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贫瘠西部的秦国人,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得到肥沃的良田。在秦国以东,称为“中原”的地区拥有最为富饶的土地。从正式成为诸侯国的一员起,秦国就将全部精力用于向西开拓,而中原始终是其向往的梦乡。
秦国人一代又一代地开拓着,不知不觉地,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强大的诸侯国,此时统治秦国的又是一个非凡的人物。他坚忍果断、深谋远虑、礼贤下士且知人善任,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通往中原之路,却被晋国所阻断,秦国要向东部扩张必须先跨过晋国的门槛。为此,秦穆公可谓呕心沥血,致力于扶持一个亲秦的晋国政权,终于成功地将公子重耳扶立为晋国国君。
晋文公的上台,标志着秦和晋短暂蜜月的开始。秦穆公既是晋文公的恩公,也是他的岳父,两国关系亲上加亲。然而这种亲密并非是无间的,国家之间的摩擦还是存在的。秦国人已经隐隐地觉察到,如果说秦国是一匹狼,那晋国无疑是一头虎,狼和虎可以并肩作战。然而有时狼也会被虎挡住,眼睁睁地看着虎吞食猎物。
周王室的内乱,使秦晋两国关系出现微妙的变化。周襄王被王子带驱逐,情急之下向秦国与晋国求援。早已等待东进时机的秦穆公凭借自己非凡的政治嗅觉,觉察到这是大举介入中原事务且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大好良机。显然强大的秦国已经不再满足于称雄于西部,秦穆公东进的雄心被点燃了。
然而秦穆公抵达黄河西岸时,晋文公却谢绝秦军过境,他要独吞勤王的功勋。晋军大举东进,迎接周襄王,铲除叛乱集团。荣誉与好处都到晋文公手中,并掌握了“王令”这张王牌。秦穆公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晋国利用勤王的机会坐大,并抢得先机。
由于受晋国阻挠,秦穆公丧失一个挺进中原的良机。无疑他对晋文公深感不快,但并不想就此中断与晋国的友谊。在晋文公勤王的同一年,秦国与晋国联合展开一场旨在针对楚国的军事打击。
公元前635年的秋季,秦晋联军进攻位于秦楚交界处的鄀国。鄀国是楚的啰喽国,侵鄀战争实际上是秦晋两国对楚的示威。
楚成王派出军队,由斗克和屈御寇担任大将,入援鄀国。面对百战雄狮的楚军,不为人所知的秦国兵团大胆使用欺骗战术。当他们包围鄀国首都商密时,故意以一部分秦兵假扮成被俘的楚兵。鄀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楚国援兵已经被秦军打败了,这个可怕的消息立即在城内传开。鄀国人人自危,军心士气大为动摇。
聪明的秦国人还要假戏假作,他们又假装与“俘虏”在城下歃血为盟。当鄀国人亲眼看到“楚国人”与秦国人狼狈为奸时,他们觉得自己被出卖了,再也没有援军了。失望的鄀国人打开城门,向秦军投降。
其实楚国援军还远在百里之外,直到秦军占领商密城,他们才姗姗来迟。商密城的百姓看到又冒出一支楚国军时,惊愕地睁大双眼发呆,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懵然无知的楚国人大摇大摆地进城,三下五除二就让秦军给缴械了,大将斗克与屈御寇都成为阶下之囚。
无敌的楚国兵团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消灭了,楚国令尹子玉得知消息后,差点没气吐血。他亲率楚国精锐部队连夜追击,只是秦军已兴高采烈凯旋归国了。
这一战发生在城濮之战前,雄视天下的楚国兵团第一次与秦国交手就惨遭暗算,秦军的能力令人刮目而视。
不久,秦军作为晋国的盟军参加了城濮之战,并成为战胜的一方。但是秦穆公不仅没有兴奋,而且有一种挫折感。他扶植起来的晋文公在这场关键的战争中出尽风头,还被周天子任命为诸侯盟主(侯伯),地位已在他之上。
屈居晋文公之下的秦穆公第一次参加诸侯盟会,被视为西方异类的秦国试图得到东方中原诸侯的认可。为了扩大秦国的影响力,秦穆公与晋文公并肩发动了对郑国的战争。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秦穆公,指出秦国参加这场战争,没有任何利益可图。这一番话说到了秦穆公心里,与晋国人一起做事自己终究不过扮演一个配角,一个小混混的角色。
秦穆公不干了!
