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当然谈不上什么筵席和宴会。筵宴是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积余产品,人与人之间有了 “礼”的关系后才逐渐形成的就餐方式。起初,人们祀天神、祭地祇、享祖先,酋长或首领把祭祀的食品分给部族人,后来是君主把祭品分给臣下食用,家长把享祖的祭物分给亲属食之,称为 “纳福”,其实这就是筵席的雏形。一个部落举行重大的集会、典礼,会后聚餐,是一种宴会。
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周礼春官司几筵》贾公彦注云:
几“敷席之法初在地者,一重即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筵”一般用粗料,如蒲、苇编成,较长些,周长一丈六尺;席一般用细料,如萑草编成,周长八尺,席的四周围缀以帛。
古代筵宴是不断演变的。开始时大家席地而坐,上至天子,下至庶民,一概如此。在筵席边列案的情形较少,如果进食者身份高贵或年长者可以凭食几而食。有的筵席是站着进食的,比如乡饮酒礼规定:六十岁以上的人才可以坐食,而六十岁以下者只能站着侍候长者,站食。在许多场合下,贵客和尊主进食,均由自己的妻妾举案献食或由仆从献食。汉代仍是如此,如孟光 “举案齐眉 ”的故事。吃一味献一味,一味食毕再献另一味。天子膳食由膳夫献食,还规定膳夫要先尝食,为的是证明食物无毒才可以献食,周秦两汉南北朝以来,一直如此。隋唐时,席有了改变,由地面升高,进食者由席地升坐椅凳,凭桌而食。据陶谷《清异录》记载: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条,从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或待诏野顿,扈驾登山,欲息则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座。后”来便有了木椅,椅背上有靠背椅单,食案也有了改变,不再列席,也用不着献食捧盘了。八仙桌出现较晚,大约在明清之际。清代康乾盛世出现了团桌,即圆桌席面,又叫团圆桌。《红楼梦》七十五回贾母在凸碧山庄敞厅中秋赏月夜宴,“几桌椅形成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