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在表面上看是一种少数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这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因素有着很大关系。相关数据表明,在城市中有8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某种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就得到家人太多的宠爱,而缺少管束,于是变得刁蛮任性,唯我独尊。所以,一旦有人冒犯了他,那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还击,从来不顾及后果。
一位初二的男同学在上楼梯时被邻班的同学撞倒了,他要求对方道歉,对方不但没有向他道歉,反而恶言相对,说他走路不长眼睛,被撞也只能怪自己不小心。
于是两个人大吵了起来,争执不休之际,便开始动起手来。他躲闪不及,脸部遭到对方狠狠的一拳,当他正要还击时,却被围观的同学拉回教室。于是他非常生气,放学后叫上几个要好的同学,带上水果刀在学校门口守候,见到打他的那个男同学出来就一起围上去,扎了对方三刀,导致其受重伤而被送进了医院。
青少年处于逐渐成熟、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人行为的稳定性差。当遇到某些挫折、在人际交往中发生某些矛盾一时难以处理时,便会处于紧张状态,常常会以偏激的方式表现出来。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苗,在家中被奉为掌上明珠,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把父母和他人放在眼里。加之自私、妒忌、报复等不良品格也是这些孩子所特有的,所以他们简直是天不怕、地不怕。但学校不同于家庭,与人相处如果不懂得忍让迁就,那么稍有摩擦,就会做出过激的事情来,后果只能由自己去承担。
此外,易于激动、情感强烈是青少年时期的又一特征,他们的情感波动性非常大。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够正确引导,他们就会见义勇为,品德高尚;反之,就可能做出打架斗殴、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而且还自以为是“一代英雄”。
教育小贴士
校园暴力的铲除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学校和社会要为孩子提供广阔、健康的活动空间,让孩子不再贪恋校外的不良场所。教师要认真管理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对孩子动用暴力,让孩子明白凡事要讲道理、讲平等。
在戒烟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中“烟民”的数量却有上升趋势。在中小学生违纪的情况中,因吸烟而违纪的人数占相当大比例,而且吸烟常与其他诸如酗酒、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丑恶现象伴随,有滋生蔓延之势,从而引起许多家长和学校的困惑与不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资料,目前全世界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吸烟引发的疾病,发达国家占相当大的比例。预计到2025年,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每年将达到1000万,其中,仅中国占200万。
相关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有33.9%的人吸烟。更加让人担忧的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吸烟率随着年龄、学龄的增长而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他们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年仅10岁就已经开始吸烟了。上海市对四所中学3214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更令人震惊:其中,尝试吸烟的人数占23%,高中学生尝试吸烟的人数占59%,而高三学生尝试吸烟者竟达73%。
青少年没有经济收入,常常无法支付吸烟所需的费用。天长日久,就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使青少年犯罪率增高,殃及整个社会。那么,明知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有不少青少年亲身体验呢?这其中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吸烟
青少年大多好奇心强,许多事都想亲自去尝试一下,体验一下。见别人喷云吐雾,悠游自在,自己也想体验一下“饭后吸支烟,赛过活神仙”的感受。
刚刚走进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总会产生一种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黄毛小孩子了。同时对所见到的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凡事都想试一试,于是也想亲身体会一下吸烟时喷云吐雾、刺激自在的感觉。
有一个孩子,他的爷爷是一个老烟民,烟吸得非常厉害,一天至少一包。他每次去爷爷家,看见爷爷吸烟时喷云吐雾,一副惬意的样子,便在心理暗自猜度吸烟一定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于是,他对吸烟产生兴趣,很想去尝试一下。有一次,他趁爷爷不在的时候,偷偷拿走了爷爷的一包烟,躲在公共厕所里,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吸烟尝试。被呛得鼻涕、眼泪一起流下来,但是感觉很过瘾,很刺激,觉得自己像个大人一样。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一个小烟民。