凭借无坚不摧的铁血兵团,难道秦国就无法独立完成一桩伟大的事业吗?一个吞并郑国的计划在秦穆公心里形成了,他先派出一支军队,佯称协助郑国军队防御晋国的入侵。晋军撤退后,秦国部队仍然赖着不走,在郑国一待就是三年。这支军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收集各种情报,深度潜伏,成为秦国人偷袭郑国的内应。
郑文公对秦国人的狼子野心严重低估了,在他看来,秦军是一支正义之师。在诸侯中口碑不错,有着乐于助人的传统。对驻守在郑都的这支秦军小分队,郑文公没有丝毫怀疑,甚至把都城北门守卫任务交给他们。
这意味着秦国人要夺取郑国易如反掌。
秦穆公似乎看到通往中原之路的大门打开了。他要策划一次远距离的奔袭战,把郑国变为秦国的殖民地。一支远征军组建起来,总指挥是孟明视将军,两位副指挥是西乞术与白乙丙。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而西乞术则是蹇叔的儿子。
为了表示对老干部的尊重,秦穆公征询了蹇叔与百里奚的意见。
深谋远虑的蹇叔旗帜鲜明地反对军事大冒险,他说:“秦国距郑国那么远,出动庞大的军队进行偷袭,行踪一定会暴露。将士远征劳累不堪,郑国人以逸待劳,将出师不利。”
百里奚的看法与蹇叔差不多,他说:“从秦国到郑国要经过好几个国家,一支军队行进千里,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各个国家的间谍活动频繁,这事情准没法保密。”
秦穆公听完两位老干部的话后,脸色黑了。郑国有我们的内应,等秦国大军一到,里应外合,郑国焉能抵挡?只有夺得郑国,秦国才有机会向东扩张。不然,晋国死死挡住通向东方的道路,秦国还有机会吗?这两个老家伙,老糊涂了。
秦穆公没有理会两个老头的意见,仍然坚持既定的作战计划。
远征军出发那天,秦穆公亲自为出征将士送行。秦军上下洋溢着一种兴奋和冲动,普遍对远征持乐观态度,认为胜利唾手可得。
在一片欢快的笑声中,突然传来很不和谐的声音,有人在哭泣。秦穆公很愤怒,回头一看,原来是蹇叔和百里奚这两个老家伙正在擦眼泪呢。
秦穆公怒责道:“你们哭啥啊?”
蹇叔用长袖擦擦眼,答:“我们的儿子都在出征的行列,我们都很老啦,恐怕他们这一去,回来晚了就再也见不到面啦。”蹇叔说这话意思含含糊糊的,但是秦穆公已经听出弦外之音了。他怒不可遏,说了一句古代最有名的诅咒: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用现代文说就是:你咋知道?老家伙,要是你死得早点,坟头的大树已经可以两只手合抱了。
秦穆公恼羞成怒,狗急跳墙。蹇叔和百里奚只好强作欢颜,暗地里对他们的儿子说:“从秦国到郑国,要经过殽山。殽山地势险峻,容易设伏。现在秦晋关系恶化,如果晋国军队在殽山设下伏兵,就算是十倍的秦军也难逃厄运。至于晋国会不会利用这次机会,这就要听天由命了。”
其实蹇叔与百里奚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们与秦穆公在誓师大会上的争吵,很快便通过间谍传到了晋军总司令先轸的耳中。晋军密切注视着远征军的一举一动,秦军所谓的秘密偷袭实际上不过是自欺欺人且掩耳盗铃的把戏。
这里要说明一下,在春秋时期,由于人口密度很低,且主要居住在城市及其边缘。所以在城与城之间留有广阔的空地,称为“隙地”。秦军便是要利用隙地秘密行军,穿越多个国家远距离奔袭郑国。
并不能说秦穆公的决定一无是处,他有一个判断是正确的,即郑国对秦国的来犯的确毫无防范。如果不是一个意外情况的出现,远征郑国的计划几乎得逞。
秦军通过隙地穿越晋国和周王领地,抵达滑国。
正好有一位名叫“弦高”的郑国商人经滑国要到周领地做买卖,在路上与秦国军队不期而遇。这时秦军正向郑国方向挺进,弦高大吃一惊,这里离秦国有千里之遥,秦国军队怎么会出现呢?
