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0600000002

第2章 不做心魔的奴隶(1)

1.人不自欺才能不被人欺

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八年(526年),正是金风送爽、稻谷飘香的季节,一艘硕大的远洋巨轮徐徐驶入珠江口。一位深目高鼻、赤须虬髯的僧人,迎着猎猎江风,如山般矗立船头。他深邃的目光,透过淡淡的薄雾,久久凝望着中国这块与他的家乡一样古老、神奇的土地。

这艘大船来自遥远的天竺。那位赤足站立在甲板上的僧人,就是注定要改变中国佛教发展方向,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灵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达摩。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他原是古印度南天竺香至王的三王子。当时,正是这个国家繁荣强盛的时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达摩的两位兄长为了争夺王位,尔虞我诈,斗得你死我活。一直冷眼旁观的香至王,对此十分厌恶,便欲将王位传给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达摩。香至国有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摩尼宝珠,它不但是财富、荣耀的象征,也是掌握国家权力、继承国王之位的“凭证”。

于是,香至王郑重地将摩尼宝珠交给了达摩。两位兄长大为意外,进而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正当他俩暗施诡计,要置达摩于死地时,他却来自投罗网了。达摩说:“每个人都有一颗光耀乾坤的摩尼宝珠,这就是人善良、纯洁的心灵。它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而世间的荣华富贵、权力财富,在我看来,犹如砖石瓦砾。”

说完,达摩留下宝珠,轻轻地走了,如同他轻轻来到。达摩抛下王位,剃度出家,光头赤脚,去寻找人生的真谛。也许是宿具善根,他无意当人王,却意外地成了法王--得到般若多罗尊者的衣钵传承,成为第二十八代禅宗祖师。

师父临终告诉他,中国有大乘佛法气象。于是,达摩怀着传法的热望,经过三年海上漂泊,九死一生,迈着一双赤脚,踏上中国南海(今广州)坚实的土地。从此,禅,这最神奇、最微妙、最不可思议的精灵,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我要找一个不被人欺瞒的人。”上岸后的达摩说。这时候,中国正是南北朝时期,统治南方的是梁武帝萧衍。作为开国皇帝,他当然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不会被人欺瞒的人。不是吗?他自称是以智谋著称的汉丞相萧何的二十五代孙,通过种种机缘与争斗,登上帝王宝座。作为一朝天才,权威赫赫,有什么人敢到苍龙头上折角,去故意欺瞒他?

说起来,梁武帝马上得天下,却杀中有仁,笃信佛教,非常虔诚。在他的国度里,有大型佛寺两千八百余所,僧尼八万两千多人。而且,他不像一般帝王烧香拜佛是为了祈求佛祖保佑自己江山永固,或者干脆就是装装样子。他是真心崇佛,深入经藏,精研教理,深得其中三昧。因此,在他登坛宣讲《般若经》时,据说身放五色瑞光,感动得大地成金。

他曾经三次到同泰寺舍身出家。

迫使皇太后与满朝文武赶紧掏腰包,为他赎身。可以说,他是中国历代帝王中信佛懂佛的第一人。

于是,达摩与梁武帝的历史性会面,也就成了一种必然。达摩在梁武帝派遣的特使陪同下,驷马高车,风驰电掣,从南海来到梁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在台城(皇城)太极殿,一番寒暄后,两个人开始了一场流传千古的对话。

梁武帝说:“朕自即位以来,一心向佛,修建寺庙,广抄佛经,度僧出家更是不计其数。大师,你是从佛陀故乡来的高僧,对佛教教理极为精通,请你说说,朕这么做,都有哪些功德呀?”

说完,梁武帝眼巴巴地看着达摩,就像做过好事等待老师表扬的小学生。然而,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一点功德都没有!”达摩将一瓢冷水兜头泼向梁武帝。不,不是冷水,简直就是比冷水还冷还要命的冰水,梁武帝被浇了个透心凉。他百思不得其解,佛经上明明说,建造寺院,刻印佛经,供养出家人衣服饮食,有无上功德,必得大福报。但这个达摩为什么说没有功德呢?难道,佛经还会骗人?

