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从“叫鸣鸡”到“省劳模”——记镇远县孟坝镇王湾村党支部书记苏军锋
〔组织点评〕
苏军锋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对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透彻,理解深刻,能够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注重调查研究,善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得思想和行动有机统一起来。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
——镇远县孟坝镇党委
〔个人感言〕
创先争优首先要建强班子、抓好队伍。要求党员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首先做到。
苏军锋,1995年6月任镇原县孟坝镇王湾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以发展全村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为己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带领村干部一班人,用6年时间把远近闻名的后进村、贫困村建成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省农村党建示范点。
打基础搞建设改善条件谋发展
上任伊始,面对破旧不堪的村部,无活动阵地,无办公设备,他心急如焚,跑县上、到市里,多方协调,争取资金10万元,很快修建了11间高标准村级活动阵地。实行村干部集中办公,开展村民教育培训,首先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看到他整日起早贪黑,忙于村务,每天晚上仅睡两三个小时,大家都开玩笑地叫他“叫鸣鸡”。
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他在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确定了全村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项目10多个,自动请缨率先在王湾村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先后争取各类建设资金265万元,新修、维修道路16条72.5公里,拓宽街道2.5公里,安装路灯42盏,新修排水地沟4800米,新打机井3眼,维修机井4眼,压埋供水管线21000米,新建村卫生所、畜牧兽医服务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培训室、农民文化广场、“五保家园”等公共服务场所,新建新型农宅120处,流转土地2880亩,为推动全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育新民兴产业带领群众奔小康
为了推动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群众致富,他积极实施“四个二”工程,提升农民素质。6年中,他先后带领300多名群众参加了杨陵农高会,赴全市七县一区进行参观学习。邀请省农科院瓜菜研究所、市县农技部门的高级农技师到村里兴办科技讲座33期,培训人员达4736人(次),播放科技录像80场(次),印发科技资料12670份。通过培训引导,全村90%的农户均能掌握1门实用技术,为全村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为根本,带领群众积极发展果菜生产,动员6名党员组建了两个养殖业联合体,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几年来,他带领全村新栽苹果面积达1950亩,每年稳定种植瓜菜3000亩,建成养殖小区2处,发展规模养殖户56户,组织群众新修农田2200多亩。先后与庆阳市百佳超市、甘肃新一代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发展乌鸡养殖和圣女果种植等新型产业,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的生产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支部+企业+农户”的新型联姻发展之路。
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育和谐
他事事不忘村民利益,时时关心群众疾苦。2009年9月,他的女儿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慎被急速行驶的农用三轮车撞倒,致使颅脑严重受伤,7天昏迷不醒。当女儿苏醒后闹着要找爸爸时,妈妈告诉她:“你爸他村上有事,已经连夜回去了。放心,有妈妈陪着你。”
他经常深入农户家庭和田间地头,“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几年来,他先后帮扶困难家庭11户,资助贫困学生4人。带动支部成员和2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先后帮扶困难党员群众28户,解决了困难党员群众“生产难”、“生活难”、“增收难”的实际问题。2009年5月,常乐组村民席国忠在内蒙古乌海市建筑工地打工时,不慎从脚手架滑落,导致腰部骨折,生活十分困难。他立即前往乌海市同建筑企业磋商,索赔医疗费、伤残补助5万元。
苏军锋同志牢记党的宗旨,务实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带领广大村民开拓创新,辛勤耕耘,给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收益80多万元,全村经济收入增加了近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连续4年实现增长17%以上,被誉为“王湾现象”。王湾村先后被评为全市农村“六化”建设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全市民调先进集体和全省农村基层党建综合示范村。
苏军锋同志获奖情况
1997年,被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9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秀工作者”;
2000、2001、2002年,被县计生局、宣传部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7年,被中共庆阳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8年,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公路养管先进工作者”;
2008年,被中共庆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庆阳市劳动模范”;
2008年,被中共镇远县县委评为“先进干部作风建设和工作落实年活动”先进个人;
2008年,被中共庆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建设场地”先进个人;
2009年,被中共镇远县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