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0600000004

第4章 不做心魔的奴隶(3)

“原来是四祖到了!失敬,失敬!快请到草庵一叙。”来到法融的庵中,法融急不可待地向道信请教禅之真谛。道信说自己累了,在法融的床上倒头就睡。法融无奈,只好像往常一样,以打坐度过漫漫长夜。他在盘腿入定前,不禁扫了呼呼大睡的道信一眼,心想:你还四祖呢,如此放逸!说来也是,这道信几十年肋不沾席,整夜坐禅,今天不但蒙头大睡,而且还呼噜连天。

法融耳边滚动着一连串的惊雷--道信鼾声如雷,打扰得他无法观心入定,情绪越是无法安静下来,感觉越烦躁、精神越躁动、心情越烦恼。这时候,连身上的虱子也来添乱,咬得法融痒得难受。他伸手入怀,捉出两只虱子,将它们狠狠摔在地上--他正在气头上,若不是佛教戒律禁止杀生,恐怕那两个不长眼的小东西早就没命了。

第二天一大早,道信打着哈欠,伸伸懒腰,问法融夜里休息得如何。法融正没好气,听得道信如此一问,气得脸都青了,毫不客气地抢白:“你自己不修行,还打呼噜,吵得我根本无法打坐!”

道信说:“你昨天夜上嗔火四起,怒气冲天,拿两只虱子出气,将其中一只虱子的腿摔断。疼得它叫唤了一整夜,打扰得我没有睡好觉。”

说着,道信大师从地上捡起一只虱子,果然有一条腿断了。天哪,这是一种多么不可思议的境界!外界稍微有一些动静,自己就无法摄心入定;而人家蒙头大睡,却对周围的一切明察秋毫。直到这时,法融才对四祖道信心服口服。他将道信扶到座位上,自己铺展拜具,大礼跪拜,请求四祖传授禅要。

道信开示说:“千百佛法法门,同归于方寸间;无数美妙的德行,也都源于心灵。也就是说,佛法所说的戒、定、慧,以及神通妙用,你都自然具备,这一切都不离你的心。”

法融低头想了想,问:“此心既然一切具备,那么,什么是佛?什么又是心?”“法融!”道信突然大叫一声。法融一激灵,下意识地答应。道信笑着说:“法融啊,你再好好思考一下,刚才若不是心的作用,你怎么会应声而答?所以,你要问的佛,就是你那能问的心。心与佛,无二无别。”法融于此顿悟禅旨。此后,牛头山法席大盛,开创了中国禅宗史上极具特色的第一旁系支脉--牛头宗。高山无心,众人仰之;大海空腹,江河来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对道信大师的禅法非常仰慕,于贞观十七年(643年),特派专使来到黄梅,请道信大师到皇宫,以求供养。道信说自己不过是个山野村僧,恐怕难入皇帝慧眼,婉言谢绝了。

道信的谦谦风度,使得唐太宗更想一睹他的风采,又连续两次派钦差来请。但是,道信都称病不去。三次恭请,三次被拒绝,对于说一不二、一言九鼎的大唐天子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难怪李世民大发雷霆:“再去!这第四次他再推托,就将他的脑袋提来!”

谁知,道信听完圣旨,让弘忍取一把快刀来,自己伸长脖子,请使臣砍头。使臣被他淡薄名利的高风亮节和视死如归的气魄所感动,回朝禀告了太宗。李世民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明的皇帝,当他得知道信既不为荣华富贵所打动,也不为死亡威胁所屈服的时候,不禁转怒为喜,对道信大加赏赐。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闰九月四日,禅宗第四代祖师道信,在将衣钵传给弘忍后,端坐圆寂。弘忍为师父的肉身建了一座塔。第二年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圣诞日,塔门无故自开,道信大师的仪容栩栩如生……

景深

我们生活的世界上,在一个地方,有一种捕捉小猴子的妙法。当地人在椰子壳上挖一个小洞,洞口的大小恰好能让小猴子空着手伸进去,却无法攥成拳头拔出来。然后,他们或者将椰子壳拴到树上,或者固定在地下,再往洞中放一些猴子爱吃的食物。一个简单得无法再简单的陷阱,就这样做成了。他们躲得远远的,静候小猴子上钩。

几乎没有不贪吃的小猴子,也几乎没有猴子能禁得住香喷喷的诱惑。于是,就有小猴子闻香而来。它非常机警地向四周张望,没有人,真的没有人。起码,在它嗅觉范围内没有人的气味。其实,就算有人,就算人们突然出现在几丈远的地方,它也不怕。凭着它猴子的机灵与敏捷,凭着它出色的弹跳与攀爬能力,它可以轻而易举地逃离而去。人只能看见其影,却无法追上其踪。人这东西,整天说自己是猴子变的,其实他们很是对不起自己的远祖,已经退化得比狗熊还笨,哪里还有一点猴子的灵巧?

