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一个群居为主的社会,单个力量是相对薄弱的,为了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生存下来,必然彼此协作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才可以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前面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存在等级差别的,否则大家都处于平等的位置,那就很难协调调动人类的资源和力量,也就无法形成强大的作用力!
调动资源的直接方式为权利或者金钱,权利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钱代表的是物质,利用这些可以直接调动各种资源;如果没有这两种手段,还可以采取造势的方式去调动,所谓造势,就是装作自己有钱或者有权,这样可以给人一种预期会得到的心理愿望,也就自然会听从调遣,从而可以利用这种愿望的心理去调动各种资源!只要利用这些方式调动相关的资源运转一下,就会产生一定的力量,这些力量好好的利用起来,就可以转化成钱或者权利,从而实现自己的成功!
那么什么才是所谓的成功呢?
孔子所处的时代,社会对成功的评价标准为:三十而立,在当今时代,社会对成功的评价标准是:三十而富!不同的时代,相似的标准。由此可见,无论在任何时代,成功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怎样才能称作成功呢?
曾有人对成功作过这样的描述:男人是否成功,就在于他的晚年是否有地位;女人是否成功,就在于她四十岁后是否依然漂亮。且不论这样的标准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概括成功的含义,但对于现在大多20来岁的年青人而言,这样的评价标准还是太模糊了。当前,我们所能参照的便是身边的成功人士,亦即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然对于这样的榜样,大家内心首先感到的却是自卑,觉得自己离他们相距甚远,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的韩国留学生。每天下午闲暇时,他就到学校附近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大多是某领域的学术权威或者创造经济神话的人才,甚至包括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一长,这位留学生领悟道,在国内的时候,他显然是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因为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从而借此抬高自己的形象,媒体为了宣传也跟着夸大,如此一来,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创业过程异常艰辛,也就是说,这帮人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针对这一现象,这位心理系的留学生认为自己很有必要对国内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毕业时,他就把研究结果写成一篇名为《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的毕业论文,然后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很快就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即当时正高坐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写道:“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叫人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股”等都没有必然联系,但凡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并长久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这位青年后来也获得了很大成功,成为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众所周知,现在社会上的中小企业主,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家的,而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总体素质相对国际同行偏低,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又能掀起一轮创业浪潮,这次将要崛起的成功人士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对于现在的每一个年青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那些跟不上时代步伐、不能很好地重用人才的企业,必然会被有眼光的后来者取代,这已然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谈到创业,很多人以为八十年代才是最好的机会,故总是哀叹自己生不逢时。其实现在的机会一点也不比那时差,八十年代刚改革开放时,不仅有多方面的限制,而且要成功积累到第一桶金必须经过多许年才能做到。而今时代大不一样,信息如此发达,只要某一方面成功,很快就能获得巨大飞跃,从而取得惊人的成功,这是以前任何时代都无法比及的。
希望这本书,能给千万个正在黑暗中摸索的创业者带来希望的曙光,引导大家一起更快成长发展,在大家各自的领域发挥最大的潜力,做出让人敬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