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99200000003

第3章 点燃旺盛的求知欲:让孩子的潜能极致发挥

1.求知欲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钥匙

一个求知欲强烈的人,总是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从中捕捉自己需要的奇妙猎物、获取新的知识。

达尔文出于对昆虫的好奇,有一次看见三只甲虫,他只有两只手(一只手捉一只),于是就用嘴含一只。爱因斯坦的父亲,给孩子买来一个小罗盘玩,小爱因斯坦拿到这个玩具,高兴极了,摆弄来摆弄去爱不释手。忽然他的眼睛被玻璃下面轻轻抖动的那根红色小针吸引住了。他把罗盘翻转过来,倒转过去,可罗盘下的那根小红针,老是指着原来的方向不变。他好奇地问父亲:爸爸,这根小红针怎么老是不变方向呢?”父亲没有马上回答孩子的提问,而是对孩子说:“你再好好思考思考。”就这样,一个小罗盘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家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

可见,求知欲具有神奇的效力,它能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毅力。

对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许多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起始于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

普里斯特由于对“甲虫在瓶里窒息而死”感到好奇,经过30年的艰苦探索而研制出氧气;瓦特对“开水壶盖跳动”的好奇,驱使他探索,发明了蒸气机;富兰克林由于发现“毛皮摩擦过后玻璃棒能吸引纸屑、头发”,经过探索,而发明了电。总之,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创造成功的开端和必要的条件,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父母应知道,鼓励孩子的求知欲能够使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地学习求进步。同时,鼓励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不要不经意地错过时机。

——[中国·香港]周易弘

2.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孩子乐学好问

求知欲强烈的人,思维活跃,爱提问题。而涉世未深的孩子正处于见到什么都想问“为什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保护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在追忆自己少年时代时有这样一段叙述:“我在儿童时代喜欢仰观天象,并且喜欢追究天象的根源,当万里无云的时候,我总喜欢月亮。我每天晚上看月亮,竟看得发狂。有一次在月亮底下拼命追赶它,但终是徒劳,又有一次我登上桌子开窗,拿着一根手杆去敲月亮,但仍是落空!因此我向长辈发出许多疑问:月亮是活的吗?月儿生在哪儿?到了初三、四或二十四五时,我又要问:‘为什么只剩一半了呢?那半个哪儿去了呢?’”孩子爱提问题,而好问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也能促进大脑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孩子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促使了其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提高了脑的功能,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与求知将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它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系统都联系起来了,它具有整合性的特征;求知是持续的,它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同时也是全面的,它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涉及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各种知识,终身求知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来选择任何适合自己的需求知识来学习。

因此,从小培养了孩子的旺盛求知欲,就可以使孩子具备努力驱动自己求知的动力,自觉的、发自内心地去探求知识的宝库,不会因以后失去父母、老师的教导、帮助而失去学习和求知的动力。求知欲的培养,能让孩子受益一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一个人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使其一生能够永远适应快节奏改变的时代生活。

求知与工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而是两者相互交叉进行或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工作的一生,但一定是不断求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生活的一生。

——[美]马尔滕

3.尊重和爱护孩子的探求本能和好奇心

教育的意义,就是充分满足人的探求本能或者求知欲。如果教师和家长不尊重和爱护儿童的探求本能和好奇心,那么教师和家长也是失败和不幸的。

如果教育偏离了人类的探求本能和求知欲,这种教育就很可能是失败的教育;

在某小学的一次自然常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蚯蚓有什么特征。经过观察后,学生开始发言。

一个孩子说:“蚯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

老师说:“你观察得很仔细。”

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

老师说:“对,我很佩服你。”

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用线将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一会儿,我把它拉出来,它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

此时老师的神情变得庄严起来,激昂地说:“完全正确!同时我还要赞扬你这种勇敢的求知欲行为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同学们,我远不如你们!”

是的,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确实让人肃然起敬。而教师的这种鼓励与引导,也同样难能可贵。

如果说义务教育是儿童的一种权利需求,那么这种权利的真正实现,还应在于教育是满足儿童探求心或者求知欲的基本活动。如果人类没有这种探求的本能,即使赋予它多少种权利,也是无济于事的。

在理解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时,我们有必要认识人的大脑。人类对自己大脑的了解是近30年的事情。人的大脑大约有1千亿个活动神经细胞,每个细胞有2万多个类似连接点的树突,每一个大脑细胞都像一台高功率的电脑。此外,科学家还揭示了人的大脑有7个不同的智力中心,它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者身体智力、人际智力以及内在智力或内省智力。在这7种智力之中,传统教育通常只重视了前两种智力的开发。

许多研究表明,在生活的前四年中,儿童能够吸收50%的人类智慧和知识、发明和培育。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讲过:“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却在他们童年里磨灭了他们的天资。”

我们知道,自尊和自信对所有的孩子都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在教育过程中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丧失,将导致儿童求知欲的减退和丧失。传统的旧教育的主要问题就是摧残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

某市第二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张某,因连续两年的考试在班级里都排在最后,班主任老师因担心中考的升学率,想劝这个学生退学,但是又怕教育行政部门知道后挨批评,因为这是明显地剥夺学生受教育权利。于是班主任老师就用羞辱、讽刺等办法想迫使张某自动退学。这位班主任常常在许多公开场合有意说张某是“天生的笨蛋”、“白痴”、“活着还不如死了”,最后导致的不是张某的自动退学,而是不堪教师的羞辱和自卑的重负上吊自杀了!

一个失足的青少年,回忆起他走向迷途的经历时,焦点集中在了“读慢班”的痛苦回忆中。原来,这个男生是某中学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初中二年级时就被编入了慢班。所谓“慢班”,就是无升学希望的“差生”。学校把最优秀的教师和最好的教室都分配给了“快班”的同学,因为他们是有升学希望的。学校方面以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由,把这个男生所读的慢班安排在远离教学楼、学校最西北角的破平房里,这间教室陈旧不堪,采光条件也差。不仅如此,慢班学生还被剥夺了进实验室做实验的权利。学校方面对他们说:“你们不懂无关紧要,能学多少算多少,只要大家不出乱子,到时候一样发毕业证书……”

最后半学期,也就是三月份刚过去,老师就来传达学校的决定:“你们这个班可以提前毕业,毕业证七月份就发给你们。以后大家就不用到学校来了,有事情学校会通知你们的。”慢班的同学也是有自尊心的,这会儿像一盆脏水一样,被学校泼了出去,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痛苦极了。回了家还挨父母的责骂,嫌给他们丢了脸。于是这个慢班的这个男生便流窜到社会上,开始了偷窃的生活……

这里我们所指的传统的旧教育,并不是仅指时间概念上的旧教育,而是指忽略儿童的权利、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育。在我们的学习教育中,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是否能马上提出来呢?1998年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和北京出版社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对全国10个地区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中,设计了这么个问题:“上课听讲遇到问题时怎么办?”调查的结果是:

可以看出,课后请教老师和同学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可是,当堂举手提问和回家问家长的人数比例随年级增高急剧减少,翻阅教科书或参考书,自己找答案的情况随年级增高逐渐增多,虽然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独立性随年龄增大逐步增强,但是也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状况是令人担忧的。绝大多数的学生把课堂上的困惑留在心中,直到下课才主动去寻找答案。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及时提出他们的疑问?

