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谒伏波庙
由于多日的操劳,守仁的病情加重了,加上两广是日南之地,气候炎热。到了这年十月间,他不能不上疏请求告归,况且广西的局势也已经基本稳定了。
守仁在上疏中称:“臣自往年承乏南、赣,为炎毒所中,遂患咳痢之疾。岁益滋甚。其后退休林野,稍就医药,而疾亦终不能止。自去岁入广,炎毒益甚。力疾从事,竣事而出,遂尔不复能兴。今已舆至南宁,移卧舟次,将遂自梧道广,待命于韶、雄之间,夫竭忠以报国,臣之素志也。受陛下之深恩,思得粉身齑骨以自效,又臣之所日夜切心者也。病日就危,而尚求苟全以图后报,而为养病之举,此臣之所以大不得已也。”
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以老迈之躯南征交趾,在建立功业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壮语:“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就在马援死后,由于朝廷上下对他的一致猜忌,尤其是一向被视为英明的光武皇帝也始终为他悬着一颗心,致使马援的哀荣被大打折扣。
马援的遭遇与今日的守仁何其得相似,而且就是在自己十五岁时,守仁尝梦谒伏波庙,这一切难道不是天意吗?如今当自己亲身来到马援客死的地方,亲眼见到了伏波庙时,竟宛然如梦中……
在拜谒过伏波庙后,守仁不禁对从行人员感叹道:“想想我年轻时做的那个梦,才知道我今日此行不是偶然啊!”
“四十年前梦里诗,此行天定岂人为?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如同时雨师。
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惭无术救疮痍。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
“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木九溪寒。
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
对于自己的身后,守仁并不怀疑。马援不仅被迅速平反,他的女儿还成了汉明帝的皇后,马氏一门更成为东汉一朝举足轻重的大族,还出了像马融这样的大儒。可见公道自在人心,没什么可担忧的。
因为学术问题,守仁与湛若水已经闹得很不愉快,这时候他在致邹守益的书信中道:“随处体认天理,勿忘勿助之说,大约未尝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风捉影。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若复失之毫厘,便有千里之缪矣。世间无志之人,既已见驱于声利辞章之习,间有知得自己性分当求者,又被一种似是而非之学兜绊羁縻,终身不得出头。缘人未有真为圣人之志,未免挟有见小欲速之私,则此种学问极足支吾眼前得过。是以虽在豪杰之士,而任重道远,志稍不力,即且安顿其中者多矣。”
在这里,守仁对于若水的学术还是表达了婉转的批评,友情固然可贵,但是真理却不容妥协。宁愿被人视为狂者,也不能做那老好人。
守仁的五世祖王纲死于苗难,后来被庙祀增城。
有司为了表彰守仁的功劳,也复新了王纲的祠宇,守仁为此前往广东谒祠奉祀。增城也是湛若水的故乡,守仁在经过若水的庐舍时,便题诗于壁道:
“我祖死国事,肇礼在增城。荒祠幸新复,适来奉初蒸。
亦有兄弟好,念言思一寻。苍苍见葭色,宛隔环瀛深。
入门散图史,想见抱膝吟。贤郎敬父执,童仆意相亲。
病躯不遑宿,留诗慰殷勤。落落千百载,人生几知音。
道同著形迹,期无负初心。”
他又在若水的故居题诗道: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
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渴饮甘泉泉,饥食菊坡菊。