达摩见梁武帝一头雾水,就耐心解释:从大乘佛法来讲,如果一个人为了得到善报而去做一些好事,并且做过后念念不忘,说明他是在刻意求功德。那么,这种有意为之的做法就是“有为法”。《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因此,建寺、抄经、度僧之类的功德,如物体的影子,看似虽有,却无实质。试想,依附在虚假幻象上的东西,又能存续多久呢?况且,佛教是需要以自己的心身去实际体验的。真修实悟,明心见性,才是真正的无上功德。

梁武帝听了这番与传统佛学理念截然不同的话语后,更加迷惑了,如坠五里雾中,满眼都是迷惘。但他毕竟是一代豪杰,自有过人之处。虽然他对达摩的理论极为不满,且不以为然,可表面上丝毫没显露出来。他想起自己曾经与娄约法师、傅大士以及自己的儿子昭明太子一同研究、讨论过真谛、俗谛的问题,他本人对此很有心得,于是就将话题转移到这上面,投石问路地说:“达摩大师,什么是圣谛第一义呀?”

所谓圣谛第一义,是佛教最为高深、最为玄奥的理论之一。真谛用以阐明万法非有、本质皆空(空,并非无,而是不停变易)的道理;而俗谛则在说明万法续存,流注妙有的现象。真空妙有,真俗通融不二,就是圣谛第一义。例如,我们看一道瀑布,它的本质是由无数流动的水滴组成,离开水滴,也就没有瀑布。瀑布的本质是水滴,但水滴并不是瀑布。水滴只有从上向下流动起来,才能形成瀑布。瀑布,只能存在于水滴的不断流动变化中。

若是从研究佛教理论的角度,梁武帝的问题可谓问得很妙,恰到好处。但是,达摩的禅法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他回答梁武帝的是:

“廓然无圣!”廓然,像宇宙空间一样辽阔,一样湛然。宇宙存在的这个无限空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动不摇,清虚灵明,包容一切。在这里,所有的存在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绝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神圣平凡之别。

达摩就这样将大好禅机和盘呈献在了梁武帝面前。当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是小草,你就忘我地绿;是鲜花,你则尽情地艳;是大树,你挺拔,你伟岸,你高大参天,你荫庇大地……若是一块石头呢?梁武帝真像石头一样冥顽不化,达摩煞费苦心为他而设置的契机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就这样错过了。他,仍然在凡与圣的分别、对立上动心思、费思量。他想:你达摩口中说无圣,难道佛陀不是圣人?还有,人家都说你是与释迦牟尼佛一脉相承的大祖师,已经得道成圣。你又如何解释?

梁武帝问:“朕面对的是什么人哪?”“不认识!”

恐怕连神鬼都想不到达摩会这样回答。他为什么这样回答?他是说不认识自己吗?他如此回答所传达的禅意又是怎样的呢?可惜,这最后的禅机又一次被梁武帝当面错过了。话不投机半句多。与来时的前呼后拥、骏马华车大相径庭,达摩孤自一人默默走出高大雄伟的太极殿,走过建康繁华热闹的大街,穿过北城门,一直向北走去。正北,就是滚滚长江。江边,就是著名的朱雀航。

〔1〕这里是建康的水上门户,逆流而上,可达巴蜀;顺江而下,扬帆大海;渡江北去,便是中原。历史上,几多英雄豪杰扬帆而来,又有几多失意者败兴而去。自从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年)建邑,这座旧时被称作“金陵”的古都,埋葬着多少末代帝王破碎的美梦,又成全了多少开国皇帝的千秋霸业。二十多年前,梁武帝的精兵强将顺江而来,就是在这朱雀航打败了南齐的最后一支军队,从而建立了大梁帝国。二十多年后,侯景。

〔2〕的叛军也是由这水上门户攻入古城。当梁武帝被侯景囚禁在太极东堂,饥无食,渴无饮,求生不得,想死不能时,是否会想起与达摩会面的一幕?

在达摩走向朱雀航,准备乘船渡江北上时,另一位中国僧人--同泰寺住持志公(梁武帝最崇敬的法师),听说达摩到达了京城,匆匆进城来,赶到太极殿。谁知,他来迟一步,达摩已经与梁武帝不欢而散。他听了梁武帝的讲述,不无惋惜地连连叹气,说:“陛下,您认识达摩吗?”

志公之所以如此问,自有用意。可梁武帝正在气头上,没有仔细品味,顺口来了句:“不认识!”

