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世故的人,不是说“一天学一个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学得三百六十五个乖”吗?如何学乖?就是多看多听。学什么乖?就是学习社会的特殊性。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不论是正的特殊性,或是负的特殊性,都要牢记在脑里,不要任意的批判。你所得到的还只是社会特殊性的片段而已,所以还没有批判的资格,但是相符之处?是否有相关之处?是否有出入之处?用现实社会的特殊性,来补充书本上的理论,完善书本的理论,实验书本上的理论,跟现实社会的特殊性,逐渐打成一片。特殊性有了理论的根据,书本上的理论,有了现实的根据,你的应世工具,便比一般的人高明,你的发展,便能比一般人有希望。如果你是初人社会的,你必须记牢———多看多听少开口。
不懂莫装懂
越是有知识的人越敢于说“不知道”,而知识越少者却总是说“我知道”,以便来掩盖他知识的贫乏。
在我的朋友中间,有一位学问高深、年近八旬的老妇人。她原是大学教授,会讲五种语言,读书很多,语汇丰富,记忆过人,而且还经常旅行,可以称得上是见多识广。然而,人们从未听到过她卖弄自己的学识或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假称通晓。遇到疑难时,她从不回避说:“我不知道”,也不用自己的知识去搪塞,而是建议去查阅有关专著、资料,以作参考。看到老人的这一切,我才真正懂得了怎样才能被别人敬重。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人,头脑迟钝,易受约束,不善同他人交往。迅速和现成的回答,表现的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老一套思想;而敢于说“我不知道”所显示的则是一种富有想像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这个或那个问题也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地改善。
这就是他竭力倡导的态度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的益处。其实,在任何国际学术会议的场合中,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了解虽然开会的屋子里坐满了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但大家使用最频繁的一句话便是“我不知道”,或者是比较文绉绉的“在本项研究主题中,我们没有足够证据可得出任何可靠的结论。”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聪明人,都有勇气承认,“没有人知道一切事情”的这个事实。他们常常说自己不知道,随后就去寻找他们所欠缺的知识。承认自己不知道无损于他们的自尊;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一种动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了解情况,求得更多的知识。
在前往心理医生那里求诊的病人中,其实有许多是著名的人物和企业家。他们在自己所做的那一行里是很杰出的,但是在医生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却常常发现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非常幼稚。他们在钻研提高自己的专长方面下很多功夫,所以在与工作无关的其他知识方面就不够成熟。他们对自己专业范围之外的简单问题,也可能毫无所知。
成功者知道,要掌握所有的知识,是既不可能也没必要的。所以,他们集中精力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他们知道,“万事通”的人是失败者,而成功者只精通一门或几门。楚汉相争时,单就刘邦和项羽这两位领导者的个人条件来比较,无论是文才、武功、家世、年纪或兵力,项羽都在刘邦之上。然而在善用人才这一项,项羽就远不及刘邦。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都能在刘邦麾下;而项羽手下惟一的谋臣范增,却在项羽“万事通”的个性下不得善终。
坦白承认“不知道”的领导者,才能接受属下的建言,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成为最后的成功者。作家斯蒂芬·马洛在其某部作品中,让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英语里最讨人喜欢的几个字也许是‘Idontknow’(我不知道)。这句话可以作为跳板,使我感到惊奇并使你揭开对每个人来讲都会有的奥妙。”
多寻求别人的帮助
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人帮,不找人帮,独来独往只会失败不可能会成功。
我们在社会上无论做什么事情时,该牢记于心的一件事就是:成功是由他人的支持而来的。能把你和你的目标结合在一起的,是他人对你的支持。例如,公司的经理,所以能实现他的命令、完成他计划好的任务,并不只在于他命令的对与否,也不在于他的任务目标是否切实可行,而很多则是因为有部属对他的支持。如果部属们不是有很高的敬业精神,或不是很认真地听从他的命令而努力地去做事的话,那么董事长要革职的恐怕不是他的那些部属,而是这位经理自己。
一个推销员,所以能够把他的商品推销出去关键在于有愿意买他商品的顾客,如果不是有那些愿意买的顾客,不管他的商品有多好,他也很快就会失业的。
俗语讲,“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无数只手在不断地帮他、支持他、协助他把每件事做好。我们熟知的联想集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崛起的一个大型的高科技企业。作为全部投资二十万元人民币的联想集团,能够在十几年间从零起步,最终以年营业额数百亿人民币跻身于中国巨人企业之中,其成功的奥秘不仅仅在于领导者的智慧与谋略,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外部的支持,比如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同时在联想集团的内部又有一个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这个领导班子的下面,又有一支“斯巴达克”式的能战斗的方阵,如果不是有这样一个方阵,不是有这样一群人的兢兢业业、摸爬滚打去为他们工作,去帮助他们实现目标,联想集团是不会发展到今天并取得可人的成就的。
一个人,如果不去争取别人的支持和帮助,什么事都想大包大揽地自己一个人去做,那么无论他有多么地卓越,其最终都会是隐患无穷的。
成功者的角色应该是一个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和支持的角色。不重视他人,忽视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不管你是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也不管你是政客、还是企业巨头,到头来你都会落得个好梦难圆。
尽信不如不信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听别人的见议,自己没有思考不如不听,无论是求教别人还是听别人的意见,都要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多多听取他人的意见是对的,但你仍要有自己的主见才行。人家的意见只能供你参考,但不是你的靠山。如果你过于信任别人的话,人家说东,你就向东,人家说西,你就向西,结果你将遇到比不听取他人的意见更大的危险!
