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99000000008

第8章 瑶族的物质文化(1)

第一节生产习俗

一、农耕

境内瑶族因居住地域和自然环境不同,耕作方式有所不同。居住在平地丘陵地区的瑶族,其耕作方式与汉族相同,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记述山区瑶民的生产习俗。

(一)游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过山系的瑶族大多进行游耕的生产方式。《评皇券牒》中载,“天下山场山源田地付与皇瑶子孙耕管为业,营身活命,蠲免国税夫役科俭些儒伤良瑶永远管山刀耕火种”,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在过山系瑶族中,是一种被祖先和皇权所赋予的特权。而在民间,对于这种耕种方式,有“地随山转,人跟地走,寨随山跑”“锄头扛神堂,过山为家乡”等说法。

包括瑶族在内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刀耕火种是一种在一定历史时期,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与生产力发展相吻合,以最简单的生产方式、最少的劳动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并伴有相关保护机制的生产方式。

实施刀耕火种的土地往往处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区,或为热带雨林,或为常绿树和落叶树密布遍生的丛林。这些地方人烟稀少,人地比例宽松,森林植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刀耕火种并非毁山毁林,而是伴随着植树造林,以及较为规则的轮种体系。其过程一般为先砍倒林木荆棘,让其自然干枯再放火烧。在灰土上用尖木棒扒穴种上玉米、豆类等旱粮作物,随用脚踏即可,任其生长,不需重耕追肥,只问收获,产量极低,叫广种薄收。耕地一般使用3~5年,再闲置若干年,直至丛林再生。第一年,主要种植旱稻、芋头及玉米等各种各样的主要作物。第二年种植甘薯、山药等,第三年种植粟、高粱等杂粮。

伴随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还有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存的保护措施。

砍伐焚烧后要立即移植杉树和桐油树等树苗。桐油树三年之后很快结果,同时为杉树的幼树遮蔽阳光。杉树在耕地休闲的三年中,能够茁壮成长,不用担心因为杂草丛生而死亡。刀耕火种后的轮歇期,植被能够迅速地更新和复苏,成为支撑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这种方式往往既有耕种,又保持生态平衡。如广西金秀大瑶山长垌乡瑶族,循环往复地间种、轮作,1988年新开荒地3720亩,当年退耕还林1476亩。

瑶族人在进行刀耕火种时,由于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并伴有一系列的仪式和禁忌,所以客观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世居山区的瑶族崇拜山神,从事刀耕火种时,砍第一棵大树要由“保头”即伙耕组长“喃神”并先砍一刀,然后大家动手。一些地区的瑶族人,在举刀砍伐时,不许声张,否则被认为会被压死或受刀伤,砍倒后要压纸钱,表示给山神以报酬。入山采集,要将首先采集到的三件物品与随身带来的一点米饭一起抛在森林里,敬献山神。

在翻土、播种、收割时,都要祭拜土地神。浸种、播种、收割、建仓、入仓、开仓都要择吉日祭谷神。人们认为谷神胆小怕羞,生产过程要谨慎小心。浸种有宗教性的洗礼,谷物生长后要“保苗”“赎禾魂”,开花前要“求禾花”,成熟时要迎接谷魂回家。

广西一些地方的瑶族严禁在庙宇旁、坟地和风水山即水源林伐木、种地。这些瑶族村寨虽然实行刀耕火种,但村内及四周仍然林木茂密。

一些地区的瑶族人还有专门的妇女播种习俗,这种习俗与生殖崇拜有关。妇女播下种子被认为能“多子多孙”,长出许多粮食来。春天妇女播种时,用布袋将种子包扎好,种子不能掉落地面。到地里时,种子袋要挂在树枝上。掉落在地里的种子,叫落地生根,不能拾捡,不能过手二次,否则被认为会引来鼠害、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山区瑶族人分得田土山场,变游耕为定耕,逐渐结束了千百年过山游耕的历史。

