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90400000010

第10章 活出自我的本色

怡然自得的人更能承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斗争。

学会喜欢你自己,愉快地接纳你自己,培养自信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当你坚信这一点,你会比其他人至少少掉50%的烦恼。否则,你将会永远不快乐。

有一个叫凯丝·达莉的电车车长的女儿,特别辛苦地学会这一点。她想要成为一位歌唱家,但是她的脸长得并不好看。她的嘴很大,牙齿很暴,每一次公开演唱的时候——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里,她一直想把上嘴唇拉下来盖住她的牙齿。她想要表演得“很美”,最终呢?她使自己大出洋相,注定了失败的命运。但是,在那家夜总会里听这个女孩子唱歌的一个人,却以为她很有天分。他说,“我很直率地说,我一直在看你的演唱,我知道你想掩藏的是什么,你觉得你的牙齿长得很难看。”这个女孩子顿时觉得无地白容,可是那个男的继续说道:“难道说长了暴牙就罪大恶极吗?不要想去遮掩,张开你的嘴,观众看到你不在乎,他们就会喜欢你的。”他很犀利地说,“再说,那些你想遮起来的牙齿,说不定还会带给你好运呢。”

凯丝·达莉接受了他的忠告,不再去注意牙齿。从那时,她只想到她的观众,她张大了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最终她成为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红歌星。其他的喜剧演员如今都还希望能学她的样子呢。

着名的威廉·詹姆斯说,一般人只发挥了10%的潜能。“跟我们应当做到的来比较,”他说,“我们等于苏醒了一半;对我们身心两方面的能力,我们只使用了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具有多种能力,却习惯性地不知道怎么去利用。”

我们都有这样的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再浪费任何一秒钟,去忧虑我们不是其他人这一点。你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前从没有过,从开天辟地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任何人完全跟你一样;而将来直到永远,也不可能再有一个完完全全像你的人。新的遗传学告诉我们,你之所以是你,必是因为你父亲的24个染色体,和你母亲的24个染色体所遗传到的是什么。“在每一个染色体里”,据阿伦·舒恩费说,“可能有几十个到几百个遗传因子——在某些情况下,每一个遗传因子都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点也不错,我们是这样“既可怕又奇妙地”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即便在你母亲和父亲相遇而结婚之后,生下的这个人正好是你的机会,也是30亿万分之一。换句话说,即使你有30亿万个兄弟姊妹,也可能都跟你完全不一样。这是光凭想象说的吗?不是的,这是科学的事实。

有一部日本电影《樱花恋》,里面的女主角是位日本姑娘,因为想要去动手术做双眼皮,使她的美国丈夫大生其气。

日本姑娘想做双眼皮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变得像美国人,她以为那样“会使丈夫觉得她更可爱”。但事实上那位美国丈夫所爱的却正是她原来的东方面貌;换句话说,她丈夫就因为她长了单眼皮、矮身材、直头发才爱她。

事实上,我们差不多每人都有过这种感想:往往美国人在中国所挑选的中国太太,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认为漂亮的。相反的,他们挑的却正是我们认为不漂亮的。他们常常喜欢找一些身材特别娇小玲珑,头发完全是中国原始的样式,没有花花卷卷,鼻子不高,单眼皮,而举止也保有中国固有的文静的姑娘。因此,常有人觉得美国人的眼光奇怪。

其实,他们的眼光是正常的。他们如果爱那种西洋化了的东方人,那就干脆去娶一个他们本国的姑娘,不是更标准吗?他们爱东方人,就是因为东方姑娘们是东方姑娘,具有一切东方姑娘的特色和东方的美点。而我们中国人却正和他们站在相反的观点上。我们有时欣赏西方人的风仪,对自己本来的面貌反而觉得平庸无奇,所以,极希望把自己弄得西洋化一点。

当然,按一般“美”的标准来说,最好的是西方人具有东方的美点,或东方人具有西方的美点。所以有许多欧亚混血的孩子,都是很漂亮的。

可是爱情却不一定是如此,一个人对一个人产生爱情,往往不是爱对方够上什么标准,而只是爱上他的特色。否则大家都向着少数的几个标准美人进攻,其他那些不够“标准”的,岂不找不到对象了吗?

既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合乎“美”的世界标准,那么与其勉为其难的用不自然的方法改造自己,就不如好好地保存自己的特色。一个人生来的特点可能就是她的美点,我们不必希望自己像某个明星,我们应该希望自己只最像自己。

谈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色,就不免想到那些电影明星。有一阵子,我们在报纸杂志上,看见许多明星的照片,都有点像A,又有一阵看见许多明星的照片都有点像B。这些人不懂得发挥自己的特色,而只知“东施效颦”,就难怪他们只能做默默无闻的三四流角色了。

记得以前有位美国太太,在上海某照相馆照了一张照片,拿回来一看,照相师把她下颊上的一块凹下去的印子给修掉了。也许因为这位太太是学艺术的,当时她很不高兴,问照相师为什么给她修掉。照相师当然解释说因为这样比较好看,她说:“不管好看不好看,那是我脸上有的东西,你就不该把它修掉。”

当然学艺术的人不免有点怪癖,不过,这也说明了,艺术上所说的“真”,究竟是美的条件之一。如果把自己弄得不像自己,失去了应有的真,那就无从谈到“美”了。

假如你爱你自己,而且也希望别人所爱的是你的本色,那么,你就不必去模仿别人,而要发挥你的本色,使它显出光彩来。

向着理想每天前进一小步

如果我每天发一个下面这样的、小小的誓言,我们的思想就会更加健康,我们的心灵就会更加快乐;

多一些笑脸,少一些愁苦,不要让坏的心情和糟糕的事件影响我们的一天。

多一些爱,少一些恨,因为爱意味着生命,恨则是毒死心灵的慢性毒药。

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尊敬,少一些憎恶。

让我们的头脑更多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不要让它被偏见所蒙蔽。

用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必须完成的工作,对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少一些满足感。

