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34400000002

第2章 一捧拷问时间的乡土——莫言的意义(2)

莫言被揪进“先锋派”的时候,一般都在于他做的那些文体实验。其实,近年来,先锋小说在丧失阵地,我想这跟作家的断代也有关系,就是经历过巨大创伤的作家们,都快要把战争啊、“文革”啊、“土改”啊等往事写烦了,有的说不定自己都不乐意待见自己了,新一代的作家又没有什么痛彻的体验,即便是想象起来,也难免失真,看上去很美,经不起推敲,甚至总是用华丽的技巧来写青春的感伤,多少有些无病呻吟。所以“先锋”就没有它“痛彻”的锋利感。再者,就是时代变了,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先锋”了,“先锋”自然就流于俗。莫言在说这个问题时,直言作家本身要保持他的警惕。就是说,作家要保持一种对“体制”文化上的敌意,或者说,当你成为老百姓的一份子,自然而然就会多一份跟权贵们对抗的与生俱来的敌意。这其实很难,当莫言已经不是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少年,而是今天一个作协的副主席、文学院的院长、共产党员,是否意味着他失去了小时候的不公?因为他已经成为一个权贵,或者说一个权威。

莫言说,自己很喜欢冯唐的几句话“生活在边缘、思想在高处、写作在当下”,作家该有这种自觉,就是他并不站在那种人,就像无论别人把自己划入什么派别,只要自己保持一个作家的冷静,去冷眼旁观,始终想着建立自己的希腊小庙,还不忘写作是为了使当下的人获得更多的精神意味,就是不自我,也不脱离实际。

2

莫言在看待“新历史主义”的思潮时,有个观点就是“蚕吐丝时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作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自己是什么主义。

他用了一个关于鸡和鸡蛋的比喻。鸡在下蛋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要下什么蛋,也不知道自己可以下出什么蛋,直到蛋下了出来,鸡蛋评论家们就对这颗蛋进行研究,再进一步研究下蛋的母鸡,研究母鸡的饮食、鸡舍的温度等,最后总结成蛋的原因,如果硬要鸡说出自己为什么下出双黄蛋,鸡恐怕就傻了。当然个别鸡可以说出自己下蛋的过程和原因,还可以说说成蛋的感受,有的还把下蛋的过程神秘化起来,为的就是提高蛋的价格,可是买蛋的人不会关心下蛋的过程,只关心蛋的质量。莫言家乡有一只母鸡为了躲避人吃它的蛋,竟然生下了一只小鸡,这简直就是后现代主义。

我想莫言对于鸡和鸡蛋的戏谑无非也是想说明:蛋也好,文章也好,皆用本来面目示人,倘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是因为评论家。或者说,莫言认为,评论家用不同的袋子装着不同的作者,这并非自己所愿,也不都乐在其中——

有的袋子里气味美好,待在里面感到很舒服,有的袋子里气味龌龊,待在里面很不舒服。

莫言在分析张清华的文章时,总结新历史主义在发展阶段上经历了三个时期:

寻根、启蒙历史主义是其前奏;新历史主义或审美历史主义是其核心阶段;游戏历史主义是其余波和尾声。

莫言的小说还被张清华认为是两个过度阶段的滥觞。比如《红高粱》,这小说消解了寻根小说“文化风俗”的主题中心,是关照历史边缘的“家族史”和“稗官野史”,是走向民间的,从“启蒙历史主义”来到了“新历史主义”。莫言的《丰乳肥臀》在表现宏大的历史叙事的方式是上官鲁氏一家,这种表面看来荒诞和戏剧化的叙事正好成为具有总结和概括意义的“新历史主义”小说。

此外,如果说“先锋小说”是“新历史主义”小说的高峰,那么,游戏历史主义则是坟墓,就是说,游戏历史,而不去关照历史所展现的人文魅力,就会变得可怜又可笑。

我想,张清华在讨论莫言小说的时候,和其他的评论家一样,都在拿莫言的几部代表作说事,凡是跟历史有关的巨著,往往都会把这些作品拉向“历史主义”小说。我想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诚如一个“历史主义”小说家不能放弃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责任那样,莫言的可贵之处就是从来都不放弃站在一个老百姓的角度去敷衍自己的传奇,从不去考虑这是个什么主义。

或者,莫言的历史观正好暗合了他对于文化认知和文化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小说家面对的历史都是传奇化、寓言化、象征化的历史,这绝对不是真实的历史,如果为了表现思想的高度,甚至可以虚构历史。如果研究者试图把这种有着个性烙印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相对照,只有可笑的徒劳了。

3

莫言在这些标签当中,还迎来了批评家们的“民间批评”。其实,莫言对于“新历史主义”的贡献,张清华认为就是引入了“民间”。也就是说,标签变了,是不是莫言就改变了?不,他还是那个莫言。

