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87500000005

第5章 工作就要抓点——点式工作法

1.工作精准化要求的大趋势

2.工作必须到点

3.工作不好的原因:不到点

4.反思工作才能做好工作

5.工作精准化以目标点为开端

6.工作精准化以基本点为主线

7.工作精准化以关键点为枢纽

8.工作精准化以问题点为抓手

1.工作精准化要求的大趋势

21世纪是模糊工作方式和笼统管理方式趋向彻底灭亡的世纪,因为它们是同简单的工作、简单的环境相联系的。精准化工作方式和精准化管理兴起的标志是六西格玛、零缺陷管理,精益生产、5S管理、7S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管理模式。

西格玛的定义是根据俄国数学家P.L.Chebyshtv的理论形成的,它是描述偏差程度的数理统计术语。

根据P.L.Chebyshtv的计算,如果有68%的合格率,便是±1西格玛;±2西格玛有95%的合格率,而±3西格玛便达到99.73%的合格率。

不同于西格玛,六西格玛的概念却是1987年由摩托罗拉——全球著名的电子产品生产商首先提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摩托罗拉遭到了来自日本电子产品的严峻挑战。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摩托罗拉在同日本企业的竞争中失掉了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大部分市场,后来又失掉了BP机和半导体的市场。1985年,公司濒临倒闭。

在市场竞争中,严酷的生存现实使摩托罗拉不得不正视自己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其总裁Bob Galvin决定通过改善产品品质来迎接日本产品的挑战,他要求其产品必须在五年内有十倍的改善。

1989年……Bob Galvin又提出另一个十倍品质改善的要求,并于1991年完成。

自1989年起,Motorola已经取得了一千多倍的品质改善……

六西格玛从此走进了企业管理的世界,并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如何管理》第61页,西武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仅举六西格玛为例,可以看出精准化管理是时代的大势所趋,而精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使人们精准化工作。

在这个时代里,“精准化工作”应该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理念。对此有两个问题应该注意:

(1)精准化不是精细化。精准化所强调的不是“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尽管重视细节本身并没有错,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细节”强调的只是“精”,而精的目的在于“准”,准是精的方向和目的。离开准,精就没有意义。

(2)精准化不只是一种管理的理念,而且还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工作理念。因此它要求的不只是精准管理,而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精准工作。工作的理念远比管理的理念具有普遍意义。一个企业实现精准化当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只有精准化成为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工作方式,这种管理才是有效的。

2.工作必须到点

这是2004年《中国财富》记者采访一位研究日本管理的教授的报道:

“日本人对质量的认识,与欧美完全不同。”王明舰教授指出:“举个例子,在美国企业,一个同心轴长度在48mm到50mm之间,都属于合格产品。但是在日本企业中,如果标称这个范围之间的产品都属于合格品的话,那么,日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肯定会主要集中在49mm这个区间。”

日本人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是精益求精的。据日本神钢集团人力资源株式会社社长增田和朗先生介绍,在日本神钢,质量管理是深入到每一个员工血液中的事情。对于质量的管理,是每一个员工必要的责任。如果一个员工发现任何一个工序上出现了任何一个问题,他都会努力地向相关人员指出,直到问题真正解决为止。

中国人因为历史等原因,许多人对于日本人颇有不屑之处,但是有一点是中国人对日本人都服气的,那就是做事精准到一个一个具体而严格的点上。

我们的管理人员在评价下属工作的时候,常常使用一个词:“到位”。他们说某某人工作能够到位,某某人工作不到位。那么什么是“到位”呢?到位的“位”是什么?是目标?是要求?是标准?所谓“位”就是一种“位置”、一个区域,因此,“到位”这种要求和表述,还是相对比较宽泛,不够明确的。

更为精准化的要求是什么?是工作必须到点。也就是说,一种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并不是一个“到位”可以说得清楚的,因为对工作的要求也许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都不能笼统地表示,必须具体到一个一个的点上。例如生产一个螺丝钉,它有硬度、尺寸、螺纹、光洁度、耐磨度等许多要求,每一种要求就是一个点,而且每一种要求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点。

工作必须到点,不但是指整个工作,还指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阶段,都应该有明确的点,达到这样的点。

所谓到点,就是精确地达到规定的点。这里所说的到点有三个层次要求:

(1)点是非常具体的,绝对不是“一定要干好”、“一定要合格”、“高标准、严要求”之类的空话,更不是“差不多”、“过得去”、“原则上要……”等等。

(2)标准必须尽可能分解化、数字化。工作是否合格的标准不是笼统的“好”和“坏”,不是面上的要求,而是一系列细化的尺度,能够数字化的尽可能数字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精准。

