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54800000006

第6章 得失甘苦世间味(2)

京剧大师梅兰芳:梨园风雨也痴狂

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繁华都市里最美的一抹殷红陨落在黑夜里。那一刻,生命在最美的年华中定格,有人被贴上了“四大名旦之首”的标签,他光鲜的生平也被塑造成标本,展出在历史的橱窗里。

多少个瞬间,他曾坐在化妆间,望向镜子里自己男儿的容颜,抬起右手,静静描眉画腮。盛名背后,他在后台日夜奔波,时而在幕后悄悄凝望等待开场,再走过连接幕后和舞台的通道,用一颗向日葵般的心,体验京剧中女子的喜怒哀乐。

可转眼间,世事多么无常,他也成了戏中人,被另一个男子演绎着自己的传奇人生。当一身旦角装扮的黎明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时,世人惊叹,他们又再次见到了他,那个男扮女装惟妙惟肖的男人。

他是梅兰芳,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一)

他出生于北京,他的辉煌与成功都发生在这里,他是京剧反串的代言人。

出生于京剧世家的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父,学习青衣,也时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习花旦戏。在梅兰芳10岁的时候,他便第一次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那是一场《天仙配》的剧目,小梅兰芳演的是花旦。

1908年的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弟子们在吉林表演。某一天早晨,叶春善和牛子厚到吉林的北山爬山。两人一边散步,一边谈心。忽然之中,就发现在一片小树林里有人正在练剑,那人体态轻盈,身手敏捷,那一把光亮的剑就在他的手中挥舞闪动,只听得嗖嗖的寒风声,只看得叶春善和牛子厚目瞪口呆。

牛子厚生平酷爱京剧,也曾看过不少的武术表演,但像这样绝伦的剑技,还是很少见的,便情不自禁地拍手称赞。听到有人喝彩,舞剑人急忙收住自己的剑,由于之前的玩技,使得他的两颊绯红,匆匆忙忙地用手帕擦去了额头上的汗珠,然后便向牛子厚躬身施礼说道:“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走近定睛一看,牛子厚才发觉这个舞剑人仪表堂堂,举止端庄,风流倜傥,便细心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话回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听闻,牛子厚沉默了很久才说:“这个年轻人相貌举止不凡,日后必定能成大器,将‘喜群’改成‘梅兰芳’怎样?”

当时,他16岁。

不谙世事的小男孩,如果能够卜到未来的命运,会知道,这一个“梅兰芳”的艺名,将会在后面的岁月中,享誉国内外。

(二)

随着时光的流转,虽然生活的底色仍是灰暗,但梅兰芳的表演却是越发精湛。转眼间,到了1911年,就在这一年北京各界举行的京剧演员评选活动中,认真好学的梅兰芳取得了第三名探花的好成绩。

两年之后,梅兰芳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在上海的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剧,梅兰芳一出演就风靡了整个上海滩。甚至当时还有句俗话说:“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来到上海演出,梅兰芳不仅吸收了上海文明戏的精髓,同时还在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部分进行了自己的改良。在返回北京之后,梅兰芳创演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1914年,梅兰芳第二次来到上海,为那些喜欢京剧的戏迷们表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自己的拿手好戏,广泛的好评,让人忘记了劳累,梅兰芳就这样一连唱了足足三十四天。

这一次回京之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剧目。在京剧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等方面上,梅兰芳都进行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创新改变,也因此被称为梅派大师。而后的1916年,梅兰芳第三次去往了上海,连唱了一个半月。两年之后,梅兰芳移居上海,同时,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梅派。

他是一代京剧大师,他在舞台上走过了近六十个春秋,他到底演出过多少剧目,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他这一生似乎与京剧有着不解之缘。然而这只是他人生中的一方面,因为梅兰芳不仅在京剧方面颇有造诣,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在曾经的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演出。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拮据的他,卖掉了自己的收藏品,也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即便是如此,梅兰芳依旧入不敷出,举债度日。迫不得已,他只能向亲友借钱渡过难关。而老画家叶誉虎在这个时候向梅兰芳提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他想要与梅兰芳合作,创办一个以梅和竹为主题的国画展览,以此来提高对社会的影响力。

战争的混乱,早已经让昔日安宁的上海成为了沦陷区,到处是混乱和恐慌,在接连不断的空袭警报,停水停电的恶劣环境下,梅兰芳依旧潜心作画,克服着一个又一个苦难艰辛。

转眼间,八个月过去了,梅兰芳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了一百七十多件作品,而且主题十分广泛,除了最初设定的梅花和竹子,还包括了仕女、佛像和花卉等事物。1945年的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梅兰芳展出了自己的这些心血,自然而然的,也受到了许许多多参观者的好评。

可是创作归创作,展览归展览,生活还是要继续向前的,没有了收入来源,梅兰芳只能忍痛将这些作品卖掉,来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回忆起当年的苦涩生活,梅兰芳曾心境忧闷地说道:“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如果戏剧是一个梦,那么他便在梦里体验人生。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个不断揣摩角色、不断创新京剧的他。然,现实的人生中,我们也看到了那个一代京剧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

(三)

茫茫人世间,浩瀚五千年。时间的长河里,一位男子能将旦角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能在星光璀璨的中国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想来也是不容易的。

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在璀璨耀眼的舞台上体会着不同的人生故事,可是现实中的他,却也难逃命中注定的坎坷情感路。