行看罗浮云,此心聊复足。”
当年的知己之情,自是历历在目,人生能收获那样一段难得的情谊,似乎也足矣,哪怕它最终不能长久……
NO.2 魂归家山
守仁虽身在两广,可是他始终牵挂着浙江的事,他反复致书德洪与王畿,对他们再三叮嘱,尤其关切他们的学业。
当时守仁已是病入膏肓,他自知不起,却仍然不断致书德洪、王畿:“书来见近日工夫之有进,足为喜慰!而余姚、绍兴诸同志又能相聚会讲切,奋发兴起,日勤不懈,吾道之昌,真有火燃泉达之机矣,喜幸当何如哉!此间地方悉已平靖,只因二三大贼巢,为两省盗贼之根株渊薮,积为民患者,心亦不忍不为一除剪,又复迟留二三月;今亦了事矣,旬月间便当就归途也。守俭、守文二弟,近承夹持启迪,想亦渐有所进。正宪尤极懒惰,若不痛加针砭,其病未易能去。父子兄弟之间,情既迫切,责善反难,其任乃在师友之间。想平日骨肉道义之爱,当不俟于多嘱也。”
孟子倡导“易子而教”,守仁见于正宪极为懒惰,自己倒不容易教导他,若过于严厉易伤父子感情,如此他才更希望众师友能够多上些心。
到广州后,守仁又致书何廷仁:“区区病势日狼狈,自至广城,又增水泻,日夜数行不得止。至今遂两足不能坐立,须稍定,即逾岭而东矣。诸友皆不必相候。果有山阴之兴,即须早鼓钱塘之舵,得与德洪、汝中辈一会聚,彼此当必有益。区区养病本去已三月,旬日后必得旨。亦遂发舟而东,纵未能遂归田之愿,亦必得一还阳明洞,与诸友一面而别,且后会又有可期也。千万勿复迟疑,徒耽误日月。总及随舟而行,沿途官吏送迎请谒,断亦不能有须臾之暇。宜悉此意,书至即拨冗。德洪、汝中辈,亦可促之早为北上之图。伏枕潦草。”
守仁从八月二十七日离开南宁,于九月初七到达广州,便一直在广州等待朝廷的旨意。但是,十月初十日的奏疏送出去后又过了一个多月,仍然未见朝廷的消息,守仁不免有些着急起来。
他明白,朝廷即使有答复也许不会那么快,但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容再迟疑了,叶落归根,就是死也应该死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此时的守仁,是多么渴望能活着再见一眼故乡的亲友和土地……
于是这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不待朝廷回复,守仁便私自逾梅岭至南安,踏上了回乡的归途。
在登舟时,南安推官、门人周积来见。奄奄一息的阳明先生起坐,咳喘不已。许久才慢慢关切地说道:“近来进学如何?”
阳明先生一贯倡导学问与事功无二,于是周积便以自己的政事回答先生。言罢,周积也很是关切先生的健康:“看样子先生病得不轻,不知是否有大碍?”
“病势危亟,所未死者,元气耳。”守仁直言道。
周积不免动容,退下来以后,他赶紧为先生迎医诊药。
二十八日晚,船停靠在一处码头。守仁问是何地,侍者曰:“青龙铺。”
此日,守仁突然召周积来见,久之,竟默无一言,于是开目视曰:“吾去矣!”看来我马上就要去了!
周积泣下,询问先生还有何遗言,守仁微微一笑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一个心中呈现的皆是良知的人,难道还用再罗嗦吗?
顷之,守仁瞑目而逝,二十九日辰时也。一代心学大师、真三不朽的阳明先生带着一点望乡的遗憾,就这样告别了人世……
赣州兵备、门人张思聪追随阳明先生至南安,他将先生的遗体迎入南野驿,就中堂沐浴衾敛如礼。
先前,守仁出广,布政使、门人王大用为防不测,便备了上好的棺木随舟。现在,张思聪亲敦匠事,铺捆设褥,表里裼袭。门人刘邦采亦闻讯来奔丧事。
十二月三日,思聪与官属师生设祭入棺。明日,舆榇登舟。士民远近遮道,哭声振地,如丧考妣。
当守仁的灵柩到达赣州后,提督都御史汪鋐迎祭于道,士民沿途拥哭如南安。至南昌,巡按御史储良材、提学副使门人赵渊等请改岁行,士民昕夕哭奠。
嘉靖八年正月,丧发南昌。当月连日逆风,舟不能行,赵渊于是向上天祷告说:“公岂为南昌士民留耶?越中子弟门人来候久矣。”先生啊,你还是不要惦记江西百姓了!