如果必须放弃,我们应该用一种更为愉快的心态去放弃;对自己所做的善事,少期待一些别人的表扬。

对与我们交往的人,少发一些脾气,多一些理解。

让自己的身体多一些活力,不要因为忽视和放纵毁坏自己的身体。

对别人所犯下的错误多一些原谅,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少一些原谅。

对自己的心灵多一些诚实,少一些愚弄自我的虚伪。

对邻人的志趣和事情敞开自己的心灵,少一些关注个人的事情。

少一些堕落,少走一些老路,多给自己一些惊喜。

更加严肃地对待我们的信仰,把它看成一种生活方式,不要把它看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忠诚,向着我们的理想每天前进一小步。

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

霍尔丹爵士在他的自传中讲述了他早年时期遇到的一件事。我们应该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还有六周的时间,他就要与一位漂亮的姑娘结婚了,这六周的时间对于他来说无疑是非常快乐的。他非常高兴,认为自己今后的生活也是快乐的。

但是,他所爱慕的这位姑娘突然与他解除了婚约。她没有对此做任何解释,有人告诉他,他再也见不到这位姑娘了。这样,他永远也无法了解姑娘这样做的动机。

以下是他针对这一事件所说的唯一一句话:“我非常感谢她给我这快乐的六周。”他没有责备对方,也没有说尖刻的话,只有感激。

虽然姑娘解除婚约可能是由于一些不光彩的原因,但是,这段美好的岁月在他的心中永远也无法磨灭。这段幸福的时光将永远留在他的心里,无法抹去。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生活持有正确的态度,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抹去我们的美好记忆。霍尔丹爵士讲述自己这段罗曼史的时候年纪已很大了,但是这段美好的记忆仍然存留于他的心中。

如果一个人能够珍藏自己的记忆,即使失去了自己的快乐,他也仍然不会感到孤独。只有我们自己,由于不能心存感激和不能把悲伤忘掉,才会剥夺自己的快乐。如果我们能够将其珍藏,一次的快乐就会变成永远的快乐。

死亡是可怕的,但是,没有快乐更加可怕。我们为什么要让快乐从身边溜走呢?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它、珍藏它,它就仍然属于我们。

即便是现在,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气与慷慨,快乐仍然会回到我们身边。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这一简单的真理,即便是死亡也无法剥夺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变得贫穷。

即使我们所深爱的人,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已经变得没有价值,但是美丽的事物是永恒的,我们迟早有一天会重新发现它。

如果我们能够记住这一真理,我们就永远也不会再害怕接受伟大的事业和深厚的爱。

追求学习享受快乐

鉴智《信心铭》说:“无幻空华,何营把捉。得失是非,放却一时。”这句名言是说:一切荣华富贵是虚幻无实的,何必劳碌一生去追求,不妨把得失是非立刻抛弃。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片玉米农场,某人看见其主人在那里辛苦工作,便问道:“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工作?”主人回答说:“提高收成,多赚点钱嘛!”“赚那么多钱又干什么?”“好买更大的农场啊!”“买更大的农场干什么?”主人闻言,无话可对。

农场主或许从劳动中找到了乐趣,但是,照他的话说,则一辈子都在为工作而忙碌,永无停息地工作。这又如何享受人生呢?

对我们凡夫俗子而言,远离利害得失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要生活,但这一辈子若趴在算盘上过日子,那又有多累啊!能把荣华富贵看成身外之物,那也算是“智圣人生”吧。

才华横溢、博闻善辩、英勇果敢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但是,这些并非最可贵,最可贵的是一个人优良的道德品质,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善于取人之长,勇于改己之过,使自己日趋完善。

范缜是南北朝的思想家,小时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过着穷苦的生活。他自幼聪明过人,很小就开始在家自学了。十八岁时,他成了乡里有名的“才子”。

有一年,范缜对母亲说:“我想外出求学,去见见世面。听说沛郡相县的刘先生,人品和学问都很好,我想到他那里读几年书,行吗?”母亲答应了。

范缜流着眼泪拜别了母亲,穿着布衣草鞋,徒步走了三十多天,行程1000多里,来到刘家。

当时,刘招收了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都是达官贵人的子弟,他们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坐着漂亮的马车,还有书童陪伴,佣人伺候。看着范缜身上穿着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草鞋,吃的是粗茶淡饭,就经常在一块叽叽喳喳地说:“瞧他那个乡巴佬样儿,从那么远的地方来,连个车也没有,穷光蛋。”

范缜假装没看见,也没听见,他深知,学好了,比吃好、穿好更重要。经过几次交谈,刘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学生。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刘:“你的学生中,谁最有出息呢?”“范缜!”刘毫不犹豫地答道,“他吃的俭省,穿的寒碜,可将来最有出息的也就是他。”

减弱私心勇于承担责任

狭隘的人,往往自我意识很重,因此要想使自己变得大度起来,首先要有意识地淡化心中的自我意识,对别人的言行少去计较。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加利福尼亚的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了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而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长办公室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博斯表示感谢。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董事长办公室发来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第二天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联络被中断的货源。

三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昼夜不停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个小时。当初劝亚伦·博斯领取保险公司赔偿金一走了之,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现在,哈理逊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

世界上任何形式的灾难,其实都是人的灾难,一旦人的灾难被化解了,希望也就降临了。

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看法

要理解别人,体贴别人。盲目地否定别人的意见,许多时候只是因为对别人的排斥。如果能够做到理解别人、体贴别人,那么就能少一分盲目。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见解的独到性,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地看问题,那么你就会发现固定在某一个立场上,固定在自己的立场上,有时显得多么傻。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见会使你大动肝火,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制。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或者冰岛在赤道上,你根本不用发怒,只需对他的无知感到哑然失笑。只有那些双方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的事情,争论才会最激烈。因此,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别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怒不可遏。通过细心观察,你会发觉也许错误在你这一边,你的观点不一定都与事实相符。