我有一个朋友曾对我说:“我小的时候,生在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里,父母对我爱护得真是无微不至,穿的,吃的,都用不着我来动手,因此,当时造成我一种十分依赖的个性,既不用操劳,更不必用脑!”
“如果当时我大胆离开了这样一个家庭,”他接着说:“乘舟远渡重洋,走到需要我操劳用脑的环境中去,也许我现在的自尊心要强多了。但可惜当时我不是那样一个顽皮的孩子。我很老实,于是也就被老实所误。”
当然,假使任何事情都有别人来代你解决,任何错失都有别人来代你担当,任何责任都有别人来负,那么你的生活将是多么安闲愉快啊!可是,如果再进一步想一想,那时你将成为怎样的人呢?———别人会批评你是“扶不起的阿斗”。请你立刻审查自己一番,吧?你小时候是不是处处都。得依赖你的父母?在学校里,你的功课是否常请同学们帮忙?你在工作时,是不是常常请他人来代劳,自己却伏在桌上打瞌睡?你平日做事是不是常常见风转舵,没有丝毫主见?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确有这些不好的依赖习气,那么请你立刻痛下决心,重新开始做一个有志气、有脑子、独立自主的人。但这不是说:你应该完全摆脱他人的帮助,做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你仍是需要他人的帮助的。只要你有自己的目标、主见和行动,那么你不妨尽量吸收别人的建议,作为达到你的目的、校正你的主见、加强你的行动的最好助力。
总之,使你获得有益的指导方法是:打定主意,要从别人的意见里,寻出一个最正确的结论来。但在你还没判断别人的意见是否正确之前,切勿盲目依从、任人摆布,否则你将会吃亏上当。
当然,在你征求他人意见之前,必须先略知对方对于你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没有相当的经验或学识?如果你明明知道他对这事毫无头绪,那即使对方是你多年老友,或是在其他方面有过怎样大的成功,你还是不问的好。否则,如果你在想投资一笔生意时,去问你那乡下女人出身的老婆,会不会亏本;或者你是一个女人的话,去问问你那做建筑生意的丈夫,哪一种布料最结实。结果对方不是答非所问,就是认为你在开他的玩笑。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你的优点,可能是别人的缺点,同样别人的优点也可能是你的缺点。求教的目的是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在罗斯福任美国总统期间,当他去打猎的时候,便去请教一个猎人,而不是去请教身边的政治家;反之,当他讨论政治问题时,他也绝不会和猎人商议,而是和政治家开会。有一次,罗斯福和一个牧场工头出外打猎,罗斯福看见前面来了一群野鸭,便追过去举起枪来,准备射击。但这时那个工头早已看见在那边树林中还躲着一只狮子,忙举手示意罗斯福不要动,罗斯福眼看野鸭快要到手,于是对那命令不予理睬。结果狮子在树林中听到了响声,便立刻跳了出来,窜到别处去了。等到罗斯福瞧见了,再赶紧把他的枪口移向狮子时,已经来不及而被它逃脱了。
牧场工头立刻瞪着愤怒朗眼睛,向他大发脾气,骂他是个傻瓜、冒失鬼,最后说:“当我举手示意的时候,就是叫你不要动,你连这点规矩都不懂吗?”
罗斯福对于自己受到身份那样低下的牧场工人所训斥,他会怎样应付呢?大发雷廷吗?打他两记耳光吗?不,他是深明“求教原则”的人,绝不会干出那样丧失理智的事情来。他对于那顿责骂,竟安然“逆来顺受”,并且以后也毫不怀疑地处处对他服从,好像小学生对待老师一般。他深知在打猎上,对方确实高他一等,因此,对方的指教是不会错的。
“各得其所”是做任何事都不变的原则。就拿人格担保来说吧!一个演说家也许可以用人格来担保其人演讲起来一定精彩,但是他没有资格担保某种饮料的品质一定高超。同样地,一个正直的传教士,也许可以保证某人是一个好人,但不能保证某种药品确实有效,否则,他自己固然难免受人蒙骗,就是别人也将因而上当。
所以我们向人求教时,切勿先被一种成见所蒙蔽,以为自己平日对于某人的印象极佳,那人说出来的话,便一定没有错,这就是失去了理智的行为。实际上,你应该先知道那人对于你所问的事情懂不懂?有没有经验才是。美国杂货业大王凡瑞迈可说:“年轻人平时最大的错误,就是对于任何事自己都先存了一种成见,当他们去请教于人时,实际上,并没有存着探索真理或搜求有识者经验的目的。他们最后无非是希望对方对他的意见大加夸奖一番,如果对方给了他一个否定的回答,他往往不区别事情曲直,只是大失所望,最后还是依自己的意思去做。”
如果你也犯了凡瑞迈可所说的这个毛病,那么请你赶快改正过来。你该知道求教于人并非只是使自己心境舒泰,而且也要寻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来。
因此,如果你获得了高你一等的深谋远见,就该毫不吝惜地把你自己原来的意见抛诸脑后。人应该超越自己的成见,以第三者的眼光,把自己和别人的意见,做一最公正的评断,不稍存偏念。
此外,在求教于人时,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当对方发表了意见后,必须当机立断———接受或是拒绝。如果觉得有什么不满的地方,也得放在心里,不必说出来。
想想看,如果你向他说:“你不能想出一个别的方法来吗?”那你不是个傻瓜吗?因为对方当然是找自己认为最对的说出来,你要他改变一个方针,就无异是弃其所长而用其所短,即使他当真转了方向,恐怕结果对你也发生不了丝毫益处。
同时,如果你听了别人的话做错了事,也切勿怪那说话的人不好,应该责备你自己的判断力不够。因为对方只不过是“提供意见给你”,并非“代你负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