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0600000016

第16章 清空杂念,以灵感觉知万物(1)

1.说一丈不如行一尺

大慈寰中禅师,河东(今山西)蒲板人,与六祖慧能一样,俗家也姓卢。不知五百年前他们是不是一家,反正五百年之后他们俩肯定是一家了--同属佛家。

寰中自小头顶上的骨头便向上隆起了一个半圆形,就好像佛菩萨塑像上才有的那种朝阳欲出的顶相。加之他冰雪聪明,颖悟异常,那些有学问的老先生们都说,这小家伙是个有来历的。他当然有来历--从娘胎里来的。可是,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却溘然长逝了。卢家少年幼读孔孟,知书达礼,所以就按照儒家孝悌礼仪的传统,在母亲的墓地旁搭了一间草棚--墓庐,要在这里为母亲守墓三年。

毫无疑问,墓庐守孝的生活冷清而又寂静,沉郁而又落寞。这种寂寥,这种空寞,很容易使人进入深沉的思索。因母亲撒手西归而悲痛欲绝的卢家少年,情不自禁地向自己的心灵深处追问:人,其生,从何处而来?其死,向何处而去?父母未生以前,我在哪里?母亲去世之后,又到了哪儿……卢家少年异常苦闷,他举头询问苍天:秦时明月,汉代星光,今朝风云,明日艳阳。他俯首叩问大地:沧海桑田,花开花落,春荣秋枯,万物变迁。如是三年墓庐生活结束后,卢家少年变成僧人寰中--为了探寻宇宙人生的真谛,他毅然到并州童子寺剃度出家了。当寰中第一次推开藏经楼的大门的那一刻,他被深深震撼了:三藏(经、律、论)、十二部(一切经教的内容分为十二大类:一、长行;二、重颂;三、孤起;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未曾有;八、譬喻;九、论议;十、无问自说;十一、方广;十二、记别或授记),堂堂皇皇六千五百余卷,洋洋洒洒亿万之言,真是浩瀚如大海,弘深似汪洋!于是,小小寰中,成了一条鱼儿,在经教的海洋中尽情畅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寰中牢记古人的教导,拿出他原来学习儒家经典时的劲头,数年如一日,刻苦钻研佛经。人们都称他为“小三藏”。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只有对经、律、论都十分精通的古代印度高僧才能被尊称为“三藏”(正是因为如此,玄奘法师被称作“三藏”)。由此可见,寰中的佛学造诣是何等深厚,人们对他是何等尊重。

有一天,寺院里来了一位行脚僧。其行也,如白云掠过山川沟壑,说不尽的飘逸潇洒;其止也,若青松伫立高峰之巅,描不就的傲然风骨。寰中看着人家的气度风韵,好生羡慕,便想方设法利用一切机会与之亲近。一次,寰中请他在藏经楼喝茶,言谈话语中,寰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满腹经纶的得意与高傲。禅僧在经书中拨出了一条胖胖的书虫--蠹鱼,笑着对它说:“呀,你这小家伙,也蚀得满腹经书,是不是也可以称作‘小小三藏’啦?”

寰中自然满脸尴尬与不满。禅僧我行我素,继续对着小小的蠹鱼说:“你的运气真好,吃到肚子里的是佛经,所以你整天趾高气扬,夸夸其谈,反而受到人们的尊重。而另一条书虫就没你幸运了。它蚀得满腹武功秘籍,就不可一世,以为自己功夫天下第一。它外出行走江湖,遇到苍蝇,苍蝇欺负它;碰到臭虫,臭虫压迫它。它气愤至极,找到武功秘籍的主人,抱怨说:‘我腹中装满了武功招数,招招天下无敌,而那些破虫们使出的招数都很普通,可为什么我反而总被它们欺辱?’主人笑着说:‘你食而不化,招数再多再妙,又有什么用?’”尽管禅僧一句也没说寰中,可他像是惊雷在耳,震得灵魂发颤。是啊,如同那蠹鱼一样,你寰中也满腹经纶,可是,每当烦恼升起的时候,却一点也用不上;佛学的每一条道理你也都懂,但每当顺境、逆境来临,你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随之漂流。等到有所察觉,百般悔恨之时,正月十五贴门神--已经太晚了!

