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55700000005

第5章 国家礼仪的象征——故宫三大殿之谜(1)

明清时代王朝的标志就是故宫,而故宫的标志则在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座巍峨雄伟的大殿,不但是故宫气势的象征,更是当时国家礼仪与统治秩序的象征。这些象征意义,在三大殿中是如何体现的?三大殿的区别在礼仪上又有什么作用?

“奉天承运”:太和殿缘何如此神圣

故宫三大殿中,最壮观,参观人数最多的,就算太和殿了。而太和殿的规模为何比其他两个大殿大,它为什么会成为封建时代礼仪活动的重要场所?

●礼仪之门——太和门

太和门为前朝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时称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

太和门为重檐歇山顶,九四开间,三开门,坐落在崇基之上,围以汉白玉石栏。明永乐初年,三大殿火毁后,成祖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清朝入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清末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太和门被火焚毁。日近元旦节庆大典,第二年正月又值光绪大婚之期,重建已经来不及,遂以扎彩工艺临时搭成一个仿建的太和门救急。假门无论在尺寸结构,还是花纹与装饰上都与原来的门一般无二,使得长年在宫里的人都辨不出真假。今天的太和门是此后重建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之为“六和”。皇城的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称之为“六安”。“六”指天地四方,内外相应,称之为“六和六安”,有内和外安、天下太平之意。

太和门前陛间列古铜鼎4只,门前御路东西各立青铜巨狮1尊。东侧铜狮身后为汉白玉佛龛形石雕台座,人称“空庙无神”。西侧铜狮身后为汉白玉匣状石雕,人称“空匣无玺”,石匣内曾发现过五谷杂粮。这两件陈设究竟有何寓意,早已湮没无闻,无人知晓。

太和门前为内金水河,河上跨汉白玉石桥五座,护以石栏。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遭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折而向南从紫禁城东南角銮驾库处出城,流入午门东侧筒子河。总长2100米。

内金水河的作用首先是宣泄雨水,科学的排水系统把雨水输入内金水河排出宫外。其次,是防火灾。第三,满足了宫中营造用水。第四,由于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内金水河的这种布局就满足了风水上的需要。最后,内金水河自然分割了紫禁城的空间,满足了建筑上的需要。

五座内金水河桥之中,居中的桥最长最宽,为主桥,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左右四座为宾桥,供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

●太和殿:十五世纪的国家礼堂

进入太和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太和殿。

太和殿始建于永乐元年,原名奉天殿。奉天是根据儒家的天命论,说成皇帝是奉天之命来统治人民的,所以称为天子。因而古代有所谓传国玺作为对人民进行统治压迫的印信,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明代中叶嘉靖朝重建时改名皇极殿。表达了皇建无极永远统治的愿望。17世纪清代改名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周易》,意为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其意又是万年和顺、国泰民安。

建好后,太和殿在永乐、嘉靖、万历、崇祯年间经历过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灾。清顺治年间重建后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将太和殿由9间改建为11间。它是宫殿中等级最高的四大坡庑殿顶。由地平至屋脊高35.05米,横广63.96米,面宽九间,左右各有一夹室,外面不设门。进深五间,深37.2米,殿内净面积3380平方米。天花板下净高14.4米。按四柱之中空间为一间计算,共由五十五间组成的大殿堂,由七十二根柱子支撑。

太和殿内的主要陈设是皇帝的宝座。宝座通体雕以金龙,椅后为雕龙金漆七扇屏风。宝座上方藻井中的龙俯首向下;两侧6根金柱上6条龙的头朝向中间,所有的龙都围绕着宝座,焦点正在宝座之中的皇帝身上,正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座下为须弥座式地平床,地平床上铺以地毯,正南三出陛,东西各一出陛,陛间陈设香炉。宝座前设脚踏及香筒、角端、仙鹤、宝象等。

太和殿宝座原为明代遗物,清朝皇帝一直沿用。袁世凯在太和殿举行大总统就职典礼时去掉宝座,换成西式靠背座椅。解放后有关专家在库房内发现宝座残件,经一年多的研究修复,恢复了宝座原貌。

太和殿由72根巨柱支撑,66根大红漆柱分布两侧,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殿内顶棚全是金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

藻井又称天井、龙井等。太和殿的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中心雕蟠龙俯首下视,龙口衔宝珠,人称宝珠为轩辕镜,以示下面宝座上的皇帝为轩辕子孙正统嫡脉。

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是宫殿建筑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太和殿正脊上两头的琉璃构件叫大吻,也叫正吻、鸱吻、龙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之意。除了装饰性,它的实用功能是吞住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太和殿的大吻高3.4米,宽2.68米,厚0.52米,重约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