(3)对工作,很多情况下除了要求必须到点,往往还希望越超过标准越好,要过点。但是并不总是这样。有时候既要到点,可能又不需要过点。因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需要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其中某一个环节的工作必须达到标准,但是远远超过标准也没有必要。例如日本企业对一些机械、电子产品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到了产品报废的期限,往往许多部件都不再能够使用了。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充分理解工作必须到点的含义。

3.工作不好的原因:不到点

20世纪80年代,北京一所大学校医院,女护士给一位高龄老教授打针之后,老教授颤巍巍地回到家里,觉得臀部疼痛难忍,就又回到校医院。老教授脱掉衣服后,其他护士发现了疼痛的原因:针头还在臀部上。原来是那个护士边打针边和别人说话,只是拔出了针管。

这样的人是属于心不在焉的混日子的那种。但是,更多的人还不属于这种,而是工作态度比较好,但是工作若干年了,却像是一个刚来时间不长的新人,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工作效果比较差。在护士里面,就属于扎静脉经常不见血、一不见血就紧张、而越紧张越找不准血管的那种人。那么这种人工作效果不好的原因在哪里呢?他们的问题往往在于两点:

(1)找不到点

因为找不到点,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应该做什么。一个人工作若干年之后,还可能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吗?如果笼统说来,他们当然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例如我是什么部门的,是做什么工作的。但是每一种工作并不只是一个名称,它有若干具体内容,这些内容有若干标准,做这些工作程序上有若干关键点,而且这些关键点还可以细分下去,找到一系列点。

一个会工作的人,就一定会不断地找到这些点,紧紧抓住这些点,一个一个地加以研究和解决,心中非常有数。但是一个不会工作的人,不管他工作多少年,都可能对这些点不甚了了。有时候似乎意识到了,有时候又没有意识到,或者忘记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一部分人根本就不适应这种工作,思维能力局限不能让他们在这个领域找到点,例如在科研领域不适合研究的人就找不到点,在艺术领域一个缺少艺术细胞的人也会茫然。其二是找不到点的人可能缺乏找点训练。在许多单位那里,管理过于笼统粗放,对于人们进入工作角色没有基本的训练和指导,更没有工作一个阶段后进入工作深层次的训练和指导,因此往往是新人模仿先来的人,许多人都是在习惯性地工作,对自己工作的点并不清楚。

找到点是对一个人工作起码的要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工作培训的基本目标。

(2)做不到点

工作做不好的第二个原因是做不到点。找到点之后,还要做到点,而在人群中能够把某一件事做到点的总是一部分人。

能够把工作做到点是对一个工作人员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你对于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优缺点都有非常充分而清醒的认识,对于所做工作的条件也要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否达到要求的点,必须心中有数。在许多单位里,经常会遇到一些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缺乏清醒判断的人,把自己的缺点当作优点,自我感觉总是良好,实际上却非常勉强地去做事情。举一个例子,例如春秋战国时候的赵括和三国时候的马谡,他们只是一个参谋的素质,却千方百计地去做主将,具体去指挥作战当然不可能找到点,也不可能做到点,因此惨败到搭上身家性命是必然的。

当然把工作做到点,需要有明确的到点意识。在许多人那里,工作只是有一个笼统的目标,没有更为具体的点。一个善于做事的人,无论做任何工作,头脑中都会有若干个清晰明确的点,而且知道这些点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定,知道如何去达到。我们平时总是说做事要精益求精,其实要做到精益求精,首先就要有到点意识,如果没有到点意识,那么精益求精是不可能的,因为离开一个一个的点,就没有了“精”的方向和尺度,就无处求精。

把工作做到点,还要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许多人希望把工作做好,也知道点在哪里,还有工作激情,也很努力,但是却不能把工作做到点,这种情况很常见。为什么?因为只要关键环节疏忽了,出了差错,就影响到其他方面,工作到点就不可能了。要想不疏忽、不出差错,就必须有精准的工作习惯。这种精准的工作习惯,第一是在每一个具体方面精准,第二是做事程序上的精准,循序渐进,有章有法。工作上的许多问题,都出现在这两个方面。