梁武帝的“不认识”真的与达摩所说的一模一样吗?志公苦笑,道:“果真不识达摩。您可知道,其实,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3〕特地来中土传授佛的心印。”

梁武帝一听,大为后悔。他急忙传令下去,让朝中几个德高望重的大臣,速速去请达摩回宫。

志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陛下虽贵为一国之主,说一不二,可是,你能拽回远去的琴声吗?能留住闪电的光明吗?别说几位大臣请不回达摩,你就是发动全国的人,恐怕都无济于事。”

梁武帝才不信呢。他是马上皇帝,行事极为果断,最懂得兵贵神速。他在派遣大臣的同时,早已下令禁军,以烟为号,全面封锁了都城的道路、港口,除非达摩长出翅膀,否则,他根本无法离开!这样一来,他还不乖乖回来?

梁武帝胸有成竹,所以自信满满。他笑眯眯地看着志公,心想,一会儿给你老和尚一个惊喜,叫你也见识一下皇帝的手段。

此时,达摩正伫立在长江岸边。左近的路口有重兵把守,右侧的朱雀航码头早已封航,后面一大群文武大臣连同众多禁军飞奔追来。他的前面,横着浩浩荡荡、浊浪排空的长江!禁军高手们训练有素,呈半月形散开,远远警戒着,似乎是在防备达摩逃离。

而大臣们边呼喊,边追赶过来。前行无路,后有追兵,达摩却不慌不忙。他随手折下一根芦苇,抛进长江。

小小芦苇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逐浪沉浮,仿佛随时都有可能被浪头吞噬。达摩回头对着已经追到身后的梁朝重臣们微微一笑,身体腾空而起,宛若一只蜻蜓,轻轻地落在那根芦苇上。芦苇不但没有下沉,反而像是有了主宰,劈风斩浪,快速向北岸滑去……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典故“一苇渡江”。但芦苇一根,真的可以载人吗?像一个神话。但实际上是不是神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现实与传说间,达摩北去的身影更为动人。

“嗟乎,见之不见,逢之不逢,今之古之,怨之恨之。”这是梁武帝在达摩北渡之后写下的一段懊恼的文字。

原来,帝王也买不到后悔药。

景深

传说萧衍是因为以前的三世行善,累积了极大的福报,得以投生到江南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兰陵萧氏。成人后的萧衍凭借着他的雄才大略和智谋过人,加上那么一点运气,才推翻南齐,成为梁的开国皇帝。

当时,与梁对峙的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三足鼎立,梁武帝暗有统一中原之心。

却说在两魏之中,国力稍强的东魏权臣高欢手下有名大将,姓侯名景。这侯景不长刀枪,也未谙弓马,甚至左足有些残疾,连走路都一踮一踮的。但是,此人极工心计,其谋算诸将莫及。他骗得高欢信任,东魏十万大军尽归他指挥,淮河以南广大地区都属他节制。侯景拥兵自重,俨然成了独立王国。高欢一命呜呼,其子高澄早就对侯景不满,正欲除之。但侯景先下手为强,遂叛魏降梁,并称要把淮河以南一十三州献于梁。

梁朝众臣都说侯景是个反复小人,阴险狡诈,不可相信。但梁武帝自以为智力过人,不会被侯景欺瞒。再说,他怎么肯放弃这一举削弱东魏进而一统中原的大好机会?梁武帝不顾众人反对,坚持纳降侯景,封他为河南王,并发兵、运粮助之。

侯景手握梁、魏两国大军,兵强马壮,粮多将广,怎会甘于人下?他联络因极度腐败而受到梁武帝处罚的临贺王萧正德,里应外合,随即又举兵反梁。因为有萧正德的内部配合,侯景的大军如秋风扫落叶,攻克了建康。

可怜梁武帝这位往日极尽荣华富贵的一代帝王,最后被侯景囚禁在了太极东堂,不但失去了行动自由,而且饥无饭食,渴无凉水,比丧家犬还要狼狈。此时,他最后一次想起二十多年前与达摩的会面。达摩说,他来中国就是要找一个不被人欺瞒的人;达摩还说,世间的功德如影随形,似有实无。

到这时,梁武帝回首往事,真正理解了达摩的每一句话。据说,八十多岁的梁武帝是被侯景活活饿死的。在临终前,梁武帝终于大彻大悟:“心有也,旷劫而滞凡夫;心无也,刹那而登妙觉。”