果然,忽变西风,六日后灵柩便直至弋阳。
先是,德洪与王畿西渡钱塘,将入京殿试,闻先生归,遂迎至严滩。此时又忽闻先生的讣告,便于正月三日成丧于广信,并讣告同门。
这一天,正宪也赶来了。初六日,大家会于弋阳。初十日,过玉山,弟守俭、守文,门人栾惠、黄洪、李珙、范引年、柴凤至。
直到二月间,守仁的灵柩才被送回了他曾日思夜想的家乡……
NO.3 是非荣辱
二月四日,子弟门人奠柩中堂,遂饰丧纪,妇人哭门内,孝子正宪携弟正聪与亲族子弟哭门外,门人哭幕外,朝夕设奠如仪。
每日门人来吊者百余人,有自初丧至卒葬不归者。书院及诸寺院照常聚会,一如阳明先生活着时一般。
这年的十一月,阳明先生被葬于洪溪。
十一日发引,门人会葬者千余人,麻衣衰屦,扶柩而哭。四方来观者莫不交涕。
洪溪距离绍兴城有三十里,再走五里就到了著名的兰亭,此地为阳明先生生前亲自选择的地方。
可是与亲友门人对守仁的深切怀念相反照的是,当道者由于嫉恨,遂在守仁身后对其大肆毁谤。桂萼本来就嫉恨守仁,此次守仁死信传到京师,即奏其擅离职守。
桂萼还在上奏中诋毁了守仁的学术:“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知众论之不予,则为朱熹晚年定论之书。号召门徒,互相倡和。才美者乐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虚声。传习转讹,背谬弥甚。但讨捕奸贼,擒获叛藩,功有足录……”所以他建议朝廷应该“追夺伯爵以彰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
嘉靖本就是个多疑善妒、鼠肚鸡肠之徒,他正愁没借口整一整守仁,于是下诏停王家世袭,一应恤典俱不行,且禁伪学。
由于朝廷的蛮横无理,连守仁的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骚扰。
还在庆元元年(1195)时候,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赵汝愚受权臣韩侂胄的排挤,被罢去相位,韩侂胄(韩琦之后)一时势焰熏天、炙手可热。
因为朱熹曾参与过赵汝愚一派攻击自己的活动,于是为了打击朱熹,韩侂胄便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庆元二年,有人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凡涉程朱义理者一律不取;又有人乘机指控朱熹十罪,请求予以处斩。
不久,在这股邪风的肆虐中,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一时理学受到了严重的打压:理学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
随后,宋宁宗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庆元六年三月初九,早已是风烛残年的朱熹在建阳家里忧愤而死……
如今,守仁及其学术也遭遇到了朱熹一般的待遇。不过与朱熹及其学术的平反一样,守仁的平反也在本朝得以实现。
当时,先是身为詹事的黄绾等人上疏为先生辩解,可是嘉靖皇帝根本不予理睬,他念在黄绾曾支持过自己的份上,才没有开罪于他;可是给事中周延则受到了谪判官的处罚。
在黄绾之后,方献夫、霍韬又各上疏替阳明先生辩解,杨一清、陆粲等则乘机攻击桂萼,这样连带着张璁,桂、张二人一度于这年八月被解职。
不过由于嘉靖的顾念旧情,张璁才走到天津时即被召还;重新回朝后,张璁反而迅速地将杨一清排挤出了内阁,自己成为首辅。桂萼则于次年四月被召回入阁,翌年正月引疾乞归,八月卒于家。
嘉靖是一个从不承认自己错误的人,直到他死后的次年,朝廷正式为守仁平反,诏赠新建侯,谥文成。隆庆二年,予世袭伯爵。
再后来,守仁还得以从祀孔庙,终明之世,获此殊荣者不过四人——至此,守仁的声誉已近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