4.反思工作才能做好工作

2001年3、4月间,搜狐股票率先跌破一美元,面临摘牌危险。这成为了张朝阳人生中的最低点,当时没人再看好搜狐,媒体和个别网站对搜狐和张朝阳的质疑更是层出不穷。

困境中,张朝阳又一次陷入深刻的反思。从初期的失败中,他很快发现自己的队伍从董事会到管理层都存在“太洋”的毛病。尽管搞品牌营销有了一些成绩,却又没有过硬的产品。这种痛切的反思,用张朝阳的话说,就是“跳出自己成长的经历,变成一个全才”。此外,他对待华尔街投资者的态度也日臻成熟。在他看来,华尔街以收入衡量一切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从市值导出结论,是非常虚妄的,会被历史无情地抛弃。因而他不会再被股价牵着鼻子走,“股价爱怎么涨怎么涨,爱怎么跌怎么跌,无所谓。资本市场的评价经常是错上又错的,毫无价值。”反思让张朝阳度过了搜狐最严重的危机。通过反思,他不断给自己、队伍、管理层到董事会挑毛病。痛定思痛,张朝阳重新捡起对技术和产品的尊重。

2003年,从生存线上缓过劲来的张朝阳,在顶着董事会巨大压力的前提之下,把搜狐重新带到“技术驱动、产品导向”、“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的轨道上。2004年,他毅然组建了“搜狗”研发团体,从而真正开启了搜狐公司转型技术的序幕。(引自《成功商人有密码》,于反、焦龙梅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成功靠不断反思。

如果给你一项并不熟悉的工作,怎样才能很快地而且是准确地进入角色?许多人的办法是看别人怎么做,然后进行模仿;或者请有经验的人指点之后,按照别人的指点去做。但是,别人的示范和指点就真的是较好的途径吗?怎样才知道别人的示范和指点是正确无误的?

其实即使对于自己熟悉的工作,你也未必一定会做好。为什么自己熟悉的工作却不能做好?为什么在应该想到的工作的问题上,最后却出现了不应有的疏漏?

我们应该学会怎样把握自己的工作。要把握自己的工作就应该真正了解它,那么每一个人真的了解自己的工作吗?这是应该进行反思的,也是必须进行的反思。

人们往往以为熟悉的东西就一定了解,例如我熟悉某一个人,就以为了解他,但当别人认真地谈论这个人长相的时候,你才发现真的没有注意到这个人的某个方面的特征;或者你以为自己知道这个人的人品和性格,但是这个人的行为可能某一天令你大吃一惊,完全没有想到,因为你只是有对他外在的了解。同样,我们往往以为自己熟悉了工作,但工作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才发现了解并不细致全面;还有的时候,非常熟悉的工作却在很常识性问题上出现了失误,这个时候往往把出问题的原因归结为疏忽大意,那么为什么会疏忽大意呢?还是你心中无数,或者心中的“数”不包括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你还是没有清晰全面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的问题所在。

过去我们工作上出现了问题,往往要从自己主观意识上找原因。这个传统来自“文革”时候的“狠斗私字一闪念”,犯了错误就要从思想意识上做检查,找出思想的根源,只要把错误归结为意识,意识归结为思想,思想“上纲上线”为立场,就被认为是做了“深刻检查”,可以过关了。这种做法至今仍然被许多单位包括有的民营企业所沿用,工作出了问题做个检查了事,一些犯有较严重错误的,上级机关也是“责成做深刻检查”。而检查的模式基本是一样的,最后都是归结为缺少某种“意识”、责任心不强等等,检查几乎无一例外地落入了形式主义的陷阱之中。

工作出了问题,真正应该反思的不是自己主观意识上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应该反思自己对工作的认识是否不够清晰全面,哪些方面存在误差,包括对于自己熟悉的工作也是如此。因为你原来对工作的了解,也许是很笼统的;你所谓熟悉,只是一种习惯性的熟悉,而不是真正理性的认识,正因为这样,才会在熟悉的工作上出问题。笼统的习惯性的认识和理性的系统的认识是大不一样的,把前者当作后者,往往迟早会出现大的问题。

通过工作反思,理性地系统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这是真正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在任何一个单位里,真正能够把工作做好的人,都是善于进行工作反思的人。而在各个单位里,如果没有明确倡导,大多数人肯定不会自觉地进行工作反思。其实每年年终总结是一个很好的集体以及每一个人进行工作反思的机会,可惜人们早已把这变成了互相恭维以及自我表扬和说套话的表演。

什么是工作反思?工作反思就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通过对这段工作的理性思考,找到工作的点。也就是说,如果工作有成就,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成功;如果说工作有了失误,那么导致失误的原因点在哪里,它们对进一步工作的启示是什么。因此所谓工作反思,就是找到过去工作的点,从这些点找到对进一步工作的启示。

反思可以使人们对工作更为心中有数,更好地、更加系统地把握工作,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提高工作的效果。

5.工作精准化以目标点为开端

本人17岁做了民办教师。因为在我自己读书的时候,语文课上老师对于每一篇课文的讲解,都是先领读,然后教生字、解词,分析段落大意,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到我自己教书了,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也是按照这样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教学生。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教法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每一篇课文都要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我问一位年长的教师,那位老师想了一会,笑了笑摇头说:“不知道,反正都是这么教的。别人怎么教你就怎么教呗,问这干什么?”