哈哈,抓住啦,抓住啦!小猴子得意忘形,因为它已经将食物紧紧抓在了手中。但是,它虽然馋涎欲滴,却无法将美食送到口中。因为直着伸进洞中的手,攥成拳头之后,却无法再拔出来。

本来空着的手掌,一旦紧紧抓住梦寐以求的东西后,便膨胀了许多。设置陷阱的人来了。小猴子惊惶失措,心惊胆战,却无法逃脱。并没有谁捉住小猴子,没有任何东西紧紧抓住它不放,连那只椰子壳中也没有任何机关;恰恰相反,是小猴子自己抓住了自己,因为它伸进椰壳中的手仍在紧紧抓着食物不放,于是就将自己紧紧捆绑在了这里,死死束缚在了椰子壳上。它,只要将手中的美食放下,把手松开,就能将手从椰子壳里拔出来,随时都可以逃之夭夭。然而,鲜有猴子能在这种情况下逃脱。因为,心中的贪欲,在不知不觉中使它紧紧攥着到手的东西,始终不肯放下。

心语

是谁捉住了猴子?是谁捆绑着我们?如果将陷阱中的食物换成金钱、美色、官位、名声,那将如何?试问天下,看到这些东西,有几人能不去抓?已经将这些东西紧紧攥在手中的人,又有几人能放下?

在现代生活中,因为心中的欲念,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一直受缚。于是,我们自己将自己紧紧捆绑在各种欲望的车轮上,在它的驱使下奔波旋转,以为得了前面的东西,就会罢手了。却不知,人,有贪婪的弱点。换句话说,对很多人来说,欲望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甚至越刺激越强烈,所以不少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肯松手。

有人问六祖慧能的法孙石头希迁禅师:“什么是净土?”石头大师说:“谁能污染你?”又有人问:“什么是禅定?”石头反问:“谁能扰乱你?”

原来,一切都在于自己。

4.虚华落尽,心性显现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本是岭南荒蛮之地的一个樵夫。有一天,慧能在街市上卖柴,偶然听了一位居士诵持《金刚经》。没想到,他这个一字不识的苦恼人,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居然豁然开悟了!于是,在这位居士的指点、赞助下,他告别故乡,北上湖北黄梅求法。

当慧能一路翻山越岭,途经韶州(今广东曲江县)曹溪曹侯村时,结识了儒士刘志略。二人一见如故,义结金兰。刘志略挽留慧能小住几日,以尽兄弟之谊。

刘志略虽然修学儒业,但他的家庭颇有佛缘。他的姑姑就在离曹侯村不远的山涧寺出家为尼,法号“无尽藏”。无尽藏尼师以诵持《涅经》为日常课业,所以,当刘志略与慧能前来拜访之时,她正在诵《涅经》,自然而然也就说到了《涅经》。无尽藏尼师满脸堆笑,恭谦地对慧能说:“听我的侄子说,你对佛法很有研究。这《涅经》贫尼虽然诵持多年,却仍有许多地方不甚明白,请你指点迷津。”

说着,尼师将厚厚的经书递向慧能。慧能摇着手说:“惭愧惭愧,我从来没有读过书,所以不识字,更读不了经。

不过,你若是把经文读出来,或许我能为您解答其中的意思。”灿烂在无尽藏脸上的笑容,瞬间凝结成了浓重的阴云。她垂下眼帘,以略带责备的口吻说道:“佛戒妄语。所以,学佛之人,诚实第一。你连字都不识,怎么能解释经文之中甚深的道理呢?”

“佛法真理,与文字无关!”这慧能,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刘志略与无尽藏都被他的这句话震惊了:什么?神奇、玄妙的佛法,与文字没有关系?那么,还要这千百万卷的佛经干什么?前人九死一生,到西天取经,不就是为了带回一些经书吗?

他们二人像审视怪物一样盯着慧能。

慧能却莫名其妙地吸了吸鼻子,一边四处寻觅,一边说道:“哪儿来的花香?”

