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胡建华,宋红霞.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8,9(2)
[70]畅俊杰,李万寿.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受水区生态环境问题[J].水土保持通报,2003,23(3)
[71]单松波,耿万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2,23(3)
[72]胡庆和,施国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12)
[73]李其旻,张全景.论南水北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22(3)
[74]于福春,刘圣桥,周建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山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东岳论丛,2005,26(2)
[75]张慧,沈林栋.南水北调对山东省地下水环境的影响[J].湖北水利发电,2007,(4)
[76]杨云彦.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3)
[77]钱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治淮,2003(1)
[78]王显勇,李平.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山东水利,2003,(3)
[79]李俊玲,钱自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3)
[80]刘卫国,郑垂勇,徐增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两部制丰枯水价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5)
[81]朱庆元,方国华,刘芹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研究,人民长江,2007(2)
[82]方国华,潘睿,陶长生等.农业节水补偿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8)
[83]方国华,叶健,鞠茂森等.江苏省供水业投入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2,Vol20(4)
[84]雷新,李殿阳.南水北调工程两部制水价问题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07,(5)
[85]张军,王华,董温荣.南水北调供水两部制水价模式探讨[J].水利经济,2006,24(3)
[86]王垄,赵敏,毛春梅.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两部制水价确定方法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3)
[87]朱卫东,张元教.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的思考[J].水利经济,2008,26(4)
[88]张劲松,周建中,莫莉等.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受水区农业供水价格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8(3)
[89]王力,赵红莉,蒋云钟HEC-HMS模型在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调度中的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6)
[90]张劲松,方国华,吴文静.运用经济手段有效防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污染[J].水资源保护,2004(2)
[91]于京要.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J].海河水利,2005,(4)
[92]郭元裕,邵东国,沈佩君.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调度决策模型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4,27(6)
[93]杜守建,白玉慧,李怀恩.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水资源实时调度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8,39(3)
[94]高霈生,田忠禄,闫继军.南水北调工程输水调度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集成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4,35(2)
[95]杨益,任志远,苏治中.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利用峰谷电价减少工程运行电费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3)
[96]周君亮.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修订)水量调配的几点意见.江苏水利,2001(9)
[97]李红艳.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资源调度系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5)
[98]戴玉凯,徐珍妮,王铭.江苏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经验和体会[J].水利经济,1990,(3)
[99]杨登琴.京杭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的关系[J].治淮,1997,(5)
[100]罗昌智.长江文化的历史生成与中华民族精神[J].理论月刊,2004,(8)
[101]余育德.长江文化初探[J].长江论坛,1994,(3)
[102]孟建川,王蓓,付仰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供水水价用户承受能力初步分析[J].治淮,2006,(9)[103]刘剑锋,张可慧,刘芳圆.浅析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北省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3)
[104]张劲松.南水北调的使命与人水和谐的内涵[A].见: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学员处.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三十五期省管干部进修班论文集.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
[105]张修真.南水北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06]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107]张基尧.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2005[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108]张基尧.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2006[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09]张基尧.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2007[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10]江苏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规划——用水户概化[R].扬州: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
[111]江苏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规划——用水户水量配置研究[R].扬州: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
[112]江苏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规划[R].扬州: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
[113]刘国纬.跨流域调水运行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114]李善同,许新宜.南水北调与中国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15]左大康,刘昌明.远距离调水——中国南水北调和国际调水经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116]陈克天.江苏治水回忆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17]汤正军.江都水利枢纽志[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118]兰才有,仪修堂.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线段应采用管道输水[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2(1)
[119]李伟.南水北调构想的历史与现状[J].新视野,1998,(6)
[120]张劲松.求真务实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江苏水利,2007(3)
[121]张劲松.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江苏水利,2008(9)
[122]张劲松.抓住机遇努力推进新一轮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高潮.江苏水利,2009(3)
[123]汪易森,杨元月.中国南水北调工程[J].人民长江,2005,(7)
[124]宋乃聪,许荫桐,卢榘.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剖析[J].水利水电技术,1980,(5)253[125]孙涛,方国华,金鑫.金融危机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4)
[126]董学清,刘宝森.引来长江水惠泽齐鲁地[J].走向世界,2003,(2)
[127]盛海洋.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进展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4,S(1)
[128]黄轶昕,田忠志,孙乐平等.江苏省江水北调对钉螺北移扩散影响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5,17(3)
[129]张基尧.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30]张锦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我省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0,S(1)
[131]李志强.关于南水北调与沧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3)
[132]吴学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我省的供水影响分析[J].江苏水利,2003,(10)
[133]常虹.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5
[134]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司.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新闻集(2006年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35]张基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探索与实践[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136]孙家正.不是生母,便是乳娘——运河、运河城市及其城市精神[R].扬州: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