这个回答让我吃惊——居然大家都这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回答也让我迷惑:原来让我敬重的那些大人们就是在这样做工作吗?

我又去问自己的学生:“老师每一篇课文都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你们学到了什么?觉得有用吗?”学生听了很迷惑:“肯定有用,要不老师怎么都这么教?”我进一步追问:“你们觉得到底有什么用?”学生们迷惑地互相对视着,然后都摇头说:“不知道。也许没啥用。”

学生的回答让我觉得世界上的事情似乎很奇怪,甚至有些荒唐。

经过思考,我认为对课文讲解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模式本来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并且学会写文章。但是却没有人告诉老师们,老师们也不去思考这些问题,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这种模式。在这种机械的花费大量时间的重复中,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而且,如果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和学会写文章的话,那么是否有必要每一篇课文都这样讲授呢?是否不同的课文,应该有重点地让学生学到不同的东西?是否有几篇课文让学生知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就够了?

于是,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析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有几个关键点,结合课本,按照这几个点去教学生,发现用同样的时间,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很快。

至今许多语文老师们还在按照原有的模式讲课,究竟有多少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过认真深入的反思呢?实际上岂止是教师,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每个人在做工作的时候,是在习惯性地去做,还是真的进行过反思呢,是否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每一项工作的目标?

工作需要反思。进行工作反思就是为了找到工作点,那么要找到哪些工作点呢?对于每一个工作人员来说,必须知道和找到的工作点至少有四个:目标点、基本点、关键点、问题点。

工作必须有目标,必须达到一定目标,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既然谁都知道目标,为什么有的人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当然,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会有很多原因,诸如能力、外部条件影响等等,除了这些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目标是否非常清楚。在许多人那里,确实知道工作的目标,但这样的目标却是非常模糊的,甚至每天都在做的工作可能只是习惯性地去做,并不清楚具体的目的。

如果想清清楚楚地理解和把握自己工作目标的话,就应该知道目标并不是笼统的,它是由若干个点组成的。上面讲的语文课“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教学模式的目标,是由两个基本的点组成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对这两个点,我称之为目标点。

我们每一项工作的目标,都可以看作是由几个目标点组成的。例如你是做销售工作的,那么你工作的目标是销售出产品为企业盈利,但具体分析目标点却不仅仅如此,因为目标点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销售产品的数量,为企业盈利数额,客户对企业及产品评价,是否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如果一个企业只是让销售员知道赚钱,而不知道其他几个点,那么这个企业可能会在短期内盈利,但一定不能长久。

把工作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目标点,这是保证工作精准和有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工作精准应该从目标开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工作目标的理解都是模糊笼统的,怎么能够保证把工作做好?近年来细节管理、精细化管理流行,工作细化被人们反复强调,但是如果不把目标精准化为目标点,那么就不会有真正的细节化、精细化。这就像一个导弹,发射的人没有给它精准的目标定位,不知道具体打到哪里,它发射过程如何精细都会失去意义。这也正是本书所倡导的精准化与细节化、精细化的区别。因此对精准化的重视应该从目标精准化开始,精准化首先是目标精准化。

6.工作精准化以基本点为主线

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把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政策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种概括非常精确,阐明了政策的基本主线。

邓小平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因为他具有与众不同的点式思维的能力。认为邓小平具有与众不同的点式思维能力,是否就否定了他的战略思维?绝对不是这样。因为能够抓住基本点,就是战略思维,是点式的战略思维。点式战略思维是相对于那种笼统的、大而无当的所谓“战略思维”来说的。在具有点式思维能力的人那里,战略不是空洞的,是由若干基本点构成的。例如在邓小平那里,中国现代化并不是、也不是一个笼统的目标,而是要“分三步走”。这“三步走”就是找到并抓住了三个基本点。