联想到数年前秦与晋联手进攻郑国的事实,弦高立即判断秦军的目的是突袭郑国。
这是商人特有的敏锐嗅觉,强烈的爱国心令弦高责无旁贷。当务之急,一是要拖延时间,迟滞秦军前进;二是要尽快通知郑国政府,做好战斗的准备。
弦高一方面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将情报送往国内;一方面随机应变,请求面见秦军统帅。他献上四张牛皮与十二头牛,对秦军统帅孟明视说:“我国君得知贵国军队前来,命我在此迎接将军。将军一路劳累,特献上一天的给养作为对贵军的犒劳,还望笑纳。”
弦高有天才演员的资质,他把戏演得太逼真了,秦国人丝毫没有产生怀疑。孟明视判断自己的行踪已暴露,郑国政府已做好迎战的准备,这样的话就很难达到偷袭的奇效了。
事实上,郑国政府对秦军的行动一无所知。郑文公始终蒙在鼓里,直到爱国商人弦高传递来十万火急军情快报,他才大惊失色。
弦高自掏腰包犒劳秦国人,破了财,但拯救了国家。
郑文公立即派人监视驻扎在北门的秦国小分队,打探到这支外籍兵团已全副戎装。武器磨得亮堂堂的,战马也喂得饱饱的,看这架势分明是要打仗的样子。由是判断弦高所发回来的情报是真实可信的,即秦国正准备对郑国下手。
事不宜迟,为了避免秦军里应外合,郑文公对驻守都城北门的秦军小分队下了逐客令。逐客令说得很有意思:“你们在敝国待太久了,敝国粮食、肉和牲畜可给吃光了。听说你们要离开了,敝国不送点东西意思一下也不好。这样吧,敝国有一片狩猎场,不如你们到那儿打几只麋鹿带回去。”
秦军小分队闻听郑国下达逐客令,知道事情败露了。还是赶紧逃命吧,有的逃往齐国,有的逃往宋国。
失去了偷袭的战机,又失去了内应的部队,秦军针对郑国的长距离奔袭战失去意义了。孤军深入,缺少补给。郑国的军事力量也不弱,没办法打了。孟明视和西乞术等将军商议出动如此庞大的军队,要是一战不打,像游行示威般逛一圈回去,脸上无光,对国人也不好交代。不如就近把滑国给灭了,多少算有一点点的成果。
滑国只是个小小的国家,没有什么战斗力,哪里禁得住秦国大军的打击。只一交战便投降了,秦军宣布消灭滑国。灭滑之战,并非秦军的计划,只是一场挽回军队面子的小战斗。然而这次开战,却给秦国远征军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远征军出发伊始,秦国人自以为很隐密,却始终没有逃脱晋国人犀利的目光。
此时晋文公刚去世,晋襄公继位。对秦国的军事外交策略晋国高层有两种意见,一派是以三军总司令先轸为代表,坚持晋国应该利用秦国劳师远征的机会,打一场歼灭战,重创秦国的军事实力;另一派以下军总司令栾枝为代表,坚持要遵照晋文公生前对秦国的外交政策,把秦国视为盟友。
先轸力驳道:“国君刚刚过世,秦国人并没有表示哀悼。还借此机会东进奔袭郑国,并灭了滑国。滑国跟咱们一样是姬姓国,可见秦国是不讲道义的国家。对于不讲道义的国家,现在消灭它的机会来了。这种机会不是经常有的,稍纵即逝,如果再争论下去,就没有机会了。上天要让他们的远征军栽在我们手中,我们是不可以违背上天的。放过敌人,就是留给自己灾患。我们是为子孙后代打算,这可以说是违背晋文公生前的意愿吗?”
