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行长见到这一幕,心中更是有气不打一处来:这些家伙!就算对沈惟敬看不顺眼,反对议和,也不该因此置大局而不顾!
当然,其实,早在日本国内,类似的蠢事,加藤清正等人也不是没有做过。比如,身为“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可谓太阁丰臣秀久之下,领地最广、兵力最多的最强实力派。虽然此人表面与世无争,自归顺太阁殿下、成为丰臣家家臣后,其举止也一直温顺谦恭,但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长等“文治派”还是看出其暗藏野心、对丰臣家的“天下人”地位虎视眈眈。奈何石田三成等人也抓不到对方任何谋反的实际把柄,太阁殿下对其实力似乎也有所忌惮,所以德川家康的地位依然稳如泰山。而加藤清正等“武功派”,身为丰臣家的家臣,只因和石田三成等“文治派”的矛盾,便私下里向与“文治派”同样不和的德川家康不断靠近。殊不知,这样的举动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德川家康的实力,更是会导致其锋芒直接威胁到丰臣家的安危!
小西行长气愤之余,想起此事,更是隐隐地为丰臣家的未来感到担心。弄不好,有加藤清正这些头脑简单的家伙糊里糊涂地被德川家康当枪使,丰臣家的内部不仅会矛盾重重、永无宁日,未来更是很有可能被老奸巨猾的德川家康进一步利用,最终真的会被这老狐狸篡夺了日本的天下!
想到此,本来对眼前的议和之事满怀自信的小西行长,不禁又皱起了眉头,对遥远的将来,充满了忧虑……
不过,现在还是先解决眼下的困境吧。
小西行长定了定神,又将思路转回到与明军议和之事上来。
“沈惟敬还依然活着的话,可真是太好了。”见众人已纷纷倾向于议和,宇喜多秀家也是大喜过望,紧跟着便激动地表态道:“既然如此,那议和之事就全权拜托小西大人了。”
小西行长上身前倾,行了一礼,郑重保证道:“必当竭尽全力,尽快促成议和!”
众将领见小西行长信心满满地保证,胸中紧紧悬着的那颗心,刚刚松下了一些,却又听加藤清正开口道:“小西大人,李如松那家伙既然会不顾沈惟敬的生死、派兵来偷袭龙山,足以说明,沈惟敬这小子在大明那边也绝非什么重要人物,他同意与我们议和,能算数吗?其次,即便促成了议和,明军统帅李如松也答应了,对已经先后两次背信弃义的明军,我们凭什么信任?!而且,就算明军错过了这次机会、不从后面追击我们,从此一路南撤,直到当初登陆的釜山,我军才能保证供给,这一路上的朝鲜义军,又该如何应对?!”
嗯……?!
加藤清正的一番话,也给不少倭军将领提了醒。的确,沈惟敬还在汉城之中,明军就敢来烧龙山,分明没把沈惟敬的死活放在心上。此外,前不久沈惟敬来议和、加上之前的平壤议和,明军已经两次利用议和为幌子,趁倭军掉以轻心的时候加以突袭,这次又如何保证不会重演这一幕呢。而归途中的那些朝鲜乡巴佬,也的确让人头疼,从此一路撤回釜山,恐怕也绝非易事啊……
想到此,众将又有些悲观起来了。小西行长也被加藤清正的这番话噎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于是,帐内又陷入了沉默中的尴尬……
直到,又有一个声音缓缓响起:
“还是议和为好。”
闻听此话,抬起头来的众将吃了一惊。原来,说出此话的,竟然是通常一言不发的小早川隆景……
“沈惟敬够不够资格,明军是否会信守承诺,这都不重要。关键的问题,只有三个。”小早川隆景似乎早已思虑周全,此时伸出三根手指,慢条斯理地分析道:
“其一,我断定,在得到来自大明国内的增援以前,李如松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追击我们。之所以这么说,首先,龙山的粮食,不仅对我们、对战乱之中无法耕作的朝鲜、甚至对战线也同样漫长的明军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李如松只要有足够的力量,都不会顶着朝鲜朝廷的不满、擅自烧毁龙山,而是会联合周边的各路朝鲜军队,攻取龙山、夺取粮草。这样烧了就走的行动,只能说明,李如松的明军在碧蹄馆之战后,还未完全恢复元气,暂时还无法组织强攻。何况,追击我们,需要大量的军马,但这种寒冬时节、马料本就难以筹集,想必李如松现在手中的战马数量,已经远远不如当初他刚刚入朝的时候。据斥候报告,昨晚偷袭龙山的明军,如此需要机动性的偷袭部队,居然也都是以步兵为主,这就足以从侧面说明,目前明军的战马已经相当匮乏。所以,即便我们撤退,在得到来自大明国内的有力增援前,缺粮少马、又要分兵把守汉城的李如松,基本不太可能会用他的步兵来冒险追击我们。”
嗯……有道理!