在我们的一生,很可能每一步都是对的,但是人生的大方向错了,这样就把最重要的事情耽误了,把最重要的东西遗失了。其实人的真正使命在于找寻坦坦荡荡的、随心所欲的、宁静致远的感觉。用一句幽默的话说是“与生活讲和”。在人际交往中,让步是一种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步不是懦弱、失去人格的表现,而是一种修养。让步其实只是暂时的、虚拟的退却,为进一尺有时就必须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让,为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况且有时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反而会使自己受益无穷。

乐于接受人们背后的议论

A·J·斯彭德告诉我们一个很多人都难以意识到的现象:别人在谈论我们时,其自由程度就像我们谈论别人一样。事实也本该如此。

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我满足,以至于当我们突然发现这一事实时,我们就感觉到有些惊讶。

毕竟,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经常会成为他人的谈资,即便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他们讨论我们,评论我们的性格和能力,甚至还经常背后取笑我们。

他们对我们的评价是客观的,也是友善的,如果我们能够变成一只耗子,躲在墙里偷听他们的谈话,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在我们生气之前,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境遇与我们一样。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对别人的评论同样也是友善的、客观的。

有很多话,如果背后说,可能不那么刺耳,但如果当面说可能就会显得不礼貌。这些话即使不鲁莽,也是有关个人隐私,令人难堪的。

人们在林肯的背后称林肯为“老亚伯”、“诚实的亚伯”,但从没有人当面这样说过。林肯是一个有威严的人,即便是他的同事,也不会对他过于亲密。可是,这样的称呼却对林肯表示了一种敬重、热爱和亲近。

同样,一位记者可能会以一种粗放的笔触来描写一位总统或者总理,而在当面则不可能这样说,即便他们是朋友也是如此。

“如果没有别人对我们的这种评论,生命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如果朋友们对我们感兴趣、愿意讨论我们,我们应该乐子接受成为他们的话题。”

当然,我们也不应当怀有恶意,把好的说成坏的。这种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毫无疑问地,你在工作上是一个全心投入的人,而且几乎是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主管交给你的任务,你从来不打马虎眼,要求你额外超时加班,你也毫无怨言,同事拜托你的事,不管是不是你分内的职责,你总是不忍拒绝。其实,你早已忙得分身乏术,焦头烂额,但你还是强打精神说:“没事!没事!”没有人知道你累得半死,但是,你就是不愿开口对人说“不!”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碍于情面而不敢说“不”,或者因为不好意思说“不”,结果很多原本明明不该是自己的事,统统落在自己头上。要不就是所做的事大大超过自己的能力负荷,让自己面临崩溃的边缘。

做老板的都喜欢全力拼命的员工,但你可知道,如果你一心讲究牺牲奉献,处处想讨好别人,做一般人心目中的模范员工,最后你可能会丧失自我。

最明显的现象莫过于,你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你并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不满的情绪,你也强忍去做。你认为别人把这些事情交给你做,是因为看得起你,信任你的能力。如果你一旦拒绝,别人就会怪罪你,批评你不善于与人合作,使你产生一种罪恶感。总而言之,你不希望你的印象被别人大打折扣。

在一个团体中,这种“讨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行为心理学家称这种举动为“寄生依赖者”——企图凭借外在的人和事来提升自我的价值。然而,行为心理专家发现,绝大多数寄生依赖者都不快乐,他们内心很容易焦虑。这种人往往过度依赖别人的期望,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渴求别人赞美来寻求自己的定位。如果不能得到好评,他们就会自责,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

根据分析,很多“工作狂”都是寄生依赖者。他们每天工作动辄超过十几个小时,就连节假目也不放过,他们兢兢业业,牺牲了个人的休闲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在他们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之际,却日渐疏离了与家人的关系。这种过度依存于工作的工作狂,就像是沉迷于赌博或宗教信仰一样,行为完全被控制。

对工作狂而言,一旦不必工作,拥有了自由,就好像是遭人遗弃。所以,任何事他都想一手包办,那样可以让他觉得被人爱戴,代表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你劝他:“何必那么累?有些事可以交给别人做嘛!”他会用更坚定的语气回答你:“我不做不行!除了我,还有谁能做?”表面看来,工作虽然是束缚,捆绑他动弹不得,其实反而让他觉得安慰,令他产生被人关心、被人需要的满足。因为他相信,当他工作卖力的时候,别人才会注意到他的一言一行。

还有的人,则是缺乏自信,担心拒绝别人,好像就表示自己太懒惰,太不通情理,会遭受责骂。他们害怕别人的权威,为了博取好感,维持与别人的关系,即使是无理的要求,也只得点头说“好”。

心理专家同时指出,比较起来,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成为寄生依赖者。因为女性从小就被教导要“服从”、“听话”、“温顺”,当别人有所要求时,“拒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很多女性成长以后,周旋在丈夫、儿女、公婆、老板之中,她们极力扮演好各种角色,处处讨好别人,一旦她们发现自己力不从心,就会陷入极度沮丧的情绪中。

事实上,我们常常过度在乎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就好像我们常常听到调侃别人的一句话:“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人是不能被取代的。如果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你的责任,妄想完成每一件事,这根本是在自找苦吃。你真正该尽的责任是,对你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你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价值观的优先顺序,确定究竟哪些对你才是真正重要的。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这绝不是自私,而是表明你对自己道德意识的认同。

你虽然赞成这种说法,可是你觉得还是有些为难,你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不”。真有那么困难吗?其实那是我们天生的本能。心理学家说,人类所学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就是用“摇头”来说“不”,譬如,一岁多的幼儿就会用摇头来拒绝大人的要求或者命令,这个象征性的动作,就是“自我”概念的起步。

“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一个人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当你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你“是”一个不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勇敢说“不”,这并不一定会替你带来麻烦,反而是替你减轻压力。如果你现在不愿说“不”,继续积压你的不快,有一天忍耐到了极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面对难以收拾的残局,别人可能会反过头来不谅解地问你:“你为什么不早说?”