邓小平是点式思维的杰出典范,这使得他的思路清晰而明确,高度精准。这种精准反映在他的讲话上,正像人们所说“邓小平讲话是一句一句的”,很少有长篇大论,但是全部“到点”,不仅没有废话,而且高度“管用”。这说明什么?说明一个政治家更要会点式思维,从讲话到工作都要精准化。相比之下,许多领导干部讲话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看似非常全面,讲的各种关系也很“辩证”,实际上不得要领,这是因为什么?因为还没有学会科学的思维,胸中无“点”,讲话也就漫无边际。这是做领导干部的大忌。

邓小平的思维对于普通人也同样有启示:邓小平对于全国的问题都能够抓住一个个点,那么我们对于具体工作为什么不能抓住一个一个点呢?应该向邓小平学习点式思维,而且首先要学习他是怎样抓住“基本点”的。

一说点式思维,就会有人认为强调的是只看一个点,不及其余。其实点式思维并非如此,同样要求大处着眼。

凡事必须着眼全局,而后求精准,每一个人的具体工作也是如此。精准化并不等于要求人眼睛完全盯在非常具体、非常细的问题上,点式工作法和点式管理绝不是让人只知道用显微镜来看问题。

所谓点也是相对的,局部相对于全局来说就是一个点。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个点,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是一个点,银河系在宇宙中也是一个点,当然地球在宇宙中更是一个点。什么是点?点就是在全局中,可以清晰、明确分解的局部,或者局部的局部。

一个人对自己的每一种工作,明确了目标点之后应该熟知什么?应该熟知它的基本点。不要一强调细节,就认为细小的环节都十分重要,或者认为至少因为某些细节重要,就处处小处着眼。对任何工作、任何问题,最主要的还是着眼于它们的基本状态和发展主线。细节并不都是一样重要的,细节在什么情况下是重要的?在影响全局的时候,也就是影响你的这种基本状态和发展主线的时候。因此即使重视细节,也必须要从把握基本状态、把握发展主线入手。也就是说,要把握工作的基本点。

什么是工作的基本点?所谓基本点就是一种工作可以分解为哪些基本环节。基本点并不是一个新词汇,因为在邓小平的理论中就在使用它,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因此是邓小平示范给我们的一种方法。

每一种工作都可以分为一些基本点,你要讲的话、做的事都可以如此分解。例如你是从事销售的,那么完成一次销售工作要有哪些环节,或者如果有几种类型的销售情况,那么每一种要有哪些环节?如果你并不清晰地知道并准确地把握这些,只是知道凭感觉去推销产品,那么你还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销售员。同样,任何工作都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点。如果你不会把工作分为基本点,或者对这些基本点并不能很好地把握,那么你肯定不是一个优秀的、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

基本点意味着什么?基本点意味着工作的主线,掌握了基本点你就掌握了工作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基本线索,在宏观来讲就是战略。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意味着基本稳定的程序,工作必须有一种基本的、明确的顺序,因而确定你工作的基本方式。因此它们是不可以轻易变化的,是一个人必须熟悉和掌握的。熟悉和掌握它们,是做好工作的底线。

一个优秀的员工,还要做到不仅熟悉工作的基本点,而且在获得一份新的工作的时候,也能够迅速解析它们的基本点,并加以掌握。这样才能保证较快地进入角色。学习上也是这样,为什么有一些人学习一门知识那么费劲?因为他们学习的时候总是陷入到具体问题里面,也就是陷入到“细节”里面,没有找到基本点,始终盲人摸象,糊里糊涂。只有掌握了基本点,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进入细节之前,一定要先找到并掌握基本点,或者说找到并掌握基本点是进入细节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如果你把一种工作划分为若干基本点,用这些基本点链接为一个工作流程,摆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一份清晰的工作路线图。这样的工作路线图并不一定要全部由管理人员提供,而应该是每一个员工都能够随时自己完成。即使管理层提供了这样的工作路线图,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它细化。事实上,一个人从事一种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许多新情况,例如从事销售,你与客户的互动并不一定按照既定的程式进行。对于一些新情况,就需要当事人不断总结,按照不同情况,把工作分为不同的基本点,以把握其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种工作中,基本点并不只有一个层次。当你把自己的工作分为若干基本点之后,每一个基本点还可以继续划分下去,直至到不再需要划分为止。

7.工作精准化以关键点为枢纽

全世界许多人都知道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街头,有一座全世界著名的小孩撒尿的青铜雕像,这个奇特的雕像,是比利时人民为了纪念一位叫做于连的民族小英雄而特意设立的。他们把他看作独立精神的象征。据说,一次侵略者来了,遭到比利时人民的英勇抵抗。夜里,敌人在逃走之前,打算把布鲁塞尔全部炸毁。他们埋了很多炸药,点燃了导火索。正巧小于连出来撒尿,发现地上有一个嗤嗤燃烧的导火索,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急中生智,乘敌人不备,就对准它撒了一泡尿,把导火索浇灭了。