(二)耕种梯田

瑶族所在地区的梯田往往是与杂居的其他民族共同耕种,如现在有名的元阳梯田,以哈尼族为主,还有瑶族、壮族、苗族等民族一起造就。龙胜的龙脊梯田,其中有壮族的平安梯田和瑶族的金坑梯田等。

只要条件允许,即使在陡斜的坡面上,瑶族也敢于建筑梯田,梯田的宽度是两三米,长度沿坡面可达数百米。为了防止暴雨带来崩塌的危险,梯田必须构筑得十分坚固。沟渠系统流经数公里,为平面或稍为倾斜,为梯田灌溉提供水源。

梯田因狭窄陡斜,难以用机械进行作业,至今多以牛和人力进行耕作。梯田耕种工作在每年阳历4月开始。先放田里的积水,用牛拖着耙翻土。没有牛的人家,用人力拉耙。每一块田,要翻两次土。土翻遍了后,把平时收集的牲畜粪便和草烧成的灰下到田里作为肥料,然后把水放入。5月长出苗,约需一个月才能分秧。分秧由女人来做,因为有女人分秧水稻茂盛的说法。女人分秧后,递给男人分插在稻田里。

插秧20多天后,大概七八月开始清理杂草,用脚把杂草踏入水中,每块田耘两次。9月、10月的精力主要放在沟渠上。背上装着土的袋子,在各处坝旁巡视,补上漏洞,修理沟渠,并且为坝除去杂草。11月稻熟了后开始剪禾。梯田狭窄,打了谷子要扎成禾把挑回家中或运回仓库。有些人家离田远,则就近搭一间小屋,或造一座仓库,剪完了禾,把禾堆在晒台上,等禾把晒干了才收进仓库。仓库有的是造在住宅旁边,也有造在离住宅较远的地方。禾把收好后,在11月底或12月初一年的农活总算结束。

梯田耕种、灌溉,营建沟渠,供给各处用水并维持设备,都需要相应较为集中且持续的劳动力。这使得局部地区人口相对集中,使相对长期的定居成为可能。这也是山区过山系瑶族从迁徙向定居的过渡,是山区定居瑶族村寨的主要生产方式。

二、狩猎

狩猎对于深山林区的瑶族人来说,是一种改善生活、维持生计的方式。瑶族人擅长且喜爱狩猎。

狩猎一般有独猎和共猎。独猎是在野兽出没处挖陷阱、置铁夹、安套索、架弩炮等,独猎的猎物体型一般较小,有飞鸟、山鼠、狸等。这种独猎活动所获猎物,一般归个人所有。

另一种是共猎或称围猎,这是山区瑶族男子最喜爱的一种活动。不同地区的围猎形式不同。一般来说,每次进山打猎,都是合伙进行,少则十人以内,多则十几、二十人。他们有不同分工,有的守卡、堵击,有的驱赶、吹牛角或口哨作信号,驱赶猎狗窜山搜索,向野兽发起进攻。发现成群野兽,则进行追踪,翻山越岭紧追几十里,甚至连追一两日,直到猎获为止。猎物的分配,见者有份。瑶族有句俗话,“打得野猪死,大家有肉吃”,猎物内脏煮熟大家共食。兽肉分成若干份,参与者一人一份,带枪带狗者各增一份,开枪击中的分得兽头或百分之十的兽肉。在云南金平广西村的瑶族,狩猎时间一般在初春的2~3月进行。狩猎前先把范围确定,把周边的山坡放火烧光,留下一片山箐或山沟。之后,人们就进入未被烧的山箐或山沟寻找猎物的踪迹,发现猎物的踪迹后,大家才开始围猎。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1989年。

除了狩猎,瑶族还有一些防兽措施:在作物地里竖立草人,在风口山涧安置风梆、水梆,也可在庄稼周围毁兽路、放砣板、装夹子、安套子、挖陷阱、架弩炮、点火把,有的还在作物附近撑棚搭厂,夜间驻厂、敲梆吆喝、驱赶野兽。