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点,有时候,你可以勇敢地站出来说“不”。记住,你不必内疚,因为那是你的基本权利。

越过人为的防线

你肯定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只有克服这一障碍,才能为良好的接触打下基础。无论是大学毕业还是其他任何刚来到新工作环境的人,在工作的初期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同事对自己存有一种本能的心理戒备防线。

这是由于陌生感而产生的心理“禁区”,必须尽快设法予以消除才行。否则的话,会影响你与同事的关系。

消除这个禁区的方法,就是取得大家的信任。

在与同事交往时,在人品上获得信任比在能力上获得信任更有效、更迅速、更持久。这是因为,信任是一切好感豹基础,它会将美好的色彩洒在你的身上。

1.诚恳面不虚伪。心理学家曾对500余人进行过测验,居前几位的优良品质是正直、坦率、忠诚、真实等等;而不良品质主要是不守信用、欺骗、奸诈等几种。

诚恳是人际交往中如金子一般的品质,诚恳的人对待竞争是公开的。竞争时是对手,而等到竞争的胜负确定以后仍然是朋友,这是应该大力提倡的现代人的优良品质。

与同事相处时,无论你是否与他存在事实上的竞争关系,一定都要做到坦诚相见、以诚相待。

有些人认为,要想得到同事的好评与赞美,只要阿谀奉承、曲意逢迎、委曲求全等才能做到。实际上,这是极为错误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借用培根的名言:“成功与美德是衡量人生事业的两把尺子,同时具备这两者的人,是幸福的。”

2.随和而不固执。人们爱将随和理解为讨好别人,将固执孤傲看作不同流合污,其实,这还是固执的体现。

随和与同执,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和态度,其所导致的结果也相反。

固执的人,不相信个人的内心体验,缺乏更为广泛的社会空间概念,他们在自己与大众之间筑起了一道彼此隔离的屏障,其结果是把自己孤立于众人之外。

随和是为人亲和、宽容,是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的表现。随和的人,有人生的快乐,有众多的朋友,对同事和领导都不拘束不苛求,这样反而更容易让领导欣赏自己,让同事赞美自己。

3.自信而不自卑。自卑的浅层表现,是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自卑的人,并不一定真的能力差。例如,第一个发现脱氧核糖核酸的科学家弗兰克林,在遇到权威的挑战的国际会议上,竟然违心地承认自己的发现是错误的,将本应该由他获得的诺贝尔奖拱手让给了别人。

弗兰克林的悲剧在于他缺乏应有的自信,致使良好的机遇迅速流产了。这实在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相信自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最值得信赖的是自己的智慧和潜能,而不是别人。

因此,为了让别人信任你,就请你先相信自己吧!

假如你自己都无法做到相信自己的话,那么别人就更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你了。久而久之,只能导致这样的恶果;每一位同事都认为你是一个无用的庸才。

谁都不愿意与一个庸才建立融洽亲密的关系,更不会赞美一个庸才。因为如果他这样做的话,他也会被别人认为是一个庸才。

4.热情而不冷漠。热情是一种可以使别人感觉愉快的美好情绪。在工作中,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二是热情地关心和帮助自己的同事。

勇于实现自我的人,工作对于他来说,不仅是实现自我的手段,也是心理和人生的美好追求,是欢乐的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在工作中,你不仅要爱自己的工作,更要爱自己的每一位同事。

只要你能对周围的同事表示出无私而又真挚的爱,你的爱很快就会得到反馈,周围的同事一定会给你回报更多的热情、更大的爱心。

一个具备热情的人,即使在一个对他而言相对陌生的环境里,也会很快受到同事的欢迎和赞美。

做个简单快乐的人

理想是生命的动力,但一旦人们过分执着于它就会变成一种生命的桎梏,你的生命也必将因此而倍感沉重,最后在不断失望的重负中委顿、死亡。切记:“平凡的即是伟大的”这样一句格言。一切伟大的事物都是在“平凡”的积累过程中诞生的。

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树那样结出许多果实,也嫉妒而死;葡萄树呢?则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子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升出美丽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花草树木等植物也都是因为自己的平凡而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项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看了看这根渺小得几乎不能再渺小,平凡得几乎不能再平凡的心安草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却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株榕树,或者一株松柏、一些葡萄、一颗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什么的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你希望于我的是要我做小小的心安草。”

也许你会认为,甘心做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的想法过于消极。有些聪明能干、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总是瞧不起那些平凡过日子的人。他们认为这些人“没出息”、“微不足道”、“活得没意思”,而且他们发现自己奋斗失败,无所作为时,面对和常人一样平淡无奇的生活时,他们就会觉得生活无聊透了。因而生出了无尽的烦恼。

其实平凡中有时候也含有一些伟大的道理。或者说是因为平凡所以伟大。荀子的思想中,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没有大烦恼与灾祸的日子,就是天大的幸福。而古希腊的大哲人伊壁鸠鲁说得更经典:“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生活有目标,想出人头地,可以说是一种相当积极的心态,可是这必须建立在对平凡生活的肯定之上。唯有对平凡生活的肯定,才能让人更发愤向上。相反的,如果对平凡生活的状况一直抱着不满的态度,那么想出人头地的想法,反而会给你带来负面的影响。

不管生活怎么平凡渺小,一个能把一家大小的生活都照顾得很好的母亲,就已经有足够的理由值得我们尊敬了。不仅我们需要这样想,这些默默耕耘的人更需要有这样的自信。那些不懂得成功艺术的人,通常是那种不懂得从平凡中找出伟大的人。