然而,批评者力图客观看待作家作品,其实往往流于主观,莫言就多变起来。莫言一句“为老百姓写作”就招来了这么多“民间”批评家,莫言在他们心里是没有多少理论的作家,偶尔一句靠近理论的话就让这些家伙们就开始做起了文章。

其实,我也不喜欢纯理论的东西,我一直试图用最浅显的语言来阐释理论化的东西,我想,理论不能在象牙塔里生存,要让人明白,才有人去关注,等整个社会都到了那种专业的理论高度再去拽文也未尝不可,除了那个时候,请不要晦涩。这也就是我为何喜欢王德威、刘小枫、施战军、戴锦华的评论,评论为何不能是一场文采盎然、趣味十足的盛宴呢?非要干巴巴呢?

莫言在谈及这种“民间”归类的时候,用了卞之琳的一句诗——“你在桥上看风景”,谁都知道下一句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或者评论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观点来,却难以有是非对错,这或许就是评论还活着的原因。莫言在“民间”里,但绝对不把“民间”困住,他所认为的民间是宽泛的,首先不是乡村,不是城市,更不可能是荒郊野外,“民间”应该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或者说“胡同”、“弄堂”、“高密东北乡”都可以有他独特的,需要发掘的领域。莫言还说,他说的“民间”也不是扩大到每一个作家,而是作为“庙堂”的对立面,在对比中甚至对抗中逐渐清晰。小说家始终没有诗人那么清晰的界限,在诗人的世界里,在官办刊物上发表的作品都不能叫做“民间写作”、只有在自费的、没有正式刊号上的作品才叫做“民间”。这其实有些偏执,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倘都这样极端的“民间”,那就脱离大众了,大众早就习惯在官方刊物上发现文学,或者启示领悟。

莫言的“民间”是什么派呢?我想是“底层派”。“底层”其实是一种创作态度,就是当你已经离底层很远,或者从来没有接触过底层的生活时,还试图去感同身受。莫言在广州佛山参加过一个“打工文学”会议,他说,最好的打工文学是有过打工经验的人来写,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打工文学”都应该极端黑暗、忧伤、愤懑的,因为莫言一直坚信,真正的“底层”在面对苦难的时候,最会寻找幸福。但你见过很多打工仔,就会发现他们不觉生活劳苦,反而自得其乐;当你看过一些书籍,开始关心整个社会,悲悯整个社会的时候,也就是你的头脑持续工作的时候,你会觉得在餐厅或者工厂打工是种最大的幸福,劳累一天,倒头就睡,而不是即使没有身体的劳累,却不可停歇地制造精神世界,连睡梦中都是醒着的。莫言说自己写《丰乳肥臀》的时候:

这部书的腹稿我打了将近十年,但真正动手写作只用了不到九十天。那是1994年的春天,我的母亲去世后不久,在高密东北乡一个狗在院子里大喊大叫、火在炉子里熊熊燃烧的地方,我夜以继日,醒着用手写,睡着用梦写,全身心投入三个月,中间除了去过两次教堂外,连大门都没迈出过,几乎是一鼓作气地写完了这部五十万字的小说。

这也许就是当一个作家以自己为派别,妄图向人类文化或人性反思做出努力时的代价,精神状态的不可停息,比任何农活都要累得多。我很羡慕莫言是个小说家,倘他是个评论家,也许会有更多的灵感断裂、不知多措,那种精神痛苦远远不是不眠不休可以比拟的。

(三)伤痕后的“寻根”

这里把“寻根”小说拿出来,不过是因为,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变成一个文学王国之后,首先被评论家装进袋子的就是“寻根文学”。

1

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和1978年卢新华的《伤痕》开启了“伤痕文学”,知识分子对于“文革”的记忆以及个人命运、情感创伤的表达与关注,成为主流。随之而来的还有“反思文学”,这两种潮流无疑充满着“启蒙”意味。“文革”作为一种现代的蒙昧主义、另类的封建迷信以及罔顾个人尊严、罔顾人性价值,显然需要知识分子归谬、点醒,甚至可以称作第二次“五四”启蒙运动。20世纪80年代也是一个神奇的年代,在初期,作家们在伤痕中反思,文学上艺术的界定也建立在对于“文革”的批判上,莫言在1981年发表了处女作《春夜雨霏霏》,以及《丑兵》、《为了孩子》相较于他后来的作品显然更为保守。

80年代中期,作家们开始远离“十七年”文学中的死板,并且努力革新。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和韩少功的《爸爸爸》为代表的“寻根文学”产生了,“寻根”更侧重于寻找民族文化之根,这表明作家们已经在思考如何跟世界文学接轨,如何让自己的文学处在独特的,不可替代,生命力隽永的地位。

