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说明自己的想法,申明自己的主张;但是在有些时候,自己所表达的观点未必正确,所申明的主张未必合理。在这种时候经常会出现争执。
人们在交往或说话的时候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分歧。双方为了谋求各自的利益,就必然会在一些问题上一争高下。当双方意见出现分歧之后,要做到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感情用事,尽可能地避免争论。争论本身不仅于事无补,有时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如果你真心想要说服别人,或是让别人赞同你所说的话,就应该尽量避免争论。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当对方讲出你不愿意听的话,或者一些反驳你意见的话,不要立即打断对方,更不要立即加以反驳。因为,反驳可能会让你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但这会使对方在心理上对你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促使他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话,你就难以得到对方的好感,更谈不上让他同意你的意见。避免争论最好的方法是,当对方陈述完毕之后,并不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而是适当地承认他是正确的,并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然后再提出意见进行重新讨论。如果你认为实在是无法讨论,那就换一种方法,改为沉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意见始终无法与别人的意见相同,尤其是当你提出了问题但是依然与别人有分歧时,开口前一定要深思。若是急于表达而欠缺思索的话语就会出现问题,而且急于表达未必比沉默倾听来得更有用。
甚至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值得再追究,更没有大动干戈地把小分歧变成大冲突的必要。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这种小分歧的问题上是很不明智的。另外,自己或他人的情绪不佳的时候最好闭口不谈分歧。
正如鬼谷子所说的:“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欲闻其声,反默。”意思是说,只有善于沉默倾听的人,才能够观察得知别人的真实情况。所以说,作为君子,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也绝不可冲动急躁;做事的时候宁可显得笨拙,也不要自作聪明,更不能自以为高人一等。凡事都得经过深思熟虑,有的放矢,尽量避免冲突,随时告诫自己保持沉默。遇到不懂的事情或是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学会从容倾听,保持沉默。当你学会了沉默的法则,会发现世界变得更为宽广。当你知道了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妙处,你就自然不会与别人发生无谓的争执了。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家,而他们的先人苏味道是初唐政治家、文学家。他9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文了,与李峤以文辞齐名,二人号称“苏李”。
武则天圣历年间,苏味道被武则天任命为凤阁侍郎,后来又被任命为宰相,三次连任宰相共达9年。苏味道任宰相的那个时期,正值武则天执掌天下。虽然名义上是武则天在统治天下,但实际上,国家是由酷吏集团来统治的。武则天在任用酷吏实施特务统治期间,宰相被贬斥和被杀死的超过一半。因此苏味道在朝廷政务上并没有做出什么业绩,只是“一味阿谀圆滑于君臣之间,屈从附和,曲容于世而已。他常对人说:‘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而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可以了。’”因此他才被人称为“模棱宰相”。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如果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很容易招致祸患。苏味道身处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再加上身边有一群受主子驱使的疯狗,叫它们咬谁就咬谁,就更不敢与任何一方产生争执了。那个时候朝中人士人人自危,哪怕见了面也不怎么交谈,甚至连招呼都不敢打。官员每日除了入朝就是在家中,绝对不敢在朝中久留。经常有一些官员会秘密遭逮捕,而后家中再也不知道其消息。因此官员们每次入朝,都要很严肃地与家人作别:“不知复相见否?”两眼泪涟涟地出门而去。所以,在那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杀戮成灾、人人自危的恐怖环境中,苏味道“模棱两可”的做法不能不说是上策。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时候和人交往也必须要学会这种“模棱两可”之道。因为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好多争执,以此拒绝别人无礼要求的时候也不至于得罪对方。
大多数时候争执是因为自己的锋芒或是因为自己的棱角。如果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实际上就是不直接用语言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意思,别人也无法从你这里得到什么结论,更谈不上就一个问题而产生争执了。
用坦然的态度面对一切,你就不会为了自己的某个观点和别人水火不容。热爱生活,时刻保持自信乐观,并且富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将精力和时间用来发展自身,而不是投入琐碎无聊的争执中,否则只会耽误我们走向成功的过程,对人情世故也毫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