麻昼”表演中还有两个“池哥”。“池哥”面具与白马河流域基本相同,局部的色彩略有不同,但也都有“凸目”、“纵目”等形象特征,所以这种面具中的独特符号在白马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与普遍的图腾寓意。“麻昼”表演中没有“池母”和“知玛”,但有两个“甘昼”,称为“笑面小鬼”,如前所述,其角色性质综合了“池母”和“知玛”,但面具造型却别有特色。“甘昼”面具没有突出的双目,但额头上有“纵目”,双目的造型特征较为特别,没有“池哥”面具的威武严肃,而显示出诙谐与幽默,体现了丑角的性质。面部的文饰在基本遵循形体结构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变形夸张,色彩也与“池哥”面具不同,以对比和变化彰显“笑面小鬼”的滑稽与怪异。

同类推荐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清代精神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清代精神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山歌对唱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山歌对唱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紫砂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紫砂鉴赏及收藏

    本书分六章,讲述了紫砂的起源、宜兴紫砂、做紫砂的原料、紫砂明细、紫砂的发展史、收藏紫砂的学问。
  •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

    作者多年研究中国电影历史、追踪电影产业发展和理论动态的成果。深入考察中国电影研究国际化、学院化和跨文化趋势及不同媒体间整合对电影产业的深刻影响。对上海电影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留给今人哪些启示;作为产业发展与电影文化现象的“华语电影”运动路在何方等问题进行探讨。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热门推荐
  • 艺画开天

    艺画开天

    这里一个苦逼苏州初三生,被美术和音乐这两门要会考可能还要中考的科目陷入迷茫。于是我就有了这么一个想法,把所有人物融入一个奇葩设定,会不会有趣些。所以就有了这部作品。(更新时间不定。)以上。…………这个世界有无数个位面。第九十八位(艺画位),这是一个艺者的时代。国画,油墨,水彩……各种体系。写意,工笔,泼墨……各门各派。这是一个艺者的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狂妻

    狂妻

    丫的,莫名穿越异世,被人买去生孩子不说还被薄情王爷杀!作为21世纪的杰出女青年,她绝对禁止这种行为。看她用自己的聪明耍的王爷团团转,再携款闯江湖,探皇宫,玩的风生水起,天下美男无数竟找不到心仪的归宿,她偏不信这个邪!她找找找,使劲找!
  • 骗爱成瘾:豪门千金要逆袭

    骗爱成瘾:豪门千金要逆袭

    大婚前三天被未婚夫抛弃,林菀无奈之下躲到国外暂避风头。没想到途中却遇到了真爱……林菀先是被他的长相迷住,然后渐渐的泥足深陷,最后毅然决然地带着他回家。没想到一切却是骗局的开端,只为将她从云端打入泥里。林菀发誓,只要有机会让她重新站起来,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
  • tfboys之属于我们的约定

    tfboys之属于我们的约定

    再一次演唱会,他(她)们成为了好朋友,后来慢慢产生感情,在一起了,他(她)们将会擦出什么样的爱情火花呢?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限之又跌入主神坑

    无限之又跌入主神坑

    谨以此篇轻松搞笑的同人文,表达对无限流开山鼻祖zhttty的敬意!序:穿越进生化危机一的我,主神手表好像有点与众不同,什么“每杀十个丧尸奖励一点奖励点,每杀一个爬行者奖励一百点奖励”之类的完全没有,有的只是一条设定:【统一语言:状态关闭,是否开启?〔详细说明〕】这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有种不好的预感,谁来告诉我……我TM是不是又掉进什么坑里了……这感觉,好熟悉啊……诶?我为什么要说又?……….
  • 阴阳路人

    阴阳路人

    在现代社会中,有一群人,他们······咳咳,错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认为是否有鬼?或者是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鬼!那些人,那些鬼,那些事,就要在这个世界上上演······作者——怎么还不更新呢???信不信我砸了N你的店!一大群书友大喊。
  • 吞宝仙人

    吞宝仙人

    上古时期,天界一名有着无边法力的仙人,在一卷金帛卷轴上画出三件惊天动地的法宝,按图炼制。三神器炼成时,金帛卷轴鸡犬升天,亦成法宝,名为“三器谱”。仙人得到三神器,欣喜若狂,并不在乎三器谱的威力,随手丢弃。三器谱辗转无数年,最终流落人间。这一天,无望仙缘的张龙端,偶然得到至宝三器谱和一册修仙法门。自此拨云见日,踏上了求仙问道的崎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