“如果能够抛掉一切的野心,平平和和地孝顺父母,照顾他们终老,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成就了。”田山花袋说。是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功哲学,只要你能够打心底深处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满足,那么你就已经离成功不远了。一个人如果无法成功对待人生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为了做到这点,最重要的是必须能够在心里面描绘出自己成功的样子来。

有着敏锐的感性,也是艺术至上主义者的芥川龙之介,说过这样一句话:“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快乐,必须从日常的琐事爱起。”这句话你不用担心无法理解,只要照字面的意思解释就可以了。人生其实就是由一大堆琐事所堆积起来的。然而就是因为是琐事,所以我们大多都不会去在意它,甚至也记不得它。然而,想去爱这些琐事,并且把它们都做好,必须有相当的努力与能力才能做到。

在公司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种人。他们看起来相当朴素踏实,说穿了也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可是就是能够把事情做得有条不紊,并且步步高升。

“为什么像那样的人也当得上经理呢?”

“也许因为他善于拍马逢迎吧!”

像这样的想法,是绝对错的。那是因为这种人善于处理公司中的琐事才有今天的地位。相反的,那些叱咤风云于一时的人,往往到了最后都会被遗忘,因为他们虽然相当的抢眼,可是对公司而言,他们的贡献却不如那些善于处理琐事的人。

因为平凡是一种十分积极而有意义的心态,因为只要你把自己对人生的苛求抛开了,你就不会再有挑肥拣瘦的想法而愉快地接受现实中的繁杂琐事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生活的道理。如果你觉得自己并没有特别杰出的能力,那就尽可能地试着做一个平凡的人,把琐事都做好,因为公司和人生的事务有九成以上都是烦人的琐事。如果你能够把那些琐事做好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和那些有能力的人一样,受到很高的评价。

千万不可以小看这些琐事,说不定它有时候也可能是改变历史的关键。到那时候可能会在无意中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

被人们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的爱因斯坦曾告诉我们:“不要努力去做一个成功的人,宁可努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他不但给我们指明了一个人生发展的趋向,而且也教给了我们一种对待人生的方式,我想,这可能也是最有智慧的人生箴言吧!

在一处荒芜的山脚下,一群正在玩耍的孩童见到一位行动迟缓的老人,背上背着一袋沉重的树种,手中握着一把小铲子。老人用铲子吃力地将树种埋入地里。

大家好奇老人的动作,老人对小孩说:“我在这附近已经种了一万粒种子了。但其中可能只有百分之一会发芽成长。虽然机会不大,我仍希望在我晚年可以做点有用的事。”

二十年之后,小孩都长大成人,又回到这个山脚。这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老人当年的付出,使得这一片不毛之地成为树木参天的森林,一大片的绿色林木,令人赏心悦目。

你现在默默地付出,或许不能一下子看到成果,然而当树籽植入土中,总有发芽滋长的一天,若干年之后,当后代子孙望着这片茂盛的森林而感慨前人的恩惠的那一刻,他们心中想的不一定是什么大英雄,而是类似这样行动迟缓的平凡的老人,此时英雄是谁?谁又会在天堂里笑得更开心呢?

做一个最快乐的人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国王感到自己很烦恼,很痛苦。于是,他命令手下的大臣,去寻找世上最快乐的人。这个大臣在漫长的旅程中,首先访问了许多当官的人,发现当官的人并不幸福,没有快乐,整天为公务所累,十分烦恼。于是,他又去访问做工的人,发现做工的人同样烦恼,没有什么快乐。他再去访问农民,农民同样也是烦恼。他以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快乐的人。

终于,他在路边看到一个流浪汉,这个流浪汉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几乎没有什么烦恼。这使得大臣大吃一惊。大臣回去把这件事翻来覆去想了几天,终于弄明白:世上本来都是快乐的事情,所谓痛苦都是自己内心产生的。

快乐是什么——快乐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我们得主动寻觅、用心去追求,才能得到。当你尝试新的事物,接受新的挑战时,你就会因发现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而惊喜不已。有梦想、有追求,就会有快乐。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到目标时的辉煌,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

快乐是什么——追求快乐的途径有很多,不要死心眼就认准最好的事情只有一个。我们的生活态度永远应是处之泰然,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该放弃时就放弃,从挫折中吸取教训,相信还有一条大道通罗马。

快乐是什么——我们要学会只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承认自己的弱点,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帮助和忠告,抛弃自己心头承受的“成就”的压力。相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快乐是什么一只顾自己的人结果会变成自己的奴隶。如果只为自己而活,生活就会变得狭隘,处处受到局限。“人类需要爱”,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当你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爱时,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快乐是一种心灵状态,快乐不是来自于物体,它也不是一件东西。快乐也不需要穷追不舍——你不需紧紧抓住它,因为它就在你心中,你已经得到它了。但这并不表示你就不需贡献一些精力给它。快乐就像一场宴会,你坐下来享受其中的乐趣——但只有你要它、你已准备好迎接它时才翩然到来,准备让自己快乐吧!让快乐发生吧!

