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13000000006

第6章 明诗

“原文”

大舜云:“诗言志,歌咏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译文”

虞舜说过:“诗言志,歌咏言。”有了圣人通过经典作出的分析,其意义已经很明确了。所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通过文辞来表达情志,道理就在于此。“诗”的意思就是“扶持”,就是要扶持人的性情;孔子说过:《诗经》三百篇的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无邪”。现在用“扶持”的含义来解释诗歌,这和孔子说的道理是一样的。

“原文”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乐辞,《玄鸟》在曲;黄帝《云门》,理不空弦。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故商赐二子,可与言诗。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译文”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感,相对于外界各种事物就会产生各种感应,由感应而引发为吟咏,这是很自然的事。从前葛天氏的时候,就有了歌曲《玄鸟》;黄帝所作的《云门》,按理说也不会只有曲而无词。到唐尧有了《大唐》之歌,有了虞舜作的《南风》一诗,考察这两个作品,它们仅仅只是达意而已。后来由于大禹治水获得成功,各项事情得到了规范,因此受到了歌颂;夏帝太康道德败坏,他的五个兄弟便作《五子之歌》来表示自己的怨恨。由此可见,用诗歌来歌颂功德或讥讽过失很久以来就有了。从商朝到周朝,各种体裁都已齐全完备;《诗经》体现出灿烂光辉;诗歌的各种体裁和创作方法也周密精深了。子夏理解到诗句:“素以为绚兮”的深意,子贡领会到《诗经》中“如琢如磨”的道理,所以孔子认为他们有了谈论诗的资格。后来王朝的德泽衰竭,专职采诗的人停止了工作。但春秋时人们却常常在交际场所中朗诵一些古旧的诗章,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做法可以表达对宾客的礼节,也可以显出自己的口才。到了楚国,就有了来讽刺楚王的《离骚》。虽然秦始皇焚书坑儒,但也产生了《仙真人诗》。

“原文”

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也。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译文”

汉朝初年韦孟首创了四言诗,其中的规讽意义是继承了周代时的作品。汉武帝爱好文学,于是就出现了《柏梁》;但当时的严忌、司马相如等人,他们的作品却没有一定的定规。成帝的时候,对当时的诗歌作了评判和整理,共有三百多篇,那时朝野的作品是相当齐全丰富的。但在这些遗留下来的作品中却没有看到有五言诗,因此,李陵、班婕妤所作的作品就不免为后人所怀疑了。不过在《召南·行露》中,开始半章就有五言诗;在《沧浪》里就全是五言诗了;远在春秋时,有倡优所唱的《暇豫》;汉成帝时有儿歌《邪径》,就这些事例来看,五言诗很早就有了。还有《古诗》,写得很漂亮,可能是枚乘所写,而其间《孤竹》一篇则是傅毅所作。就文采来推测,可能是两汉时的作品吧。从写作风格上来看,这部作品直白而不粗野,能婉转地描写事物,能以悲伤动人的笔调深切表达作者的情感,实在是五言诗里的代表。说到张衡的《怨篇》,则清新典雅,耐人寻味;《仙诗缓歌》,又常常给人以新的声韵。

“原文”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辞谲义贞,亦魏之遗直也。

“译文”

汉朝建安初年,五言诗的创作非常踊跃,曹丕、曹植在文坛上大显身手;王粲、徐干、应玚、刘桢等人也争先恐后地驱驰于文坛。他们喜爱风月美景;喜欢游荡于清池幽院之间;讲述所受到的恩宠;描述宴会畅饮的情景;充分展示他们的志向;明白地表现他们的才华。他们在述诉事情、抒发情怀时,并不是追求细密的技巧;在描写事物时,只是表现出事物的清晰本色。这些都是那个时期的人所共有的特点。到正始年间,道教思想流行,在诗歌里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像何晏等人,作品都比较肤浅;只有嵇康的作品还能表现出清晰、严肃的思想,还有阮籍的诗也还有一些深刻的含义,因此,他们就能成为那个时代众人的标榜。就像应璩的《百一》诗一样,也能毅然独立,文辞曲折而含义正直,这正是建安时期遗留下来的正直的文风。

