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就必须要贴近校园文化生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是外在的舆论宣传、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经历、学习过程、内在感悟相互作用的结果。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改变了单纯灌输式的德育方法,使抽象的理论说教变得生动、具体和充实,所达到的教育效果要比对学生进行硬性规定和指导要好得多。近年来,各地高校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实施大学生艺术节、研究生论坛、人文讲坛和深入开展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的开展,高校师生思想感情得到了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得以积极弘扬,从而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先进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面貌。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就要尽可能开展形式多样、层次水平较高的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一般并非简单的文化传播,而是一种探索求知、发现规律的创造性的科研活动,其目的在于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发现和创造新的精神产品和文化财富,培养学术后继人才。学术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著书立说、发明创造等。在高等学校,各类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层出不穷,这些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等,是专家教授们就其研究的最新发现、最新成果作公开的传播和交流。艺术类讲座起着提升与补充的作用。对于大多数理工科大学来说,学校内艺术教育的资源还是相对有限的,将著名艺术家、学者“请进来”开设讲座,就成为必要的选择。艺术类讲座应包括美学与艺术学理论讲座和艺术示范讲座两类。前者对艺术领域类的某一点深入剖析,带动学生深化对艺术的全面理解;后者可以提供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机会,激发兴趣,成为学生探求艺术精神与规律的基础。在具体组织的时候,要对讲座进行长期规划、精心设计,力求讲座立体、全面地展示艺术世界,将艺术教育活动按照时间序列排列的经线和按照互动内容分类的纬线交织起来,以长效机制强化和促进艺术类讲座的教育效果,形成整合教育资源的新范式。各类学术组织也经常召开校内、校际、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互通研究信息,报告研究成果,加强学术协作,促进成果转化。许多专家学者还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著作、论文,以书面形式出版发表,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其学术成果。在当今知识不断更新人才辈出的时代,校园学术活动在各种学科、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比较突出。当代学术研究不仅注重学科自身的研究,而且在学科之间形成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体系,从而在学术活动上反映出多维、立体的全方位学术传播态势,呈现出校园文化独有的特色。理工科大学在举办各类学术活动时,不仅应注重科技学术活动,还应增加人文学科的学术活动,邀请人文学科的著名学者、教授、作家等为校园师生讲授知识,为广大师生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提供有利条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文理并重的格局。比如理工科高校可以在自己的学校开设校园国学讲坛,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只要是在国学的某个方面有研究,有心得,都可以在校园讲坛中来展示,掀起一股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在这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参与者对国学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同时也丰富了师生们的国学知识,增加了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
四、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要按照导向性、科学性、政策性、稳定性的原则,不断完善高校的日常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高校师生的行为,保证高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规范有序的日常管理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必要保障,完善的常规制度,能够保障各项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管理的混乱,保障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保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状态,又能保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高效率实现,确保高校校园制度文化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如:电子科技大学制定了《学术活动管理办法》、重庆交通大学制定了《校园文化节具体实施办法》、重庆邮电大学制定了《学术讲座有关规定》等。这些制度的制定、实施,都体现了这些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导向及激励和约束功能,保证高校正确的政治方向。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和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导向功能、激励和约束功能,保证高校正确的发展方向。高校制度文化反映着高校的观念、精神和文化,反映着高校的管理思想和水平,在制定高校的规章制度过程中,要突出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要注重人文关怀,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要体现以人为本,既要约束人又要激励人,既要依法治校又要以德治校,既要有集中又要有民主,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因为高校师生是高校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高校管理的起点和终点,是高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先进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会对高校师生的人格的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更加关心人的自由、情感、存在和价值、尊重和理解、沟通和信任,只有在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把人放在首位,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高校的制度文化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例如,英国的伊顿公学对学生的管理采取一种被称为“大房子”的制度。学生一入校,不论家庭背景和年龄种族,每50名同学就和一名德高望重,被称为“宿会长”的教师全家一起住到一幢家一样的大房子里,组成一个新的家庭,一同读书学习,一同做饭用餐,一同休闲娱乐,由此形成了该校闻名遐迩的校园文化——校友间的互帮互助和同学间的情同手足。
五、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倡导奋发向上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高校师生员工所应共同具有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与道德观念的高度浓缩,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能产生潜移默化的,而且广泛深刻的影响作用。通过历史沉淀凝练成的大学精神,融入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可将其作为一面旗帜,统领高校文化价值体系,从而感召师生员工,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是大学精神与高校的历史积淀、现实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大学精神外在的形象标志,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能够极大地鞭策师生修身养德,激励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引导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将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要建设良好的校风。校风蕴含着高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体现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风貌,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校风建设实际上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塑造,校风具有较强的规范功能,好的校风能够创造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能够激发和凝聚高校成员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建设良好的校风要培育严谨的高校主体的行为文化,对高校师生的行为方式的各个方面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要建立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激发求知的欲望;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让高校师生能时刻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校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