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临近雒都天变,魏越感受到的压力便越大。
以至于至今他都开始怀疑在自己的影响下会导致雒都天变提前或延迟,若不能准确在这场天变前后下注,那无疑就错过了最初的黄金机会。
现在已是中平五年六月,他不记得有中平六年,断定入冬后就会发生天变。故,他对雒都这个大漩涡实在是没兴趣卷进去,只想勒兵在雒都外围,拥兵自保,免得成为随手可弃的棋子。
可以拿军费积欠来说事,以延迟出兵与张举作战;可魏越真没有目前就造反的心思,如果真要造反,他就没道理将张纯踢开,毕竟他若造反,张纯这股势力最佳选择就是咬牙跟随。
故,魏越答应蒯越即刻攻打永安县城,以此向朝廷表态。
至于军费的事情还需要慢慢讨论,反正拖欠了大半年,再拖欠一阵子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经蒯越之口,魏越已感受到一种不寻常的气氛从雒都之中向外扩散。
次日四更时,魏越、黄盖合军会师后,一众将校三十余人匆匆洗漱后围绕在大帐中进餐,帐外甲兵罗列,个个沉肃捉刀目不斜视,保证着这场机密会议不会遭受打扰。
此次汉匈联军的兵制是传统的汉军大军团编制,魏越担任前军主将,黄盖为副将,鞠义为军司马。其下独立编制除各将部曲之外,只有虎步营还是独立编制,其他一律都是五百人军侯曲将编制。
由魏越三人直管全军各曲的曲将,一切军务调动时则组合各曲为营,以校尉统领施行军令。
如此编制使得魏越三人全面掌握兵权,避免了其他校尉统兵坏事的可能性,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如果魏越三人组与前军帐下听用的校尉、都尉一起完蛋,那整个汉匈联军的前军就彻底失去了大脑。
当然好处也是很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兵权收拢在手,不怕朝廷拉拢校尉等高级军官进行内部串联;而单独的军侯曲将受限于编制,哪怕被拉拢,也无法与其他曲将进行串联,最大化的保证了魏越对军队的控制力度。
此外还有两个让魏越在意的好处,第一就是一线领兵的曲将直接对自己负责,自己能选拔出更符合自己心意的军官,极大的遏制了军中派系的扩张;第二就是对军侯曲将很有锻炼效果,保持现在的进度,再过一年,这批军侯曲将足以胜任更高一级的差事。
当然了,将所有该升迁的军侯曲将弄到自己帐下以高级军官的身份参赞军机……这种做法十分的愚蠢。一批批的军侯曲将成长起来,魏越要做的就是修剪再分配。合适统兵征战的就拔入帐下,合适治民的就外放县令长以增加自己对地方政治的渗透力度。
一个合格的将军,要不仅仅会打仗,还要兼顾民政。大量的军官提拔为县令长,再经过县令长的政绩考核选入今后自己的将军幕府另行重用……这个运转体系奠定后,哪怕世家支持力度不高,自己也能源源不断获得文职、武职人才。
大帐中,魏越手握曲棍将地图上黑白棋子拨动,目光落在地图上并不斜视两侧围观的军官团:“这几日与白波军对峙以来,虽无什么进展,却有一点从白波军举动中得到了验证。”
曲棍轻轻敲打蒲坂,魏越露笑:“蒲坂至今未落入敌手,说明两点,一是张举无心率兵西侵关中接应凉州叛军,二是张举还未死心,谋算着与我军再决高下。”
“前者张举无入关中之决定、准备,那我军牵制白波军,在河东就能保证关中董卓、皇甫嵩辎重畅通与侧翼安全。即白波军不入关中,则朝廷安排给我军的使命便大致得到了完成。故,从关中战场需求及朝廷命令两方面来看,我军都无与白波军决战之必要。”
“而后者,若张举不死心执意要与我军再决高下。若如此……呵呵,我偏不如他愿。”
手中曲棍将可能渡河潜入关中的白波军别部棋子拨出,魏越呵呵做笑抬头环视左右:“既然是他有准备的仗,那我军迎刃而上自不会占到多少便宜。如此明显的劣势战斗,不打也罢。何况张举又无去关中的准备,而我军沿汾水屯驻,逐步推进不与其速战。如此一来白波军必然被动,不论是与我军决战还是东入河内,都将丧失先手。”
不能打掉白波军,也不能将发源、盘踞于河东的白波军驱逐到其他地方去。
只要白波军还在河东郡,那么随时就有切断雒都与关中联系的可能性,而中条山的山势使得白波军有春秋晋国的地理优势。白波军可以轻易对南侵攻,也可以凭借地利挡住南面进攻之敌。
正是因为白波军的存在……才是董卓面对关东联军作出迁都决议的主要因素。
迁都的董卓,不迁都的董卓,这完全是两种发展主线;现在选择权握在手里,魏越更倾向于选择一个相对熟悉、难度较低的董卓迁都主线。
白波军盘踞河东,这才是自己汉匈联军存在的价值所在。