4.从孩子的谈话中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父母对孩子的最好帮助是激发和保护他们的求知欲。积极地与孩子进行和谐融洽地交谈,有利于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学习欲望和本能,父母所要做的是唤醒这种欲望和本能。所以父母应尽力地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1)了解孩子提问的话外音

与孩子交谈是一门艺术,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规律。在和成人交流中,孩子们无疑是纯真的,但他们言谈中的某些真实含义却往往潜藏在他们语言的代码内,只有通过破译才能搜寻出来。

10岁的安地有一天问他的爸爸:“哈莱姆区有多少被遗弃的孩子?”父母是一位有才能的化学家,对他儿子能在意这样的社会问题十分高兴。他用很长的时间对儿子讲述了许多具体的数字和事例,但安地并没有得到满足。

最后,爸爸终于醒悟过来。原来他儿子关心的并不是社会问题,而是他个人心理上的问题。他的问题与其说是对被遗弃儿童的同情,不如说是唯恐自己被遗弃。他关心的并不是被遗弃的儿童的数目,而是自己不要被遗弃。

5岁的布鲁斯第一次跟着妈妈走进幼儿园。当他看见贴在墙上的许多儿童画时,他大声问道:“是谁画的?这么难看。”

妈妈感到很难堪。她看着自己的儿子,不赞成地对儿子说:“这些图画画得多好呀?你偏要说它们难看,这可不对。”

老师却懂得布鲁斯所提问题的真实意思。她微笑着说:“在这儿不一定要画多么好的图画。你可以随便画你喜欢画的东西。”一个真正的微笑显示在布鲁斯的小脸上。因为老师的答案解决了他潜在的问题:“一个画不好画的孩子到了这儿该怎么办?”

过了一会儿,布鲁斯捡到了一个玩坏了的救火车。他一本正经地问道:“谁把这个救火车弄坏了?”他妈妈说:“谁弄坏了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认识这儿的谁啊?”

布鲁斯感兴趣的并不是要指出哪个孩子的姓名。他是想知道幼儿园对弄坏玩具的孩子会怎样。针对布鲁斯的潜在问题,老师的答案又说到了他的心里:“玩具是为了给孩子玩的,它们有时会坏的,这是常有的事。”

布鲁斯满足了。两次谈话使他得出了一条重要的结论:“这个大人真好。哪怕画了很难看的画或是弄坏了玩具,她也不会生气。现在我不害怕了,我可以放心地呆在这儿了。”

(2)谈话为什么进行不下去

父母常常被迫中断和孩子的对话。原因是对话再也谈不下去了。举个普通的例子:“你上哪儿去?”“出去。”“去干什么?”“没事。”父母想找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但往往不成功。一位母亲说:“我试着跟孩子讲道理,但直到我把脸都气青了,他还是听不进我的话。他只有在我大喊大叫时才听话。”

孩子常常拒绝和父母交谈。他们憎恨劝诫和指责,他们觉得父母的话太多。

8岁的大卫对他妈妈说:“我只问了你一个小小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回答我那么一大堆的话?”他对朋友透露说:“我什么也不能告诉我妈。要是我开始跟她说一点,她就会没完没了,我连玩的时间也没有了。”一个有趣的观察者无意中听到一位家长和他孩子的对话。他吃惊地发现对话双方全然没有听进对方究竟说了什么,有如两段独白。一方光是批评和教诲,另一方则只有否认和辩解。这种交流的悲剧并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尊重,不是才能上的缺陷而是技巧上的缺陷。

我们日常的语言在与孩子交流中已经不够用了。要和孩子沟通思想、减少父母的失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和孩子建立关系,包括新的交谈方式。

(3)交谈需要技巧

同孩子交谈是需要技巧的。一般说来,有下面几种交谈技巧:

①从事情到关系——当一个孩子跟你说什么,或问你什么,这里要紧的是反应,不是对事情本身的反应,而是对内在关系的反应。

弗里拉是个6岁的美国小姑娘。她诉说她收到的生日礼物比她哥哥的少。妈妈对她的诉说并不加否认,她深知孩子关心父母对他们的爱远远超过礼物的数目。她温柔地说:“你也需要更多的礼物?”不用再多说什么,妈妈紧紧地抱着她的女儿。

小姑娘回报了喜悦的微笑。

②从事情到感情——当一个孩子说一件事,常常需要有益的反应。不是对事物本身,而是对围绕事情的感情。

7岁的格罗里亚回家来很烦燥。她告诉妈妈她的女友陶乐珊被推到路边一个积满雨水的小沟里了。妈妈不做更多的询问,而是抓住了女儿的感情。她说:

“这事使你很烦躁。”

“你对干这事的男孩子们很气愤?”

“到现在你还在生他们的气?”

对这些话,格罗里亚用很重的语气答道:“对!”当她妈妈又说:“你怕他们也对你那样做?”格罗里亚坚决地回答说:“让他们来试试!我也拽他们,让他们也尝尝溅一身水的滋味。”于是她放声大笑,笑她心目中展示的那张把恶作剧的孩子也拽下水沟溅一身水的图画。这次交谈就这样愉快地结束了。

当一个孩子带着一大堆对他朋友或老师的抱怨,或是他生活中遇到了其他不愉快的事回家时,最好不要试图去了解或判断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从感情上对他做出反应。

10岁的哈诺德满腹怨气地回到家里。

哈诺德:真倒霉!老师说我扯谎,就因为我告诉她我忘记带家庭作业了。她就大声嘲笑我。天啊!她那么嘲笑我,还说要写个条子给你呢!

妈妈:你今天真不顺。

哈诺德:以后还会更不顺利呢!

妈妈:在全班人面前被说成是个扯谎的人,确实令人难堪。

哈诺德:就是嘛!

孩子的情绪缓解了。

③从一般到特殊——当一个孩子陈述关于他自己的一件事,它往往指望得到一种超过期待的细腻的理解。

当一个孩子说“我的数学不好”,这时需要用热诚和理解来回答他。可以对他说下面的话:

“数学是不怎么容易学。”

“有的题目是很难计算的。”

“我猜你上数学课时迫不急待地等着一小时快点过去。当时间到了,你觉得解放了。”

“考试的时候,你会感到非常烦恼。”

“我们知道有些题确实是不容易。”

“我们相信你以后会尽力做好的。”

一个12岁的男孩,带回一张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家以后,没想到爸爸如此理解他,跟他讲这样的话。当时他感动得不得了。他的潜在反应是“我绝不能辜负爸爸对我的信任”。

说也奇怪,几乎每个家长都听见儿子或女儿说自己太笨。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并不笨,他们开始和孩子对话时语调总是轻松的。

儿子:我太笨。

家长:你不笨。你在夏令营多灵巧呀!夏令营的老师认为你属于最出色的。

儿子:那他干吗老管我叫傻瓜?

家长:那是他跟你闹着玩的。

儿子:我笨,我知道。看我在学校的成绩。

爸爸:你只要再用功一些。

儿子:我已经够用功的了,但有什么用?我脑子不好使。

爸爸:(大声地)你不笨!不是傻瓜!

当一个孩子否定他自己的时候,我们的否认反而使他更强烈地坚持己见。我们对他最好的帮助就是向他表示我们了解他,不仅了解他表面的感情,而且了解他内在的感情。

儿子:我很笨。

父亲(严肃地):你真是这么想的吗?你没想到自己很聪明吗?

儿子:不,没有。

父亲:那么,你心里很痛苦吗?