好奇心是青少年学生最为突出的一个心理特征,很多新奇的事物和新异的行为对他们都有很大的诱惑力。虽然这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是学习的最好机会,但由于他们不会筛选,所以对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想试探一番,研究一下。当他们看到成年人手夹香烟,时而火花闪烁,时而云雾缭绕,惬意自在,便认为吸烟定是妙趣无穷,于是便急于跨越禁忌的“雷池”,要亲自感受一下吸烟的滋味。
由于青少年分辨好坏的能力和自控力相对比较差,对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缺乏防御和抵制能力,很容易受到影响。出于好奇、探索、玩新鲜等心理去尝试吸烟,虽然初学吸烟的滋味不是很好受,但是由于猎奇心理,还是学会了吸烟。大约有1/3的孩子是因此而变成小烟民的。
此外,有许多来自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他们从小就受到吸烟习俗的影响。平时,他们看惯了父母吸着烟做事,老师吸着烟上课,领导吸着烟讲话,对这些吸烟的行为充满了疑惑,极力想去“探索和实践”,去亲自体验吸烟的滋味。
模仿别人扮成熟
人类行为的形成是个学习、模仿、逐步定型的过程。青少年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时期,老师、家长的吸烟行为往往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加之目前许多电影、电视中的英雄人物、领袖人物的吸烟行为,也都对青少年吸烟产生了误导作用。
大多数吸烟孩子的家庭中都有人吸烟,而且主要是父亲。许多孩子吸的第一支烟,就来自父亲的烟盒。这告诉我们,很多家长自己吸烟不说,还不重视自身的吸烟行为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无意中在孩子面前流露出“长大成人才可以吸烟”的思想。于是就有很多孩子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认为吸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便开始模仿大人吸烟。
有一位中学生是在看着爸爸吸烟中长大的。很小的时候,父亲一只手抱着他,一只手里夹着烟,看着那点星星之火,不停地冒烟,他就要伸手去抓,父亲说:“小娃子,不能吸烟。”于是,上了小学后,他就常常把铅笔夹在手指间来模仿父亲吸烟的动作。而今,他已经是中学生了,看到学校里很多男同学的口袋里都装有烟,还时不时地几个人聚在一起“过把瘾”,那一吸一吐的神情和父亲是那么的相似,无时不在流露出一种成熟和潇洒。于是,他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吸烟了,便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一包烟,加入了吸烟的行列。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学习成长,由青涩走向成熟的阶段,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会日益增强。这样,他们往往会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成熟。但是孩子毕竟尚未完全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自制力也比较差。他们觉得父母、老师吸烟的动作很潇洒,于是刻意模仿他们吸烟时表现出的安闲自得、快乐无穷的神态,他们甚至认为吸烟的姿态体现了“成熟美”,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烟民队伍。
孩子心里都有他们崇拜的偶像。他们对偶像的言行、举止常常表示羡慕而刻意模仿,因而易受偶像吸烟行为误导。看到影视中正面人物在思考问题、拟订作战计划、制订侦破方案时都吸烟,于是认为吸烟潇洒有风度,是男人的象征,自己就会去模仿影视人物吸烟,还自认为自己也是“英雄人物”。
此外,还有很多孩子是在同伴和同学的影响下学会吸烟的。看到同伴经常烟不离口,被烟雾环绕,感到没什么不对,加之同伴的教唆——让烟,于是你吸我也吸,从而相互模仿学会了吸烟。
想通过吸烟结交朋友
由于受社会舆论的错误诱导,许多人认为吸烟就如同喝酒一样,是现代社会交际的必需,如果身边的朋友都吸烟,而自己不吸,就很难融入他们中间去。于是,很多孩子也把吸烟当成是联络感情的纽带。
在与同学和朋友的交往中,大多数的学生,受到家长和社会不良风气的误导,把吸烟当成是必不可少的交际方式。尤其是和朋友、同学在一起时,总会受到他人对于吸烟的鼓励或敬烟。比如,大家一起聚会娱乐时,有同学或朋友敬烟,碍于面子,又不想伤了和气,就只有不拒绝,于是久而久之形成了吸烟的习惯。
曾有一个吸烟成瘾的孩子这样说:“那年我的同桌老偷他爸的烟吸,他劝我吸,说吸烟挺好玩儿的。于是,我就试着吸了几口。说真的,当时给呛得不行。但想到是男子汉,连烟都不会吸,怕被他们瞧不起,因此,我就忍着吸下去。哪想到,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只要不吸烟了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就这样,我上了瘾。不过,吸烟也不是没有好处,还能交到许多朋友呢……”
由于受“烟酒铺路”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孩子从成年人那里获取了间接的交际经验,认为吸烟是结交朋友的最佳方式。尤其是那些性格开朗、外向,喜欢广交天下朋友的孩子,尤其重视吸烟带来的神奇功效。因而许多孩子对吸烟的看法是:“烟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不再陌生,增进感情,提高办事效率。”如此看来,不要说成人,就是孩子,都深信要想办事顺利,联络感情,就需要以烟引路。
在天津一所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男同学之间相互敬烟已成为流行风气,无论是在路上遇见,还是寝室间串门互访,见面总要先敬上一支烟,然后再进入主题。