威廉·詹姆斯是实用心理学的权威,他曾经发表如下的见解:“行动似乎是随着感觉而来,可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假如我们可以使我们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可以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换句话说,威廉·詹姆斯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仅凭“下定决心”就改变我们的情感——可是我们能够变化我们的行为,而当我们变化行为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我们的感觉。“于是,”他进一步解释道,“假如你感到不快乐,那么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辞好像已经感觉快乐的样子。”

这种简单的办法是否有用呢?你可以自己试一试。使你的脸上露出一个很快乐的笑脸来,抬头挺胸,好好地深吸一大口气,然后唱一小段歌;假如你五音不全,就吹口哨;若是你不会吹口哨,就哼一段小曲。你就会很快地发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也就是说,当你的行动可以显出你快乐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这就是能在我们生活中创造奇迹的大自然的基本真理,假如我们想培养宁静和快乐的心境,请记住下面的原则:“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能得到快乐。”

快乐也能“传染”

一位女士曾向她的朋友诉说自己的苦恼。她对金钱和物质享受并无强烈的欲望,所以平淡清贫的生活并没有使她烦恼。可是她并不快乐。为什么呢?原来是周围的人让她不快乐。她非常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和评价。她尽心尽力地操持家务,是为了让丈夫满意;她小心翼翼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希望能够获得老板的赞赏,同事们的褒扬。甚至她每天的衣着打扮都让她浪费掉早上的许多时间,因为她怕穿得不得体,会使同事们私下嘲笑自己……“没办法!谁让我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呢?”她幽幽地说,“我关注别人对我的每一个眼神和表情,生怕我会使他们不愉快,生怕他们会对我不满意。他们让我每天都紧张着,很累的,我怎么能快乐起来呀!”

显然,这位女士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把自己的完美愿望延伸到了周围的人群,让别人对她的评价成为完美与否的最终参照与界定。但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评价体系不尽相同,整齐划一的完美愿望注定只能是泡影,所以烦恼丛生,快乐当然无从说起。

人的心情也和天气一样,时晴,时阴,时风,时雨,常常变化。因为我们的生活是这样复杂,不管我们怎样快乐,也总有时候会受到周围事物的干扰。

一位先生在办公室里刚完成了一件愉快的任务,神采飞扬地回到家里,满心想和自己心爱的妻子分享一下这份光荣和快乐,却不料一进大门,就看见太太蓬松着头发,衣服纽扣也没扣,拿着鸡毛掸子在打孩子。这位丈夫的满腔高兴,马上化为冰冷,在失望和不耐烦之下,也许就此和太太吵上一架,换来几天烦恼的日子。

太太们也常常免不了有这种情况。当她手脚不停地忙了一天,在丈夫下班以前,赶着整理好了房间,打扮好了自己,收拾干净孩子,满心希望丈夫回来之后,和她分享这份难得的宁静。却没想到,丈夫在办公室受了一肚子气回来,一进门连鞋都不脱,把公事包一扔,就躺在床上看报去了。太太一面痛惜刚擦干净的地板,一面伤心丈夫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劳动,情绪马上变坏了。

我们无论是在家里,或是在办公室,在学校里,都免不了在情绪上受到别人的干扰,而使原来晴朗的情绪突然布上一层乌云。问题只在我们能不能在黑云密布的时候,保持一点冷静。我们没有多少力量去左右环境。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总难免遭到拒绝或受到打击而失望。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能试一试,在自己心里好好地留出一片小小的、安静平和的地方,来保住一些快乐的种子呢?

当环境中的人或事令我们受到伤害或打击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抛开那些无益的气恼,而在自己内心这片快乐的园地里找到希望、安慰和鼓励呢?

一天早晨,钟小姐一进办公室门,便闷气地对同事说;“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早晨,那个印刷厂的柳先生好像不大高兴似的。”

“怎么个不高兴法呢?”

“平常他都是非常客气,笑容满面。今天早晨,他笑是笑,可是笑得很勉强。”

“这是什么缘故呢?”同事抬起头来,仔细注视着钟小姐的脸。他明白了这天早晨,钟小姐有点伤风,又好像没睡好觉,两眼红红,不大睁得开,两颊的肌肉下坠着,嘴唇显得特别突出地翘起来,好像非常恼怒的样子,跟她平时活泼愉快健康的情绪相差很远。谁要是看到钟小姐这天早晨的样子,谁也不能轻易地就笑起来的。有些时候,我们感到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不大好,不热烈,不亲切,或不友善。为什么呢?我们闷了,气了,越想越不开心。可是完全不知道这一切正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如果这时候,有人突然拿一面镜子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一定会吃惊地往后跳的。“这是怎么一回事?我的样子这么难看。这真是糟糕!是的,真是糟糕。”是我们自己的这种神气,再加上我们当时说话的声调,把别人的笑容和愉快都赶跑了,把别人对我们的亲切与温暖都冻结了。

是我们先向别人注射了不愉快的情绪,而这不愉快的情绪,又反过来影响了自己。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若要自己快乐,先使别人快乐!

如何学会感受生活的幸福

人可以终生与无聊为伴,可以长期与痛苦共生,可以麻木不仁地了此一生,可以稀里糊涂地走完人生羁旅……惟独很难与幸福长相厮守,让其成为自己寸步不离的朋友。似乎幸福这东西是一种不确定的存在,亦幻亦真,时隐时现,远观依稀存在,近看踪影皆无,常让人发出无奈的喟叹。谁敢妄称自己为捕捉幸福的高手呢?

然而,尽管幸福飘忽不定,也绝非虚妄之物,它真实地存在着,而且许多人都曾实实在在拥有过它。三毛所说“快乐是不堪闻问的鬼东西”是带着情绪说的,不足为信。梁实秋的“内心淡然则无往而不乐”虽很能代表一些人的观点,又太玄了。很多人主张入佛门、禅门中去求乐,也不一定未得到。真实的幸福恰恰都不是先求而后得,而是在困境中与之邂逅的。

一位思想家一直抱怨没有鞋穿,见到没有脚的人之后,他因自己的健全体味到了幸福——这个故事已经被广为传诵。一个失恋者被痛苦折磨得死去活来,他恨命运不济、造物不仁,使自己变为孤独而又奇零的人,但当他见到一个失去双臂的人用脚写字、缝衣服的时候,突然觉悟到丢失一位心上人比起丢失双臂来实在微不足道,虽失掉了心灵缆系,终究还能重新振作起精神饱尝青春之甘美、沐浴生命之恩泽——他从振作精神中体味到了幸福。