儿子:是的。

父亲:所以,很多时候你什么也不说,我想你一定会记得某次当你说了什么,有人讥笑你了。这些使你觉得自己很愚蠢。对于这些,你很伤心,也很生气。(此时孩子可能再告诉你一些令他伤心的经历)。

父亲:看,儿子,在我眼里你是个很优秀的人。但是你对自己有些不公正的看法。

在这次谈话的当时,也许并没有能改变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在他心目中对自己的缺陷却可能播下了怀疑的种子。他可能暗自思索:“我爸爸认为我是个优秀的人。也许我并不是那么差劲。”在这种亲切的交谈中,父亲对儿子的信任使得儿子有了试图挺起腰杆站起来的勇气。

5.从孩子的自尊心中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父母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和心态去对待孩子。父母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孩子便能真实的与你交谈,完完全全向你坦白自己,父母也能从中客观真实地发现孩子的求知欲并加以引导。

许多父母在对待孩子上,很武断,甚至很霸道,“妈妈说了不准就是不准!”“爸爸叫你怎样你就怎样!”这种话无非是告诉孩子,这“家里我说了算”,一切以我的喜好为准则。

自然,父母不允许孩子做的事,大都是有道理有理由的,可是没有多少道理或者干脆不讲道理的也大有人在。

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会尊重别人,也会爱护自己,充实自己,一个自尊自爱的人会对社会有贡献,对别人有爱心。

“孩子有什么自尊?他们什么也不懂!”有些父母会这么以为,觉得孩子不懂,怎么讲道理讲来讲去,也是白搭,不如命令式明确、干脆。而事实上,除3岁以前的小孩由于心智发展程度所限,一般难于明白道理,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应该这么做”,同时伴以适度相应的表情、手势,语气词调,使孩子从父母的表情中察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千万不要过度夸张,恐吓孩子。3岁以后的孩子,心智的发展已可明白是非,这时,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必须讲清道理,指示他正确的做法。

有些父母看见小孩在与小朋友交往时,不论一时打得多么不可开交,过一会又亲密无间,便产生误解,以为孩子心思简单,事情一过就忘,因此觉得训斥孩子无甚大碍,反正他也不会往心里去。

其实,孩子心思既很敏感又很脆弱,且极易受到伤害。他很清楚内外之别,孩子一般不会计较小朋友之间的言行,对父母的言行举动却很在意很重视。假若做父母的一味不尊重孩子,动辄训斥孩子,而不说明道理,或者明知自己无理,孩子有理,也绝不向孩子低头道歉,反而执意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重压之下的孩子口服心不服,长此以往,孩子或者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说什么他都不爱听,不愿做,脾气倔犟;或者被吓得畏畏缩缩,服服贴贴,凡事不敢有主张,只是唯父母的马首是瞻,这样的孩子永远只会是父母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个性,更无从谈起个人事业的发展,只有自尊自信的人才会尽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无需去奉承迎合他人,他可以面对成就而不骄傲,也可面对失败、挫折或者别人的讥讽、嘲弄而不失去自信。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呢?具体做法如下:

(1)每天必定划出一定时间与孩子分享

在美国,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生活,自己动手,自我服务,但同时父亲或母亲一般都会每天保持一固定的时间,如临睡前半小时,一小时,与孩子交谈,听孩子诉说他一天来的各种感受。中国的父母与孩子纠缠在一起的时间很多,但少有真正用心聆听孩子讲话的父母,不知道这对孩子十分重要,用心去聆听孩子的话吧,这会使孩子意识到他对你是多么重要。

(2)接受孩子的各种感情表现,绝不要轻易否定

孩子可能会为一些成人认为无足轻重的事而伤心,但伤心确是真实的,应给予同情与支持。

因为成人经历事物多,曾经沧海难为水,很多事不会放在心上,或者见怪不怪,视作很自然的事,而孩子心地纯洁,对事物感受新鲜细腻。为了小朋友摔了一跤,孩子可能会担心得睡不着觉,做父母的千万别说:“这是人家的事,又不是你,睡你的觉吧”;看了电影、电视,孩子会为他所喜欢的人物担心、伤心甚至流泪,家长这时如果嘲笑孩子,“这有什么好哭的,那是在演戏,全是假的,傻孩子”,那只会使孩子更伤心。

(3)强调孩子的优点比批评缺点更有效

对孩子表现好的都应及时予以肯定,对孩子的错误的地方尽量施以正面的引导,避免否定、嘲弄的言语和表情,让孩子知道在你心里,他是个好孩子。

(4)让孩子负些责任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关心、去实现,使他具备独立性、责任感。从小被侍候得无微不至的孩子,依赖性强而自我奋斗本领太差,容易遭受打击,失去自信,自尊心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5)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如今不少父母忙于工作,忙于赚钱,把孩子交给保姆,交给老人,图自己省事,往往以买玩具、买衣服、给许多零用钱作为补偿,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对他心灵上的关心,与他作思想上的交流。与其花钱买名牌货品、高档玩具给孩子,不如多花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

(6)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孩子最恨成年人的虚伪,老老实实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我错了,请原谅”。孩子会从中得到教益,学会认真做人,也学会宽恕别人。

在上述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里,很容易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很骄傲地表现自己,不至因羞怯、自卑等不健康心理而影响其行为表现,以致隐藏自身的求知欲望,使父母很难与孩子沟通交流,更谈不上发现孩子的求知欲了。

对孩子,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用粗暴的将帅式的语言、态度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若能在童年保护、培养孩子的自尊心,那将使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

——[加拿大]普朗涅卡

6.从孩子行为方式中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很多举动,包括一些反常甚至是怪异的举动都隐含着孩子的求知欲望,所以,做父母的要善于从孩子的举动中发现孩子的求知欲望,并加以诱导和保护。

有一个叫毛毛的男孩,被父母强迫着学钢琴。说起来父母也真下了苦心,钢琴是用两年省吃俭用的积蓄买下的。妈妈每周两次陪毛毛到钢琴教师家学两个小时。为了对孩子练钢琴能起到监督作用,仅有一点简谱底子的父亲还去加强班学习了几个月的五线谱。可是,毛毛练琴比吃奶还费劲,要想让毛毛坐在琴凳上,用他妈妈的话讲:“不打一顿,也得数落10分钟。”既是如此,钢琴仍引不起毛毛丝毫的兴趣。他多么想和小朋友们去绿茵场上欢欢快快地踢几脚足球呀。因此,对父母强迫他学钢琴、练钢琴,愤慨与反感情绪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他把这股怨气发在了钢琴身上——用一把雪亮的菜刀,把钢琴劈了个“伤痕累累”。

爹妈好不容易攒钱置办的钢琴,是为了能开发出儿子更聪明的脑瓜来,以便将来能出息个人样,可“小祖宗”居然把钢琴劈了。

孩子的这个举动表明,他实在是对钢琴没什么兴趣。其实,孩子对钢琴的反感在这之前就表露无遗,根本就没有弹钢琴的愿望,遗憾的是父母对此视而不见,“赶鸭子上架”,不仅不能激发孩子在弹钢琴方面的兴趣,反而压抑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求知欲。

郑女士则刚好相反,她从孩子对扑克牌的反应中捕捉到孩子对兵器的兴趣,积极加以诱导,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郑女士在儿子牛牛快3岁时,为他买了一副扑克,目的是让儿子掌握扑克上的数字概念。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副兵器扑克竟使牛牛迷上了兵器。仅仅一两星期的时间,不管大人随手拿起哪张牌,牛牛都能准确的答出是什么兵器。

扑克上的简短说明很快满足不了牛牛的求知欲了。郑女士就相继为儿子买回了“军舰”、“坦克”、“飞机”等介绍兵器的儿童读物,还找来一些供成人普及兵器知识的画册。牛牛居然能抱着这些书半天不动,还时不时说出一两句军事术语。

一天,兵器“小专家”挺严肃地对郑女士说:“妈妈,咱们还没有航空母舰,也没有宇宙飞船,等我长大了,我要造宇宙飞船,把五星红旗插到月亮上去。”

郑女士惊呆了,她简直不相信这话居然出自3岁儿子的口。她激动地一把搂住牛牛:“儿子,真棒!”

由于喜欢兵器,牛牛不知不觉也就认识了许多与兵器有关的字。一次,他跟着妈妈去参观芦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边看图片边自己念图片上的一些说明文字:“世界大战”、“日本”、“大炮”、“步枪”……

一些同看展览的人问郑女士:“这孩子多大了?”

