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邓中夏(1894-1933),是五四运动主要的组织者,与毛泽东同为杨昌济的得意门生。是我党早期的一位卓越领导人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又是我党的一位重要理论家和学者。
邓中夏1894年10月05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邓家湾村。其父亲中过举人,当过县长,从小入私塾读古书,后入县办小学、衡阳中学,又考入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他是到校内兼职的杨昌济老师(杨开慧之父)欣赏的学生。在经常去杨家请教时,结识了第一师范的毛泽东,并经常在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917年邓中夏随父入京,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
1933年05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不幸被捕,被叛徒供出了真实身份。在狱中,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挺住了敌人的残酷摧残。监狱地下党支部通过难友对邓中夏说:“同志们很关心你,你有什么打算?”邓中夏听后激动地说:“请你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
在狱中,他还坚持给同志们上党课,讲马列主义,讲共产党员的理想和气节,讲工人运动。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深情地说:“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我们的!”
1933年9月21日的黎明,邓中夏从容地穿好衣服,大声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向刑场走去。临刑前,宪兵问“你还有话吗?”邓中夏回答:“对你们当兵的人,我有一句话说,请你们睡到半夜三更时好好想一想,杀死了为工农兵谋福利的人,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敌人害怕邓中夏同志进行革命宣传,命令立即开枪,就这样,在雨花台下,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年仅39岁的生命。
革命活动
在北大求学时,他最崇拜李大利、陈独秀,并在两人的影响下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
在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上街游行时,邓中夏是主要组织者,而且是冲进赵家楼点火和痛打卖国贼的十几名学生之一。随后,他又前往长沙,联络已返湘的毛泽东,建立湖南学生联合会。他还发起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于1920年10月协助李大刊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小组,成为党的创建者之一。建党后,他投身工人运动,在北京长辛店、上海和广东省港罢工中威名远扬。
1920年末,邓中夏等受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派遣,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他参加了全国劳动大会,并当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日文词,现在译为工会联合会)书记。1923年,他到上海大学任教,并创办《中国青年》杂志。同时领导纱厂工人同日本资本家进行斗争。1925年。他到广东组织领导反对英国的省港大罢工,担任了罢工委员会的顾问和党团书记。一年半的时间里,有二十几万工人在他的指挥下行动。设在广州东园的罢工委员会,既指挥着地面武装――纠察队,又有水上舰队――缉私队,还有负责罢工工人吃住的财政部,并发行报纸《工人之路》,俨然一个政府的样子。中共领导的革命政权,恰恰从邓中夏等领导省港罢工起建立了雏形。
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南陈北李”在北京大学启蒙授教,红楼中走出党的第一批成员。虽然里面也出了张国焘这样的叛徒,但多数人都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铭刻下光辉的姓名。除了毛泽东、高君宇等人外,邓中夏的英名也熠熠生辉。
同那些在书斋中坐论理想信念的人不同,邓中夏最可贵之处在于他对理论学以致用。他明白要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就要用先进的理论唤起民众。为此,他北大未毕业就到长辛店搞工运,后来又在广东省港罢工中写下了一生最灿烂的篇章。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革命胜利的主要依靠力量还是农民。邓中夏的学友毛泽东的成功恰恰在于选择的正确,而邓中夏本人在这方面却是弱项。尽管如此,那种勇于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去探索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效法。
从动员洋车夫拦马路要求增加待遇遭到失败开始,邓中夏逐渐变成一个老练的工运领袖。为领导工运动,这个湖南人学会了北京话、上海话、广东话。在北京大学内学到马克思主义后,邓中夏就决定去从事工人解放运动的实践。他首先到街上动员洋车夫集合拦路以要求增加待遇,仅有少数人响应,警察来后砸了车,洋车夫们还扯住他索赔。邓中夏拿出所有的钱还抵不上损失费。校内有人见面就讽刺:“工运搞得怎么样了?”父亲也因他参加“过激”活动中断了接济。邓中夏并不气馁,他总结教训后感到:拉洋车的属于比较散漫的个体劳动者,且受帮会影响,真正搞工人运动还应到有组织的产业工人中去。于是,他于1920年未到北京长辛店铁路工厂办劳动补习学校,中共开展的现代职工运动恰恰从这里开始。
在开展“平民教育”的旗号下,邓中夏首先建立工人识字班。开始,有人认为干苦活学文化没用,“要是发窝头我们才来上课”。邓中夏耐心去讲解――认字才能不受愚弄欺压,终于使大批工人下班后自动来学。他在教文化的同时,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使大家团结起来成立了工人俱乐部。邓中夏作为这个俱乐部的代表,为工人们操办各种福利,同时也赢得了工人的信赖。1925年,他到广东领导管港罢工,为了让工人安心斗争,组织动员各界把多少万人的吃住都安排妥当,被人称为“工人政府的总理”。
由于他一口湘音,别人难懂,于是,他在北京就学北方话,在上海学上海话,到广州学粤语。那些揪人心扉的演讲,给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933年初,邓中夏在上海担负救援受难同志的工作,仍不顾过去长年曾公开活动容易暴露的危险,以化名到处奔走,甚至召集会议演讲。上海的一些老工人听后说:“您讲得真好,我们听后就想起了好多年前的邓中夏。他就是长相比您年轻一点,口音也不大一样。”
1930年,邓中夏从苏联回国,马上被派到洪湖同贺龙一起工作。因他没有搞过农民运动和军事斗争,加上盲动路线指导,在指挥上犯过一些错误。翌年末,他被撤职调回上海。有“过左”思想的中央领导人竟然几个月不安排他工作,也不发生活费。邓中夏全靠妻子在纱厂当学徒一个月挣7块钱艰难生活。其间,妻子因劳累过度导致小产。党的开创者之一、曾任全国工运最高领导人的邓中夏对党毫无怨言。
1933年夏,邓中夏不幸被捕,后来被押到南京。国民党想挑拨他对共产党不满:“你是共产党的老前辈,现在却爱莫斯科回来的那些小辈欺压,连我们都为你感到不平!”邓中夏轻蔑地回答:“这是我们党内的事,你有什么权利过问?一个患深度杨梅大疮的人,有资格嘲笑偶尔伤风感冒的人吗?”狱中秘密党支部派人在放风时间:“大家想知道你的政治态度怎样?”邓中夏一听连说:“问得好!请告诉同志们,我邓中夏就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人!”
支部领导得知这话深为感动,马上动员大家掏钱为邓中夏买饭,并说:“他是我们党的中央委员,不能让他最后的日子那么苦。”难友们一听邓中夏的大名,纷纷捐钱,有的把衣物都卖掉,托着守到狱外餐馆订饭。邓中夏从押解入南京狱中到牺牲的十几天里,的监房中。邓中夏每次端过碗来,都激动不已,因为这一盘炒菜凝聚着的是同志们对革命正气的崇敬。
他凭着这股正气,于1933年9月21日夜唱着《国际歌》走向了雨花台,成为在那里牺牲的十万烈士中著名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