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史上,这场战役是一个关键点。如果敌人炸毁了这座城市,它的历史就会改写。而在这场战役中,于连这个小孩的一泡尿就是关键点。因此也可以说,这个小孩的一泡尿保护了这个城市,避免了城市的毁灭。

同样,一个非常熟练的司机出现的一次车祸,可能就是因为他的一个喷嚏,那么这个喷嚏就是这次车祸乃至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关键点;在一个人的发展史上,影响他命运的可能就是某一个人的一句话,这一句话就是一个关键点;在一个腐败严重的社会中,决定一个官员的升迁并不是他的政绩,而可能是在这之外的一次“公关”,这次公关也是关键点。

许多事情都有其关键点。一种工作有若干个基本点,这些基本点在整个工作中并不具有一样的分量,有些属于一般性的点,有些是比较关键性的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关键点。

就像在学习上,只有你抓住知识的关键点,才能提纲挈领,真正学得快、学得好。工作也是这样,如果你平均用力、一样下工夫,就会事倍功半。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却效率非常低,就是因为没有抓住关键点。

哲学上抓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就是抓关键点的方法。管理学上有一个众所周知的20/80法则,讲的也是要抓住关键点。例如在销售上,80%的购买力往往在20%的人手里,你抓住了这20%的人就抓住了关键点。

什么是关键点?关键点就是你要做的事情中的相对重要的点,它们所起到的不是一般的作用,而是一种“开关”作用。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因素,它的状态如何关系到整个发展方向,这就是具有“开关”作用的关键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层次的点都可能成为关键点。例如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2000年到2020年是一个战略机遇期,这个时期也就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点。也有的问题很小,但是在整个事物发展过程中却是一个关系重大的关键点,俗话说“国王一次坏肚子可以改变战争的结果,战争的结果可以改变历史”,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对于指挥一场战争的国王来说,他的身体状况无疑会影响胜负。

对于每一个人的工作来说,都有这样那样的关键点。你尽了许多努力,但是只要在这个关键点上没有把握住,则一切都可能要归零,至少整体的质量受到影响。这很像办报刊的人,采编了很好的文章,最后却确定了一个很不合乎内容也不吸引人的标题,那么这篇文章就不会有多少人看了;又像是厨师做菜,菜已经炒得差不多了,最后在加佐料上却出了问题,结果就很不合口。一个高明的报人或者高明的厨师,往往很善于在新闻标题或炒菜的佐料上做文章,他们的水平就在这里,就在这样的关键点上。

把关键点的工作做好了,整体的效率就大大提高,或者整体的质量就可以提高一个层次,因此关键点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对于一部汽车来说,发动机改进了,这个性能就可以随之提高;一个外交官的工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许并不取决于他长篇大论,而可能在于他一句关键的措辞;一个领导忙了一年,最让群众满意、上级赏识的,也是对单位最有益的,也许是你投入精力并不大的一件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这句话说明了关键点的重要,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关键点上撬动你的工作问题。

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找到了关键点,是否把握住了关键?如果工作若干年,还不知道关键点在哪里,甚至根本没有关键点的意识,只是习惯性地在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你的工作最多能打60分。当然获得这60分还有一个前提是,你必须明确地知道自己工作的基本点,如果连基本点都不知道,那么得分将会更低。工作质量要能够打60分以上的话,就必须找到并把握关键点,必须学会画龙点睛。否则你的工作结果就是一条无睛之龙,最多只能算作勉强合格而已。

8.工作精准化以问题点为抓手

这是一位司机的经历:

刚刚开车的时候,热心的老司机们告诉这告诉那,自己也加倍注意。他们告诉倒车要慢,也非常注意。结果有一天往后倒车车就是不动,只好去轻踩油门,但是还不动。于是加大油门,突然车呼地一下动起来,撞到了别的车上。

撞车之后非常懊悔,下车一看,是车胎被扎破,所以当时倒不动。过后和别的司机说到此事,司机们都说:“倒不动怎么不看看车胎呀?”“倒车时候,怎么能轻易踩油门呀,你要下来看看啊!”而且大家都说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新手出问题是正常的。最多两个月就行了。”

听到这些,这位新司机在想:这么多人在新手的时候都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什么哪个驾校都没有给一个新手容易出现问题的清单?为什么驾校培训的内容都是对于实际开车没有用处的东西?

