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8800000006

第6章 中国佛学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2)

近代,伴随着英国的入侵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传入,西方先进的哲学、社会政治学、人道主义和自然科学也纷纷传入印度。由此出现了批判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启蒙思潮。但印度教文化始终是印度文化不可逾越的传统,一些思想家如新吠檀多哲学即试图融合东西方文化观念,在自身文化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方思想与科学成就。而在西方现代文明日益暴露其缺陷的今天,印度教注重人自身精神超越的文化观念也开始引起世人的重视。

5.外族的入侵

印度是一个农业国家,物产丰富,加之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印度文化缺乏进取精神,因此,印度在历史上常遭受外族入侵。外族入侵给印度文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因子,也形成了印度文化注重吸收不同文化的包容精神。

印度文化的最初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印度河文明,二是雅利安人创造的吠陀文化。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印度河谷地区就出现了以阿姆里遗址为典型的综合文化,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进化与发展,形成了印度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主要是一种农业文明。印度河文明对印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是印度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开始侵入印度西北部,并最终征服当地居民成为印度河地区的主人,后来又逐渐扩张到恒河流域乃至整个北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前以游牧生活为主,其文明程度低于印度河文明,因此雅利安人很自然地接受了当地文化,并将自身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形成新的印度文化。印度文化的主流即是这两种文化合流的产物。雅利安人的入侵给印度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因子,他们创作的吠陀赞歌成为印度文化的重要形式,梵我一如、业报轮回、灵魂解脱观念是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而种姓制度的最初形成也是随雅利安人入侵而来的种族区分。

继雅利安人之后,又有许多民族先后侵入印度。其中主要有波斯人、希腊人、大夏人、阿拉伯人、月氏人、匈奴人、既哒人等。这些外来民族侵入印度后大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建立过统治,自然也带来了各自的民族和宗教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印度文化。不过,由于侵入印度的外族文化一般低于印度文化,因此,当他们进入印度以后便被印度文化所消化吸收,最终融入印度文化。但伊斯兰文化则不同,它在进入印度时并不比当时的印度文化低,而且在侵入印度以后,伊斯兰统治者用武力和各种政治手段大力推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不仅得到独立的发展,成为与印度教文化平行发展的文化形态,而且与印度教文化相互斗争,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文化的侵入,迫使印度教对自身的宗教态度、文化形式、生活习俗等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使印度教中渗入了许多伊斯兰教的因素。同时,在这两大宗教的共同影响下还产生了对印度现代社会有很大影响的新兴宗教——锡克教。

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在印度建立殖民地。17世纪末,英国开始武装入侵印度,到19世纪中叶,完成了对整个印度的征服,建立了庞大的英印帝国。与此前的外族入侵不同,英国入侵印度的目的不是为了融入印度、成为印度大家庭的一员,而是为了对印度实行殖民掠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其工业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因此,英殖民者对印度的统治始终是以外来者的身份进行的。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教育等各方面采取的都是西方体系,英殖民者的统治对印度文化产生了巨大、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其影响所及不仅在社会上层和知识界,而且还影响到原本封闭、稳定、自给自足的乡村社会。同时,英国政府还派出大批传教士到印度传教,也给印度文化增添了基督教文化因子。受西方现代文明冲击,印度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掀起了一场以改革印度教为先导的启蒙运动,他们以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理性、平等、进取精神,破除封建陈规陋习,解放思想;批判变革种姓制度,促进社会平等。

外族的入侵给印度文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因子,是形成印度文化多元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不同文化因素的输入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融合也形成了印度文化的包容精神。不过,应该说明的是,尽管印度文化容纳了不同的文化内容,但它始终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性,印度文化是以印度教文化为主导的文化综合体。

二、印度文化精神的几个主要表现

印度文化以其多元复杂性而着称,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文化是一种杂多文化的无规则的集合,我们认为,虽然印度文化包含有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独立发展起来的多种文化,并在历史上容纳了多种外族文化,具有多元复杂性,但印度文化作为一种在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其本身具有完整的文化形式,有自身不容替代的文化主题,是一种具有自身一贯性追求的文化范式。黑格尔、梁漱溟等思想家将印度文化看作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比肩的文化样式,也说明了这一点。