80年代的中后期,文学在经历一系列探索之后开始“回到文学自身”,“文学自觉”作为一种期待成为一种真实。日常生活的“世俗”一旦进入文学创作,研究文学本身自然渐渐替代了侧重文学与社会政治这些外部规律的研究。同时,文学也更加边缘化,也就渐渐失去了文学跟大众的“蜜月期”,也就是说作品离大众远了,大众不再明白或者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在这个时候在语言和创作方式不断试验的“先锋小说”、“现代派”、“新写实小说”也应运而生,虚构混杂,历史真实消解,记忆和叙事交叉。也许一度还无法理解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中的惶惑与无奈,余华《现实一种》里的亲情境况,残雪《山上的小屋》内的情感纠葛,但莫言在此时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对历史的思考显然并不晦涩,他的大胆增强了可读性,他没有盲目去复制和实验,而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找自己的记忆,改装并且留存,记忆本身可以看作“寻根”的材料,留存方式则可以是各种流派。

比如一部《红高粱家族》,据莫言自己说,人们所说的“寻根小说”、“新历史小说”、“先锋小说”都对,一部好小说就该见仁见智。认为“寻根小说”也没形成严密的理论,只不过是个说法而已,“作家提出理论,多半是从感性出发,如果把它当成严格的理论来推敲,就有点缘木求鱼了。”

2

莫言的“寻根”到了《酒国》,我认为他走的那条道路叫做“妖精现实主义”。这个词源自莫言的《酒国》,《酒国》作为莫言丧失灵感之后的回归之作,理应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这部作品你把它界定为“寻根文学”也可以,说起来,它还是一篇比较传统的“寻根文学”,就是说,他所设计的根由都已经到了老祖宗那里,在“酒”的历史上,莫言试图寻根求源。只是问题来了,为什么求?什么是源?“求”其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在莫言所处的年代,正是“酒文化”最为糜烂的时期,那个时候什么都“靠关系”,人们日子好起来了,吃喝都没有金钱上的压力,可以肆无忌惮,而且媒体的监督显得很薄弱,网络、微博尚未出现,这就使中国的“酒桌文化”病入膏肓,所以莫言在《酒国》里试图找到酒的源头,借历史文化来提醒世人。

莫言还试图向《狂人日记》致敬,其实《酒国》里的余一尺的确像个狂人,他的疯狂,以及他所带领的那一帮侏儒更像是浩浩荡荡讨伐今人的军队,想要叩问的是你们这些常人究竟是怎么了?缘何突然之间变成了精神的侏儒,被酒控制着,摇摆着,着了魔,也失了人性。莫言只不过把“吃人”倒过来,变成了“人吃……”。吃什么?《酒国》里的人吃着所有可以吃的东西,包括人类。《狂人日记》里“吃人”的礼教在这里首先是吃人的现实,细细品味才看得出精神层面的“吃人”。《酒国》里的“吃人”是一种现代的“酒文化”,在这样的文化面前,人是无法独立思考,无法正常工作,每个人都疯癫迷幻,丝毫没觉得自己不对,错误变成一种常态。

在吃上,人们变得仔细又苛求。比如吃驴肉。驴肉有一段时间是不吃的,就是“共产党来了,驴成了生产资料,杀驴犯法,驴街十分萧条。”这段时间,差不多也是我们文化之根断裂的时间,后来,又开始吃“驴肉”里,那是“这几年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吃肉提高人种质量,驴街又大大繁荣”。而这几年也是“寻根”喊得猛烈的时候,因为物质一旦解决,精神上难免因为缓慢发展变得空虚起来。莫言当然知道,“文化之根”是个好东西,就像人们知道“驴肉”——“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驴肉香、驴肉美、驴肉是人间美味。但这个“根”一旦寻得,显然有点变了模样,也就是人们开始为吃食精致到疯癫,比如《酒国》中的驴肉,一顿“全驴宴”包括:

红烧驴耳、清蒸驴脑、珍珠驴目、酒煮驴肋、盐水驴舌、红烧驴筋、梨藕驴喉、金鞭驴尾、走油驴肠、参煨驴蹄、五味驴肝……(第四章四)

同类推荐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大梦无疆:勇气、想象和现代以色列的建立

    大梦无疆:勇气、想象和现代以色列的建立

    二十世纪杰出政治家、以色列前任总理和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西蒙·佩雷斯自传;写给下一代以色列和全球领导人的必读书;献给年轻人和内心依旧年轻的人们。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1923-2016),以色列开国元勋,接连作为财政部部长、国防部部长、外交部部长、总理和总统服务于国家。他是以色列建国一代的最后一人,公职生涯长达66年,亲历并领导了现代以色列从无到有、从弱至强、从一穷二白到创新科技领先世界的全过程,同时也是中东乃至全球重大事件的决策人物。佩雷斯的前半生为维护以色列国家安全和利益付出一切,此后四十余年则为推动中东和平倾尽全力。1994年,由于他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之间的和平做出了非凡努力,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96年,他成立了开创性的佩雷斯和平与创新中心,专注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执行和平构建的项目,赋予年轻一代创新的力量和广阔的视野。西蒙·佩雷斯在完成本书的几周后于2016年9月去世,享年93岁。
  • 习仲勋传