“3岁多。”

“哇,3岁多认识这么多字,真了不起!”

赞叹者其实不知,这些字并非郑女士专门教的,而是牛牛的兵器画册上的常见字。

当今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对孩子基本采取“以玩为主,以学为辅”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一定的知识。一旦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所在,绝不以大人的想法去决定允许不允许孩子做下去,而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并且加以适当的启发和诱导,使孩子遵循自己的兴趣去得到启蒙。

“老师”这个词意味着“一种能让孩子表现出他最佳状态的人”。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最重要和最初的老师。你越了解孩子,就越能够帮助孩子有成功的学习经历和运用他的能力——还能鼓励孩子的老师也一同去这样做。作为家长,你的条件比老师好得多——一个班级里有20或30名学生——你应该发现有关自家孩子的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当遇有时间的压力或其他压力时,他常常运用哪种方法学习。

孩子的学习方式与他的指纹一般独一无二,反映了他的发展、资质、能力和弱点。切记没有正确或错误的学习方式,那只是人们彼此不同的又一种学习表现形式。

(1)判断孩子学习方式的线索

回想上一次你带孩子去商场时他是否到处乱走,盯着那些吸引了他视线的东西看?当你因为找不到孩子而惊慌时,他是不是在看另一条通道上的商品?

也许你的孩子到处乱走去触摸和感受商品——这会让你和售货员感到惊慌——他还喜欢围着货架转来转去(在衣服里迷失),或打开更衣室的门,爬到任何一种设备上去。在一家玩具店里,这些好动的孩子必须被严密监视,因为稍不留神,他们就可能会拆开一个游戏机械或玩具,去了解它到底是怎样工作的。

如果你那有口头表达能力、有听觉才能的孩子走失了,你可能会发现他在和另一个孩子谈话,或与一名售货小姐交上了朋友,或是与一些几码外的人谈论机器上的一个不认识的难发音的字。他不喜欢单独一个人,你的孩子会找人一起玩儿,或是一起聊天。

(2)获悉孩子的阅读偏好

观察你孩子的阅读偏好,听觉式/语言式学习者喜欢有对话和人物个性的故事,他们的反应与语音阅读契合。他们喜欢听一篇好故事,但也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你可以与他们一同讨论故事和感受,或者探讨一下故事的另外一种结局,这结局也会激发他们的兴趣。

运动式/实际操作式的学习者喜欢行动的故事和科学小品,尤其是冒险故事。他们阅读的是小片段而不是长篇故事,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书,他们可能会对阅读全无兴趣,而宁愿到户外去运动和玩耍。

视觉式学习者更喜欢书中的图画和照片,在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时需要强调那些有视觉效果的词和上下文中的线索。那些不沉迷于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的视觉学习者将成为最“死啃书本”的孩子。

为了判断一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你可以大声地对他朗读并在某些地方进行重复,像“兔子跳呀,跳呀,跳呀”或“从前有一个男孩有一个玩具鼓,咚,咚,咚,嘭,嘭,嘭。”当你重复时,你的孩子如果站起来靠近你(可能他还是粘在你的膝盖上)去看图画,表明他有视觉才能;如果模仿你的声音或打断你的话来谈论这件事,表明他有听觉才能;如果四处乱动去做你重复的话——跳,单脚跳,或是书中的其他动作,表明他有运动才能。

(3)不断变化的学习方式

正如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唐娜所说:“我观察自己刚刚3岁的孩子,我知道他将会是个听觉才能极高的学习者。从很小的时候,他就精于描绘事物和物体。在家里尽管他最小,但他是第一个对我的口头问题做出反应的人。”经过仔细观察后,婴儿也会表现出一种对这种或那种方式的偏好。视觉式的宝宝会为看到多彩的风铃或是窗外的小鸟而高兴;听力最好的孩子很早就会说话,并在他情绪不高时对声音或对音乐反应极好。

然而,正如宝宝们在脑力上、生理上和情感上的不断发展一样,他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展。从婴儿到上幼儿园,到上一年级,孩子们大多倾向于运动式的或以一种亲手操作的方法学习——触摸、感觉、爬、倒空你厨房的抽屉。这就是为什么由玛丽亚·蒙特塞瑞所发展的最成功的学前班课程都是以操作、具体材料和直接经历为内容的原因。这些内容是以孩子的天生能力为基础的。

在一二年级以前,孩子的视觉技巧在发展,这就是为什么阅读指导从那个年纪开始的原因。直至四年级,他们的视觉技巧也还没有完全发展。有些孩子我们称之为“晚开的花儿”——他们的视觉技巧也推迟了,这会引起学习阅读的困难。

在五六年级前(对一些孩子更晚),听觉的技巧变强了。这就是为什么一名六年级老师可能放一部30分钟的关于内战起因的片子,期望学生做笔记;而如果一名幼儿园老师这样做,我们就会怀疑他的教学技巧和他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但正因为有些孩子的运动、听觉或视觉能力发展可能推迟,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他们不能发展这些能力!

(4)视觉式学习方式

波波,一个有视觉才能的孩子,也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他通过意识的眼睛摄下一些东西并在他的头脑中保持其影像,他就可以极好地拥有记忆信息,这就好像他的脑子里有一台复印机。他的头脑复印机会在拼写考试、阅读理解和为考试学习时发挥作用。

尽管波波还是个小孩子,他被他的妈妈描述成“平和的”——他的镇静和这种倾向常常是由于他对周围可看到的一切入迷和感兴趣。他会因看到父母的面孔和他心爱的小狗在房间里而平静下来。

在乘车旅行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精明的观察者,蹒跚学步的波波喜欢看高速公路上飞驰过去的广告牌,并总是注意到一些比他年纪大的兄弟姐妹和他的父母所没有发现的东西。他很早就认识了颜色,喜欢玩拼字游戏,用蜡笔画画儿,看电视,而不喜欢打打闹闹或在户外玩。他是家里孩子中最安静的一个,更多的是用他的表情和画画儿来表达他的感觉,很少用言语。当他真的说什么了,通常只有几句话,但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波波像许多有视觉天赋的孩子一样,有巨大的想像力并喜欢画画儿,以至于他的一年级老师——他习惯做大量的口头练习、解释和谈话——在波波的报告单上写道:他是一个“空想家”,如果他更注重“实际”,那他才能做成事情。在课堂上,没有图片、投影仪或笔记的提纲,他就不能长时间听讲,他会看着窗外去寻找他可以看到的东西,或是设计一架火箭或飞机。

波波能很快地在一张整洁有序的书桌上面完成作业,他还喜欢把他的作业写在黑板或印在纸上,他可以极高效地独立完成。他在为测验而记忆或回忆知识点时,总是闭上眼睛或看着天花板。他依赖于看到的知识点——印刷的、图表上的、或在图画中的——来学习。波波是一个很好的考试者,他在数学领域尤为突出,他可以轻易地画出数学问题,在脑子里计算答案。

你的孩子也可能是个很强的视觉式学习者。一般说来,视觉式学习者有如下特点:

在读一本书时运用图画线索来使他明白书中的意思。

当给他一张书面指示表时他能把杂事和家务做得更好。

记得住面孔,记不住名字。

能注意到细节,像屋里的一幅新画儿、一个新物件、他妈妈的新发型或教室里公告板的变化。

如果你让他了解一个东西怎么组装、如何工作时,他将学习得最快,理解得最好。

在一个团体里看别人行动而自己不加入。

(5)听觉式学习方式

咪咪,一个有听觉才能的孩子,也是一名健谈者和倾听者。她喜欢听别人说话,但也经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咪咪有一个像录音机似的脑子。她记得你一个星期前说的话并会提醒你。更多的女孩比男孩有听觉的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从很小的时候,咪咪就喜欢和人交流。她很早就用一个整句来谈话,并有丰富的词汇。实际上,虽然她妈妈喜欢听她讲故事和唱歌,但有时她对咪咪的喋喋不休也感到厌烦。当她对家里人讲故事和谜语时,她的演说听起来像个小大人。

