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5400000010

第10章 品味历史明珠,莫以表相论英雄(1)

哲学家总是企图以这样的观点警醒世人: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表面的一切都有可能是假的,而内里的真实才是我们应去追求的。比如,那正史、偏史甚至是野史中,你可知有几人是真英雄,有几人是假仁君?

回望历史长河,再细细探寻,我们会发现,表面平静的过往中有太多的假象:正史在册的仁君可能是最可怕的枭雄,世人唾骂的奸臣也有可能是被人误解所致;更多的历史明珠,则是因为生不逢时,才导致了自身成为后人眼中的跳梁小丑。

枭雄曹操:成功者注定与美无缘

纵观历史上那些非同寻常的人物,他们总是有非同寻常的性格。比如曹操就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他聪明至极又愚钝不堪,既奸诈圆滑又坦率真诚,既豁达大度又生性多疑,既宽宏大量又小肚鸡肠。他集王者风范、小人嘴脸、英雄豪情、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于一体,如同一个长着多张面孔的多面人,但这几张面孔在他那里又显得很合体,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曾经有人这样来综合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用今天的话说,曹操是一个有才华、有领导能力、会综合分析意见、善于把握机会的聪明人,是东汉末三国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当然也有人不认同这个定论,提出反对,说曹操这个人干了不少缺德的事儿,杀了不少人,甚至连自己的恩人也杀了。譬如,杀吕伯奢全家、杀华佗、屠城徐州,他手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

事实真是这样吗?曹操真的杀了这些人吗?他为什么要杀这些人,历史真相是什么?

刺杀董卓真相

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最初将曹操描绘成了一个为行刺董卓而不惜屈身事贼、忍辱负重的英雄。但事实上,曹操行刺董卓一事纯属子虚乌有。据史书记载,董卓打进东京之后,因为大将军何进已被宦官所杀,兵强马壮的董卓成为洛阳城中的最强势力,他迅速收编了多股原本听命于何进的势力,在这之后又策反了吕布收编了丁原残部。董卓野心很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权势,他又想出了废掉少帝、立献帝为王的伎俩。可是,这一想法遭到了卢植、袁绍等人的强烈反对,少壮派势力代表人物袁绍愤懑之际公然悬节于洛阳东门,东奔冀州,以此抗议。

袁绍的出走对时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时任司隶校尉,该官职是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拥有参劾百官的权力。之前,何进在谋诛宦官时还特别授予袁绍“假节”的权力。就是说,袁绍在军事行动中拥有绝对的指挥权,违其令者斩——由此可见袁绍当时在朝中的影响力。

这样一个人物的出走,引起的动荡可想而知。当时,曹操被董卓看作袁绍在政治上的同盟者,是董卓极力拉拢的对象——拉拢曹操可以孤立袁绍,争取人才,壮大自己的力量。因此,曹操也被授予骁骑校尉之职。但此时包括曹操在内的少壮派势力其实都已起了二心——如果大家继续留在朝中,人心散乱之际,董卓很可能会趁势把大伙儿都收拾了。因此,曹操当机立断弃官出逃京师。曹操出逃的方向是向西出武关,经中牟到陈留。

当然,无风不起浪,这件事情在野史中多少有些记载:曹操年轻时确实当过一回刺客,但是,他行刺的对象不是董卓,而是当时权倾朝野的中常侍张让,不过那次刺杀最终失败,因为曹操行刺不成被张让发现,情急之下,曹操“舞手戟于庭”,翻墙跑掉了。现在想来,正是因为野史的这个记载,后人们才创造出曹操刺董的故事。

事实上,如董卓那般的权势人物,多少警卫重重保护,旁人根本近不了身,想刺杀他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当时,想杀董卓的人的确有不少,譬如董卓信赖的城门校尉伍琼就试图刺杀他,但行动失败以后,伍琼被杀。这个故事也很有可能是曹操刺董卓的来源之一。现实中,如果曹操真的只身前往行刺董卓,恐怕也会落得与伍琼一样的下场。

