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从海洋学而不是从地理学的角度,一般把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域。南大洋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环绕地球而没有被大陆分隔开的大洋。由于南极洲有2~2.5千米厚的冰覆盖,致使陆架深而窄,陆坡陡峭,洋底很深。它具有独特的潮波系统和环流系统,既是世界大洋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区,又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南极洋流是世界上最长的洋流,总长2.1万千米,流量为每秒1.3亿立方米,等于全世界所有河流流量总和的100倍。
海水到底有多咸
众所周知,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既不能当淡水来喝,也不能用来洗衣服。可以说海水是“盐”的故乡,它的味道之所以又咸又苦,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其中90%左右是氯化钠,也就是食盐,所以海水是咸的;另外由于还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碳酸镁和其他盐类,所以是苦的。海洋中发生的许多现象和过程,常与盐度的分布和变化有关。
要想知道海水的盐度,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盐度。1902年,首次将盐度定义为每1000克水溶解物质的克数。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对盐度值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盐度的定义,作了几次修订。
现在的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根据测定,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化学物质有:钠、镁、钙、钾、锶等5种阳离子;氯、硫酸根、碳酸氢根、溴和氟等5种阴离子和硼酸分子。海水的盐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特性之一,它与沿岸径流量、降水及海面蒸发密切相关。
盐度最低的海
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孕育着世界最大的低盐度水域,它就是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首先是因为波罗的海的形成时间还不长,这里在冰河时期结束时还是一片被冰雪覆盖的汪洋,后来冰川向北退去,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水质较好。其次,波罗的海为封闭海区,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最后,波罗的海蒸发弱,雨水又较多,四周有多条河流注入,因此海水较淡就不奇怪了。
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来说,大洋水中盐度的变化很小,近海水域的盐度变化较大。
从整个世界大洋看,海水的盐度呈“M”状变化:赤道附近盐度最低,那是因为这里的降雨量大于蒸发量,这一海区的年净得雨水约为22厘米,雨水使海水的盐度降低;在南北纬20°附近,因受信风带的影响,天气干燥、降雨量小,所以蒸发量大大高于降雨量,海水的盐度自然增加;而位于南极和北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因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并且降雨量大,所以,这一海区的盐度相对小一些。
风姿绰约的海峡和海湾
1.海峡
海峡是位于两个大陆或大陆与邻近的沿岸岛屿以及岛屿与岛屿之间,两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它是由海水通过地峡的裂缝经长期侵蚀,或海水淹没下沉的陆地低洼处而形成。一般水较深,水流急且多涡流。海峡内的海水温度、盐度、水色、透明度等水文要素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化较大,其底质多为坚硬的岩石或沙砾,较少细小的沉积物。
海峡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而且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们有的沟通两海(如台湾海峡沟通东海与南海),有的沟通两洋(如麦哲伦海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有的沟通海和洋(如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海上走廊”“黄金水道”。全世界有上千个海峡,其中着名的有50多个。
2.海湾
海或洋伸入陆地,深度逐渐变浅形成明显水区的海域称为海湾。通常三面为陆,一面为海,呈“U”形及圆弧形等,可与其主体部分进行自由的水体交换。其深入大陆的最远处称为湾顶,与外海相通的地方称湾口,湾口两岸海角间的连线为海湾与外海的分界线。
海湾由于特定的地形条件,即它的深度和宽度向陆地逐渐变小,其水文状况具有某些独特的性质,主要表现为潮差较大。例如,北美洲的芬迪湾,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方。
由于海湾两侧海岸线的遮挡,在湾内形成波影区,使波浪、潮汐的能量辐散降低,风浪扰动小,水体平静。易于泥沙堆积,沉积物在湾顶沉积而形成海滩。当运移沉积物的能量不足时,可在湾口、湾中形成“拦湾坝”,分别称为“湾口坝”、“湾中坝”。
海湾地处陆地边缘,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区域。过去,人们在海湾捕鱼、航海,今天,它是现代海洋开发的基地。大的海湾,可以进行海洋的综合开发;较小的海湾,人们则根据其资源优势来从事不同类型的海洋开发活动。例如,以海港为主的海湾,往往水深浪小,适宜船只停泊;以石油开采为主的海湾,则应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海滨旅游的海湾,则气候宜人、风景秀丽;适宜滩涂养殖的海湾,则需地势平坦、潮间带辽阔。
随着现代海洋开发的迅速兴起和陆地上工业区向海岸带迁移,沿岸海区污染日益严重,海湾因其自然条件而首当其冲地成为最容易污染的地方。因此,在开发利用海湾的同时,保护海湾环境已是刻不容缓。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海湾甚多,主要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沿岸,其中较大的有240多个。有些海湾,如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波斯湾等实质上是海。
