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散着淡淡清香的甜瓜,我浮想联翩,自己从教三十二年,这样感人的情景时常发生。孩子用他们温暖的小手,用他们很简单的方式,把他们对老师的爱传递给我:一个用旧布缝好的坐垫,一只只亲手折好的千纸鹤,一张张写满祝福话语的贺年片,还有离开学校后写给我的充满感激之情的信件……今年的“六一”节的前一天,银川市《新消息报》的记者来到学校找我,说是受报社总编的派遣来采访我。我有些诚惶诚恐,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感天动地的事。记者一边打开手机短信一边说:“杨老师,您教过的一个学生家长,给我们报社打来热线电话,指名要我们来采访您。说她的孩子上小学时,学习表现不尽如人意,在您的教导下,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会了学习也渐渐地懂事,现在已经在一所名牌大学上研究生。她打来电话,让我们特意来采访您,并向您表示感谢!”我看着短信,其间有这样一句话:“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还要关注为孩子默默付出的老师。”而短信中,家长的署名是赵女士,我不知道她究竟是哪位学生的家长。我教过的学生很多,上名牌大学,上研究生,甚至出国的也不乏其人。我对记者说:“其实没有什么可感谢的。我知道凡是做老师的,都会像我一样,用心去对待每个学生。因为老师这个职业与别的职业最大的不同,教育事业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是我们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会在许多孩子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发展。老师常说的行话:‘谁带的孩子像谁。’也就是说孩子的身上有老师的影子。也许,我在不经意间所做的点滴,让孩子们有所受益,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日后的发展,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六一”节那天的银川《新消息报》登出了一篇题为“敬爱的杨老师,孩子们感谢您﹗”的报道,看到报道的内容,我感慨万千。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捧着的这颗心,就是爱心。我们小学教师从事的工作是清苦的,但我们的人生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内心是很欣慰的。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付出许多,知识、才华、汗水、心血,但更多的是得到丰厚的回报。这回报不是获得了重金奖赏,也不是名垂史册的荣誉,而是来自于那一颗颗真挚的童心。孩子们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自己敬仰老师的崇敬。他们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传达出他们对尊敬的老师的爱,他们用自己坚实的人生脚步来回报为他们所付出的老师们,他们的成人成材,也成就了老师的事业,让老师的事业因此而辉煌,让老师的人生伴随着幸福和光荣。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而育人的关键是让下一代们懂得爱,学会爱。对周围人的爱,包含在对家人、亲人、老师、同学的爱;对学校的爱,包含在热爱班级,热爱校园之中;对社会的爱,包含在保护环境,关爱生命之中。由小爱集成大爱,心中有爱的人才能是一个心怀敬畏的人,一个充满责任心的人,一个懂得付出又知恩图报的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才能尽其所能为他人、为家庭、为事业、为社会、为国家去付出。一个老师能够用爱去感染、去影响孩子,在爱的互动与传动中去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并由孩子把这种人格魅力不断地继承发扬,这是一件多么浪漫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又是瓜果飘香时,想想教师这个职业,何尝不是播之东隅而收之桑榆呢?以爱育爱,桃李满天。
由网上一篇帖子引发的一点思考
志辉小学齐聪
我是六盘山的儿女,虽然现在身处他乡,但那山山水水时常是我梦中光顾的地方。闲暇之余常常在网上打开“宁夏西海固论坛”看看家乡的风土人情、嗅嗅家乡的气息。最近在这个论坛上有一篇关于“某某县某某小学在全县统考中如何采取非常规手段提高学校整体成绩”的帖子引发了热议,这其中可谓是火药味实足,如果他们当面对质的话肯定会拳脚相加。“旁观者迷、当局者清”,我也回了一篇帖子谈了自己的看法。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口号一直都在高喊着,但“应试教育”的路还在踏踏实实地走着,什么“周考”、“单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大考”等各种形式的考试又走进了老师的工作日程当中。这一怪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教育——“素质教育”得到了否定吗?不,我认为这都不是关键。咱们就拿现在国家用人机制的改革来说吧,什么都不是考出来的呢?一句“凡进必考”就将你、我、他全引进了这个怪圈。你为了升学而考、我为了就业而考、他为了晋职而考,等等各种名目的考试都需要我们面对。所以从娃娃开始抓好考试不难看出就不是一个怪现象了。
通过我从教数年来的观察与思考,我发现“应试教育”弊端颇多:
1.以成绩取人,伤害了学生,伤害了老师。有的学生本来在其他方面还是很有特长的,因为学习成绩低,所以被任课教师视为“差生”,因为这些学生被视为“差生”,他们对教师失去了信心,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的老师虽然工作做了不少,但因为没有成绩而被否定,评优选先都没份,所以心理感到不平衡,使一些本来勤奋的教师会产生一种“反正干了也是白干,不如不干或少干”的心理。
2.以成绩取人,迫使学生、老师都在搞“题海战术”。为了成绩,学生的身体、心理,老师的身体、心理都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应试教育”要的是“葫芦”,“虫子”把“叶子”都“吃”掉也没有关系的!殊不知,没了“叶子”如何才能长好“葫芦”!