在狩猎时,也有敬畏神灵的习俗。如广西南丹县白裤瑶入山狩猎,如获野兽,要砍下兽头祭谢山神。

第二节饮食习俗

一、饭食

在新中国成立前,居住于平地的瑶族以大米为主,按季节掺食部分其他杂粮。山区的瑶族以自种的杂粮为主,辅以大米,部分地区二者各半。新中国成立后,推广良种水稻,多数山区的瑶族也以大米为主。杂粮主要有玉米、红薯、芋头、粟米、高粱、荞麦、木薯等。度荒时则以山马蹄、蕨菜根、山薯等代食。清乾隆年间的《富川县志》载:“瑶区多种棉花、小麦、豆类、苎麻及炭灰、炭以市利。通县屋宇、薪炭之资取给而鬻焉。”新中国成立前,很多山区瑶族以出卖木材、薪炭换取大米,改革开放后,一些高山瑶族仍以出卖木材、薪炭或者以政府救济款获取大米。

现在瑶族人的副食四季均有自种蔬菜、野菜、家禽、家畜,并自制腊肉、腌菜、豆腐、豆浆等。在口味方面,瑶族因地处高寒地区,多喜食酸辣食品。

(一)油茶

云、贵、湘、黔交界之处的瑶族好打油茶,打油茶为方言,即制作油茶和喝油茶的过程。

打油茶先炒油茶料子,料子以阴米(阴干的糯米或晒干的饭粒)、花生或黄豆、米果为主,也可加入甜玉米粒、泡谷粒等原料炒至金黄香酥。炒好以后,装进一个大碗。

接着打茶汤。茶叶须为大山中种植的土茶叶。可先把茶叶炒一炒,用开水过一过,让口感柔和一些。第一锅的茶叶可以不捶磨,直接开茶汤。捶磨是把茶叶放进擂钵里用小木槌捶烂,再放进锅里用水煮开。捶过以后的茶叶煮出来的水更香浓。

在等茶汤开锅的时候,在擂钵里把花生、生姜、大蒜等捶烂搅拌。茶汤第一次开锅,先通过竹制漏勺倒进碗里。接着在锅里放一点油,把捶烂的花生等倒进去炒一炒,再把茶汤倒入,放上盐,开第二次锅。第二次开锅的茶汤再通过盛有茶叶渣的漏勺流入擂钵中。这样一锅茶汤就打好了。

吃的时候舀一小勺油茶料,舀一大勺茶汤,就可以喝到香喷喷的油茶了,如果单喝油茶,只用一根筷子即可。

吃油茶时可以配各种糍粑、蕨粑(蕨根粉做成的粑粑)等小吃,也可以和饭菜一起吃。

打油茶的基本程序如此,但各地或各人打油茶的习惯有所不同,程序有所增减,配料有多有少。程序复杂、原料丰富的油茶吃得热闹、丰盛,而原料简单,以木柴为燃料,用铁锅打出来的油茶也别有一番风味。

很多瑶族地区都有喝油茶的俗语,这些俗语从不同方面表现了油茶文化。富川瑶族自治县流传“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的说法。不仅在富川,在桂北各地,油茶都是重要的待客习俗。恭城瑶族自治县有“恭城风俗,油茶泡粥,除瘴防病,浑身舒服”的说法,正道出了油茶的保健功效。瑶族人生活在山区,湿气重,活儿多。茶叶可以下气消食,化痰,除烦渴,清头目;姜葱蒜可以驱风寒,杀菌,花生滋养补益。这些食材在一起平衡寒热,有益身体。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有“一碗苦,二碗夹(即涩),三碗四碗最好吃”的说法,每一锅每人喝一碗,煮每一锅都要捶磨一次茶叶,茶汤的苦味、涩味、甜味融合得越平衡,香味越浓郁。吃完油茶,清凉甘甜的回味久久留在口里。不同地方喝油茶的碗数不一,有四碗、三碗、两碗,也有不论碗数。

云贵湘黔交界之处的侗族、苗族、壮族、汉族也打油茶。如今油茶已经从山区流传到县城、城市,有了油茶店,还有用油茶为基础制作的油茶鱼等菜式。为满足远离家乡的瑶族人喝油茶的愿望,恭城瑶族自治县研制出方便携带与储存的浓缩油茶。