我们的社会无论在教育培训还是工作上,都缺少问题意识。对此在中国本土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和外资独资或合资制药企业生产药品的说明书上就会看到明显的差别:中国的许多药品只是笼统地有几个字:“孕妇忌服”或“对本药品有过敏反应者禁用”,而人家的药品几乎都有一个明细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清单。当然近年来中国有些制药企业也开始有了这样的清单。

其实许多问题都是可以防范和预见的。凡是负责一项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一种工作总是有那么一些环节容易出问题,甚至在出现一个大的问题之前,你事先似乎有某种预感,心想“别在这个环节上出问题啊!”但没有太在意,结果还真的出了问题。

为什么你会有出问题的预感?因为由于长期工作,你模糊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而且感觉到有了出问题的某些因素。但是为什么又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因为你在理性上又缺少对问题点及其条件的清晰明确的意识,因此缺少认真的思考和防范。

找出工作上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也就是找出问题点,这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关键的环节。许多刚刚从事一种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对于这项工作,领导和有经验的同事都没有告诉你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结果等你出了问题那一天,他们都会说:“这很容易出这种问题啊,你怎么不问问呀!”当然还有的是你刚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也有热心人告诉你注意这注意那,结果恰恰没有告诉到的那个环节出了大问题。

一种工作有多少个环节容易出问题呢?

本人前几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分管工作中有办会议一项。办会不容易,开一个全国性的会议,总是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邀请人、接待、摆桌签、做会刊等等。怎样才能避免问题?后来找到一个办法就是要求负责活动的处室列出会议各个环节容易出问题的清单。本来以为清单上的问题最多20个左右,结果列出来之后才发现,应该注意的环节很多,问题达60个左右。如果给大家分配某一项工作的同时提供一份这样的清单,问题就很容易避免。

其实各种工作都是这样,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很多,容易出现的问题种类也很多。只有我们把能够想到的问题都列出来,形成一个清单,时刻想到这个清单上的问题,才可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问题。

那么,我们的工作有问题清单吗?我的工作有清单吗?每一个领导直至每一个普通工作人员都应该反思。如果连问题清单都没有,怎么做到心中有数?

仅仅有问题清单还不行,还要在诸多问题中,找到哪些问题是关键问题。也就是说,找到问题点还不行,还要找到关键问题点。什么是关键问题点?这就是在一些问题中,有的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个问题在关键环节上,或者这个问题一旦出现,就会产生放大效应,影响到全局。

放大效应是关键问题点所具有的特性。因此关键问题点并不一定是十分显眼的问题,不一定是工作基本点这个层面的问题,可能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小问题,但这个问题可以不断放大,最后影响全局。例如赤壁之战中,蒋干出使东吴并不是一个大的环节,但蒋干却被周瑜用计所骗,导致曹操误杀两位水军优秀将领,致使曹军战斗力大大降低,成为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之一。一份情报或一句话泄密,或者主要将领被激怒或过于自大做出错误决策,导致一场战役失败,这在世界战史上案例很多。在世界上大的安全事故中,许多都是由小问题解决不当导致的,一个电焊工作业的火星或者一个烟头可以毁灭一个工厂,这也是在关键问题点上出了问题。

中国的报刊人在政治上很容易犯“错误”,那么怎么才能避免错误?办法不是避免探讨社会问题和理论问题,不是只管歌功颂德,那样的报刊不会有人看,是一种报刊的慢性自杀行为。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问题?办法是找到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词,例如“三权分立”、“专制”等词,在出现这样的词汇的时候高度注意。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意识形态的管制已经宽容许多,各种社会问题几乎都可以探讨,只是在一些具有明显的否定现实制度的政治导向的词汇上存在禁忌,主要注意这些问题就行了。

许多办报办刊的人头脑里没有这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词清单,办报刊只是一味地歌功颂德,从标题到内容都大量使用套话,一遇到“大形势”就盲目跟风过度宣传,是报刊令人厌恶、失去市场的一大原因。中国的意识形态管理机构并没有要求一定这样办报刊,报刊办不好很大程度上都是自毁的。

头脑要有问题,问题要有清单,清单要有关键点,这应该是避免出现严重事故的基本要求。领导工作的一项内容,就是引导员工做到这些。

近年来“细节决定成败”成为一个流行语,那么是每一个的细节都决定成败吗?并不能这样说,应该说关键性的细节决定成败。关键性的细节应该给予200%的注意。

注意这些问题点,找到这些问题点,特别是找到关键问题点,并且列出了清单,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做好一项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没有清单的工作是盲目、糊涂的工作。