心语

当初,达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声称要找一个不受人欺瞒的人。古往今来,人的一生中,何人不被别人欺?有谁不曾欺别人?谁人从来不自欺?我们冷眼看世间百态,纷繁人生,虽然光怪陆离,丰富多彩,但重而复之,往往是这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尤其是当今时代,这三件事是我们一切痛苦、烦恼与种种人为灾难的根源。

在商业社会,在物质时代,这三件事之所以愈演愈烈,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太聪明了。

但聪明不等同于智慧。聪明的人,往往总认为自己能欺瞒别人,同时又不被别人所骗。其实,这就是一种标准的自欺。所以,人们常说:上当受骗的都是聪明人。试想,人不自骗,有谁能骗了你?同样,人不自欺,不欺人,才能不被人欺。

道理就是如此简单。

2.关于信仰的两个传说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后,来到位于中原的河南嵩山,在距今少林寺七里半的五乳峰太古洞面壁而坐。这一坐,他老人家就整整坐了九个年头。

达摩,就是禅宗在中土的初祖。但达摩为何要面壁?

当然是在等一个人,一个不被人欺瞒的人。这个人,就是慧可。慧可原名神光,长得方头大耳,聪慧异常。他先为儒生,在饱览儒家经典后,感叹道:“这些东西不过是礼仪、规矩而已。”他弃儒学道,发现老庄也未说透宇宙人生的真谛。再后来,他偶然读到几卷佛经,不禁拍案称奇,认为这才是生命的究竟。于是,他跟随河南香山的宝静和尚出了家。

神光为了悟道,奋勇精进,每天诵经打坐,修行不止。七八年下来,原来心中一团漆黑,现在仍然是漆黑一团,开悟只是梦中之事。他很是焦灼,恨不得将自己一颗蒙昧的心掏出来,在清清的山溪中清洗一番。

一日,在打坐入定后,恍惚中,有人向他提示:“想悟道,向南行。”南行,必到中岳嵩山少林寺。这时候,达摩面壁,早已震惊天下,为世人所知。

神光明白了,自己应该去向达摩这位来自佛陀故乡的祖师求法问道。神光兴冲冲来到嵩山,却在太古洞碰了一鼻子灰。那达摩整日面壁而坐,不言不语,不动不摇,任神光百般乞求,千遍诉说,他始终连眼皮都不抬一抬。莫非,你真的是一尊千年石佛?

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达摩天天面壁,神光日日碰壁。但他锲而不舍,求道之心始终不渝。转眼到了寒冬腊月,神光照例坚持每天来请求达摩收他为徒,达摩依旧不理不睬。然而,这一天,神光为了求得无上大道,下定了决心:你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就站在山洞之外永远不离去!

求道之人,必须有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之畔的菩提树下打坐,就曾经发誓说:“若不开悟,不离此座!”

这一天,是腊月初九。“腊七腊八,出门冻傻”。这几日,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哈气凝霜,滴水成冰,朔风似刀,一下又一下,在神光脸颊上划出一道道小裂口;寒气像冰蛇,从脚底钻入骨缝,啮咬着他的神经……他也像达摩面壁那样,一动不动。入夜,鹅毛大雪从天而降。风卷雪糁,打在脸上,落进衣领里,神光冻得瑟瑟直抖。但他一任严寒刺骨,风雪狂虐,坚持站立在山洞之外。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无声的使命——培养责任感

    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无声的使命——培养责任感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天下——《管子》
  • 道德情感论中文珍藏版

    道德情感论中文珍藏版

    本书从道德的高度、从个人和社会的福祉出发,阐述了以同情说为基础的道德评价论、德性论,其中包含道德准则和道德评价的共同标准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强调。
  • 拯救:115个改变你心境的成功法则

    拯救:115个改变你心境的成功法则

    本书内容包括:是千里马就跑起来,价值观决定能力的高低;面对问题做对事,你的态度高于一切;成就最真实的自己,整合让你脱胎换骨;拒绝失败的生活,做自己命运的掌舵者等。
  • 善心做人凡心做事

    善心做人凡心做事

    书中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懂事起他的爸爸妈妈就通过各种方式教导他去做一千善良稳重、品格高尚的人。但是男孩逐渐注意到,身边总会有一些孩子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自己的事情总要别人代劳,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时间长了,他开始怀疑爸爸妈妈的话是否正确。直到最后爸爸妈妈和当地一位很有威望的神职人员探讨了小男孩的问题。善良,甘于平凡,做一个善良的人,以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地过一生就是幸福的源泉。
  • 与心对话