一个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女孩嫉妒周围的那些文身穿鼻、裹腹束腰的时髦客,她为自己没有能力走进这一时尚而郁郁不乐。直到有一天,她走在大街上,无意中被“星探”发现,从此成为模特。她从这一惊喜中收获到了幸福。

一个百无聊赖的人除了打麻将、玩牌,简直不知怎样打发时光,牌友离去了,他陷入莫名的空虚寂寞之中。一天,他找到了一份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这份工作使他失去了闲暇,却使他意外地与幸福不期而遇……我自己也有过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1999年,我患了重病,生命的上空黑云压顶,让我透不过气来。这一年几乎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被囚拘在医院的白色围墙中,回眸凝想,突然感到以前的生活都是幸福的,幸福从此刻戛然中断,那之前我从没有受过重病的折磨,不知道我是否已经处在死亡边缘,是否生命的一脉心香会就此结束。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恐惧。同一病室的Y君上午还在与我谈笑,下午,医生查房,探其鼻息,已经奄然物化。这可怕的场景使我默然良久,垂眼自顾,突然产生出一种恋眷生命的情怀。生命如此美好却又如此脆弱。幸福近在眼前又求之不得,想到此,眼泪不禁滚落下来。莎士比亚曾说,眼泪是最宝贵的液体,不能让它轻易流出,但是此时,不得不任它撒落,因为它是被对幸福的无限眷恋逼催出来的。我脑子里突然萦绕起关于幸福的话题,觉得平日不可捉摸的幸福现在突然轮廓清晰了起来: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一个天平,那么天平的一端是生命,另一端无疑就是幸福。在生命垂危的关头,天平高高地翘了起来,将幸福升到空中,渐渐远离了自己。

这时,惟一的企盼就是希望生命把翘起的天平压下去,以使幸福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幸福所托举着的不就是对生命的渴望吗?我突然意识到:活着即幸福,幸福是常在的,这才是颠扑不破的命题,过去对幸福的一切阐释都显得那么牵强。可是为什么在安然无恙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当时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但我还是在做最后挣扎,用仅有的一丝力气祈祷上苍:用我的全部财产换取生命吧,除去生命,我什么都不要,只要活着,有快乐与我同在就是圆满的,还要其他东西做什么呢?

在绝望中祈求的那种幸福是最真实的幸福。

求生的欲望化为了一种力量,幸福的召唤化为了生命的庇护神。奇迹终于出现了:我的病开始出现转机,当病痛稍有缓解的时候,我感到一阵轻松向我袭来,亲吻我的脸颊,撩拨我的欲望,我甚至在病床上隐隐约约体昧到久违了的幸福存在。痛苦每减少一分,幸福便增长一寸。我的生命最终获得了解救。我自己也始料不及,当我完全复原后,幸福与生命就成为忠实的伴侣,再也分不开了。疾病把点点痕迹留在了我生命之树的树干上,留下记号,时时警示我不要亵渎或虐待幸福。

从此,幸福再不会从我身边溜走了。

以愉快的回忆美化人生

以愉快的回忆增加快乐也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事实上不管你知不知道,回忆往往是建立乐趣的一大功臣。

要获得快乐,当然必须活在愉快的回忆里,但如果此时此刻能再加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则人生将更丰富、更有意义。当我们期待着某件事情——例如毕业、婴儿的诞生、假期的来临等等——能在那期盼的时候增加乐趣。未来的乐趣是从我们开始想到它到完成这段时间里快乐的重要来源。人的一生总该有值得他(她)期望达到的事,也由于充满兴味的期待使我们能努力克服目前的困难。

兼具长程与短程的期望是有益于我们的快乐的。有可能你在几个月前就计划好度假的每个细节,使它尽善尽美;或是写信期望收到愉悦的回音,计划于下星期做特别想做的事,计划于今晚做些除了看电视以外的消遣等,这种种都是为了增加生活的情趣与快乐而做的努力。

同时,以愉快的回忆增加快乐也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事实上不管你知不知道,回忆往往是建立乐趣的一大功臣。除了回忆过去的经验与趣事能唤起愉快的心情外,如能将过去的美好经验与现在的某些事联想起来,使这些事也能成为快乐的来源,更能增加快乐的成分,尽管这些事在别的时刻并不一定真能勾起快乐的心情——像边看球赛边吃热狗的滋味特别美味,在其他时刻或场合却不见得有这种感受。

曾有某人形容难忘的回忆能产生快乐,他说:“我曾在旅游淡季里,与一群收集社会变迁资料的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到牙买加去。因为是旅游淡季,所以旅馆里只有零零星星几位客人,我独自一人坐在空旷阴凉的阳台,吸一口甜酒,听海洋的呼声,海风轻拂脸庞,此情此景令我终生难忘。所以现在我常在夏日里坐在回廊上准备一杯美酒慢慢地享受,回想那种微风轻拂脸庞,心头沁凉的日子已成为我特别的一种乐趣。”

大凡人类都能深刻记忆那些特别刺激我们的事物,尤其是童年时的一些刺激与满足,会给我们留下终生的印象。如某些味道特别令人感觉舒适,就像花园里的芳香常令我们想起所深爱的祖母。甚至于泥巴的气味也许别人不喜欢,但你却特别钟爱,只因它使你想起祖母家的泥土房子。你也许一生特别喜欢以色列猎犬,因为你曾有过一只陪伴你成长的赛特猎犬。此外也许因为当你刚开始学习生涯时,父母的鼓励使你感觉学习是终生的乐趣。也可能因为你有双蓝色的眼睛及母亲总是替你换上蓝色的衣服,使你认定蓝色是属于自己的颜色。