印度文化具有自身的完整性。早在吠陀时代,印度文化就形成了自身完整的人生追求和文化样式。这一点可以从吠陀文化对人生追求、人生责任、人生不同阶段的表述中清楚地看出。婆罗门教将“利”、“欲”、“法”和“解脱”视作人生的四大目的。其中,“利”主要是指人的物质利益追求;“欲”指人的情感满足;“法”又称“达摩”,主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义务及行为规范;“解脱”则是指精神超越的追求。印度文化以精神解脱为人生最高目的,但它并不主张放弃人生的现实责任,而是将“利”、“欲”、“法”三方面的全面发展视作精神解脱的前提。可见,印度文化注重人自身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具有自身特性的完整的文化样式。此外,吠陀文化关于人生来就欠有四种债务的观念也表达了同样的文化观念。所谓“四债”即人债、神债、仙债和祖宗债。实质上是从人生责任和义务的角度论证人生应有的目的和追求。与此相关,吠陀经典将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从五至八岁开始到二十五岁,称为梵行期,主要是学习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和老师住在一起,由老师对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精神负责,学生过着简朴纯洁的生活,不接触任何享乐活动。从二十五岁到五十岁为家居期,即世俗生活期,回到家庭结婚、生子,以一定的职业养活家人,并履行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从五十岁到七十五岁为林栖期,完成了家庭和社会责任,则应离开家庭,住到深山老林中修行。七十五岁以后为遁世期,舍俗出家,将自身感官能力限制到最低程度,追求人生的最终解脱。由上不难看出,印度文化对人生目的、责任的理解是比较全面而完整的,同时它将精神的解脱看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则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印度文化具有自身的一贯性。这具体表现在印度文化具有自身特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主题。印度教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印度教对精神解脱的追求是印度人精神生活的主旨。印度教对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的崇拜,独具特色的种姓制度,由祭祀演化而来的祈祷的宗教活动,“业报”、“轮回”、“解脱”等观念,是几千年来纵贯印度文化发展的根本内容。各种不同的教派乃至被印度社会视为非正统哲学的佛教、耆那教尽管在不断创造着自己的宗教思想,然而始终没有离开传统印度教“业报”、“轮回”、“解脱”的宗教主题,印度教的这种一贯性使它可以在局部被更替,但不能在整体上被取代。不仅作为非正统思想的佛教不能取代,而且伊斯兰教的入侵、西方文化的冲击都不能从整体上取代印度文化自身特有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主题。

因此可以说,印度文化是一种以印度教为主导的文化综合体。

我们对印度文化精神的探讨是在肯定印度文化具有自身独立性、完整性、一贯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应该说明的是,“文化精神”是一个区别于“文化特征”的范畴。文化精神是最能够体现文化主体本质的范畴,它体现的是文化主体的价值追求、文化理想。这就好比我们要认识一个人,我们可以罗列他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征,但却不一定能够抓住其本性,只有当我们把握了其内在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处理自身内在矛盾以及与环境之关系的基本方式以后,我们才能说把握了这个人的内在精神特质。我们大体上可以这么区分,文化特征只是表层的现象描述,文化精神则是内在精神本质的探究。比如,就印度文化的特征而言,我们可以说印度文化具有多元复杂性,但多元复杂性只能反映印度文化的存在形态,并不能反映印度文化主体的精神本质,而与多元复杂性相关的文化包容精神,则能体现印度文化主体面对不同文化形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宗教性是印度文化的显着特征,但宗教性反映的只是印度文化所采取的外在形式,而最能反映其文化精神的则是蕴含在宗教性当中的对精神解脱的追求,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一种出世精神。基于对文化精神的这一理解,我们将印度文化精神主要概括为和谐精神、出世精神和包容精神三个方面。

1.印度文化的和谐精神

文化的和谐精神主要是指文化主体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上体现的肯定和谐、维护和谐、追求和谐的精神。印度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因此也具有农业文化的共同特质。农业文化受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体现出一种注重和谐的价值追求,和谐精神是农业文明的共同特质,印度文化也不例外。印度文化的和谐精神具体体现在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观念中,体现在“达摩”对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上。

印度文化作为一种农业文化,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要素的依赖,决定了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对自然的遵循和顺任;同时,由于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人对自然尚处于依附地位,这也决定了印度文化对自然和社会整体和谐的强调;另外,印度文化诞生于深山密林,这又决定了它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吠陀》、《奥义书》即是古代圣哲在森林里沉思修行、与自然交流、聆听万籁之音、探索宇宙奥秘的结晶。关第二讲 中国佛学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033于印度文化和谐精神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体现,这里主要从其对人与自然万物整体性的强调,以及对生命一体观念的体认这两方面来论述。

印度文化作为一种东方古代文明,它与西方现代文明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根本区别在于,西方现代文明突出个人的需求和价值,而印度文化则突出自然或社会整体的价值,强调整体的和谐有序。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印度文化强调人从属于自然整体,要求维护人与自然原初的和谐状态,这突出地表现在印度教“梵我一如”的观念中。“梵”本质上是一个整体性范畴。从其思想来源而言,它是古代圣哲体验到的一种不可名状的、消融差别的精神状态;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而言,则是人与自然万物一体的整体存在状态。印度教将梵看作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看作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自然万物乃至众神无不是梵的显现,“万物来自于梵,最终又复归于梵”。这实质上是将人与万物看作同一存在的创造和显现,人与万物处于同一整体之中。印度教从“梵”的角度认识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是与梵一体的“阿特曼”,人从属于“梵”。在人与梵的关系上,突出梵的价值,否定个体存在的价值,主张人克服感官欲求,融入梵之中。就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而言,这实质上是要求人克服自身的物质欲求,维护自然整体原本的和谐状态。从这方面来说,印度文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强调,是一种“以人合天”的和谐,是人的主体性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前提下的和谐。