3.因为“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分数,所以导致一些重点高中在录取学生时会以1分之差向学生索取高额的费用。这种现象让人感到心寒。其实1分之差并不代表学生能力有多大的差别,但一些学生因为1分之差没有上线,结果付出高额费用的人不在少数。难道学生的素质应该用金钱来衡量吗?
4.分数引发了教师之间的明争暗斗,他们在分班上,在考试安排上,在监考上、在判卷上玩起了猫腻,分数又引发了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
5.“应试教育”迫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只能是对学生的“看”,很少给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考试要考什么,教师便研究什么,然后就要看着学生做题了。这样的学生在教师长期的“看”的作用下,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到了以后的学习,当他们少了教师“看”的“拐杖”,便不会学习了,因此成绩下滑得厉害。那都是老师们“干”出来的,有的教师曾经中午不回家看着学生上课!“题海战术”造就了这样的学生!当然,这不能怨教师、也不能怨校长,更不能怨局长,怨只怨那该死的“应试教育”!
文首所提之事现在不难判断他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了吧!此事我们不仅只用谁是谁非的观点去判断它,我们要透过表面看本质。深思,为什么老师会在一个小学统考当中弄虚作假?不择手段来提高成绩有什么意义呢?当然这其中的奥秘可能只有当事者才知道。说到底还不是与学校、老师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吗?考得好,上级领导高兴,领导高兴了,当然校长、老师都高兴。高兴之余物质奖励都会有的。一次统考,好的成绩换来了老师的物质奖励、评优选先、职称晋级等一系列的好处大家都何乐而不为呢?可曾想过,考试肯定有个高低之分,考的名次低的学校及相关老师又会遇到怎样的待遇呢?可能下次考试他们肯定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奇招来提高成绩,长此以往成绩是提高了,可带来的一系列负面作用谁又会考虑过?如此这般的恶性循环可能最终受害的只能是学生了。
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中的一员,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把他只看做评价学生方式中的一种,不要因为一味的追求成绩而扭曲了自己的心灵,不要落下“误人子弟”的骂名。
遗憾也是一种美
兴泾三小伍琼
岁月轻轻的从我身边走过,不经意间日子从仲夏移为秋日。天渐自凉了,如我灰暗的心情,抑郁到了极致,如同戴着镣铐在生活间舞蹈。风有些冰冷,四处的落叶昭示着生命离别前最后的挽歌,也许这些落叶贪恋过生的美好,也可以坦然泰若的面对生命的终结,退去那一身青绿,换上这枯黄的一袭蓑衣,正视生命也正视死亡。这是造物主赐予生灵最宽厚的恩惠。坐在办公室里,拿着红笔翻开孩子们的作业本,思绪开始像一头草原上疾驰的骏马。遥想着那个昔日还在校园里奔波的我,那时的我年少追梦,畅想着自己年轻有足够的资本张扬个性。那时的我,少年轻狂总想着“海阔天空任鸟飞,鹏程万里任我行”。那时的我对于渴求的职场有一万种美好的遐想,唯没有做老师这一种。
毕业了,我也随着成千上万的毕业大军,踏上了求职路。夹杂着几分无奈和一些浓浓淡淡的遗憾,踏上了三尺讲台。看了一路,听了一路。心静静的沉了下来,“老师”这个美丽的称谓,以不争的事实进入了我的生活。
开始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教授自己的学生。人们说从蛹到蝶的蜕变是剥掉一层皮的痛苦!然而现在的我就在历受着这样的痛苦。从学生到老师,从仰望三尺讲台,到走上三尺讲台。有了太多的感悟。生活教会了我怎样更好的面对它,在一次一次的转折中我学会了去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生活。努力践行作为一位老师应有的严谨和负责,让心不在浮华。也许是书香校园不一样的沁润,也许是每一个孩子纯净心灵的滋养。我开始喜欢老师这份职业。目光里时常留驻一抹关怀和温情,心头又何尝不是阵阵暖流呢?案头的教案作业,散发着淳朴的墨香。静静地聆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吟诵。偶尔不经意,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张可爱的小脸。——雅、清、静,在没有什么能像这样带给你灵魂的宁静,心灵的温暖了。感悟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再去审视老师这个称谓,不争不闹,看着一棵棵小苗安静的长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与孩子相伴,直面内心,温暖而又宁静。