这慧能真的像瞎子一样,连无尽藏供在佛龛前的那簇烂漫的山花都视而不见。无尽藏用手指指着供桌上的花瓶说:“喏,贫尼每天清晨采野花供佛。室内的淡淡馨香,就是它们散发出的。”

慧能又侧着耳朵,倾听着什么:“哪里有人弹琴呢?”刘志略说:“这座寺庙之所以叫山涧寺,就是因为左近有一道山涧。涧水叮咚,宛若琴声一般。看,就是那边。”刘志略的手指向寺外。慧能的目光没有顺着他的手指指引的方向望去,而是认真打量着他的手指头。刘志略又好气又好笑,说道:“慧能,你本来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今天怎么啦?你看我的手指干什么?手指既不是涧水,也没发出声音!”

这时,慧能才哈哈大笑着说:“你们看,佛法的真谛,就像美妙的花香,也像动听的流水;而文字,就犹如你们指给我看的手指。手指能指出花香与流水的所在,但你们的手指本身并不是馨香的山花,也不是动听的溪水。而且,看美丽的花朵,听山涧的流水,并不一定非要通过手指不可。”

最后,慧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所以,不能对经文产生执着。”从此,无尽藏对慧能敬佩得五体投地。她对村民们赞叹慧能:“他天机自悟,无师自通,非常人所及,是大菩萨再来。”于是,曹侯村的民众在大善人曹叔良的带领下,礼请慧能住进了当地著名的宝林寺。然而,慧能怎么能因此而改变北上求法的初衷呢?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份荣耀,飘然而去,到湖北黄梅拜谒五祖弘忍去了。

唐高宗咸亨元年(661年),当二十四岁的慧能从广东艰苦跋涉数千里,风尘仆仆来到湖北黄梅并走进东山寺正堂时,室内十几个禅僧肃然侧立,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双目微合,安然端坐。慧能施礼后,悄然退在一边。

片刻后,弘忍双眼睁开,目光像闪电一样照向慧能。慧能不由得一激灵。未等慧能开口,五祖首先问道:“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求福,求寿,还是求财?”慧能从容不迫地说:“弟子是岭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俗姓卢。

不远万里而来,不求福,不求寿,不求财,只求做佛。”弘忍略微沉吟,不客气地说:“你是岭南人,岭南系荒蛮之地,民未开化。

你有成佛的资格吗?”慧能并未被大师的气势所吓倒,反而挺直腰杆,镇定自若地说:“人有南北之分,但佛性并没有南北之别。人人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弘忍眼睛半闭半睁,不置可否地说道:“是吗?”慧能说:“当然。佛法面前,人人平等。不错,弟子是岭南人,是未开化的普通人,连字都不识,的确无法与大师尊贵的法体相比。可是,请问大师,南蛮子的佛性与大师您的佛性有什么差别吗?”

慧能说完,深深地向大师鞠躬,退到一旁,静候大师发落。旁观的和尚们对慧能怒目而视,他们从未想到,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竟敢与他们敬若神明的五祖争辩。弘忍的目光却变得极为慈祥,脸上露出欣喜的微笑。他本来就是想试试慧能的悟性,听了慧能之言,句句契合佛理,立刻感到此人根器非同寻常,是千载难逢的好僧材。弘忍刚想对慧能表示什么,却见周围的弟子皆对慧能目而视。他唯恐众怒难犯,对慧能不利,于是改口说:“你既然是为求法而来,就先打杂去吧!”

慧能上前一步,施礼道:“启禀师父,弟子内心清净无染,没有任何杂念。现在师父让我打杂,请问到底打什么杂?”

弘忍大师闻听此言,不禁大吃一惊,不由得再次认真打量着慧能,微微点头首肯。但他同时想到,这慧能实在太过聪明,必须折其毛刺,方可慧其心性。于是大师板起面孔,威严地喝道:“你这年轻人,刁蛮成性,立刻干活去!”

慧能挥汗如雨地劈柴。他本是樵夫出身,劈起柴来自然得心应手,斧落柴裂。不远处,弘忍在背后悄悄观察着他。慧能浑然不觉,挥斧不止。弘忍走过来,叫道:“慧能!”

慧能转头见是师父,深深磕头。弘忍问:“慧能,你已经来到寺里一个多月了,过得怎么样?”