除了南方的楚国外,晋国最强的对手就是秦国。这次秦国孤军深入千里远征,正是围而歼之的难得机会。至于谁有道义,孟子说得倒是很实在:“春秋无义战。”
先轸的意见获得大多数将领的支持,晋襄公决定不宣而战。
战场选择在殽山,这是秦军返回途中必经之地。殽山,《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自新安以西,历渑池、硖石、陕州、灵宝、阌乡而至于潼关,凡四百八十里。其北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约谷深委。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这是一个山高峰陡之地,以地势险峻而闻名。虽然蹇叔曾经警告过要特别注意晋国军队在殽山设伏。然而要防范晋军的伏击,几乎是不可能的。
先轸发布军事动员令,并邀请长于山地战的戎人参加。这部分戎人主要是姜姓,又称为“姜戎”。晋军主力与姜戎部队陆续进入殽山指定区域,埋伏起来,等待秦军钻入预先设定的大口袋。
鉴于这次会战对晋国未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晋襄公虽在守丧期间仍然亲临前线,并把白色的丧服染成黑色,由此可见晋国上下对这次会战的重视程度。
四月十三日(公元前627年),西行途中的秦国军队进入殽山最险峻的地带。秦军总司令孟明视想起了蹇叔的忠告,即晋军一定会在殽山设伏。然而蹇叔的忠告却不能使秦军有效地摆脱遭受伏击的命运,从去年冬季远征军出发,到现在已经过了四个多月。远征军已是疲惫不堪,进入殽山后,险峻的山岭使行军变得更加困难。
秦军一字长蛇在蜿蜒的谷地中行进,路很漫长,似乎看不到尽头,马车很艰难地前进。突然间,两侧山岭上旌旗飘扬。伴随着一声声的呐喊,孟明视发现自己的军队已中了埋伏。晋国战车部队占据有利的地形,晋襄公亲自坐镇指挥。
秦军身陷绝境,孟明视顽抗到底的决心只是为尊严而战。但这绝非势均力敌的战斗,从开战的第一刻,这位总司令就明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晋国人不仅人多势众,更控制了险关隘口与制高点,无情的飞箭如雨飘落。更可怕的是巨大的石头沿着山坡滚下,砸烂了战车,轧过的战士的身躯只剩下模糊的血肉。
挡在前面的还有晋国可怕的兵车,擅长山地战的姜戎人正沿着山坡向下猛冲。秦国人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可是仍然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员大将全被俘虏。
殽山之战,晋国完胜!
对秦穆公而言,东进中原的美梦被彻底打碎!
晋襄公向世人证明,没有晋文公,晋国仍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但在善后事宜上,晋襄公却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当秦军大败和三将被俘的消息传来后,晋文公夫人文嬴非常震惊。文嬴既是晋文公的夫人,也是秦穆公的女儿,她想方设法要营救孟明视等人的性命。
文嬴对晋襄公说:“秦国与晋国原来关系很好,都是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个人从中挑拨离间,使两国关系恶化。如今三人打了败仗,秦君恨之入骨,巴不得吃其肉喝其血。不如把他们交给秦国处置,既能让秦君杀之解恨,又可显示晋国的宽大,您看怎么样?”