曹操杀华佗之谜

对华佗之死,多年来一直有不少争论,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华佗是为曹操所杀,但曹操杀华佗的原因至今也不曾有一个清晰的论断,争议颇多。不过,不管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关于华佗的传记中都没有提到华佗要为曹操开颅治疗头风病一事。因此,历史名著《三国演义》中对华佗之死的记述,也纯属虚构。

关于曹操杀华佗这个事,多少年来,一直有大批学者在研究探索,有很多个版本。最近有学者多方考证之后,得出华佗之死的新结论:华佗仰仗自己医术高明而要挟曹操,向曹操要官,结果被曹操所杀。这种说法有三种依据。

一是心理失衡。华佗原本是读书人,不得志的情况下不得已才当了医生。他名气越来越大后,非常羡慕那些达官贵人。所以,《后汉书·华佗传》称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其意指,华佗因为不得志,未能踏足官场,性格变得越来越怪,难以与人相处。在华佗心里,当医生并不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当官。

二是养病自重。曹操曾经在下令杀了华佗之后,公开对身边人说,华佗可以治好自己的头风病,但华佗却有意不治好,借此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曹操寻思:我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彻底治好这个头风病。

三是夸大病情。曹操不过是个“头风”病,但华佗却说此病不能治好,长期坚持治疗也只能多活几年。

冷静分析上述三条理由,我们会发现,它看上去貌似合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先说第一条“心理失衡”。华佗其实并非官迷。相传,沛相陈珪曾经推举华佗做孝廉,他辞而不就;太尉黄琬征召华佗,华佗也推辞不干。从这里可以看出,华佗没有走通过孝廉和征召的路子当官,又怎么可能要挟曹操给自己封官呢?要说华佗因为心理不平衡而要挟曹操要官,根本不合乎情理——如果真想当官,华佗就应当逢迎曹操,而不是顶撞曹操、和曹操对着干。

其实华佗在当时表现出了一个医生的医德:尽管他不大喜欢曹操的为人,但他依然应曹操之召“常在左右”,多次为其治病。在这期间,华佗既没有向曹操求官,也没有对曹操拖延不治。

那么,后来他为什么以妻子有病为由不赴曹操之召呢?这得从政治角度来看。华佗实际上不愿乱世为官,他的正统思想很浓,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和华佗的正统思想不合,正因为这样,华佗不愿意为曹操效劳,再加上曹操的病确实难治,治不好麻烦很大,他只好退避三舍。所以,他既不愿受曹操恩遇,也不愿囚徒般地禁锢在曹丞相的笼子里。

再说第二条“养病自重”。这个说法是曹操杀了华佗之后传出来的话,从曹操的立场来看,不排除曹操为自己开脱罪责的因素。曹操为何坚持杀华佗?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从患者和医生的关系上来看这个问题,曹操的头风病的确难治愈。作为病人的曹操求治心切,作为医生的华佗治疗无门。因为这个原因,二者之间要相互理解非常困难。华佗认为头风病难于治愈,曹操认为他是“养病自重”是故意不给治疗,矛盾由此激发,曹操杀了华佗。

最后说第三条“夸大病情”——所谓夸大病情,放在当下却是对患者坦诚相待。头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此病虽然是头疼的一种,但极难医治,且时时发作、疼痛难忍。而且,该症发作时多有并发症,曹操的并发症状是心慌、眩晕。华佗对曹操说此病不好治是实事求是,直言病情,这是坦诚,不是要挟。所以,华佗真正的死因只有一个:他冒犯并触怒了曹操,曹操因为病痛的折磨杀了华佗。

当然,现在看来,曹操和华佗之间,确实有点儿小误会。当时,华佗托故暂回家乡,一去不归。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回家后,曹操曾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还是不肯回来,先说是老婆病了,后来说是老婆生孩子了,后来又说老婆病了,老婆生孩子了……种种借口。久等不来,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赐给四十斛小豆,并放宽期限;如果华佗说谎,就拘捕押送他回来。