“原文”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隽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译文”

到晋代时,有才华的作家们,渐渐开始进入到浮夸绚丽的文风中去了。张载、张协、张亢、潘岳、潘尼、左思、陆机、陆云等,在诗坛上并驾齐驱,他们诗歌中华丽的文采比正始期间要更加多,但表现力却比建安时期又要弱。他们或精妙于对文章字句的雕琢上,或过分看重细节来表现自己,这就是当时诗坛的大概情况了。到了东晋,诗歌创作就又沉溺于玄学的风气中了,他们耻笑务实的文风,崇尚抛开人与人之间必然关系的空谈。所以自袁宏、孙卓以后的诗人,虽然他们的文章在字句文采上都各有雕琢,但都一致倾向于玄学之文风,在他们看来再也没有别样的诗能与玄学文风的诗歌争雄了,由于这种原因,郭璞的《仙篇》就成了当时最引人注意的好文章了。南朝宋初的文章,在体例上对前代的诗歌有了选择性的继承,庄子、老子的思想在诗歌创作中逐渐淡出,取而代之以对山水的描述。于是在诗歌创作中字与字之间的对偶成了决定诗歌文采的因素,在每一句的新义上争夺新奇,在文字上要逼真地把事物的形貌描写出来,文辞方面要务必做到新奇,这就是近来诗人们所追求的。

“原文”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幹。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萌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译文”

因此,纵观历代,它的发展情况也就清楚了;归纳一下它们的异同之处,其要点也可以明白了。例如四言诗的正规体例,是以文雅、润和为基本的;五言诗的常见基调,是以清新华丽为宗旨的,对于这些不同特点的不同使用,只有看作者的才能而定了。例如张衡获得了四言诗文雅的一面,嵇康的作品具有润和的一面,张华模拟到了五言诗清新的一面,张协发扬了华丽的一面,各种特点都具有的是左思和刘桢。太冲、公幹文词优美。诗歌具有恒定不变的体例,而人的思想却没有固定不变的,配合不同的性格来划分特点,所以很少有能在各个特点都兼有的。如果能认识到诗歌创作中的困难,那么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也还会是比较容易的;如果忽视了其中的难处,那么反而还会遇到困难。至于三言、六言、杂言诗,它们都是出自于《诗经》;“离合诗”的产生,又是萌发于汉代的图谶;“回文诗”的产生,则是宋代贺道庆开始的;联句共韵诗,则是创作于《柏梁》。这些体例虽然篇幅大小不同,但它们的创作情况和道理却是一样的,总体来看,它们都是属于诗的范围,因此也不一一详细说明了。

“原文”

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兴发皇世,风流《二南》。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英华弥缛,万代永耽。

“译文”

总之,人们生来都有情志,然后在诗歌的咏唱中将它表达出来。诗歌产生在上古时期,其形式发展到《诗经》。它应该和自然之道所一致,并和政治秩序相互结合。这样优秀的诗歌就会越来越多,为后人永远喜爱。

同类推荐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呼家将

    呼家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鲍鹏山说孔子

    鲍鹏山说孔子

    本书为鲍鹏山先生孔子讲座的整理稿。鲍鹏山先生为国内推广古典文化的著名学者,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历来很受欢迎。鲍鹏山先生通过对《论语》一书的解读,展示了孔子的哲人风范。
热门推荐
  • 极宠

    极宠

    她,楼轻雪,第一美人,为了复仇,她甘心被送给那个野兽般冷血的帝王,初见,她便献身、引诱,反正迟早都是他的人,又何必在乎是主动送上,还是等他招唤呢,被做为贡品送来,就已经是陷于耻辱,她不明白,那些女人,究竟还在讲什么清白二字呢。她没有过多想法,只有一个,复仇。而复仇,就要强大,所以,她要成为人上人!这是她对天发的誓!
  • 鬼吹灯外传6:盗墓边城