太和殿殿顶四面坡的筒子瓦上镶有琉璃帽钉两排。垂脊上装有脊兽10只,它们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风仙人。脊兽和帽钉既有装饰性也有实用性,它们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

古代哲匠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结合实际创造出各种水兽飞禽等艺术形象,于是逐渐形成“龙吻”以及各种脊兽,成为建筑艺术品。但封建统治者却从劳动人民手中霸占垄断了艺术创造,使它成为封建统治者的独享物品,而且在吻兽脊的形状、数目、大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建筑物的开间、尺寸、结构以及形状、砖瓦种类、台基高低等等,都按封建社会的等级而有所区别。太和殿的十一个脊兽是最多的数目,也是最大的尺寸,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阶级性的具体表现。

这些装饰性的屋顶覆件都是麟类、羽毛类和兽类,而且又是自古以来传说中的稀有动物。帝王宫殿用这些传说中的动物形象,塑造成立体的琉璃瓦件,好像是拱卫着宫殿。皇帝自称“真命天子”,并称天下一统,奄有四海珍禽异兽齐集来朝。如传说中龙为麟虫之长,形体能长短变化。古书《易经》有“飞龙在天”的话,象征最高统治者。其后封建王朝各代均以龙为至尊。在帝王宫殿上则以龙的图案为主题。明清两代统治者对于这些琉璃塑造的珍奇神灵视为至尊。尤其是龙吻,一吻制成,在安装之前要派品级至高的大臣赶赴窑厂迎接,在安装时还要焚香,行跪拜仪式。

太和殿须弥座共三层,又称三台,其台心高8.13米,边缘高7.12米,落差1米。须弥座既可使建筑远离地下水、通风透光,衬托了建筑的完美,又加强了排水功能。须弥座四周护以汉白玉栏板,龙风云纹望柱下有排水螭首1142只。据说下雨时1142只螭首会形成“大雨如练,小雨如注,干龙吐水”的奇观。

从建筑设计上看,其他建筑如廊庑楼阁都匍伏在太和殿周围。长长的甬道,辽阔的庭院,再经太和门前一系列建筑的渲染和三台的衬托,使三殿成为整个皇宫的巅峰。太和殿是皇权的象征,因而这个殿堂主要是举行大朝会时用。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举行大朝礼的地方。每逢皇帝的生日也即万寿节、册立皇后、以及元旦、冬至等节日以及皇帝登基、大婚,还有派将出征、赐安和金殿传胪之时,都要在这里举行大典或仪式,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此外,皇帝去天坛祭祀前,要在这里阅读祝板。太和殿是象征封建政权的上层建筑,是实施封建政权的工具。虽只有每年固定的数次庆典而已,使用率是很低的,但庆典之际却异乎寻常的隆重铺张。譬如祭天坛从事人员要达万人以上。从太和殿排列的仪仗直至天安门外。至天坛沿途警跸羽林军又排列若干。

太和殿前广场上原来陈设有品级山,以为文武百官上朝站班之用。品级山当时的位置在太和门以北御路两侧;东西各两行;每行18个,文武官员上大朝时就按品级在相应的位置上站班行礼。明朝的品级山为木质,上为云纹雕饰下有座托,牌上中间有“正(从)某品”字样。清代品级山改为铜质,山形,中间铸阳文“正(从)某品”字样。一般只有王公、相才能在三台上,其他官员只能在庭院,低级官员则在太和门外。在举行盛大的典礼时,金钟、玉磬齐鸣,从8米多高的三重台阶下仰视高35米的大殿,充分体现空间高低对比及建筑艺术的恢弘。这一切都是用来衬托皇帝的独尊。

太和殿前丹陛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龙头龟和一只铜鹤,象征长寿,实为香炉。西南角有嘉量,东南角有日晷。日晷是测日影的仪器,制定历书颁发天下,名为授时;嘉量是用它制订度量衡以颁发天下,象征立法,这两样东西在一起则又象征着皇权公正平允。

在太和殿前三层台阶间,列铜鼎18只,寓意普天之下。铜鼎其实也是香炉,建造于清乾隆年间。皇帝举行大典时,在香炉内点燃松柏枝、檀香等,青烟袅袅升起,增加神秘和威严气氛。

太和殿东西两庑各32间,东庑正中为体仁阁,清代曾在这里举行过博学鸿词科的考试。西庑正中为弘义阁,清代是皇家银库。两庑之房是内府的银、皮、缎、衣、瓷、茶六库。

太和殿外东西两侧各有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每口重约2吨,是用来储水防火,以及日常打扫卫生之用。

●太和殿金砖的秘密

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另外,由于这些砖运到北京后储存在“京仓”,经人们以讹传讹,叫成金砖。

金砖的制造要经过多道程序。首先要选料,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第二步是炼泥。第三步是制坯。第四步是将砖坯阴干。最后是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然后用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总共需要130天才能烧制成功。