(二)青粳饭

明朝邝露《赤雅》记载:“瑶人社日,以南天竺染饭,竞相遣送,名曰‘青饭精’。杜诗:岂无青精饭,令我颜色好。”这里所说的“青饭精”,是青粳饭或叫乌饭。南天竺即南天烛,又叫青粳树、乌饭树,有益气力、强筋骨、明目之效。青粳饭被古人誉为“仙家服食”。

湖南省新宁县、洞口县等地的瑶族在每年农历三四月,上山采摘青粳树茎叶和嫩杉尖、夏粑藤、黄茅草等数种草叶,把茎叶捣烂后滤成乌汁,再把大米、糯米等浸入乌汁,晾干蒸煮。将乌米饭放在通风阴凉处,数日不坏。据说吃了这种乌饭,夏天不会生痧、疖子及其他肿毒。而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乌饭节”,这天还用糯米做成鸟、蛇、鼠等动物形状的粑粑。这样做了,鸟、蛇、鼠等动物就不敢咬啄田里的禾穗,可以预祝全年丰收。食用乌米饭还有准备春耕、迎接丰收的象征意义。

传说很久以前,瑶族姑娘木莲每天为在高山上开荒的母亲送饭。木莲十分孝顺和心疼母亲,总是把最好的稻米、最佳的苡米煮给母亲吃。为了不让自己的饭和别人的饭弄错,就在煮饭时掺进一种乌饭草,饭就变了紫黑色的了。瑶族后代为传颂木莲孝敬长辈的事迹,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定为“乌饭节”。吃乌饭时要先让长辈尝过后大家才一起吃。

不只瑶族,苗族、侗族、畲族,江南一些地方如南京、宜兴的汉族也吃乌饭,在农历四月初八过乌饭节。关于乌饭节的由来,还有很多说法,有说是为纪念孝顺母亲的木莲,有说是为纪念瑶族女英雄“宜娘”,有说纪念英雄杨文广,也有说纪念着名军事家孙膑。

(三)竹筒饭

宋人曾敏竹在《独醒杂志》卷九中记:“徭(瑶)人竹筒当锅鼎,食物熟而不燃。”

住在山区的瑶族人为了生存和生活,常常远离房屋深入山林开山、耕种、狩猎、采草药、走山(即采摘竹笋、香菇、挖蕨菜等特产,或打猎野味),一去一整天或好几天。在山中很难架锅煮食,瑶族人就地取材,用大山里随处可取的竹筒既当锅用又做碗使。食材是大米、苞米、红薯、芋头等食物,可以煮熟了事先装好,也可以是装上未蒸煮食物,现做竹筒饭。

做竹筒饭前,砍下两个竹节中间一段与饭量相适的竹筒,一头开口,掏出竹膜,洗净竹筒,一口“锅”就做好了。然后把自带的食物或是把采摘和猎来的野味,倒入竹筒,再倒入山泉或溪水,筒口堵上木塞,把竹筒埋入坑内,生好火,或把竹筒在火上烤至金黄溢香。筷子也可就地取竹削成,再用刀砍开竹筒,就可以享用香喷喷的竹筒饭了。

同类推荐
  • 战国无双纪

    战国无双纪

    英雄生乱世,可修武道,平战火,安民心,与他国争锋。可练文心,修身齐家平天下。
  • 红楼中山狼

    红楼中山狼

    孙亮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红楼的世界里,并成了孙绍祖的,孙亮表示很悲剧,但想到红楼十二钗时,孙亮开心的笑了…………
  • 莫高窟记忆

    莫高窟记忆

    本书讲述了寄自敦煌莫高窟的信、敦煌考古漫记、莫高窟檐角的铁马响叮当、敦煌的回忆、一段重要而难忘的经历等。
  • 我在春秋当贵族

    我在春秋当贵族

    他是天意之子,注定气运加身,随随便便都能捡到神器,大把的美女投怀送抱,可惜穿越的时候发生一点意外,导致他气运被夺,从此灾祸不断,看他如何在这乱世之中成就不凡。
  • 回到三国之从零做起