慧能回答:“挺好,师父。”弘忍沉吟了一会儿才说:“你刚来那天,我有意难为你,还斥骂你,你是不是觉得师父对你太刻薄了?”慧能说:“师父待我恩重如山,弟子终身难报。”

弘忍道:“其实,一见面我就很喜欢你。尤其是你对佛性的论述,简直就跟我师父--四祖道信与我初次见面时说的一模一样。那天,我很想和你好好谈谈。但不知为什么,你的师兄们不太欢迎你。我怕人多嘴杂,将来对你不利,因此就故意训斥了你一顿。”

慧能说:“弟子当时就明白师父的心思,所以,自从到寺里,一直躲在后院,也不与师兄们打交道,一来不给师父添麻烦,二来省得师兄们产生误会。”慧能捡起一个木墩,用袖子擦了擦,扶师父坐下。

五祖弘忍捡着慧能劈开的木柴看了看,问:“我看你劈柴时,斧落柴裂,很少劈第二斧,是什么缘故?”

慧能随口说:“我在家时便以打柴为生,熟能生巧吧。”弘忍紧接着问:“巧从何来?”慧能摇摇头,老老实实说:“没想过。”

弘忍拿起几根木柴,指给慧能:“你看,你每一斧都不离木纹的症结之处,这就是外力插入的契合点。”

弘忍摆好一截原木,说事也说禅“看准契机,单刀直入,无明结为之顿开!”话完斧落,圆木裂成两半。

慧能拿起师父劈开的木柴看看:“真利索!师父,你也劈过几十年柴?”弘忍摇摇头:“不是我劈过柴,而是我会劈柴。”慧能似懂非懂地望着师父,想听师父解释。弘忍反而问慧能:“你在家时劈柴,来到东山寺还是劈柴。与其在这里劈,不如在家中劈,何必要艰难跋涉几千里呢?”慧能一头雾水,不知师父究竟想传达什么禅机,只好求师父:“弟子愚笨,请师父明示。”

弘忍说:“慧能你应该知道,因为你是为学佛而来,所以,此柴非彼柴。这就是发心不同,道则不同,果便不同。”

慧能摇摇头:“弟子还是不明白。”弘忍正色道:“自从佛陀把正法眼藏传给初祖迦叶尊者,至今已一千多年,历经三十二代。这中间求法者众多,但得道的人却凤毛麟角。为什么?因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你现在在寺里打杂,看似与学佛、修禅无关。而实际上,禅,无形无相,不可言说。禅在哪里?就在飞花、落叶、针头、线脑中,就在劈柴、挑水、舂米、扫地中,就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里。禅,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啊!你好自为之,好自为之吧!”

如惊雷贯耳,震醒梦幻。师父一席话,在慧能心中产生强烈共鸣,他喜不自胜,情不自禁,扑通跪倒,五体投地,十分感激地喃喃道:“谢谢师父教诲,谢谢师父大恩大德,谢谢师父……”

同类推荐
  • 美丽一生的5项法则

    美丽一生的5项法则

    本书教你如何展示自己的美丽,发掘你多年生活经济积累的智慧,用他们来创造你与自己的爱人、家人和朋友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
  • 年轻人如何避免失败

    年轻人如何避免失败

    我曾目睹了许多身边的年轻人,他们原本很好,可是在各种诡计、奉承和伪装的诱使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失败,他们的堕落始于纯真的外表。如果能够做到的话,我非常希望给年轻人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让他们养成一种敢于怀疑的心理,告诉他们如何对付那些使他们堕落的各种诡计我希望每一位阅读本书的年轻人不要受我个人判断的左右,也不要因为我反对某件事情就去憎恶它,不要盲从我的看法。我希望你们能够对我的话仔细咀嚼,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我希望与你们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并且通过这种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真理。当然,我也并非不想满足老人和智者的阅读需求,只不过,我在本书中的所有思想都是源自于对年轻人的同情而已。
  • 做一个会说话能做事的杰出男孩

    做一个会说话能做事的杰出男孩

    会说话,左右逢源;能做事,马到成功!青少年想要成功,就必须融入社会,争得别人的广泛支持,这就必然会遇到论辩和论战。如果一个人满腹经纶,却由于口才不佳,表达不清,怎能使自己的观点为他人所接受呢?本书的为准备成为杰出男孩的青少年介绍了说话的技巧和讲解了做事的方法。
  • 正面思考的力量

    正面思考的力量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正面思考的力量、不断练习改变思路、正面思考者的做事方式、永远保持良好的状态、做一个知人善任的管理者、积极完善自我等。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励志经典。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世界最伟大的成功学家——卡耐基一生中最重要、最生动的人生经验的汇集。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走向成功的书,发掘人性的优点,拓成功幸福的新生活之路,享受快乐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诛临