甚至在她还上学前班时,她就管理和指导她的小伙伴玩“让我们扮演”的游戏。她对于表达自我感受和稍带戏剧性地表达自己很在行。如果她画了幅画,她就想谈谈她的艺术创作。她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是表演和讲述,她可以与同伴分享一个新宠物和她家里的新玩艺。

在班级里,咪咪被称作“老师的宠儿”,因为她频繁地被叫起来回答问题。她易于跟随口头上的指示并能够快速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当她在座位上说得太多而遇上麻烦时,她可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宠儿。她按读音拼写一切单词,所以她有时写得不对,后来她开始用录音机来学习,这才有所改变。她还在记乘法表时遇到了困难,这降低了她数学考试的速度。但咪咪擅长创造性的写作和班级讨论,像许多有听觉能力的孩子一样,她在努力为考试而记忆事实和拼写单词时常常动嘴背诵。她将一切都口头表达出来,她需要听到信息并按顺序说出才能学习。

你的孩子也可能是一个很强的听觉式学习者。一般说来,听力式学习者有如下一些学习特征:

可以在听完你说一遍后不需重复就能够接受你的指示。

喜欢听音乐磁带、广播、唱歌,把书中的内容念出来。

重复几遍后可以记住一个电话号码、邮政编码或名字。

不用主动参与,只是通过在课堂活动就可以集中其注意力。

以听觉的方式从阅读中受益。

以谈话方式解决问题。

(6)运动式/接触式学习方式

卡伦和她的母亲在格里琴烤面包时,母亲说:“卡伦,让我们做些曲奇饼吧。给我3个半杯面粉。”卡伦会向她伸出3个手指头,然后量出3杯面粉。她的父母本身就是不倦的读书者,他们为她大量朗读,使她成为一名极出色的阅读者(高于同年级水平)和写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现在,她正在计算机上写一部小说,并有了写十部小说的想法。

当她努力在屋里读一本书,而她的哥哥在看电视上的体育节目时,她极易分散注意力和过分兴奋。大声的音乐和作业对卡伦来说,是不能同时出现的。如果她丢了什么东西,她会重新按自己的脚步从头去找。如果她的屋子非常乱,她的妈妈需要一步一步地告诉她——“捡起你的衣服”,“现在捡起所有的纸”,等等——不然的话,她就会头昏脑胀而一事无成。

卡伦像许多有运动天才的人们一样,不太关心她自己的外表。她不注意她自己的衣服是否搭配——她太忙于作业、计算机或是长途自行车旅行了。她沉迷于运动,每年都能获得所有四个体育项目的名次,还对其他运动有极大的兴趣。

像卡伦这样的孩子,是通过做而使学习最有效率——通过做实验、参加演示,并在得到许可时利用试错法。三维材料比二维材料、纸或笔、演讲活动,让他们学得更多。他们需要让肌肉参与学习,但是学校更多的是长时间坐着,在很小的范围里行动。尽管“行动家”们不十分聪明,他们是最易在学校里失败和有问题风险的人(由于学校主要是用视觉式或听觉式方法教授),他们构成了学习残障的最大人数来源。但如果能发挥他们的运动和触觉方面的能力,他们就能够成功。

你的孩子可能是一个运动式/接触式的学习者。运动式/接触式学习者常常会:

通过做而非通过被告知、被朗读、被谈及最能够记住。

看起来是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一切。

即使被“禁止”,也会试着做并看来总是要去触摸。

需要与父母、同伴和老师许多身体上的接触,如果他没有得到肯定的反应——拥抱,轻抚等——他可能会很失望。

在穿戴干净后很活跃,以至鞋带松了,衬衫边拖出来了。

(7)混合和组合式学习方式

有些人可以用两种敏锐的能力处理新奇而繁难的知识,有些人拥有三种可以交替使用的能力。大约30%的孩子有我们所说的“混合的能力”,即两三种能力的结合。

作为一名学前班的学生,雅雅在他妈妈向他解释什么时,总要求能够去“看看那个东西”。他总用面具装扮起来:他把他的蝙蝠侠面具放在一个小精灵面具上,而这个面具还放在他的冷面人面具上!他还总是家里第一个看到远方天空的一架飞机或在草丛里找到一件丢失的东西的人。

甚至在雅雅还是个婴儿时,他就“随时运动”!他精力充沛,使他的父母精疲力竭。他随时会从他的父母身边溜走——无论在公园、商场或是教学时。他总喜欢工作和在家里做“大项目”,他想学习怎么洗衣服,他妈妈就教了他。他现在可以洗浅色、深色、娇嫩的布料和毛巾了。他不仅知道自己的衣服要妥当搭配,而且还极为喜欢这种活动,因为这满足了他的运动需要。他需要忙碌和多有成果,并时刻“做些什么”。

作为一名学前班学生,雅雅最喜欢他妈妈读童谣时,他在一旁表演。他通过假扮“跳过蜡烛的”杰克或摔倒墙边的矮胖子,很好地学会了妈妈所教的童谣。

尽管雅雅有一个好的语音老师,他还是要通过视觉学习阅读。一旦他看到一个单词,他总能在下一次记起来。在幼儿园,他开始阅读,这比一般的课程安排要早了些。当他不能依赖视觉方法学习单词时,他将有极好的语音技巧可以运用。

他的学习成绩很出色,部分地由于他的父母理解他的视觉/运动式的学习方式。他妈妈不是通过口头提问的方法准备考试和复习学校功课,而是让他演示和告诉她他所学到的东西。这实际上等于是让他自己再自学一遍。

“五年前我不可能知道这样做,”雅雅的妈妈说,“如果我坚持要求他以我的方式学习(通过口头练习),或是他大姐的默读方式学习,真不知道他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雅雅喜欢给他妈妈在一块黑板上演示他的功课。他的最有效的方式是画画儿、做标记,然后描述它们。除了在计算机上做实际练习和解题,他常常使用一个“磁点”(一个磁性画板)去学习。当他母亲向他提问一个测试性的问题或让他拼写单词,他就在“磁点”上回答。

他还喜欢使用学习卡片。不仅是受他视觉能力的驱使,而且他的运动需求也在制做卡片时得到满足。他把这些卡片分为“知道”和“不知道”两类,并以此轻松地度过学习时间。

雅雅常常对他的父母口头上的要求没有反应,这让他们很沮丧。他妈妈开始在黄色粘力纸上写下要求并把需要做的杂务列出单子,在规定的时间里,他做完了这些。事实上他完全能做到并对此很满意。

如果你的孩子有混合的能力,你可以尽力了解他们是如何学习的。例如,一些孩子是听觉式/运动式的,他们非常需要听和说出新知识,但他们的学习是通过伴随记忆的运动或实际的活动而得到提高的。对这些孩子,一个“完型填空”式的学习磁带和一台随身听是最好的工具,用这些他们可以并能够口头上做练习,同时又能自由自在地去参加各种活动,还可以在车上听。

你的孩子可能有高度的视觉力和相当的运动力,但在听觉上能力较弱;或是有极强的听觉力和运动力而视觉力较弱。应该鼓励他采用最符合他本能的学习方式。不过,所有这三种学习方式都应尽可能发展:一个听觉式学习者应该在她所听到的东西里形成一个图像;一个视觉式学习者应该更留意班级里的演讲;一个运动式学习者应该努力去听、去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忽视每个孩子的特点。

无论你的孩子属于听觉式、视觉式、运动式或混合式学习,读过后你都会发现一些帮助孩子利用他能力的办法,从而使他们在班里和家里学得更多。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对他着迷的事,会掌握的极快。