使者到华佗家一看,夫妻俩正乐呵呵地过日子,生病、生孩子都是骗曹操的,于是华佗被抓起来交付了许县监狱,审讯后华佗认罪。听闻曹操要杀华佗,荀彧替华佗向曹操求情,曹操拒绝后固执地将华佗给处死了。据说,华佗临死前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取出,交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狱吏畏罪,不敢受书。华佗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

杀了华佗之后不久,曹操的头风病又几次发作,诸医束手,他仍无一丝悔意,还说:“佗能愈吾疾,然不为吾根治,想以此要挟,吾不杀他,病亦难愈。”直到这年冬天,曹操的爱子曹冲患病,因诸医无术救治而死,这时曹操才悔恨交加地说:“吾悔杀华佗,才使此儿活活病死。”

曹操杀华佗是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呢?他判处华佗死刑有法律依据吗?我们从当时的律法来分析一下。曹操向来以“动以王法从事”著称,是个时时、事事标榜自己按汉代法律和规矩办事的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都要处以重刑,《汉书·申屠嘉传》便载有人“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

由此看来,华佗之死,也不能全怪罪曹操。他个性狷介,并最终为自负和狷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医生毕竟是医生,而不是政客,倘若华佗是政客,自然不会与曹操如此对峙,搭上自己的性命。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谜案

曹操被扣上“恶贼”、“小人”的帽子,原因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曹操杀义父吕伯奢全家案”。可以说,这是一宗从法律、道德、人格诸方面审判曹操、否定曹操、诋毁曹操的案件。只可惜,作者罗贯中的故事编得太不高超,该故事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使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一桩子虚乌有的文学冤案。

毫无疑问,《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刘氏汉室为正统的话语体系,尽管曹魏政权控制了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刘氏蜀汉最终沦为地方割据政权,但旧史家文人和艺人还是视蜀汉集团为正宗,视曹操为篡位的奸雄。

《三国演义》里是这样说的,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弃官逃亡,逃到中牟县时,被军士抓住。为求脱身,曹操自称客商。当时,守关军士并不认识曹操,中牟县县令陈宫认识曹操,知道他是朝廷通缉的要犯。

陈宫本不宜说破却当众说破,还扬言要押解曹操去京师请赏。这陈宫既然公开说要押解曹操请赏,晚上却又亲手把曹操放了,还弃官携款随曹操一起逃亡——如果按照正常逻辑出牌,陈宫应按客商身份,当着军士面,心照不宣地把曹操放掉,既落了人情,又摆脱了私放逃犯的嫌疑和责任。

谁都知道,天下大乱之时,官府是最好的避风港,县令实权在握,生活条件优越,经营人生的资源丰富,为什么要跟一个逃犯乱跑呢?陈宫毕竟是一个见过世面、知道利害关系的领导干部,何至于如此愚昧?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陈宫对曹操来说是个危险人物,因为他是曹操杀吕案的唯一证人。陈宫当面指责曹操多疑滥杀、不义妄杀,倘若曹操与他翻脸,他自己和家人都有被灭口的危险。所以,陈宫当初也有趁曹操熟睡之机结果其性命的想法。他知道曹操奉行的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但最终陈宫没有下手。而曹操同样也没有下手杀陈宫。

作者罗贯中花费了大量笔墨刻意描写曹操的奸诈恶毒,但在描述陈宫与曹操的矛盾冲突中却没有体现出来。陈宫在杀吕案中仅仅充当目击证人的角色,以证实杀吕案确实有其事,而且正是陈宫把曹操的丑事传播出去,流传后世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二人的矛盾刻画明显不合常理,充满了刻意的颠覆性的安排。

再说吕伯奢此人。他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弟兄,虽伯奢称呼曹操、陈宫二人为“小侄”,吕老汉实际上算是曹操的义父,吕家当是朝廷排查逃犯的重点户。吕伯奢明知曹操是朝廷遍行文书张榜通缉捉拿的甲A级逃犯,他来借宿一夜,如果说是要接待,肯定是悄悄地接待,避人耳目,以绝后患,绝对不敢铺张折腾,还杀猪宰羊,这不符合常规。难道吕伯奢脑子坏掉了,不怕被外人举报,丢了全家人的身家性命?