    与心对话

    如何善待受之父母的生命?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场?如何将人生所得回馈周边?如何实现心灵的豁达与宁邃?放下我执,从容应对人生无常,淡看名利得失,舍得所有,安顿心灵,嘎玛仁波切从亲身体悟出发,深入浅出,阐述了生命循环规律、人生要义和开启心灵智慧的方便法则:只要经常洗心、静心,就会顺心、安心,就会有积极快乐、圆满充实的人生通途。
热门推荐
  • 雁将行

    雁将行

    历史上一个不曾有史书记载的朝代,名曰“华朝”,时代动荡,内忧外患。上有贤王欲行叛乱,内侍掌权,厂卫纷争;下有江湖异动,盗匪横行,百姓起义;外有胡人倭寇扰乱。乱世之下,江湖儿女,寻常百姓何以为生,大忠大义,大奸大恶在这个时代演变的淋漓尽致。
  • 斗罗之重生斗罗

    斗罗之重生斗罗

    有一位小女孩从武魂觉醒时就是封号斗罗,他的人生从此开启了腻的收获
  • 爱情的偿还

    爱情的偿还

    他说她欠他的,要偿还。可他不知道,爱情,根本不需要偿还。年少为了成全他,她抛弃背叛他,离开这个成长的城市,一口蹩脚的英语在美国度过了7年。7年后,假名的背叛,让她一无所有的回到成长的城市。却知道了当年的离开,是一场家族阴谋。“我的头一阵眩晕,仿佛觉得全世界都是黑暗的,我努力想抓出子秋的手,却怎么也抓不住,一个重心让我坠入了一片血红中……我的孩子再次离开了我。身体剧烈的疼痛告诉我,一起都结束了!医院里,你沉默落泪,我低声抽泣,爱恨情仇终究成空……..”他说,我欠你的,我来还。她却笑着说:你放过我吧,我们都累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前生2

    前生2

    青年女作者王晓燕最新长篇小说《前生》,以其特有的视角与简练的文笔将一个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把都市里职业男女的爱恨情仇描写的淋漓尽致。评论家称,在这样一个小说家已经被贬为毫无意义的故事复述者的年代里,王晓燕所坚持的叙述方向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之外的寓意与叙述的技巧,其作品叙事诡秘,没有随传统或流行叙事的方式而自成格调。
  • 离凰:深宫冷后

    离凰:深宫冷后

    她,杜暖暖,一道旨意让代替被杀姐姐进宫拜见太后的她留至宫中;他,李弦,高高在上的封建帝王,因误会她被他百般刁难,一场虐心又虐身的虐恋即将为你展开······
  • 一肥冲天

    一肥冲天

    说,中了‘再来一瓶’你高兴,走路捡到钱你也高兴,那突然间有了‘超能力’你又如何呢?哎哎,这可不是我胡说,因为这一切都要从那句‘有本事放学别走’说起......
  • 落叶至尊

    落叶至尊

    冥尊者:我看你骨骼惊奇,做我弟子吧。叶落:虾米?劳资是天生绝脉。冥尊者:虾米?你明明骨骼惊奇!叶落:哦耶!
  • 玥有阴晴圆缺

    玥有阴晴圆缺

    每个学建筑的女同学们当初几乎都怀着林徽因的梦,然后或迷茫在伏首作案的深夜里,或迷惑在考试绩点奖学金里,或迷失于大学俊男靓女的笙歌里,渐渐的,为了成绩,为了几句褒奖,大家的设计不源自内心,不挂勾于实际......我没成绩没家世也没钱,说话也没份量,但别人也不能把我怎样欺负,可我只关注自己好,是不是有点太冷漠了,当我比别人有能力维护公道时却事不关己,酿成悲剧时我是不是也有责任?我聪明我善良我努力,我就有朋友了吗?我内向害羞不大会说话,没有大牌口红护肤品,买不起商场衣服只能淘宝,我能合群吗?她们需要我时我就在她们身边,但她们遇到有钱漂亮会说话的,我就在她们后边......
  • 仙道诀

    仙道诀

    飘渺凡尘何为仙,我欲成仙踏九天……看欧阳梵天如何天欲仙道,脱凡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