在太和殿铺设金砖时,先须按尺寸切磨加工,以使墁好的地面严丝合缝。然后经过抄平、铺泥、弹线、试铺等几道工序把砖铺好刮平。最后在墁好的金砖上浸以生桐油才完工。太和殿内铺就这种工艺生产的金砖,数百年来依然油黑光亮、不滑不涩、隔潮透气、结实保温。

●太和殿房屋数量之谜

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和殿东西两侧各有半间夹室,这是由平廊改建成的。明代奉天殿的东西两山都是平廊,由三台上的斜廊连接东西廊庑,造型玲珑。在明代内阁档案中遗留下来的《皇城衙署图》皇宫部分,犹能清晰看到绘有斜廊。到了清代康熙朝初年斜廊尚在。根据清代内阁黄册档簿,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维修工程册中也还记载修缮太和殿、保和殿平廊、斜廊,由此可知明朝一代和清初三大殿都是开敞式,两者都是平廊连接斜廊。

康熙十八年(1679年)太和殿毁于火灾。据清康熙朝工部营缮司郎中江藻所著《太和殿纪事》中记,到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才开始重建,至三十六年(1697年)完工。纪事中仍记太和殿为九间。纪事一书附有太和殿图,看两侧还有平廊,只是斜廊部分改为红墙了。至于平廊在什么时候改成夹室的,尚没有发现明确记载。夹室之名最早见于《清宫史》。这部书初修于乾隆朝,续修于嘉庆朝。那么,夹室的出现若不在康熙三十六年重建时增改,则是在雍正、乾隆两朝所建。夹室两旁各有山墙。这样改建估计是为了消防,因为明代几次大火都是三殿及东西廊庑同时俱烬。

1959年,院中维修三殿东西廊庑,惊奇发现每隔五间均有隔火砖墙一道,直达屋顶。这应是最后重建时所添建。斜廊不设,除加封闭性外,可能亦有此原因。太和殿东西平廊成为夹室不设门,节槽装修不用高大通天菱花隔扇门,而是下砌槛墙,装以小型菱花旨窗。正面开敞九间为正殿,东西两夹室不计在内。乾隆、嘉庆朝时所记太和殿为十一间,是将夹室列为正殿之内计算得来之数。

皇帝的派头:奢华的休息室与考场

既然太和殿是国家礼仪活动的中心,那么位于它后面的中和殿和保和殿又是做什么的呢?是备用的礼堂,还是太和殿的附属建筑?都是,也都不是。

●礼仪性配角

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中和殿是一座方方正正的亭子型宫殿,正是这别具一格的造型,使得它在高大的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的位置突出了建筑布局方面的匠心独具。三大殿在整体结构上因此而有了高低错落和起伏有序的建筑模式,展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风格和魅力。

中和殿是清代之名,“中和”二字出自《礼记》,意思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而它在明初建成时名“华盖殿”,明代中叶一度改名“中极殿”。中和殿为金銮殿之一,它是一座四角攒尖、镏金圆顶、单檐、正方形,如穿堂之制,很像亭子式建筑。四面是菱花隔扇和菱花槛窗。

当太和殿举行大典时,中和殿是皇帝先行休息之处,他也在这里接受大典中执事官员的参拜。每年祭祀天坛、地坛、太庙时,皇帝事先在这里阅读祭文。祭祀先农坛举行亲耕礼之前,皇帝要在中和殿阅看祭文和亲耕时用的农具。清代规定每十年纂修一次皇帝的宗谱,称为玉牒。纂修好以后,进呈皇帝以及审阅仪式,也在中和殿举行。

保和殿在中和殿之后,“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它在明初名“谨身殿”,后改“建极殿”,明末曾一度称“位育殿”。保和殿是清代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保和殿顶是歇山式即庑殿顶再加一个悬山式顶。这样屋顶外形有正脊、垂脊、岔脊三种。整个屋顶横竖斜脊共九条。两重屋檐共七间,规制比太和殿要小。

保和殿在清代,每三年考试贡士(全国读书人最高级考试)即在此殿举行。考试后赐给进士名衔,考试内容大体是回答皇帝提出如何巩固皇权统治政策方法,以及阐述孔孟道义。这个考试称为殿试。原来殿试在太和殿廊庑举行,后来改在保和殿举行。还有每年年终时皇帝举行大宴会也在此殿举行。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通称三大殿,屋顶外观为庑殿、歇山、四角攒尖各具特征。这三座大殿把中国木结构建筑主要屋顶形式都包括了。

同类推荐
  •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1部):廓清漠北

    本书以历史大事件为轴线,通过还原历史细节,透过大唐帝国的沧桑和辉煌,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主要包括廓清漠北、打开西域大门、东方战争、帝国狙击者等章节。
  • 历史年鉴之1916