列出问题清单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这方面的全部工作。因为仅仅找到问题点还不行,关键是对问题点要有防备。特别是对重大问题,还一定要事先有预案,防患于未然。

同类推荐
  •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约翰·科特是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权威。在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领域著作甚丰,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提出,在管理活动中,一分钟内改变管理弱点是目前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最有效率的改变管理弱点的理念,即需要每个管理者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并迅速有效地改变,使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趋完善和高效。
  • 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制度金融学导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制度金融学导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本书试图对已有涉及制度因素的金融学理论加以梳理,并用一种全新的框架和逻辑在这些显得有些零乱的命题和观点之间建立某种内在联系。基于这种联系,初步形成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让读者大致领略和辨识金融学发展的又一新的维度,从中体验金融学的丰富内涵和博大架构。
  • 这样惩罚员工最有效

    这样惩罚员工最有效

    惩罚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触动心灵的艺术。惩罚的形式很多,小到批评、警告,大到判刑甚至剥夺生命。本书主要论述了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科学惩罚,比如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
  • 轻轻松松开网店

    轻轻松松开网店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网上开店的实例,网上开店的优势,网上开店的方法,网上开店怎样找货、交易、发货以及售后服务,网上开店的关键命脉,建立网上店铺诚信档案等内容,充分向读者提供了轻松开网店、快乐赚大钱的方法。
  • 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货币资金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成本风险管理、预算风险管理、企业财务报告风险管理等。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过来,我的甜心玩偶

    恶魔校草:过来,我的甜心玩偶

    她,秦雅熏。秦氏集团有名的傲娇大小姐,她做任何事随心所欲,过着悠扬快乐的生活,却被一个莫名其妙的订婚扰乱了生活。他,萧陌然。萧家大少爷,是个到哪都受人瞩目的人,却不小心喜欢上了她,千方百计想要得到她。破坏她的订婚,处处阻碍她。场景一:“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萧陌然。“我想要你离我远一点。”秦雅熏。“……”萧陌然。场景二:“你喜欢我哪一点,我可以改。”秦雅熏。“我喜欢你不喜欢我!”萧陌然。“……”秦雅熏。
  • 王俊凯之美好邂逅

    王俊凯之美好邂逅

    一次奇遇,一场爱的旅途。两个人的生活就是平行线,不可能相交。一场意外,两人的平行线歪了!不可能相交的两人就此相交…… 从此走上了宠妻之路 初见时,很官方的一句【你好】 再见时,很热络的一句【嗨!】 不知何时成了一句【宝宝,回来了?】 【宠妻】【明星】【甜宠文】【微虐】【……】
  • 肝脏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肝脏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肝脏的结构、功能和特点,介绍了有关肝脏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知识。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肝脏血管瘤、肝吸虫病以及肝脏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及各种肝病的传统和现代治疗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肝脏病人的饮食、休息、日常生活方式、用药注意事项等作了尽可能详细的介绍,为肝脏病人的康复,为保护你的肝脏提出了详细的计划和建议。
  • 王源520

    王源520

    “我只是把你当哥哥”“哥哥?我知道了”原来你只是把我当哥哥,呵呵,是我自己自作多情了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雪人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雪人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你是我的唯一死对头

    你是我的唯一死对头

    程疏笙从小到大衣食无忧的千金小姐,但她从来没因自傲过,因为要找妈妈,她离开英国,来到中国,隐姓埋名,当孤儿,刚开始就遇见了白墨一对欢喜冤家,一次误会被他抓回家,好不容易放她走,结果又被留下吃饭…从此以后就再也罢脱不了他了…被发现真实身份后,他怒冲冲去找她,可她在被他发现了后已经走了…他会找到她吗?好奇的请加入书架
  • 轻重乙

    轻重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度众生

    魔度众生

    “一山一水一芳华,两片痴心对落花。你为我倾尽天下,我伴你海角天涯。”秦昊天默默的拿着那张诗笺。他崩碎了六道,焚灭了诸天万界,逆转轮回,只为……“情已伤,念已残,我只愿……立地成魔!”这是一个为爱成魔,同时也是一个魔渡众生的故事。
  • 完美越狱

    完美越狱

    隐居山林的戚家大小姐一日出山,轰动全京城。谁说的她是土包子?丑八怪?小废物?戚凉语告诉你什么叫做真正的气质绝佳,什么叫做貌若天仙,什么叫做正真的天妒英才!会歌善舞不说,你文能提笔墨战群儒,武能抬弓百步穿杨,你让我们这些世家子弟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