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倒好处地使用谐音,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且听下面这样一个故事:送“财”上门。
大年初一,有位樵夫挑柴进城去卖。他喊哑了嗓子,竟无一人过来问价,不由得暗暗发急。“扔了吧,砍之不易,怎能心甘?要是挑回去吧,肩肿腿酸,担重路远,实在不划算!”
正在樵夫左右为难之际,迎面走来了一位老叟。这老叟向来足智多谋,又肯乐于助人。他见樵夫愁眉苦脸的模样,便一眼猜中了对方的心事,连忙走了过去安慰道:“这位后生家,你别怏怏不乐啊。老夫打算帮你一把,定能让柴去钱至哟!”樵夫听了,怦然心动,说:“果能如此,我该怎么感谢您呢?”老叟答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不过,你得听从老夫的调度安排!”樵夫喜出望外,自然是一口应允了下来。
于是,老叟自告奋勇地在前头引路,而樵夫挑着柴担子紧随其后。刚来到一扇朱门前,老叟便扯着脖筋张口高喊起来:“屋里的人听着,老夫给您家送柴(财)来了,要吗?”屋内之人一听,争着抢答曰:“要的,要的,真是辛苦您了!”
柴禾顺利地脱手,樵夫不禁如释重负地吁了一口气。而屋里之人都为凭空飞来的一个好彩头,显得格外激动格外慷慨,户主还亲自沏了两杯热腾腾的香茶送出来给他们喝哩!
在回来的路上,樵夫不解地问:“老丈真乃神仙也,您是怎么知道这户人家要买柴的呢?”
老叟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嘻嘻地说:“后生家,个中奥秘其实很简单——大年初一的,谁家不想图个吉利讨个好彩头的?送‘财’上门还不要,岂非傻瓜?”樵夫听了,立时恍然大悟,佩服得连连向老叟道谢!
的确,谐音巧用是一种大智慧,它能化尴尬为实惠,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