禅宗祖师将这种情况说成“贼后张弓”--强盗打劫了你之后早已逃之夭夭,你才想起身上带着的弓箭!说得千里,不如行得一步!

寰中如梦方醒,感激地向禅僧磕头顶礼。然而,当他抬起头的时候,禅僧早已飘然而去,不见了踪影。藏经楼外,有一缕缥缥缈缈的吟诵声传来:“百丈山,百丈岩,百丈岩下百丈禅。丛林自从百丈后,风行草偃天下安。”

当时,马祖道一的第一高足百丈怀海在江西弘禅。他的一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历千秋而弥新。寰中穿上草鞋,拎起竹杖,戴上斗笠,背起行囊,直奔江西而去。

在那座大山上,没有经书,也不说禅,甚至连大殿、佛像都没有,有的只是每天全神贯注的劳作。然而,恰恰就是在全心全意的劳动中,寰中豁然悟透了禅关,得到了百丈大师的心印。随后,他宛若一片轻灵的白云,悠然而去,飘落在南岳衡山,在那里筑起一座草庵。

一日,山上来了一位大宗师--寰中的师叔--南泉普愿禅师。南泉自然要提携、奖掖后辈一番。禅师的所谓提携,即是严格的勘验。

南泉问:“如何是庵中的主人?”庵中主?草庵之主不就是寰中吗?你如果这样回答,保证要挨南泉的禅杖。

因此,寰中禅师像是受了什么冤枉,喊叫道:“苍天,苍天!”南泉揪着不放,追问说:“暂且将苍天放在一边,什么是庵中主?”寰中便不客气了,反而呵斥师叔说:“知道就知道,不要唠唠叨叨!”南泉明白,这位师侄已经彻悟了。后来,寰中禅师来到杭州,住持在大慈山,史称大慈寰中。然而,他虽然做了方丈,却不说禅。有一天,弟子们将他簇拥到法堂,请上高高法座,他总算开口了:“山僧我不会解答禅啊、佛啊之类的问话,只会看病。”

一位弟子从大众中走了出来,刚想有所表示,他立刻从法座上溜了下来,自顾自地转了回去。

南泉的弟子,后来震古烁今的伟大的赵州禅师来访,问他“:般若以何为体?”所谓“体与用”,是佛教常用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万事万物的体性与作用。

体性无形无相,只能从种种作用中体现出来;而离开体性,则无种种妙用。寰中的回答居然是:“般若以何为体?”赵州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走了出去。第二天,赵州正在庭院里扫地,寰中反问他:“般若以何为体?”赵州放下扫帚,拍手大笑。他的放下与拍手,乃至大笑,都是般若体性的表现啊!于是,大慈会心一笑。一位禅僧要外出行脚,来向寰中告别。寰中问他到哪里去。禅僧说:“江西。”中唐时代的江西,是禅宗发展、壮大的根据地,寰中的师爷马祖道一、师父百丈怀海都在那里弘扬禅法。寰中探过头来,说“:呀,你要到江西啊!正好,劳驾你帮我办一件事行不行?”

禅僧说:“大和尚有什么事?请尽管吩咐。”大慈说:“你能将我也带去吗?”禅僧说:“更有超过和尚的,也不能带去。”

大慈一笑了之。后来,这僧云游到了洞山,将这件公案告诉了禅门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大师。

洞山良价问他:“你是怎样回答的呢?”禅僧说:“和尚来干什么?”

“得。”洞山大师颔首说道。随即,洞山又问:“大慈还有什么禅话?”禅僧说:“大慈禅师经常在法堂上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说取那行处,行取那说处。’”洞山大师听得满心欢喜,站立起来,恭恭敬敬说:“大慈和尚,为物情切。

不过,老僧我就不那样说。”禅僧立刻追问:“大和尚,您怎么说?”洞山良价从容道:“行取那说不得处,说取那行不得处。”