中国海岸线曲折,海湾众多,大体而言,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海湾有150余个。中国海湾的特征是杭州湾以北,以平原性海湾为主,数量少,规模面积大,开阔壮观,如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等;而杭州湾以南,多为山地丘陵基岩性海湾,数量多,范围小,狭长而海岸曲折,如三门湾、罗源湾、钦州湾等。
第三节不可不知的海洋名词
蓝色国土:领海、公海、内海
领海,曾被称为沿岸水、沿岸海、海水带和领水。它是指一个国家沿岸一定宽度的海域,为沿岸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不容许别国侵犯。
我国领海的范围
我国领海是指从领海基线开始(一是大陆领海的基线为山东高角至峻壁角之间各邻领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二是西沙群岛领海基线为东岛至南岛之间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外延12海里的区域。包括渤海全部、黄海、东海和南海各一部分。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按照《国际海洋法》,领海的定义是:“国家主权扩展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其中所说的“主权”不仅是指水域,还包括扩展的领海之上的空间及海底和底土。而“一带海域”的范围是由领海的基线、领海的宽度和领海的外沿线决定。
公海是指各国领海之外的,世界各国都可以使用的海和洋的境域。在公海中,各国的船只和公民都可以自由航行、捕鱼,或经营其他海上事业以及铺设海底地缆,是各国人民都可以共享的地方。
内海是基线与岸线之间的水域,它是沿岸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沿岸国家有权关闭内海,禁止其他国家和人员或者船只入内,或者规定进入内海必须遵守的规定。
资源独享: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又称“经济区”,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了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它是指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它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是海洋法中一种新制度。它的确立突破了旧海洋法关于“领海之外即为公海”的观点,引起了海洋法结构的重大革新和变化。
由于专属经济区的出现,使得公海的范围大大缩小了。世界上一些重要海域,如墨西哥湾、鄂霍次克海、南海、东海、黄海等都将被包括在专属经济区之内,世界上重要国际航道也都要经过专属经济区海域。
专属经济区就其性质来说,它不是公海性质的海域,而是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但专属经济区又不同于领海,它不属于沿海国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对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只及于该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而不及于该区域的所有部分。总之,专属经济区既非领海,也非公海,而是自成一类的海域。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并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源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有对专属经济区内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等事项的管辖权。
在专属经济区内,所有国家,不论是沿海国或内陆国,在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的限制下,均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此外,经沿海国家的同意,其他国家有在专属经济区内进行科学研究的权利,但此科学研究活动不应对沿海国按照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而进行的活动有不当的干扰。
现在,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就连原来反对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美国、俄罗斯等国也宣布了不同形式的专属经济区。
人类共同的财富:国际海底区域
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是近年来国际海洋法中出现的一个全新概念。它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及其底土,也可以说是各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外的深海洋底及其底土。这一区域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或3500米以上。
国际海底区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主要是锰结核和金属软泥。据有关专家的不同估计,三大洋锰结核的蕴藏量为1.5万亿~3万亿吨。
太平洋深海洋底锰结核的储量最多。锰结核所含的金属有30多种,其中锰、铜、钻、镍的含量最为丰富,并达到目前陆上矿山开采要求的品位。深海软泥中也含有许多金属元素,如铝、铁、铜、镍、钴、钛、钙、硅等。所有上述元素,在工业上和军事上的用途都很大,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这一新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三大特征:一是共同拥有,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共有。二是共同管理,共同管理的表现形式就是建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各国通过该局共同参与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管理。三是共同分享,共同分享不是平均分享,而是要优先照顾发展中国家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