对朝廷来说,自己所部可以牵制白波军主力,避免白波军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只要自己率军将白波军堵住,那这就是自己的功劳;只要自己能堵住白波军,那朝廷就不能轻易动自己,也不敢动汉匈联军。否则,会有引发更为恶劣的事情。
曲棍拨动,代表本方的棋子在魏越手中前进,先后突破永安县、平阳二县,最后重重在绛邑、临汾一点:“白波军与我军决战,尚有胜率。若我军缓慢推进,白波军别无他路可走,要么与我军一决生死,要么会层层阻击,为其主力击破河内争取时间。”
河内的汉军以朱儁右路军旧部为主,这支汉军在派系上与出自北路军的汉匈联军并无什么交情。若张举放弃原有计划迅速进袭河内,魏越并不准备提醒河内守将。
当年的左路军、右路军才是朝廷的核心力量,北路军成分以边军为主,这就是三支军队派系差别中的最大区别。
现在的河内兵,是朱儁右路军仅有的两支余脉,另一支余脉在周慎整合后被关中诸将一起瓜分、肢解了。河内兵,以及孙坚为核心军官团队,就是右路军至今的两支余脉。
放下曲棍,魏越环视诸人,目光落在黄盖、鞠义身上:“我不认为张举还有闲情逸趣与我军决战。一旦关中董卓、皇甫嵩二人在陈仓击败凉州叛军,届时天下形势必将大为好转。到那时,我想放张举走,恐怕形势也不会允许。”
鞠义点头,认同魏越这番分析:“陈仓之战结束之前,朝廷有心无力,如此情形下张举尚有东进之力;若陈仓之战叛军失利,则凉州叛军崩解,到那时张举西进关中乃是自投罗网。唯有东进,才有一条活路。只是我以为张举会寻机挑衅我军,我军若败阵……张举后路无忧,或许会行西进之策。”
黄盖也是点头,面目无情神色严肃:“嗯,某也有此类看法。唯有击破我军,张举才敢西进。或许自我军出塞时,张举就有西进关中接应叛军之心。只是顾忌魏侯武名不敢贸然西入,这才故布疑阵,企图以静制动借助地利先手痛击我军。”
两个人都认为张举不打一丈是不会甘心、收手的。
这一点魏越想了想,摇头:“即便张举有心如此,可白波军形势日益窘迫,若困守河东无所作为,韩暹、李乐等人又怎会继续尊奉张举将令?”
“何况我步步为营,张举有心决战,又能有何作为?”
白波军的士气巅峰已经过去,若不再采取什么大动作,白波军自身的凝聚力和储备都会下降、衰败。毕竟是叛军,不可能跟朝廷的兵马打阵地战、相持战。
也是目前因凉州叛军进攻关中,黑山军三路齐出的特殊情况撞在一起,让朝廷无法调集兵力。否则,先天体量就非常劣势,只占据河东一郡的白波军怎么敢分兵?又怎么敢跟魏越为首的汉匈联军打阵地战?
确定好前线作战方案,魏越才开始讲述近来朝中动态:“自宗正刘虞出牧幽州以来,太常刘焉也出为益州牧。而凉州失陷后,朝廷又感于并州疆域广袤不利于治理,兼之河西、朔方、五原等郡诸胡杂居,外部鲜卑环绕需要任用重臣方以震慑诸胡,卫戍疆土。”
魏越说着面容冷峻,他拿军费要挟朝廷,虽说是朝廷不占理,可他终究是下位者,此举已触犯了极大的共怒。为了把亏钱的军费抹平,朝廷的意思就是割出数郡组建朔州,在朔州施行前汉征兵制以利于戍边,优惠就是免除了朔州对中枢的赋税。
说的好像幽州、并州、凉州这三个边州有财力给中枢进贡似得?这三州以及皇帝,就是天下赋税支出的大头。现在空口设立一个朔州,怎么看都是朝廷大赚,而且敷衍汉匈联军的用意非常明显。
没有中枢税收补助,哪个边州能维持那么大规模的常备?
恢复前汉征兵制是一种必然,三州边郡因实际需求,实行的是两种兵制。一种是中枢拨款的募兵营,还有一种就是征兵。
除了魏越对朝廷的处置心中暗喜,其他人都无什么好脸色。只靠征兵制,是无法维持未来朔州边防的。可朔州不能放弃,因为去年魏越向塞内转手卖了大约八千匹战马,一口气喂饱了塞内需求,更是严重扰乱了三州马市,严重打击了从事贩马的边郡豪强。
若维持住朔州的基本盘,那么以朔州为核心,足以垄断汉军军用马匹供给生意。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贸易,足以维持一支万余骑左右的常备;若再加上前汉征兵制,那么魏越搞出来的混合了卫所兵制、府兵制的府幢兵制,又能提供两万骑左右的更替常备。
三万常备,这对塞外诸胡包括西部鲜卑、中部鲜卑来说已经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了。这是常备,不是部落战时动员出来的动员兵。
如果朔州加上战时动员,怎么也能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骑。
而这三万常备,全力动员二十万的展望,是建立在朔州稳定、商道稳定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