在大宗师的手里,针头线脑儿,无不是禅;纵说横说,禅机宛然。

景深

美国是世界上现代交通工具发展最早、最发达的国家,那里的人们在充分享受交通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现代化交通所带来的麻烦。当初,铁路与公路交叉路口处,就经常出现汽车与火车相撞而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美国地多人少,劳动力价格昂贵,不可能在每个路口都配备值班员。铁路当局为了降低频频发生的恶性事故,避免重大经济损失,提醒广大民众在通过铁路路口时注意自己的安全,随即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安全警示用语。要求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使人一看就明白,并产生警示作用,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铁路当局不惜工本,专门为此开展了一场竞赛,为最佳广告语的创造者颁发重奖。经过专家们的筛选、评定,大家一致推荐其中一条为最佳:“停,听,看。”

在其创造者得到不菲的奖金的同时,这条简洁明了的短语被铁路当局作为铁道路口的警示标志,极其醒目地出现在了所有的交叉道口:

StopListenLook(停听看)真是奇迹,自从有了这个简洁、易懂的警示,通过铁路交叉口的车辆都能自觉遵守,一停二听三看,不再贸然行事,事故发生率急剧下降。然而,有一天,一辆小轿车在经过一处公路与铁道的交叉口时,丝毫没有理会“停,听,看”的警示,直接闯了过去……结果,鲁莽的汽车与呼啸而来的火车相撞,开车的人当场死亡。后来,警方在调查时,不禁感到十分诧异,铁路当局也备感惊讶。因为,他们从死者随身携带的身份证件发现,他,这次车毁人亡事故的死亡者,恰恰就是广告语大奖的获得者。应该说,世界上再没有比他更熟知、更懂得“停,听,看”的道理的人了,然而,他虽然明白其道理,却并不落到实处,这就是悲剧的由来。

心语

佛教修行有个基本次第:信,解,行,证。首先要信乐佛法,其次要了解佛法,进而身体力行,最后证悟其果。

其实,世上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无论多么伟大的理想,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可能实现;不管如何完美的计划,唯有实施才会有结果。

禅宗祖师告诫我们:说一丈,不如行一尺。美国那个“停,听,看”的残酷实例,让人心惊胆战,脊背发寒。的确,当先生教导别人容易,当学生落到实处很难。人人都会高高在上地警戒他人,自己是不是能做到脚踏实地又是一个问题了。只学习道理而不照办,其结果必然就会像那位漂亮广告用语的创作人一样。这,也是禅的智慧。

2.倾听直觉的声音

福州古灵神赞禅师出家后一直跟随师父在大中寺学经受业。数年下来,他装得满腹经纶,一脑壳子佛言祖语,禅理佛法背得滚瓜烂熟,嘴里阐述起来也头头是道。然而,手捧的蜡烛见不得风,描在脸上的白粉淋不得雨。他心中的烦恼并未减少,一旦在生活中遇到好、坏、喜、怒等境界,自己的心就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舞起来,所学的理论在这时候一点也用不上。

大丈夫舍弃浮华出家修道,是为了明心见性,斩断烦恼。若是不能了生脱死,学这经、论又有何用?于是,他毅然离开大中寺,迎风沐雨,外出行脚,寻高僧,访名师,参禅问道。神赞禅师听说百丈大师禅法高明,便来投奔他。百丈看了他一眼,说:“随众劳作去吧。”就这么轻轻一句话,把他打发到了庄稼地里,与泥土草苗打交道了。一个月,两个月,神赞多次向百丈请教佛法,师父说:“等你将胸腹之中的那些经啊论的都忘干净了再说吧。”

转眼两年过去了,神赞每日浸沉在劳动的喜悦里,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欢乐,早已忘记了向师父叩问禅机,也忘却了自己学佛悟道的目的,仿佛他出家就是为了种庄稼似的。

劳动闲暇之时,百丈升堂说法:“学佛之人,若能一生心如木石,不为五欲八风所动,始有所成……”

神赞听到这里,不等师父说完,插言道:“如果一个人一生心如木石,即是渐修。请问师父,什么是大乘顿悟法要?”