三尺讲台——选择了你我便把你作为此生的归宿。面对三尺讲台下的学生,我明白有一种最美的目光,留驻过。我看见过那种渴求知识的目光,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要把一生的热情都留在这里。不由得我开始回忆,回忆自己还是学生时,在课堂的一幕幕,回忆自己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的侃侃而谈,收放自如。回忆自己的老师那遥远而又亲切的脸庞。老师曾说过:“教师的职业是要守住一生的清平,耐得住一生的寂寞。”是呀!选择了三尺讲台,就注定你给此生作了一个承诺,你甘愿平凡,但并不甘心落到平庸。三尺讲台并不厚重,是一份坚守过于厚重。开始喜欢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喜欢注视孩子干净的眼眸。它让我忘记了尘世的喧闹,生活的劳累。这样的注视会让我宁静而温馨,仿佛时常有一湾圣水滋润着心田,因为喜欢所以学会了用心。我不想自己会有多伟大,会做出怎样的业绩,我只是还在尝试着站在讲台上,尝试着去做好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也许我还并不睿智,但我可以活泼、可以幽默,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快乐的教与学,可以用自己的耐心、认真、细致去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
风很轻,心底有云慢慢升腾的感动。认真生活,认真做人,用心教书。生活太真实,要不了你半分的虚假。作为老师,更是要不得半分的马虎和敷衍。耳边响起的是我的老师离校前的叮嘱:“如果你以后做了老师,请你记得你生命中有一段路,曾与我同行。你也会背负起和我一样带着镣铐舞蹈的灵魂。”没有过多的语言,也要不了太多,这些就够了。带着它启程,前面的路我不知道怎样走的更好,怎样可以一路顺风。但是我相信有梦起飞的地方,就有霞光和黎明。也许迈进教师的门槛依然会历经磨难,也许在入门以前我还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跌倒爬起。可是只要我记得老师的叮咛,孩子干净的眸子就够了。不用害怕!我的路上有那么多美丽的渴求知识的眼睛,有那么多如同天使般微笑的脸庞,有那么多同行老师的注视鼓励,我还有什么好惧怕的?风雨无阻我都依然选择兼程,只要我肯微笑着面对,我想生活也将会笑着回应我。
“随缘自适,烦恼即去”,今后行走在教师的道路上,穿梭于教学楼之间。我喜欢这浓郁持续的书香气,喜欢这云卷云舒,淡定自若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生涯。
用心管理,建设好班集体
——参加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反思
西夏区二小孙建东
我只做过跟班老师,也就是所谓的副班主任。以前,我总认为班主任工作很简单,只要用心管好学生,让学生好好学习、不捣乱、不出事、打扫好卫生就可以。但是经过这些天的远程培训,听了李镇西、丁如许和唐云增三位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建设班集体等方面的精辟论述,我的思想观念一下就发生了变化,也让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要讲究方法。
看完视频,我找了我校银川市优秀班主任杨晓婷和西夏区优秀班主任潘荣华老师进行了交流,分别听了她们的管理方法,相比之下她们的管理方法和我想象的大致一样,但和唐老师他们讲的一比,我觉得唐老师他们讲的、做的班主任工作太艺术了,差距太大,我校班主任工作做的还不够好、不够细、不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