——[美]斯特娜

7.从别人的眼里发现自己孩子的求知欲

有些时候,孩子潜在的内心世界不一定都展示给父母,他们有些语言、有些行动往往表现给了其他人。因此,做父母的还要悉心观察,善于从别人的眼里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谈,也可从生活或从孩子的行动中来发现孩子的求知欲,这是比较直观的。

(1)具有旺盛求知欲孩子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询问了78名教育家,要求他们写出五种具有强烈求知欲儿童的行为特征。下面所列的这些行为特征是按出现次数的多少排列的:

好奇心强,不断提出问题68%

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58%

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38%

想像力丰富、喜欢叙述35%

不随大流,不依赖集体公认28%

探索多种关系17%

主意多14%

喜欢搞实验14%

灵活性12%

顽强、坚忍12%

喜欢虚构12%

喜欢用综合性思维方式思考12%

敢于幻想10%

考察和发现孩子求知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要仅仅根据孩子学业成绩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还要看孩子的外在表现。放学后成为孩子王的孩子,都很有求知欲。

②在游戏中观察孩子的表现。最会玩的孩子一般都有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往往在游戏中是核心人物,负责制定游戏规则、出点子。

③在课堂上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具有极强的潜在求知欲。他们精力过剩,富于幽默,爱表现自己,只要肯定他们的求知欲,并把他们过剩的精力和求知欲引导到适当的领域,他们会大放光彩的。

④撇开通常考察的领域,深入到原来不注意的范围,甚至是最不重视的角落,就会发现原来不曾想到的事实,得到意外惊奇:原来孩子在这方面还有求知欲。

⑤找专家对孩子的智力、求知欲和能力发展倾向及个性进行测评。

(2)从老师的眼里来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朱莉,一名美国加州老师,对学习方式有独特的个人的经历。她曾是一名成功者,特别是在大学由于脑溢血而导致左半身瘫痪以后,她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我甚至再也不能在课堂上记笔记,更别提把写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了。”朱莉说道。她必须仔细听讲。为了学习,她让朋友向她提问,如果她不知道答案,他们就告诉她,她重复一遍,然后继续下一个问题。后来她发现可以利用录音机来代替人,她录下教授的讲课,反复在汽车和宿舍里播放。

朱莉的经历表明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能力,发展不同的学习方法,即使有障碍,也能成功。她参加了一个关于学习方法和培养孩子的暑期研讨会后,开始将她自己的经历运用于教学。

“开学后,”朱莉说,“我热切地盼望很好地开始这一年。我让同学们为第一次历史考试制作闪光卡片。我一直指导他们。然后我利用这些卡片作为一种听力磁带,我提出一个问题,等待5秒多钟,然后给出答案。我记录下我估计的有听觉才能的学生。”

她还利用磁带让学生排队做拼字蜜蜂的游戏。如果一个学生可以在磁带给出答案前回答问题,他就走到队尾。如果不能,他就坐下。朱莉还创造了几种利用录音机的快速组队游戏。在让学生和家长确认这些磁带的价值之后,她布置学生们课后的听力作业,她告诉学生们如何制作自己的学习磁带。学生们做了一批当时学习内容的卡片,录下每一个问题,等5秒多钟,然后给出答案。

随着孩子们年级的增长,一些对学习最头疼的孩子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朱莉也开始收到肯定的反馈。“我不敢相信你给我孩子带来的变化,”一个成绩总是很差的孩子妈妈说,“她带着学习卡片回家,制作自己的磁带,自己自学,在历史考试中得了A。以前,我花几个小时帮助她,催促她,都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用她自己的磁带,她可以在家里、汽车里和放学路上听,她还把这些向她的哥哥姐姐们展示(他们也从中知道了答案)。这种课程既短小又轻松。”

“你是5年来第一个发现什么学习方式最适合我女儿的老师,”另一位妈妈说,“我们过去非常苦恼,现在她有了积极的学习方法,我也知道在家里怎么帮助她,她更自信,成绩也更好了。”

(3)从学校方面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一个家庭里的孩子很少以一种方式学习,夫妇有极为不同的学习方式,家长与孩子完成某项任务的方式也总是不同。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一个主要学习方式是听觉式的家长可能将运动方式看作是错误的方式;而一名视觉方式的家长可能对他的听觉方式的孩子说“保持安静”,而他需要的却是说和听到信息才能理解和记住。这样就妨碍了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

杰米是一个被学校作业搞得焦头烂额的五年级学生,他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个差生。他的爸爸——一个极为视觉式的、安静的会计师,期望杰米在学习时能安安静静地坐着,在孩子成绩不是很高或在做作业时玩耍,总要给他施加压力,甚至揍他。

然而,对运动式学习者,“保持安静”很难,竟使他们不能集中于他们的工作。杰米是一个需要以活动方式学习的“活动家”。于是,晚间的做作业时间成了一个战争时间。

在杰米要为地理杯竞赛而学习很多的知识时,老师建议他妈妈在练习时运用他的肌肉。当妈妈在长椅上发出一连串的问题时,杰米拍着他的篮球并在每一次投篮时说一个答案。“在他活动的时候一些事情发生了。”他的妈妈说,“他在记忆里有了一个更深的印象。这也帮助了他聚精会神。”在他们的每日篮球/地理训练后,杰米获得了代表他的年级去参加学校级地理杯比赛的权利。尽管他是决赛里最小的学生,与甚至是八年级的学生竞争,他得了第三名——这是他第一次获得学校的荣誉。运用这种方式和一块白色无尘黑板来练习词汇和拼写单词,以及其他一些利用他的特点的方法,最终使他成为了年级里拔尖儿的学生。

在增强他对自己的家庭作业和自学能力的信心之外,杰米还得到了他爸爸的肯定。他的爸爸对杰米的成绩感到高兴,也就很少批评他,而是更多地去支持他活动的、实际动手的学习。

(4)从孩子的同学那里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如果想更细致的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求知倾向,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同学群。同学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听课、游戏、玩耍,他们之间最了解。而且他们在一起时无话不谈,不会考虑太多而有所保留,他们面对面时是最坦诚、最开放的,无所保留。所以要想全面发现孩子的求知欲千万不要忽视了你孩子的同学,况且,童言无欺,孩子们往往都能如实地去评价别人包括他的同学,也许他们所说的,正是学校、老师、家长都没有发现的。

让孩子充满自信心的最好方法是用孩子能得到弥补的方式去教授。弥补意味着个人通过使用其才能来平衡其弱点。作为家长,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才能,并让他们学会如何运用它们。

——[美]詹姆斯·道布森

8.孩子的求知欲期待父母及老师的赞美

赞美含有激励性和建设性,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做父母的要懂得赞美孩子。父母及老师的赞美能极大地增进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高兴地跑回家对母亲说:“妈妈,我考了第二名”,接着拿出算术考试卷子给母亲看。如果这时母亲说:“是吗?原来你也有拿到高分的时候,真是不可思议!”或“是吗?你偶尔也能得到好成绩,下次不会再好吧?偶然得到不要太高兴。以后可能会再有坏成绩,妈妈不敢再期待有下次了。”

这无疑给孩子燃起希望的心灵上浇了一盆冷水,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让孩子感到自己在妈妈的心中是多么无能。

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母亲以“拿到这种成绩是理所当然”的神情对孩子说:“你很聪明,妈妈很高兴,也一直相信你能取得这种成绩。”“上次你语文考试成绩也不错。”那么,母亲这种聪明的暗示效果无疑可使孩子增强自信心,并促使他更加自动自发地学习。

在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及时进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孩子学习进步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自尊心,提高学习热情。