百丈宽容地一笑,原谅了他的唐突,回答说:“你们先停息一切外缘,休歇万事,什么善与恶,什么世俗的、寺庙的,一切事情都不要记忆,不要思念,不要考虑,只管放松自己的身心,使其处于自由自在状态。这时候,心如木石,没有什么可辨别的,心里没有什么可操劳的,空空灵灵,明明净净,智慧的日光便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记住,云开日自出,潭静影自现。”

这种境界神赞明白,只有平静的水面才能映现万物;同样,只有空明寂静之心才能产生美妙神奇的灵感。若是心能够永远处在空灵状态,也就是将它的本来面目呈现出来,那么,直觉、灵感就成了人的一种日常思维方式,人的大智慧也就迸发了出来。

百丈略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如果我们止息了一切攀缘,没有了贪嗔爱取,心灵没有污染,内不被自己的经验所束缚,外不被所有的境界困惑,自然成为解脱的人。若是你的心不被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福德所羁绊,就是佛的大智大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如此类见解若不再束缚你,你能处处自由,便登上了佛位。”百丈大师以十分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了“不著、无求”为宗的禅学思想。神赞心神内敛,像师父说的那样,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回味、品尝、融会着师父开示的禅理。百丈说法完毕,禅僧们井然有序地向法堂外面走着。神赞的身心浸沉在师父所说的禅法中,跟随着大伙移动着脚步。快到门口了,只听身后的百丈大喝一声。众人急忙回头,百丈却莫名其妙地问:“是什么?”这,就是享誉禅林千百年的“百丈下堂锦句”。

就在师父话音似落未落的一瞬间,神赞心里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又磊磊落落,自己的身体像是不复存在了,甚至连大地都已沉陷得无影无踪了。所谓云散日彰,心空慧现。

神赞在著名的百丈下堂锦句的启迪下,大彻大悟了。一天,神赞侍立在百丈身侧。看到师父满头华发,不禁潸然泪下。百丈笑道:“神赞,你一个大丈夫,怎么忽做儿女态?人,总要变老,这是自然规律呀!春花固然可爱,秋叶亦美妙动人!”神赞说:“师父,我知道你已经登上了圣人之位,生与死,对于您来说都很自在。我是由你的华发想到了我的受业师父。他老人家年过花甲……”百丈严肃地说:“神赞,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你的受业师父年事已高,你应当为他颐养天年。”神赞点点头:“为他老人家养老送终,我义不容辞。但真正令我伤心的是,眼看他老人家垂垂老矣,却心地未明,大事未了,岂不可惜!”“那你更应该尽快回去。”百丈说,“神赞,你要知道,佛法面前,没有什么谦虚客套的,当机不让父!虽然他是你的长辈,但在参禅上,能者为先。”于是,神赞返回了阔别多年的大中寺,像从前一样当一名普通侍者,侍候业师。一天,业师洗澡,神赞为他搓泥去垢。他抚摸着老师父的脊背说:“好一所佛堂,但住在里面的佛不贤不圣。”他的意思是说,老师父的佛性虽存,但因未能识得本来面目,未能开悟,也就难以超凡脱俗,成就圣果。老师父听他说得奇怪,不禁回过头来,目光烁烁地看着他。神赞又说:“佛虽不贤,但还能放光。”又一天,老师父在窗前读佛经。恰有一只蜜蜂在室内飞来飞去,不停地往窗户纸上乱碰乱撞,想撞破窗纸钻出去。神赞见状,一语双关说道:“唉!你个傻家伙!世界如此广阔,放着大好门径不走,你偏偏要一个劲儿钻它的故纸,看你猴年马月能钻得出去!”说完,他意犹未尽,又吟了一首偈子:“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他妙语连篇,说蜜蜂,更是说业师:整天钻在经书堆里,是钻研不出什么名堂的。因为佛法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需要实际体验。

老师父闻听他这一番话是针对自己而发,就放下佛经,问:“你这些年在外行脚,遇到了什么高人?自从你回来以后,行为举止大大异于从前,像是脱胎换骨变了一个人似的。”

神赞据实回答:“我这几年在百丈怀海大师座下,承蒙他老人家指点,悟得禅旨。这次回山,就是奉他之命,专门来报答您的恩情的。”