    历史年鉴之1916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历史里的隋唐英雄们

    历史里的隋唐英雄们

    隋唐相交之际,风起云涌,群雄并起,在历史的天空下展开一幅幅壮丽的画卷。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所谓“真实比小说更精彩”,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表现得更集中,更突出,更精彩。本文尝试用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笔调把大家耳熟能详悉的李元霸、裴元庆、杨林、程咬金、秦叔宝、罗成等等英雄人物还原到华丽隋唐史中去。
  • 异世大明科学教父

    异世大明科学教父

    方程心好累,这不是他熟悉的大明了文官挥挥毛笔就能发出金光,武将一用力一跳好几十米,就连三岁孩童,背个三字经也能把隔壁邻居家的狗给吓屎“贼老天,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让我来到这个疯狂的世界”,方程对着老天一阵怒吼,一道雷光闪过,方程被天雷劈了个正着……曾用名:仙武煌明感谢大家支持
  • 大明陈於传

    大明陈於传

    我叫陈於,不种马,不断袖,争做大明好丈夫,想和我的宝儿过着平平淡淡的种田生活。可老天偏偏不让我平淡,就让我在历史的洪流里,挣得一些安稳吧!
热门推荐
  • 一一眼定余生

    一一眼定余生

    一眼定余生,余生都有你,因为有你,才有动力,你的出现,占据了我余生那些年
  • 修仙兵王在校园

    修仙兵王在校园

    主角:李一尘年龄:十七身份:特种兵王他是一代兵中之王,从小跟着师父,医术了得,十四岁就成为敌人闻风丧胆的人,年仅十七岁的他离开部队重返校园,而他修长的身材,干净的气质,把他衬得更是阳光帅气,从而桃花运更是接连不断,但不是所有人看长相的哦.....
  • 末世炼魔师

    末世炼魔师

    天地剧变,恶魔降临,浮华世界一夜间沦为血腥的死亡杀场。尖耳魔、三眼魔、爆炸魔、飞天魔、变形魔……无数恶魔拉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末日世界挣扎十年而死的叶无双,重新回到剧变前夕,他能否弥补曾经的遗憾?“这一世,我要问鼎至尊,让亿万恶魔在脚下颤抖!”
  • 重生之凤悍天下

    重生之凤悍天下

    她聪明绝顶,却因没有灵力被丈夫夺权杀害,重生后获得逆天体质,看她凤悍天下,谁与争锋。俊美的手下留在她身边都是有目的的?【你们自投罗网,又个个身怀绝技,我只好把你们收为己用。】神兽想要夺舍她?【不好意思,我有神秘强大的美男保护,即使是神兽也只能成为我的契约兽。】刁蛮任性的公主嫉妒她的美,想杀她?【心灵和外貌的美都是天生的,既然你内外都丑,我只好让你重新投胎了。】
  • 足坛上帝禁区

    足坛上帝禁区

    马拉多纳和贝利被后人尊称为球王!可是多年以后,李艺却成了足球史上独一无二的球皇!和李艺处于同一时代,是所有前锋的悲哀!因为有李艺所在的比赛中,球场的中路就是上帝也无法通过的——上帝禁区!
  • 奥特曼之龙之恋

    奥特曼之龙之恋

    一名神秘少女,她的出生伴随着龙的降临,人们称之为“龙的恋人”,少女在十五岁岁时被村人当做祭品献给了龙以求得灾难的解决,却不知龙早已将心献给了少女,少女最终死去了,龙也追随着她死去。偶然的机会,她和龙复活,人死龙死,龙灭人灭,相互依存,活在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注意:本书涉及到萌学园!而且大部分就是!
  • 反派师父要翻天

    反派师父要翻天

    为了看这篇爽文,熬夜猝死,闭眼前宋嫣儿陷入了无尽的后悔啊!【叮咚!你已书穿反派炮灰路人甲】“啊……”
  • 贱命崛起

    贱命崛起

    一凡,一个穷途潦倒的贱命孩子。偶然间获得崛起的机会,他怎能放弃。想要搏击人生就要有实力!一部在武林中掀起风波的炼气法诀被人带到都市。恰巧被一凡所得。贱命注定要崛起。一柄枪头内有乾坤,名曰“惊蛰”的上古大能遗留之法尽在其中!至此以都市为起点,为求武道巅峰的他进入了武林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败家圣手

    败家圣手

    主人公萧才逸两世为人,从另一个地球的平行世界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却被这个世界的法则限制,无法觉醒前世的所有记忆,而在不顾危险救下他两世都暗恋的女孩余若兰性命危急之后,陪伴他穿越而来的神职系统终于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