    回到三国之从零做起

    典韦,许褚,周泰,蒋钦,徐庶是我兄弟;郭嘉,荀彧,田丰,沮授,荀攸,戏志才,贾诩为我出谋划策;赵云,黄忠,张辽,张郃,太史慈,高览,魏延,高顺,鞠义,徐晃,张绣,李通,蔡阳替我冲锋陷阵;其他张燕,臧霸,周仓,蒋奇,朱灵等人只有当副将的份儿。个人武力不要紧,将各类名将揽到手才叫本事。
热门推荐
  • 逆战:丧尸围城

    逆战:丧尸围城

    金战鱼,部哥,讲述了z博士的翡翠记666。讲述了金战鱼,部哥.....传奇故事对抗丧尸故事
  • 赌婚盛爱

    赌婚盛爱

    莫依依的人生,从毕业那年的一个错别字发生翻天覆地改变。进错了公司表错了白,遇见自己的暗恋对象却发现一切都是个阴谋,伤心之余去买醉,却失身于现在的总裁,只因无法面对逃到国外却发现怀有了身孕,她该何去何从。
  • 武神封皇记

    武神封皇记

    绝武大陆,宗门林立,强者手掌乾坤,天地傲游,弱者倍受欺压,一生奴役。绝武大路五族八界,六大神器,一代废柴成武神,骑黑龙,拥粉黛,风流天地间。看宁翔废物变真神,带领无数强者抵抗异界恶魔,最终成王封皇。
  • 被穿了之后我又穿回来了

    被穿了之后我又穿回来了

    大学刚毕业的何慢,还没有体验过社会生活,就因为一场意外,被人占了自己的身体,只能成为一个游魂,眼睁睁地看着穿越者使用自己的身体。就这么过了5年,在穿越者心如死灰后,回到了自己的身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刻骨终不铭心

    刻骨终不铭心

    一段爱恋,兜兜转转间,拥有着刻骨的回忆,却终是不得铭心;他们他们是青梅竹马无话不谈伙伴,在高中的第二年他们走到了一起携手共度高中时代,毕业之后为了各自的梦想拼搏,而这当中发生了要为梦想买单的事情,他们分开了,她想减轻他的负面新闻去求了别人,可最后,她居然被只认识了几天的陌生人告白了:“他深情的望着她说,适合比喜欢更重要离开他,让我照顾你”她抬头,惊愕地看着那双对自己传出火花的眼睛心里顿时万头草泥马涌过“有没有搞错,这是告白?哦买噶…”虽然这是场告白,但她不知道的是,这场告白的背后原来竟是场阴谋!算计,算计,接着算计!误会,误会,还是误会!
  • 地狱无门不请自来

    地狱无门不请自来

    当你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方才发现,真正可怕的,是人心。
  • 厦门志

    厦门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学霸女友吊翻天

    学霸女友吊翻天

    桐城一中差生纪飞白一见钟情(见色起意)新晋校花,学霸女神姜暖。展开轰轰烈烈的追求,软磨硬泡,死皮不要脸加死缠烂打,招数层出不穷。没将冷冰冰不近人情的姜暖捂化,反而被收拾的服服帖帖,努力上进,一心求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祖带你去诸天练级

    老祖带你去诸天练级

    穿越异界一百五十年的林天恒在迟暮之年终于唤醒了系统。“老子都靠自己修成大宗师了,快死了给我搞出个「家族弟子培养系统」,老子费心费力打下了这大片基业,现在还要让我带着这帮小家伙练级?是不是真把我当成工具人了!”“什么?做任务可以延寿!还能去诸天万界浪?”“咳咳,真香,不是,必须好好操练家里的小崽子们。”“都给老祖好好练武,要不然看老祖我不打死你个龟孙儿!”这是一个老年穿越者带着儿子、孙子、重孙子、重重孙子……在诸天万界练级(装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