印度教将自然万物看作是由梵创造的由低到高的生命系列,其本身即体现了生命一体的观念。除此之外,在印度文化中占核心地位的轮回观念也同样表达了生命一体的观念。奥义书的“三道四生说”和佛教的“六道轮回说”都是如此。所谓“三道”即“天道”(神)、“祖道”(人)、“兽道”(动物);“四生”即“胎生、卵生、湿生、种生”。《奥义书》认为,自然界一切生物,由低到高,都依自己的行为(业)而得到果报,由此产生灵魂转世的形态:做善事的动物可以转世为人;人若崇信《吠陀》,潜心修行,可以转世为神(天道);若造下恶业,就转世为动物。佛教所说的“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地狱、饿鬼。轮回观念从时间角度阐明了人、万物和众神的内在关联或一体性。也正是基于生命一体的观念,印度文化强调尊重生命,主张将爱心推广到自然界一切的动物及植物。也正由于此,在今天的印度,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印度人亲近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象。

同类推荐
  • 禅宗与道家

    禅宗与道家

    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禅宗与佛学”,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等,做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道家与道教”,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做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道上的风景Ⅱ

    道上的风景Ⅱ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缘来因为你

    缘来因为你

    如果有人问你青春是什么味道,你的答案不会马上在脑海里出现。因为没有一个人的青春自始至终是同一个味道,就像你用双脚踩在凹凸不平的湖底,这一秒也许是柔软的细沙,甚至你还有心情去享受一下湖水的涟漪推动着你的身体,仿佛置身于云端。而下一秒,就有可能跌入一处深坑,让你慌忙的挥舞着手臂想抓住水草,甚至后悔自己的勇敢和执着,结果只能是大口大口的呛水。
  • 这个签到有点难

    这个签到有点难

    陈陆获得了一个神秘莫测的签到系统!去【自家的厕所】签到,奖励一千元!去【楼上的天台】签到,奖励超强功法!签到多多,奖励多多!正当陈陆认为自己即将变成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挑战才刚刚开始......咒怨、死寂、昆池岩......为什么签到地点会是这些地方!无内鬼:615945890(大家进群总要给个首订8不要让爷难做)
  • 天武大陆之剑帝

    天武大陆之剑帝

    万年前,龙圣轩封印魔族首领——魔王,而他自己却因为灵力用尽,肉身消失,灵魂于时空长河中游荡,等待重生……
  • 主角之上

    主角之上

    基本的境界:主角光环~主神光环~主宰光环。
  • 幻灵魔体

    幻灵魔体

    混沌初分本无灵,天地清浊难分明。盘古一气化灵蕴,阴阳八卦乾坤行。盘古开天辟地,以其力赋予世间苍生,什么是正?什么是邪?自古以来均无定数,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能化邪,邪亦能化正,此乃阴阳八卦乾坤转化之理!盘古之力无边无沿,如何使用在于人心在他身上有什么秘密,他又能否肩负起他的宿命?当天地面临浩劫,黑暗降临世间之时,他又将何去何从,是拯救自己所爱的人们,还是毁灭一切……
  • 下山寻源

    下山寻源

    破天大陆之上,以武为尊。每个人求源气以修身,只为求的那武神之境以纵横。
  • 遗憾够余生

    遗憾够余生

    人生能留住的寥寥无几,所以趁我们都在好好珍惜,如果失去再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人生在世机会有限,如果不能永远那就珍惜当下,也许陈渝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但这个遗憾够尤染度过余生。陈渝低估了尤染对他的感情,尤染低估了她在陈渝心里的位置。就像陈渝说的:“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的人生没有遗憾。”在陈渝眼里只有这样做才是对的。他永远无法想象尤染到底有多爱他,有多遗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终极星杀

    终极星杀

    星亦是道,演至深处,可化万物。雷星之力,晴天霹雳,五雷轰顶。火星之力,天火流星,龙腾四海。太阳之力,普照世间,主宰众生。……每个修炼者都有一颗守护星,都掌握一种星的力量。繁星满空,能力自然是各种各样。金牛星、人马星、双子星……皆有其对应的能力。群星演绎,神魔共舞。
  • 睨天下之妃本倾狂

    睨天下之妃本倾狂

    天才?废材?她是流传千年驭兽之宗的当代宗主,天赋异禀;她是绝世废材,背负着灭宗的骂名。意外身死,时空的乱流将她拉入深渊!搅江湖,混门派,乱庙堂,这些怎么可能少了她?“泱泱乱世几时休?”他拈残花。“休时方休,这个天下,舍我其谁?”她大笑,这个乱世,就由他们来终结!谁说修习只有苦修一途?十步杀一人,屠戮亦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