应该注意的是,及时的表扬效果较好,而不及时的表扬则往往在激励孩子改进学习方面的作用较小。

一般说来,对儿童的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起孩子积极的学习动机。教育和心理学的实验已经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过分的夸奖会造成孩子骄傲和忽视自己缺点的倾向,从而引起消极的结果,而在责备上也必须注意采用巧妙的方式。家长在运用评价这一手段来激发孩子学习动机时,应从积极的方面把鼓励和批评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

任何人都有缺点,但每个人也都有其长处,孩子也是如此。有些家长特别留心孩子的缺点,常常斥责要他改善,而对孩子的优点却往往视而不见。这是家长教育孩子失败的主要原因。

道理很简单。如果丈夫每天在餐桌上指出“这道菜煮得不好吃”,妻子经常受到这种指责,通常导致意气消沉,挫伤做饭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

无论哪个孩子,只要耐心寻找,都必定能发现他有几个方面长处。

聪明的家长应当常常夸奖孩子的优点。孩子的部分表现被认同受夸奖时,对此部分将会产生自信心。自信能激发自动自发求知的精神,并能够发展成整体的自信和全力以赴的意志。

不只是父母要夸奖认同孩子的长处,就连祖父母等全家人,也要一起赞美相同的优点。如果父亲和母亲、祖父母和双亲之间夸奖得不一样,甚至正好相反,往往会出现反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家人的意见,应当事先统一起来。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假如全家人都夸奖认同他相同的长处,但他本人无法完全接纳的话,继续一味地夸奖也是不明智的。要使孩子在心里感觉到,大人们都在仔细地观察他,这样,夸奖才能达到效果。

建设性的赞美是描述孩子所做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观感,它不评价个性或判断品格。

有时评价式的赞美还会招来孩子的不良行为。

吉吉生日那天,6个7岁的孩子在一起吃点心、玩游戏,一切情形良好。母亲为他们的表现高兴,决定给他们应有的赞美。她说:“哎呀!孩子们多棒呀!你们的举止就像真正的天使。”

过了一会,打架发生了。糖果成了子弹,点心变成水雷,杯形蛋糕像导弹满天飞。整个宴会像被“炸弹”炸过似的乱七八糟。那位母亲大吃一惊,她非常伤心,不相信这些就是她刚刚热诚称赞过的孩子们干的。

“赞美不再对小孩们有益了吗?”她痛苦地自问。

当孩子觉得不该得到这种赞美时,就可能以不良行为向大人露骨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参加吉吉生日宴会的那群小朋友不认为自己是天使,当受到如此“礼遇”时便设法纠正那种虚假的形象,他们有效地破除了家长的幻觉。

同时,家长的这种赞美也使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必要那么好,“坏”一点既有趣,也是可以的。

因此,不需要对行为做评价式的赞美,它可能意味着:因为我们预料的是坏行为,所以才对“好”的行为表示惊讶。孩子们因此经常能推想到我们的本意而付诸实行。

反之,另一位母亲在类似的场合说:“很高兴我们家里有这个宴会,谢谢你们把它弄得这么好玩。”孩子们微笑了。这位家长不对小孩做出评断式的赞美,她只表现自己的快乐和感激。孩子们自会得出结论:他们是受欢迎和重视的。

总之,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不知不觉的,十分微妙的,如果你没有践行教育的规律,对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就自然会产生消极的有害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杰明·布鲁姆所进行的研究为父母的这种影响提供了证据。他所领导的研究人员深入地访问了一些才能出众而且非常成功的年轻专业工作者(年龄在28—35岁)。他们的职业包括教学研究、神经病学、古典钢琴和网球这些被公认为具有高难度和竞争性的领域。研究发现:这些人在接受普通教育、专业训练和后来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一个最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父母的热心参与。

克拉克先生对中小学两个阶段中来自低收入家庭,然而具有积极动机的高成就者进行了长达10年之久的研究。这项研究使他得出结论:这些学生与生长在“有效家庭”中有重大关系。

正如有效学校一样,有效家庭具有一系列易于识别的特征。能帮助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有效家庭”,通常都能向他们的孩子展示出若干肯定性态度和行为。克拉克认为有效家庭具有下列一些特征:

(1)具有一种控制孩子生活的情感

有效的父母相信他们能对子女的学业以及个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即使在他们生活很贫困的时候,他们仍然对未来抱有坚定的希望。他们不但能聚精会神地去听自己孩子的讲话,而且也有时间听听其他孩子的叙述。让孩子们了解到他们的家庭是一个能获得支持和理解的安全港湾。

(2)做到经常性地将高期望值传递给孩子

他们相信:为了学习,他们的孩子自己负有上学、仔细听讲和积极参与的责任。他们信奉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格言:“如果你想出人头地,你就得去上学。”虽然在孩子们读完高中以后,他们也许不再要求孩子继续读书,但是他们通常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某种非正式的继续教育或培训。他们的孩子认识到:渴望在学校取得成功是顺乎情理的事情,而且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3)对未来,家庭里怀有向往成功的理想

他们为每个孩子描绘出个人成功的幻景,并且拟定出实现这些理想的计划。大多数家庭抱有的理想,都把健康、丰厚的物质待遇和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结合起来。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与孩子谈论现在和今后要采取的具体步骤。这使他们的孩子了解到,获得良好的教育,是实施这项计划的主要部分。

(4)树立刻苦学习的观点是成功的关键

父母要告诫孩子:在很多方面,个人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要强调,对个人未来前途关系重大的因素不是命运或遗传基因和漂亮的长相,而是勤奋刻苦的工作。要使孩子相信,成功来自他们本身的内在动机和信仰。

(5)具有一种积极而非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家庭应反对懒惰,帮助和指导孩子参与对身心有益的活动。时刻都在关注孩子学业计划的进展和业余学习的情况。要鼓励孩子去利用学校和社区所拥有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资源。这些父母了解他们孩子活动的场所以及与哪些人为伴。他们鼓励孩子与那些对读书学习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孩子进行交往。他们的孩子倾向于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不但应学会接受生活的恩赐,同时也要学会给予。”

(6)每星期进行25—30小时以家庭为中心的学习

周末是以家庭为中心学习的最佳时刻。其中有些时间包括做家庭功课或闲暇阅读。这些家庭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看待学习,他们把业余爱好、游戏竞赛、家务事、体育运动、有组织性的青年活动、家庭郊游以及带有创造性的幻想,都视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活动。

(7)家庭被看成是一种互相支持的系统和一个

解决问题的团体

从很早年代起,有效母亲就让每个孩子承担一些与年龄相适应的家务活。在父母不全和双职工的家庭里,年长的孩子通常要担任年幼的弟妹的指导者。通过长期承担一定量的家务活,孩子们渐渐体会到一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并能为他们的家庭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8)与教师保持经常性接触

有效家庭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家长团体和学校活动中去。他们会去察看他们的孩子所取得的进步,并且一般都要与教师进行合作。他们想了解如何能通过家庭活动来支持学校的功课。孩子把父母和老师看成是帮助他们在学校取得成功的一支统一的力量。

显而易见,父母在左右孩子学习动机的发展中,具有最为重要的作用,是他们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并向孩子解释着这个世界。

当前,我国许多家长都把取得压倒多数人的分数和在成绩考试中获得高分,视为一位成功学生的首要指标。当然,取得高分是值得称赞的。然而,我们更为许多人着魔于这种成绩符号,已达到造成有害影响的疯狂地步而感到担忧。这种对反映学习成绩的等级、分数的强调,束缚了学习可能带来的益处,并迫使孩子为了使自己从事的学习活动得到外界的认可,而去追求使用各种权宜之计。简而言之,它会把孩子引导到一条通向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的固定道路上去。虽然相当多的孩子在学校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他们进行学习的动机却主要是一种由压力、焦虑、内疚、歉意和自我逼迫所构成的不幸组合。因此,他们常会感到不安和沮丧。这对一个小学儿童来说,是很不幸的。