听老将小早川隆景这么一讲,众将纷纷点头赞同。
“不过,为防万一。可以在撤离前,焚毁汉城中朝鲜王室的宗庙、甚至朝鲜先王们的陵寝。再抢掠一遍汉城中的粮食、财物。但是,不要再杀人,把饥寒交迫的朝鲜难民们也都留在汉城之中,给李如松和朝鲜朝廷这样一个烂摊子,如此,想必他们就更没有精力来发动追击了……”
虽然这招有点儿不太光彩,但的确可以增强拖延的作用,众将随即点头称是。
“其二,归途中的朝鲜人也不足为虑。只需提前将已经与大明使节议和停战的消息传扬出去,让南部四道的朝鲜人也都知道便可。身为藩属国的朝鲜人,只要明军不动,他们应该也会有所收敛,不敢轻易擅自违背其宗主国的停战协议。况且,就算那些装备简陋的朝鲜人来袭,我军归心似箭,士气刚好可用!”
小早川隆景说到这里,顿了顿,又讲出了第三个关键问题,这点,更是之前所有人没有想到的:
“其三,是弃守汉城的理由,这点也很重要。应该这么说,交还汉城给明军或者朝鲜人,并不是我们被迫的后撤,而是作为与大明议和的诚意,先主动让一步。这样讲,不仅对以后的谈判、对太阁殿下与我军的名誉,也有好处……”
等听到这里,众将算是彻底心悦诚服了。都说小早川隆景是有名的“智将”,今天听了这番话,算是开了眼界了。尤其是最后一点,众将之前都想着如何撤退,却都忘了回去以后该如何向太阁殿下交待。说是被明军和朝鲜人打回来的?还是饿了没粮食,被迫回来找吃的?无论怎么解释,不仅发动了这场战争的太阁殿下脸上无光、下不来台,自己回国后向家臣、领民们也将难以启齿。
而“为了大明与日本两国议和之大计,我军主动退出汉城,以示诚意”这个理由,不仅成功保全了太阁殿下与众将的面子,回去大家也好交待,实在是绝佳的主意!
就连一直对小早川隆景有所芥蒂的宇喜多秀家,都对此深怀感谢,连连点头赞同。
加藤清正等人见小早川隆景也已表示支持议和,自然也不便再多做反对。军议很快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小西行长忙着去和沈惟敬议和停战,而众将则各自开始收拾行装,同时分头带兵去城外各处朝鲜先王的陵寝,开始掘墓挖坟……
再次见到小西行长的沈惟敬,这时早已从前夜的惊慌失措中缓过了劲儿来。也未出其所料,在龙山上的粮食被烧成一片灰烬之后,倭军议和的态度,也从原来的拿捏拖延,变得十分的急迫起来。
按理说,受到了乱兵们的惊扰、倭军也败相已露,不坐地起价、赚他个盆丰钵满,实在对不起自己的商人本色,但沈惟敬还是非常大度地欣然接受了小西行长对前夜倭军暴行的道歉,并立刻积极配合小西行长,开始了双方议和的正式议程。
原因,倒不是因为前一晚小西樱子的救命之恩,虽然沈惟敬内心之中对此也多有感激,而更重要的是,沈惟敬也清楚地知道,在促使两国议和这件事上,小西行长与自己的利益是几乎完全一致的。所以,真的没必要再去计较那些细节,比如自己仆人沈六的冤死,尽快达成议和协议,不仅对小西行长与数万倭军、对自己也是十分重要。
若是拖到倭军顾不上签写任何停战协议、就直接不得不撤退的那一天,迫使倭军让出汉城的功劳,可就全部都算在了策划龙山偷袭的李如松头上。而一旦达成议和,既给了倭军一个台阶下,同时也让表面上奉李如松之命前来“议和”的沈惟敬,真真正正地带着一份停战协议返回,不仅完成了议和的使命,甚至还可以说有了退敌之功,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倭军退出了汉城。纵使火烧龙山也是一个原因,这进一步用外交手段施加压力、逼退数万倭军的功劳里,自己至少也能捞碗汤喝。
因此,也就仅仅一天左右的时间,沈惟敬就与小西行长,分别代表大明与日本,迅速达成了初步的议和协定。协定了一共六项条款:
一、日方归还两位王子和被俘众朝鲜官员。
二、日方全军退回釜山。
三、日方须得完成上述两项内容,明方才会继续谈判。
四、明方派遣使臣去日本面见丰臣秀吉。
五、明方全军也同时撤出朝鲜。
六、暂定大明万历二十一年、日本文禄二年四月八日,两军交接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