    诛临

    万古神魔大战,神界之皇巨天,魔界至尊乌魔在那一战后从此消失于洪荒。魔族战将损失殆尽,后代魔族再无惊艳绝伦之人,在神界强势,魔界式微的情况下,魔界希望,乌望被送往人界,祈求勿忘大仇,望其诛杀神界众霸主,迎回魔界盛世。邪不压正,我便要改一改这天数,邪到极致,依旧踏破虚空,成神魔主宰!神魔双修之体,浩瀚九域,强者如云,乌望战恶少,诛天才,灭神佛,踏破九州十二虚空界。魔子降临,逆转天地,破碎神化!
  • 丫头,跟我走吧

    丫头,跟我走吧

    八岁时,父母遭遇车祸伤亡,而她也失忆了,被带到孤儿院生活。一次帮好友拿包裹,与恶魔男相遇,从此开启了她的悲剧人生!他阴沉着脸盯着她:“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奴隶!!”什么?奴隶?这个家伙在说什么?她才不会那么容易屈服咧!
  • 虚无神殇

    虚无神殇

    苍茫宇宙,无尽虚空,是谁在吟唱那不老的歌谣?时光荏苒,万古成空,是谁的灵魂在那无尽的咆哮?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天地苍苍,乾坤茫茫。这个时代在更迭,少年叶风踏仇人尸体、乘时代之船,开启一条不平凡之路
  • 龙吟灭世

    龙吟灭世

    宅男凌飞遭遇车祸,却被一块龙形玉佩带到玄灵大陆,在这个已实力为尊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看凌飞怎样一步一步走上巅峰。
  • 抚仙湖的美人鱼

    抚仙湖的美人鱼

    一条被追杀的人鱼,一个近乎绝望的爱情,像童话一样美好,但是在现实里却是那么艰难,
  • 镇天域皇

    镇天域皇

    邵二,一个被丢弃的孤儿,捡破烂的农民工好心把他收养。由于养父工地受伤,被带回家乡。在一次争斗中,被顽皮的孩子打至假死,遇到游方老道士所救,拜为师。十多年后,邵二学艺有成,出门求学。天性善良,由于隐忍,被人欺辱。从而爆发出强大的能力。此后,遇到称为自己新生父母的家人,在他们的引导下,了解地球上人类能力的划分和极限状态。从而走向强大自身,施展抱负的强者之路。随后打破地球对自身的束缚,进入更加强大的空间。原来这个空间和地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地球上的爱恨情仇,依然会关联到自己。从而邵二,解脱自身,奔向更强的状态。等邵二站到人生的巅峰之时,却发现,更强的位面仅仅只是个开始......
  • 傲视十方

    傲视十方

    在这强者无数的世界,每个强者的诞生,都注定会有一番腥风血雨。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弱者没有说话的权利。少年方明身怀绝世圣体,体藏邪恶之源,踏入了这强者无数的世界。他要做的,便是打败自己的所有对手。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纵宠佣兵狂后

    纵宠佣兵狂后

    她凤云宵,堂堂一届佣兵女皇,居然穿越到了爹不疼,娘无用的凤府七小姐身上?!姐姐欺凌,各路姨娘算计,还被王爷退亲?对,没看错,就是这样悲催。不过没关系。欺她者,她必然百倍还之,辱她者,她送其下地狱,失去的,抢回来,看中了的,夺过来!她凤云霄,既然已经来了这里,便要夺尽天下,自在逍遥。他慕容狂,人人称他为傻帝,个个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还有王爷想要取而代之?!可谁想到,他暗地里隐藏的势力,可以颠覆整个天下。他的惊才绝艳足以迷倒天下少女,然而,他却只愿意为她倾尽天下,许给一世繁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愿与你再次相见

    愿与你再次相见

    行于世,当识人,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当知人,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当责人,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当敬人,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当让人,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
  • 梵生花

    梵生花

    五十年后一桩接一桩的灭门凶案,揭开了五十年前尘封在荒山孤冢里的秘密。她在惊雷中醒来,拖着早已破碎的躯体,路过了少女虚实重叠的梦境,在每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她都哼着古老的小曲,从糜烂的血肉里催开一朵朵漆黑的复仇之花。你在追逐真相,死亡在后面追你,这是条死路,真相越近,死亡越近,最后,我们都将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