    习仲勋传

    一代政治家习仲勋的奋斗传奇首度面世!在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受命在广东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习仲勋在主持中央书记处常务工作期间是如何致力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习仲勋如何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严格家教家风的?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名人传记丛书——施韦泽

    施韦泽是20世纪的人道主义者及著名学者。天资聪颖的他本来可以过上安适、富足的生活,但他却在38岁时毅然远赴非洲,在原始丛林河畔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
热门推荐
  • 别来无恙旧时光

    别来无恙旧时光

    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是先经历青春还是先经历爱情
  • 来一杯卡布奇诺

    来一杯卡布奇诺

    围绕着女生奇诺的青春故事,从初中的转学开始,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有过欢喜,有过迷茫,也有过,青春的懵懂,最后,她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与现实,谁会赢呢,
  • 千年轮回只为你

    千年轮回只为你

    众神景天击败邪剑仙后,大地恢复了和平。然而更大的灾难出现在他们面前,一个魔界的小喽啰抢去了魔界至尊的法力。令古代六大圣兽之一“上古魔龙。”(即黑魔龙)景天等人无法击败这个上古瑞兽,只得去找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把星辰剑,在前往途中结识了,古代天神共工的坐骑“鲲鹏。”。“杨幂雪。”“琼瑶。”等等,但是龙阳的邪念因此复活,一场神魔大战,爱恨纠缠的故事就此展开。
  • 修神决:无敌小妈难挑夫

    修神决:无敌小妈难挑夫

    夏羽晨,今年刚满十六岁,是行知高中高三五班的班长,品学兼优,人还长的漂亮,如果没有那个意外的话,现在她应该是某名牌大学的新生了吧?!在大家的眼里她一直是个十足的乖乖宝,至今为止连个恋爱都没有谈过,也没有出过任何让老师父母担心的事情。可是最近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肚子竟然一天一天大了起来。马上就要高考了,面对老师同学们的质疑她身正不怕影子歪,检查就检查。可是,老天,这是怎么回事吗?到底她是怎么怀孕的啊?还双胞胎?这下她要怎么办呢?。。。。
  • 穿越者联盟之三国

    穿越者联盟之三国

    这是科技流小说,关于三国时代的军备竞赛。里面有时间旅行者和很多穿越者……1.诸葛亮:时间旅行者,通过奇门遁甲和时间机器进行时间旅行;2.刘封:学生物的青年,穿越到三国时代,附身在刘备义子刘封身上;3.高干:历史系博士,穿越到三国时代,附身在袁绍外甥高干身上;4.田琦:电子商务从业者,也穿越了,附身到刘表长子刘琦身上;5.蒲元:学化学的,也穿越了,附身到诸葛亮家童子身上;6.……
  • 女司

    女司

    温酒清风,琅琅明月取江湖之义气,荡庙堂之污浊“赵大人才是君子,‘小人’自是清容才对”抬眼看着身旁的男人,眸中倒是毫无情绪“君子如玉,应说的你是您才对”赵沅禛盘核桃的手一顿,随即笑出声来,眉眼柔情“好个君子小人!虞司丞不免妄自菲薄了些。”“哪里哪里!”九阶之上的圣人,眼见的两人奉承来奉承去像是兴致颇高。摸了摸胡子……最应该被奉承的人难道不是他这个圣人?(古代版职场+各种商业互吹)
  •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王溺爱嫡女逆袭

    邪王溺爱嫡女逆袭

    穿越到不知名架空的龙玄大陆。她代替顾清妤了丞相府不受宠的嫡女。名扬启晋国的第一丑女,京城的笑谈。
  • 游戏界的警察生涯

    游戏界的警察生涯

    未来世界科技发达,人类劳动力彻底解放。世界联合国为避免无业人员四处生事,特地研发出一个名为真实降临的游戏世界。
  • 玄剑济世

    玄剑济世

    与世隔绝的古墓深处,梅启年窥见上古时代的征战,无尽浩瀚星海,以及沉默的守墓人。他被人骗入八荒尽头的帝王古墓,又被抛弃在古墓深处,而当他走出八荒尽头之时,他左手一本老旧医书,右手一把破烂铁剑。一卷医书,救世间求生而苦生之人。一把铁剑,斩天下未死而当死之辈。大道三千,且争一线。他日悬剑于世,看天上天下,谁敢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