    鬼吹灯外传6:盗墓边城

    熊姥姥以重泉守宫为药引,终于解了风冷情身上的五蛊断魂钉之妻。在客栈之中,跋山涉水前来寻找风冷情的水灵却因一时误会,伤心远走。《鬼吹灯外传(6盗墓边城)》中风冷情等人一路追随水灵来到了塞北苦寒之地,无意间陷入了一座地下古城,发现了一个淹没于岁月尘埃之中的惊天之秘。大金王陵之中为何会出现突厥族人?“龙卷风”的身世之谜能否在此揭开?风冷情与龙恨天的父子恩怨最终能否化解?面对铁中坚,水灵和风冷情又将何去何从?
  • 机器毒

    机器毒

    人类因过度开发而离开家乡,多数人去到了另一个星球而那里又有危机重重,主角一步一步走向领导者。。。。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别人的宠兽要杀我

    别人的宠兽要杀我

    一觉醒来,与虎共眠!主仆契约起,宠兽系统现!无疆:“哎!为什么你们的宠兽都想杀我?”众人:“为什么?自己心里没点逼数吗?”无疆:“就算我的宠兽都是神兽也不应该呀?”众人:“……”无疆:“嗳嗳嗳,说归说,你那个黄金品质的狮王和你那个钻石品质的鳄皇,能不能让你们身后的百万兽族大军退去?”众人:“呵呵!你那么多神兽你怕个毛?”无疆伸手就对着胯下的白虎神兽天驰一巴掌!“他喵的,为啥你们这群神兽居然不能统治比你们等级低的兽族,真的生气!”说完又是一巴掌!无疆面无表情的看了看周围将他和他的宠兽围起来的那百万兽族,无奈到:“别人家的宠兽带了百万兽族来杀我,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小昕随记

    小昕随记

    回忆一些亲身经历的小事,想用这种方式珍藏起来。
  • 穿越古代之逍遥萌妃作妖记

    穿越古代之逍遥萌妃作妖记

    意外穿越到架空的时代,隐藏在都市医院的间谍顶尖杀手的沐若汐,因为一场事故成为了将军府的怯懦地嫡系三小姐,然而这个世界的男人们竟然可以生孩子,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过既然已经穿越了,就好好在这里生活吧,活出精彩的自己!
  • 超级系统之家

    超级系统之家

    我是个普通的小市民,真的。有一天当我识破了一个冒牌系统之后,一群真的XXX系统的宿主们围拢到了我的周围,对我可好啦。另一群不知哪儿冒出来的妖兽、异能者、鬼怪、异界人、魔神也来找我,个个都不太友善的亚子。我又学不会武功,异能不会,神力绝缘,也没系统,那咋办嘛?那咋办嘛?那咋办嘛?那咋办嘛?那咋办嘛?【超级金刚不坏系统】、【超武能量盾系统】的宿主你俩去当T!【最强大枪系统】、【大矛王系统】的宿主你俩侧翼突击!【至强神弓系统】、【风之鹰眼系统】的宿主负责远程!【天道洪荒系统】宿主保护我!喂!【超维通讯系统】的宿主,愣着干嘛?赶紧摇人啊!一支穿云箭,千万系统来护驾!…………………………当有一天,你成了可以引燃世界的导火索。你是选择被封锁在辟火的盒子里,还是选择拉着整个世界一起坠入火狱?如果命中注定必须二选一,赵贺的回答就是:我去你个鸟命!
  • 狐仙千千

    狐仙千千

    天道的宠儿-令狐千千,一失足成千古恨,掉下了轮回台!!?我察,附体个凡人。还是空灵体!什么(?o?;易招魔??令狐千千拿出本命剑,准备一决生死,不料...某魔君大人泪汪汪的哭诉:“千千,人家等你千年,你要打我(???^???)”
  • 一碗姜汤独自凉

    一碗姜汤独自凉

    姜凉从没想到有一天喜欢李星河,那种从反感到陌生再到动心的转变,是她从没有过的转变。那种从视而不见的眼光到目不转睛的注视,是她从没想过的刹那。可是,当她默默的喜欢李星河的时候,也或者说,当她真正投入感情走进这个另外的世界的时候,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曾经的简单生活就再也没有存在过,现实的残酷无情的在姜凉的胸前恶狠狠地刺伤一刀,世界原来那么的大,自己那么的渺小。你越是努力,付出的代价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