当我们必须放弃某种习惯性的满足一段时间时,它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譬如一位纽约时报的长期读者,当他离开这个城市到他处旅行时,必定很难适应看不到纽约时报的痛苦,千方百计想弄一份——也许此刻更有成千上万个在世界各地旅行的美国人心里正在想着:“来一份滋味绝佳的马丁尼酒该有多棒!”。

只要你曾经和另一种不同环境的人于某段时间内交换生活方式,你必定很快地感受到人类是多么依赖于既定的满足。因为你将发觉即使失去少许的既定的满足,都能成为你交换生活方式之后感觉不快乐的重要原因。韦伯·南茜曾写一本名为《生活交换》的书,书中叙述她曾与另一位叫麦姬的女人交换生活方式的经验:她提到在这段交换生活的期间非常不快乐,因为她不能用口红或修脚指甲;她很想念那件心爱的衬衫;冰箱里的新鲜橙汁及她熟悉的香皂、洗发精与润发精混合气味的浴室。另一方面麦姬也怨言迭起:她抱怨现在必须忍受一些以前生活中极力躲避的事物,也就是那些会引起她不快乐的事物,例如政治、酒精饮料、虫子及盲目喊口号的爱国主义者等等。

永远快乐的8大秘诀

人世间,并非无烦恼就快乐,亦非快乐就没有烦恼。

那么人们能否一生都保挣瀹决地生活呢?请阅读下面8条:

1.承认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承认自己的弱点,乐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忠告,并有勇气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2.吸取教训。面对失败和挫折应该是从中吸取教训,勇往直前。

3.有正义感。在生活中诚实和富有正义感,朋友们就会乐于帮助你。

4.能屈能伸。对待人生的态度都应该是处之泰然,人的一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打击或其他不幸,要客观对待、随遇而安。

5.乐于助人。帮助别人,与人关系融洽,自然就会受人尊敬。

6.宽恕之心。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时,必须宽恕和同情他人。

7.坚守信念。当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坚守个人的信念。

8.心境开朗。只要牢记实践,快乐就会永存心间。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弗洛伊德文集1:癔症研究

    本卷包括中文版主编车文博所著的《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以及由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三部分。《导论》和《弗洛伊德略传》是中文版主编车文博研究弗洛伊德的精髓所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癔症研究》最初于1895年在德国出版,书中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
  • 我们都有拖延症

    我们都有拖延症

    本书详细讲解拖延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文中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使读者易理解并能够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理咨询站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理咨询站

    本书主要介绍了各种心理症状,以及通过各种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剖析,让读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人际关系中各种的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本书的目标是让你掌握一系列可以立刻派上用场的心理学知识和策略,使你能够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 趣味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密码

    趣味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密码

    本书从心理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案例,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外在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奥秘的同时,认识自我,了解他人,让人们做到在自己的行为方式及语言技巧的微小改变下,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成为职场上、亲朋好友中最受欢迎、最有分量、最能影响他人的人。
热门推荐
  • 遮天狂妻:癫狂一世又何妨?

    遮天狂妻:癫狂一世又何妨?

    现代百年花豹精穿成王爷家宠。一朝穿越,她是力量被锁,反被封印的妖精宠物,他是性格别扭,外表冷淡但占有欲极强的主人。当干柴撞上烈火,结局定是不死不休。朝权视野,腹黑皇上处处针对同胞子弟!诡异太子空降王府,拐走王爷珍宠!神秘豹族同宗忽然现身,目的却是助她复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魔后纪

    神魔后纪

    如果遇见是一切苦痛的源头,为何一切重来,我还是要去轻抚你的额头?人这一生,最悲伤的莫过于怀念。可比怀念还要悲伤的,是怀念过后,还要继续往前……那个少不更事的少年终于还是走到了命运的尽头——“你,相信宿命吗?”
  • 请你唱歌给我听

    请你唱歌给我听

    ???????乔晚第一次去酒吧买醉就遭遇了人生最大的难题: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难缠的人?后来,季屿拿着体检报告向她求婚,乔晚觉得,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男孩子。身为乔晚最好的朋友,陆容容匿名抗议:你怕不是眼瞎了吧?
  • 诸神天纪

    诸神天纪

    星空万界,诸天降临。战争再启,命运如何?远古圣人,西方众神,一个个神话人物再次出现,一个个神话故事再次被书写。......佛陀拈花;妖猴喋血。奥丁启天,黄昏再临。亚瑟死战,圣剑堕落。这是一个天使与恶魔联手的时代,这是一个佛门杀生的年代,众神陨,众神生。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星空征战史,在这个年代里,无人是荣耀,因为人人皆是荣耀。
  • 法则创造者

    法则创造者

    某天生命可以进化了,人,兽,道德,野性,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 伏羲人皇

    伏羲人皇

    十万年前,伏羲伐神失败,自此伏羲人族血脉被封印,沦为众族的口粮。十万年后,一个来自祖星伏家村的少年伏天带着伏羲的辉煌再度归来,人族将再度崛起!
  • 纵世逍遥小主母

    纵世逍遥小主母

    她,黑道排行第三的沙漠,人见人恶,所经之处一片鸡鸣狗盗。他,威廉世家的继承人,与齐家齐头领道的军火商。暗界风云变幻,最出名的一次洗牌,将她放在他身边。是冥冥天意还是暗中操作?且看他们如何一起扫清道路走向王者的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为什么我的游戏主线是当侦探

    为什么我的游戏主线是当侦探

    星黎2122年超现实游戏横空出世,写实的场景,超高自由度,游戏货币等价兑换现实货币,随机主线支线剧情吸引了全世界玩家争先恐后的进入。然而为什么主线是做个侦探???为什么明明是侦探主线却要给女鬼申冤???为什么明明是侦探主线却要去盗墓???为什么这个游戏世界只有我一个侦探???既然要我做侦探,为什么我不能探查属于这个游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