当家庭和学校在孩子的学习上协调一致的时候,便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勤奋努力被认为是学习的一个必要前提,而且父母双方和祖辈都完全一致地支持这种观点,孩子必然会了解、接受和认同这种价值。从而努力培养这种品质,最终培养出旺盛的求知欲,一如继往的坚持下去。

赞美的基本原则是:不予评价地描述,不作判断地报道,让孩子对自己作评价。

——[日]板仓一郎

9.必须抛弃僵化的注入式的教育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其实,知识就是“鱼”,方法就是“渔”,对孩子获取知识方法的培养要远远胜过对孩子知识的传授。

爱迪生把一个电灯泡的玻璃壳交给助手,要他计算一下灯泡的体积。因为灯泡的形状并不是一个很标准的圆,所以助手弄了一个上午,也没有计算出来。爱迪生从外边回来,看见助手还在计算,不禁很是惊讶。助手没有完成任务,也很不好意思,连连道歉,并说这个形状很不好计算。

爱迪生没有说什么,他接过玻璃壳,在里面注满了水,然后倒进杯里。

结果一下子就出来了,而且绝对准确,助手惊得目瞪口呆。

同样的知识在不同人的手中,作用是不相同的。

所以,爱迪生可以成为伟大的发明家,而那个助手则不行。

这是一个很令人深思的例子。

发达国家在数十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使教育向这方面靠拢,努力发掘人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前苏联减少中学班级的人数,使5~9年级的学生人数减少到30人,使10年级的学生人数减到25人,同时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增加教育投入,把电脑普及到中小学课堂,并且不断地修改教材和教学大纲。

美国的教育改革是在微观上起步,在激发个人广阔的创造力方面,也取得了战略的主动。美国教育改革不断冲破传统的教学论,企图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比如学习时间有限而知识无限的矛盾;重视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力求以少胜多、以一驭万;重视学生的发展,倡导发展型教学;按学生心理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美国的教育改革,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力求不违背人的天性和自然规律。

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错过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两次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的时机。

许多国家注重培养人才,我们还是注重培养知识。

一节课讲满45分钟的教学方法在世界范围正在被淘汰,而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却依然如故。

由于新知识的增长很快,所以知识老化的速度也很快。知识处在不断地被淘汰中,但是我们的教师没有机会和资金去进修,因而也就无法更新知识。

面对世界的发展,中国必须解决基础教育问题,舍此别无他途。

中国在教学上还是一个实行百分制的国家,但是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淘汰了这样的做法。

比如格鲁吉亚的教育科学研究所,就在第比利斯市的一所学校进行过不给低年级学生打分数的实验。

格鲁吉亚学者们的方法是对学生给予有具体内容的评价,用这个方法来代替以往的分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或者批评或者表扬,对答案的正误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打个分数了事。学生的作业,不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不论是图画还是手工制作,常常由班里的学生集体讨论,共同作出评价。

这样做的效果当然要比教师简单地打个分数要好。这种方法并不是能够简单地摹仿,因为它需要教师带的学生要少,班级要小,当然另一个方面,就是教育投入要大。

上课时,教师从不板着面孔,他一堂课教得也不多,做一个引导之后,主要是靠学生们讨论。习惯一段时间以后,课堂讨论便蔚然成风,学生们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气氛极为活跃。

这种教学布置的家庭作业也与众不同,首先是不求量多,其次是不求千篇一律,尽可能地做到灵活多样。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当然会喜欢,因为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娱乐。当然,这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个实验证明,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取消百分制或学分制的方法,这样可以取得更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完成作业更快,解答问题的方式更多样,更为主要的是,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胆子更大,求知欲更强烈,更具有进取性,知识面也更广。

这样的方法当然好,可惜我们做的不是很好。

同类推荐
  • 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事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命运。为了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强盛,家庭的幸福,优生优育以及如何提高人类自身的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瞩目。
  • 没经验准妈妈研究“生”笔记

    没经验准妈妈研究“生”笔记

    一年前,她还是懵懂无知的大龄未婚少女,一年后,她修炼成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彪悍辣妈。在中西方莫衷一是、浩瀚无边的孕产理念中兜兜转转了一圈后,她认真细致地总结了从备孕、怀孕到生产、育儿每个阶段的心得体会和实用经验,全程知识点都经过协和孕产专家张羽大夫的逐条验证和支持,内容科学、周到、实用、便捷,务必让你以最轻松快捷的方式接过繁衍人类下一代的重棒。
  •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

    《健康营养月子餐500例》内容简介:新妈妈坐月子的好坏关系到一生的健康与美丽。女性在经历了近10个月的怀孕、分娩,身体耗费了大量的气血,而充足的气血决定着新妈妈以后的健康,对产后的恢复与哺乳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坐月子期间的饮食调理对于新妈妈和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新妈妈产后坐月子不再需要盲目地大量补充营养,而是应该合理地调理身体、促进乳汁分泌、快速恢复体能,以达到产前的窈窕身材。
  • 婴幼儿辅食添加宝典

    婴幼儿辅食添加宝典

    本书内容包括:新妈妈要从基础学习辅食添加的常识、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断奶后的营养餐、为生病的婴儿准备的营养餐等。
  • 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

    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

    本书精心挑选了中学生最想向父母提的88个建议,内容包括:你们是我的榜样、你们的爱让我受不了、别以为我没有自尊、我不是你们的附属品、不要老盯着我学习、你们的子女不是完人等。
热门推荐
  • 报告少将,夫人要离婚

    报告少将,夫人要离婚

    他说“是你教会了我什么是爱,谢谢你,穗子。现在我要去守护我爱的人了,不管她现在是不是还爱着我,我都要回到她的身边。”她说“谢谢你,穗子。让他再次回到我的身边,现在的我们很幸福,希望你能祝福我们。”看着笑得幸福的两人,穗子的心在颤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微笑着对他们点头说道“祝你们幸福。”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轻轻的爱抚着自己的肚子呢喃:“宝贝儿,你也和妈妈一样是吗?”看着你幸福,便是我最大的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通异世录

    神通异世录

    历史学术狗一朝穿越到……元末之后怎么是林朝???修士有飞天遁地之能,法家言出法随,阴阳家变幻无穷,修道者还能做官!这个世界怎么回事!等等,我还是叛王遗孤?救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其实我不只想得长生

    其实我不只想得长生

    修仙和长生,是韩猛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韩猛发现,长生并不是生命的全部,还有很多值得以生命为代价,犯险追求的美好事物!
  • 漓澈

    漓澈

    她从小被父母抛弃,因一双异于常人的紫眸被世界四大家族之一的暗夜家族收为大小姐,给予她百般宠爱,但她却一心要变强,五年的杀手生活,让她冷漠无情,当冷血的她遇到邪魅的他时......永夜君王的誓言,血族血脉的觉醒......这一切,究竟隐藏着什么。。。
  • 英杰之诗

    英杰之诗

    《新星领主》的续作,借鉴了《塞尔达传说》的世界观。
  • 终极能者

    终极能者

    貌不惊人的古亚林,偶然得到一个神奇魔盒,从此学习拔尖,人缘奇好。就连能者帝国的超级美女也爱上了他,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改变。当他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BT后,他发现肩上担的责任更重了,而这个世界,也面临更大的危机。当他终于如愿成为终极能者,才发现,原来能者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后一个兵王

    最后一个兵王

    顶级特种战队,倾巢执行任务!遭遇强敌,近乎团灭!幸存者依靠一枚神秘戒指,潜逃回国!戒指具有神奇的兑换功能,想要兑换里面的东西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能量!能量从何而来?答案在美女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