同类推荐
  • 从白领到精英

    从白领到精英

    这是解决白领问题的职场宝典,是职场精英们生存的终极指南,是实现从白领到精英的必修课。本书揭示了白领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身心俱疲、困扰缠身的真实处境,并详细阐述了白领应如何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实现从白领跨越到精英的梦想。
  • 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Ⅲ

    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Ⅲ

    生活的根基不仅包括我们得到的所有答案,而且包括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花样年化,花样梦想,花样认识,花样求索,我们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对心灵进行构筑,书中的人生词语是构筑心灵的重要话题。
  • 从细节中学习

    从细节中学习

    《从细节中学习》中编选了若干经典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小故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充满了对人世的关爱和生活的热忱。当你在每日的繁忙劳碌之后,燃一盏温暖的黄灯,泡一壶热咖啡,随便翻翻此书,你就能轻轻松松地从中获取智慧的力量和舒畅的理由,之后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无限。
  • 做一次心灵的旅行

    做一次心灵的旅行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以一种心灵的旅行,带您走向你渴望已久的生命绿洲。找回属于我们的人生,找回快乐、自信的自己,通过一次心灵的自我引导,让心灵赴一场旅行,改变自己的心理世界,改变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 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

    笨女孩麦悠,长相一般,身高一般,学习成绩一般,是那种扔在人堆里就找不到的人。她做事慢吞吞的,从来没有抢到过第一。这样一个平凡的笨女人因为一个“后发优势”理论的启发,竟然在职场上一帆风顺,打倒无数竞争对手,从一个实习生升任了部门总监。同时爱情路上一帆风顺,和自己心爱的男人永结同心。丑小鸭如何变成白天鹅的?“后发优势”的秘籍真的无所不能吗?翻开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热门推荐
  • 恶毒女配之重生记

    恶毒女配之重生记

    曾经为了爱情变得狰狞可怖,重来一次决定活出自我。但是这个莫名奇妙的系统任务是什么鬼?能不能有点节操?系统:没有。我去,好吧,我认命。但是你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前世我费尽心力却什么都得不到,这一世却混的风声水起!有没有天理?系统:没有。你能不换句话?系统:......开头悲剧,结局美好,1v1,甜宠,不喜勿进。
  • 道之计

    道之计

    修道一世,欲与命运一争,必先狂其心智,剑指所向,定是巅峰未来!
  • 两个世界中旅行

    两个世界中旅行

    许言发现自己的玉佩可以带领自己穿越两个世界,如何才能在两个世界中走向巅峰,这是个问题。第一步,要先解决自己的基本生存问题!第二步,走一步看一步吧!(?ò?ó?)
  • 妙妙乌上当记

    妙妙乌上当记

    旮旯村不大,老鼠却多;旮旯村不富,小偷却成群结队。老鼠是鼷鼠,头领叫支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支支带着她的子孙们,悄悄溜到旮旯村定居下来,家家户户打洞,地道四通八达,可以通向每一户人家。一旦肚子需要,就分头从地洞里爬出来,偷吃居民的粮食。如今,鼷鼠们生儿育女,子孙成群,在旮旯村地下过得逍遥自在,好不快活!
  • 红尘遥遥

    红尘遥遥

    她本是一国公主,一朝国灭,却沦落红尘成为妓子……
  • 王阳明详传

    王阳明详传

    《王阳明详传》与《传习录》等书并称为研究王阳明的重要资料,对各国阳明学研究者带来巨大影响。《王阳明详传》作者高濑武次郎从多角度、全方位描述了王阳明尝尽了人生的艰辛,超越了得失荣辱之境,洞悉了生死之理,明白了“尽人事,知天命”的奥义,从而总结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王阳明本为文臣,却建立了盖世之功,青史留名,永垂千秋,即便历经千秋万代,其事迹依然令人振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封印之书,九尾狐姬

    封印之书,九尾狐姬

    一只善良无辜的九尾狐,被惨无人道的天神们追杀,最后被迫封印进山海经,封印之书,终有人因贪婪打开了封印之书,放走了九尾,她,开始了复仇之旅。。。。。。。
  • 生活杂琐

    生活杂琐

    有些事情丝丝连连,剪不断,理还乱.....
  • 进击的少女

    进击的少女

    这片黑夜,总有一天我会亲手葬送掉——葬夜未来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