按照旧日习俗,农家也只有逢年过节、遇到结婚等大事才杀猪,日常待客买几斤肉足够,何况只是接待两个年轻人吃一顿晚饭而已,杀一头肥猪干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杀猪款待曹陈二人的情形过于夸张,不合日常生活情理,也有悖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人之常情。

从民俗礼教上来看,书中交代,吕家共9口人,吕伯奢是一家之主,家中来客,当是吕老在堂作陪,妇人张罗茶饭,青壮男儿上街采购。这是千年礼教之下的中国家庭的生活规则,就算今天也是这样的礼节和安排。罗贯中居然安排吕老汉骑驴往西村买酒去了。这个情节写得非常幼稚,有违礼法家教。

还一件事,既然安排吕老汉到街上去买酒,为什么不将酒肉一起买回?一起买了岂不是比杀猪宰羊要来得快捷和方便?这个地方罗贯中把吕老汉写得有点儿弱智了。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大家都知道,杀猪就要绑猪,这个时候猪必然会垂死挣扎大叫不止,而直到被杀死之前,猪会一直号叫。猪的号叫声势必会惊动左邻右舍,甚至半个村庄。曹操、陈宫能听见庄后的磨刀声,隔墙能听到吕家人的说话声,难道就没有听到猪叫声?难道这猪是哑巴猪吗?

由此可见,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对曹操是一肚子成见,所以抱着一种“概念在先”的脸谱化描写,充满了浓厚的儒家正统、道德和法统意识形态。他安排杀吕案的立意就是要从道德上给曹操戴一顶薄情寡义、残忍缺德的帽子,从人生观、价值观和灵魂深处深挖曹操的“反动本质”,彻底否定他的个人品质,把曹操写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无信无礼、丧失理智、惨无人道、彻头彻尾、里外都坏的坏人。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下,就编制了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来。

从《三国演义》来看,曹操杀吕全家的事实应该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罗贯中完全可以照实写,没必要浪费力气和时间去专门编一个出来。退一步说,即使曹操确实杀了吕全家,起码也不是像《三国演义》写的这样杀法,因为那样的行为无论是从人的思维、行动习惯还是逻辑上,都是讲不通的。

如果此案换一个说法,吕家几个儿子见曹操和陈宫随身携带钱财甚多,临时起意,想弄死曹操和陈宫,结果被曹操和陈宫发现,先行下了手。倘若这样,曹操在激愤下杀了吕家人,倒是有几分可能性。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出于政治立场和个人的思想局限性,为了在读者心中建立曹操冷酷无情、忘恩负义、杀人成性这样一个形象,可谓用心良苦。他借助曹操杀吕伯奢全家一事,形成了贬低曹操的巨大证据链,以此证明了曹操一贯奉行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原则,这就是他的目的和用意。

曹操屠徐州真相

同类推荐
  • 大唐国士无双

    大唐国士无双

    何为国士?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何谓无双?独一无二者,方为无双。“我乃国士,国士者,当辅君王,内安百姓,外讨贼寇!”贞观二年,新皇继位,边境动荡,天下初安。程处渊结束了十六年的等待,踏入了这盛世之初。抬眼望,河山正好;趁年少,挑灯提剑,打马入大唐!
  • 三国化学家

    三国化学家

    “嘭——”的一声,化学老师徐忠杰实验失误,试管炸裂,破碎的玻璃片,划到了他的颈动脉……结果穿越到了三国时代;emmmm,那就教教诸葛亮如何配制火药吧!“不对,我要拯救三国时代的各个名人!郭嘉不能死、周瑜不能死、诸葛亮更不能死!至于曹操、刘备、孙权等流……”于是,徐忠杰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的三国我做主!
  • 历史小白的穿越

