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贤
人们喜欢梅花,赞美梅花,因为它在花的世界里独辟蹊径,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开放在漫天飞雪的冬季,成为报春的使者,留给人们别样的芳香。冯素艳,这个普普通通的女性恰似一朵绽放的梅花,历尽风霜而后艳。
1981年,她从一家国企下岗。经过短暂的惆怅与彷徨,冯素艳顽强地走上了自谋职业的光彩之路。20多年来,她历经风雨,形单影只地拼搏在茫茫商海中。20多年来,她靠党的富民政策,靠自己的辛勤劳作,撑起了拥有几百万元的事业——锦州佰艺纺织品有限公司,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奋斗的足迹。
艰难的起步
每一位创业者都有一段艰难的历程,但冯素艳的艰难颇具传奇色彩。
她是从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叫卖小商品开始的。当时她年方28岁,孩子只有两岁。每天清晨,她把孩子放在自行车前梁上,把老头衫、衬衣、蚊账等货物放在后架上,便开始了一天的叫卖。那时她走遍了凌海周边的村村屯屯,每天要走几十里路,晚上回到家身子像散了架子一样难受。
冯素艳卖货的地方多是贫困山区。老百姓手头没钱,就用地瓜、鸡蛋换她的针织品,好像回归原始的商品交换方式,弄得她来回都是重载。特别是换回的东西还需到市场去卖,既挨累又麻烦。但为了生存她也只好认了。
有一件事对冯素艳刺激最大,印象也最深:那是1981年秋天的一天上午,她卖货来到锦县大业乡富屯村,有个老太太对她格外热情,并以买货的名义把她让到家里。进屋后,老太太又让座又倒水又唠闲嗑又张罗做饭,就是不提买东西的事,还把前后门关得严严实实的。这引起冯素艳的怀疑。当发现里屋有个傻乎乎的大小伙子,才知道老太太没安好心,让她惊出一身冷汗。她急中生智,沉着应对,装作留下吃饭的样子,把老太太支到园子里摘黄瓜。老太太刚出前门,她立即把自行车扛出后门,急急忙忙奔上回家的路。回忆起这件事,至今令她心有余悸。
明智的选择
有一次,冯素艳进了300元钱货,由于不对路“窝”在了手里。几个朋友同情她,相互凑钱给分了。这使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冷静思考之后,她决心在市场上下功夫。冯素艳驱车从凌海赶到锦州,转了几天后,在儿童公园门口东侧看到了蕴藏的商机。一个50多岁的女同志花布卖的挺快,她足足观察了两个小时,直到货净人走才离开。于是她做出抉择——做花布生意,并把进货地点定在北京。
冯素艳做了两个大兜子,晚上乘290次快车赶到北京,白天上好两大兜子花布,晚上又乘289次列车返回锦州。下车后她匆忙赶赴凌海大集。货卖的很快。于是,她趁热打铁,把大兜换成更大的兜,并增到4个。她肩背手拎,吃力地往返于北京、凌海。就这样,她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花布畅销使冯素艳看到了希望,不久,她把经销地点从凌海的市场地摊搬到锦州,并筹资在汉口街南端租了一个30平方米的平房做门市。她要把生意往大了做。
丰硕的成果
光阴似箭,一晃20年过去了,冯素艳真的把生意做大做强了。如今,冯素艳已成为佰艺公司的总经理。佰艺公司是总面积400平方米漂亮的3层楼,员工26人,另外还有30人在家里加工半成品,是冯素艳稳定的“编外员工”。
佰艺公司是集生产、加工、经销、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有批布、印花布、什色布,床上用品4大类,各类产品达几百种。有为公司加工生产的织布厂10家,印染厂4家,成品车间22个,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开发设计各类布艺产品,月销售量可达几十万米。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十几个省、自治区设有80多个销售点和办事机构,拥有客户600多户。近两年又开拓国际市场,已经走向俄罗斯,并准备向东欧、北欧,加拿大等国和地区拓展。
策略的成功
冯素艳形单影只闯商场,白手起家干事业,最后成为一名令人瞩目的女强人,靠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
靠市场。冯素艳独具慧眼,能为自己的商品找到市场。她的经营逻辑是走自己的路,抢占潮头。从1982年起,她就不再做那种挣差价的买卖,而是按市场需求自己设计,委托加工印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靠人才。冯素艳用的人都是通过正当途径招来的,有一定学历和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和下岗职工。她对职工要求严格,注重培训,待遇也很优厚。不仅工资高,而且还给上劳动保险,经常调剂伙食,使职工队伍一直很稳定。
靠信誉。冯素艳的公司是区级诚信单位,她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还经常教育职工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靠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有个女同志买的被罩已洗过两水,非说有问题要求退货,“佰艺”满足了这个人的要求……
靠智慧。冯素艳虽然书念的不多,但有头脑,悟性强。她销售的花布很多花色都是自己设计的。1992年她用拼凑方法设计鸳鸯戏水的印染窗帘、床单等很快风靡大江南北,一路畅销几年不衰;有的衬衣衬裤的图案是冯素艳头几年设计的,至今市场仍然沿用……
真情的回报
靠党的富民政策,冯素艳有了事业,鼓了腰包。但她富而思源,不忘真情回报社会。
冯素艳刚刚起步时曾在北宁学过做鞋。看到那里很多家庭靠做鞋富了,她就在凌海周边进行宣传,还帮助牵线搭桥购买原料。经她的帮助已有71户走上做鞋致富之路。冯素艳的老家凌海班吉塔是贫困山区,这里每年都有到锦州找她求助的乡亲,她都慷慨解囊予以相助。冯素艳出生地房甲屯文化生活很差,1997年正月,她出资5000元从吉林请来评剧团,给众乡亲一连唱了几天大戏。她还拿出2000元钱支持家乡办秧歌队。2003年夏天,冯素艳出资与街道联办消夏文艺晚会,既宣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展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2004年春节,冯素艳为附近部分困难群众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