甚至有的学生在竞选干部、评奖学金、评三好学生中都利用香烟来“开路”。可以说,烟已成为当今青少年与人交往的黏合剂。
调查表明,我国吸烟人口所占比例非常大。无论在各种公共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会看到人们以烟相待的一幕,即使在电视和电影中,也少不了吸烟的镜头。
可以说,吸烟已成为无法摆脱的社会环境,而这种无法改变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与身心健康。
一抽解千愁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又很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而自身知识,经验又不足,情绪不稳,心理承受和自我调节能力也不强,所以他们往往会通过吸烟来寻求心理上慰藉。
有些孩子吸烟是为了解除烦恼、排除不快的情绪。尤其是一些青春年少的中学生,情感比较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打击,一旦受挫,就会处在失意、厌学、消极的心理状态中而不能自拔。为寻求心理慰藉、消磨时间或在另一方面为了表现自我而吸上了第一支烟,接着便一发而不可收。
有一位高一的学生,是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了就读的这所重点高中的。但是第一次考试没有考好,那天晚上,他向别人要了一支烟。后来,一有心烦的事他就会用吸烟来消解。没过多久,他就迷上吸烟了。在下课的十分钟里,也会偷偷地躲到校园没人的角落吸烟,在深夜里同学们都熟睡以后他会躲到阳台上吸烟。现在,他发现甚至连上课的时候都想吸烟,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了,就用自己的零用钱或是买早饭的钱来买烟。
青少年大多没有真正地接触到社会,因而缺乏社会经验。他们的思想还比较稚嫩,对自己的人生与未来充满幻想与希望,并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与自尊心。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单纯和幼稚,对人对事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自制能力。一旦遭受诸如考试落榜、比赛失败、朋友矛盾、父母训斥、老师批评等后,就会感到羞愧难当、内疚不已、丧失信心。
如果这时没有人去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并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摆脱烦恼的话,他们就会为了逃避受挫的现实,为消解苦闷而去吸烟。因为烟可以暂时麻醉人的神经,使其暂时忘却不愉快的事,获得一时的解脱与快乐,即所谓“一抽解千愁。
”正因为抽烟可以帮助他们排解烦闷,所以不少青少年在受挫时,特别钟爱“烟”。
此外,有些孩子吸烟是为了寻找心灵寄托。由于升学与竞争的压力,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逐渐变弱,需要寻求新的寄托。于是,就把吸烟当成了人生的信仰,吸烟可以让他们忘记孤单和寂寞,寻找生活中唯一的一线温暖。
对烟的错误认识
吸烟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尽管人人知道吸烟是社会公害,对健康百害而无一利,可是吸烟大军的队伍仍在壮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吸烟的队伍中来。
庞大的消费群体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烟民大国。人们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逐步形成,但在社会对烟草的危害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我们身边的小烟民队伍却在日益“发展壮大”。为何会这样呢?根源就在于孩子对烟形成了一些错误认识。
有些孩子受传统意识影响,认为吸烟不仅是男子汉的象征,还有提神、抗疲劳之功效,对脑力劳动的人很有帮助,于是在考前熬夜复习或思考问题时就想借助吸烟来驱赶睡意和提高学习效率。
还有的竟错误地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不过是广告媒体的大肆渲染,并不可信:我父亲抽了几十年,至今身体健康硬朗;邻家大叔从不吸烟,却因肺病而死。所以,吸烟未必有那么大的害处。
有些孩子认为吸烟是一种时髦。很多孩子都崇拜电影电视中偶像明星的吸烟神采,认为吸烟时髦、潇洒、有魅力。有时听到女生说:“男生吸烟的姿势很好看,流露出少有的成熟与洒脱。”于是不少男生为赢得女生的好感,义无反顾地学吸烟。
有些孩子吸烟是为了攀比。在当今商品社会影响下,有钱的人摆阔气、讲排场,致使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常通过烟的档次来标明自己的身价与派头。而另一些人为了不显“寒酸”,就打肿脸充胖子,硬着头皮盲目攀比,因此买一些高档香烟,以显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优越。
有些孩子吸烟是由于逆反心理。学校和家长三令五申不准吸烟,可是一些孩子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背着老师和家长去吸烟。他们觉得这种冒险充满乐趣,更是一种潇洒和勇敢,因而借吸烟来表示对家长特别是对学校的反抗,于是出现了愈禁愈吸的怪现象。
孩子吸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就有人向青少年售烟。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而且规定烟草批发网点和零售柜台应挂出“禁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警示牌,但是商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