    历史小白的穿越

    谁最有钱?东林党!——抢!谁最有粮?东林党!——抢!谁说我是阉党?东林党!——割!就是这么横,就是这么没文化!
  • 辽金西夏——边域称雄

    辽金西夏——边域称雄

    我国宋朝时期,北方出现了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即辽、金和西夏。这三个政权称雄边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辽也称辽国、契丹,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北部。金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西夏原名大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长达190年,最后亡于蒙古。
  • 民国往事:一本书讲透民国幕僚真相

    民国往事:一本书讲透民国幕僚真相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家军师,妙计安天下;军阀智囊,乱世展奇才;国府高参,谋权出妙招;独行策士,不负鸿鹄志。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慕子之游

    慕子之游

    正所谓: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人事代谢,往来古今,岁月辗转,流年迁徙,需该及时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找寻新趣味,就让我们随少年慕子游一起经历一系列精彩冒险故事和可爱的人儿,感受奇幻诡异的世界,看成长,生活,人生,希望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体会与享受。这是写作者的荣耀。
  • 麟刃

    麟刃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你再叫要逆天,逆个什么!”“是……”
  • 婚以温情

    婚以温情

    苏沐是谁,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个低颜值,低情商的大龄剩女罢了。当逗比的苏沐遇到外表高冷内心腹黑的大BOSS……和高大帅气温柔的偶像,两个“有钱的男人”围绕着她,她的事业从此开始转运,还被大BOSS莫名其妙的逼婚领证……总而言之,就是一路火花带闪电的故事。却不知这一切都是大BOSS精心制造的一场阴谋。
  • 梦魇

    梦魇

    画家的理想鼓舞着年轻人,使他冲开种种阻力而靠顽强的毅力走出绘画人生路。
  • 百变魔贼

    百变魔贼

    不偷金,不偷银,独偷真元气;不窃名,不窃利,唯窃美人心;不管天,不惧地,魔血见真性;行于光,匿于影,百变游世情。
  • 黑与银

    黑与银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不善交际的物理学家,为大学的合同能否续约而倍感焦虑;妻子诺拉则是一名热情外向的室内设计师,拥有将人拉出“洞穴”的融融暖意。相处多年的保姆A女士患病离去后,表面上依然和谐的家庭,却在无形中开始瓦解,二人不再耳鬓厮磨,共享一杯红酒的深夜密谈也化为昔日的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经确信,诺拉的银色与我的黑色正在缓慢地融合;同样一种带着金属光泽的柔滑的液体,最终将流淌在两个人的身上。我想错了。我们都想错了。有的时候,生活就如同漏斗,会变得越来越狭窄。由情绪构成的乳液,会逐渐分层;诺拉的开朗和我的忧郁;A女士黏稠的坚定,和我妻子奇妙的无序;我逐年培养起来的,清澈的数学式推理,以及芭贝特未经雕琢的思想。尽管交往频繁,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亲情,每个人却始终与他人分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日之白日焰火

    末日之白日焰火

    我穿越到与原来那个世界相同的异世,发现在这片该死的土地上只有遍地丧尸外和被摧毁的意志,我和一些善良的人要生存,就必须反抗,过程洒满了无数人的献血,但这些怎么也抵挡不住我们对在阳光下生活的渴望。以死明志,一定要把这该死的末日埋葬。
  • 星座有心语:读懂星座的50篇奇幻美文

    星座有心语:读懂星座的50篇奇幻美文

    据说,星座的故乡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在那里,牧羊人过着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每到夜晚的时候,闪烁的星星便成了牧羊人最好的伙伴,牧羊人一边守护羊群,一边遥望着夜空中如街市上明灯一样的繁星,他们将较亮的星星互相连接,将随意连接而成的形状联想成各种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为它们命名。在指南针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星星就是船员和冒险家最忠实的向导。人们将一年分成十二等份,然后给每个时间段都分得-位“守护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二星座”,也就是“黄道十二宫”。 除了这十二宫之外,其他星座则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出现的时间以及一年中的最佳观测时间,分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