晋襄公刚刚继任君位,政治经验上欠缺了一些。给文嬴一糊弄,就糊里糊涂地答应了,文嬴以最快的速度释放了孟明视等三人。
这么重大的决定,晋襄公居然没有和总司令先轸元帅打招呼。先轸问起对孟明视等人的处置意见时,晋襄公说:“因为文嬴夫人强烈要求,所以寡人已经将三人释放,让秦国人去惩罚他们。”
先轸听罢气得浑身发抖,暴跳如雷。也顾不上形象,开口便骂:“将士们在前线以生命相拼,才把这几个秦军将领活捉。现在你凭那个婆娘的几句话,就把他们给放走了。长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晋国离灭亡不远了。我呸——!”说罢当着晋襄公的面吐口水,然后转过身气呼呼地扬长而去。
晋襄公吓出一身冷汗,知道铸成大错了。赶忙让大臣阳处父前去追赶,力图在三位秦将还未离开国境之前重新抓回来。尽管阳处父以最快的速度追赶,终究还是迟了一步。当他到达黄河边时,三位秦国将领已经搭上一条小船向对岸驶去。
阳处父急中生智,拉着马匹冲着江心小舟高喊:“三位将军且留步,我主公以为三位将军空手而返未免礼数不周,特令我前来赠送马匹。”
想孟明视等三人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恍如梦中一样,哪里会上阳处父的当。孟明视当下站在船尾,对阳处父抱拳道:“多谢贵国国君手下留情,没有用我们的血来染红战鼓,我等甘愿回国受惩罚。倘若国君处死我等,我等死而无悔;如若侥幸不死,三年之后,我等自然会前来向贵国君主报恩的。”
一叶小舟慢慢地远去,阳处父看着三人登上黄河的彼岸,长叹一口气,空着手回去交差了。
秦穆公亲自到郊外迎接三人的归来,孟明视等三人“扑通”跪倒在地,自求惩罚。秦穆公拉着三人,禁不住痛哭:“这哪能怪你们啊?只怪寡人不听蹇叔的忠言,致使全军覆灭。还让你们遭受耻辱,责任全在寡人一人。你等勿自责。”孟明视等三人一概官复原职。
秦穆公自我检讨,确有一代君主的风范。如若孟明视遇到的是像袁绍那样的头儿,估计回来后也难逃一死。幸好秦穆公乃是曹阿瞒类型的人,所谓海纳百川,气量果真不同一般。要知道领导一般是很要面子的,有错统统是别人的,有功统统是自己的。
殽山之战是后晋文公时代一次重要的战役,秦穆公向东扩张的激情被无情地遏制了。晋国虽然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但是糊里糊涂地释放三位俘虏,使得秦国得以保存最重要的几位将领,并在未来的几年中又成为晋国的劲敌。
晋国在这次战役后,最大的损失是先轸之死。
先轸是晋军中最有才干的将领,是城濮之战和殽山之战两大经典战的组织者和策划人。他的才智使晋文公把他从下军副司令的位置一举提拔为三军总司令,他也不负重望地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名将。先轸是典型的晋国武士,身上充满责任感与荣誉感。因为晋襄公放走了孟明视等人,他大发脾气,并当面吐口水。事后他深感后悔,认为在君主面前如此无礼,有违武士之道,罪不容赦。内心非常愧疚与自责,深陷一种不能自拔的精神病态中。
殽山之战后不久,白狄的军队入侵晋国。虽然这次入侵被晋国军队击退,可是在战斗中却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晋军元帅先轸竟然以一次自杀式的冲锋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他最后的话是:“我是一个普通人,竟然在国君面前无礼。又没有受到惩罚,可是我必须要惩罚自己。”他脱去盔甲,冲入敌阵,最后死在乱兵之中。
先轸智慧超群,深谋远虑,恪守一名武士的信念。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有违武士的道德标准后,他毅然选择了战死沙场这样一种特殊的赎罪方式。这一方面体现了其个人完美的人格追求,另一方面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惋惜。
先轸之死,对个人是个理想的归宿。一名武士最好的结局就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对晋国则是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晋军最终并没有在殽山获得全胜。因为秦国最有才干的将领得以逃脱,而晋国却损失了最伟大的军事统帅。
这个结果,对秦穆公来说,多多少少感到宽慰;同时他也意识到只要有晋国这只拦路虎存在,东进之路是何等艰难。于是他将战略的重点从向东发展,转而向西开拓,最终也成为一代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