那个与他有着渊源的女子同样出身于梨园世家,她聪慧秀丽、举止优雅、气质不凡、楚楚动人,她就是孟小冬。而他们的感情,开始于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

1925年,孟小冬离开了上海,来到了北京城闯荡。梅兰芳与孟小冬相遇那一年,孟小冬18岁,梅兰芳31岁。

18岁的孟小冬,虽然年纪轻轻,但早已是须生之皇,挂牌公演已经有六年之久。舞台上的她光鲜亮丽,美丽动人,唱戏的功夫也是极好的。那个时候的北平城,很多人都把孟小冬当作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很多情窦初开的男孩子也把她当成了暗恋的对象。

相遇那一年的盛夏,他们迎来了两个人的第一次合作。一次堂会,他们合作了一场《四郎探母》,让台下的观众们不禁连连称赞,拍手叫绝。华丽的唱腔,妖娆的身段,含情的双眸,直叫人瞠目结舌。以后的表演,只要是两人合作演出,便场场爆满。

台前,他们配合默契,赢得阵阵掌声,台下,梅兰芳与孟小冬也渐生好感,互相钦羡。只是,当时的梅兰芳已经有了两位妻室。所以,两人的关系,止于朋友和合作伙伴,并没有继续发展。然而,命运偏偏为他们的生命插入了一段意外的情节,促成了一段姻缘。

孟小冬来到北京后,便赢得了广大戏迷的赞誉,但是她出众的美丽和出色的表演也为她招致祸患。当时北京城有一个叫张宗昌的军阀,十分贪婪荒淫,常以纳妾为乐,又是一个十足的戏迷,一直觊觎孟小冬,一心想纳她为妾。而孟小冬毕竟是一个弱女子,面对张宗昌的紧逼和压迫,她只得向梨园的前辈求助。当时的几位前辈思量之下建议让梅兰芳娶孟小冬,断了张宗昌的念头。此时梅兰芳已经有了两房太太,有了儿女,同孟小冬结婚必然会引起诸多议论。但百般思量过后,梅兰芳还是挺身而出,娶孟小冬为妻。

1926年8月28日,《北洋画报》登载了他们结婚的消息:“小冬听从记者意见,决定嫁,新郎不是阔佬,也不是督军省长之类,而是梅兰芳。”文章下面附照片,图下说明分别是“将娶孟小冬之梅兰芳”和“将嫁梅兰芳之孟小冬”。之后不久,便由冯耿光出面,大宴宾客。以种种行迹,向张宗昌告知孟小冬的婚事。

于是,梅兰芳与孟小冬在“缀玉轩”的小四合院里,开始了一段新的故事。

婚后的梅兰芳与孟小冬是幸福的,原本两个人便互有好感,而在命运的撮合之下,他们竟真的走到了一起,所以他们都很珍惜这命运给予的幸福。他们常常邀请朋友一起谈天说地,一起谈文论艺。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因为一场凶兆即将来临。

(四)

孟小冬的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她有很多戏迷,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对孟小冬十分痴迷,在得知孟小冬与梅兰芳结婚之后,便愤然拿了一把枪,来到了“缀玉轩”找梅兰芳,但没想到却失手要了去梅兰芳家做客的张汉举的命。

一个无辜的人在这场血案中失去了生命,这让梅兰芳惊恐不已。亦或许是因为长期扮演阴柔的女性,才使梅兰芳的性格也变得懦弱胆小。

朋友张汉举意外丧命,留下了一家老小需要人照顾,而之后的各种小报也追着这场血案进行报道。原本就心情郁闷的梅兰芳,因为外界的报道也受到了不利的影响,从此,梅兰芳对孟小冬的感情便蒙上了一层挥不去的阴影。

一场血案,让梅兰芳与孟小冬的爱情迅速降了温,幸福的时光也随之消失不见。

“大爷的命要紧。”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的一句话,让孟小冬明白了,也让梅兰芳的心退缩了。

一场命案之后,梅兰芳恐惧了,当年那个挺身救美的英雄不在了。舆论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社会的指点让他的事业也受到了影响。于是,梅兰芳冷淡了孟小冬。之后的几次分分合合中,他们的感情逐渐破碎。一段感情缘起于命运,却终将输给命运。

1930年,梅兰芳的伯母过世,梅家将灵堂设在了梅公馆。孟小冬遵照礼仪前去给婆婆守孝,却在门口被人挡在了外面,不准进入。那人直呼孟小冬为孟小姐,并不承认孟小冬是梅兰芳的夫人,是梅家的人。站在门口的孟小冬难过不已,她愣住了,仿佛什么也听不见,只能听见自己心碎的声音。

事已至此,福芝芳对孟小冬的敌意有增无减,也许是因为太爱了,她不想自己与另一个女子共同分享所爱的丈夫。而那些“梅党”则是为梅兰芳的事业考虑,认为梅兰芳应该离开孟小冬,与福芝芳在一起。因为与孟小冬在一起,有的只是不安和负面的影响。

当时的孟小冬陷入了虚空与彷徨。她没有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爱着梅兰芳,到头来却落得如此悲凉的结局。那段维持了五年的婚姻终究是走不下去了,往日的情意分崩离析,唯有离婚才能解除彼此的痛苦。

相爱的时候,你侬我侬,即便是想要天上的星星也能为她摘得;不爱的时候,哪怕是一句问候,也觉得是多余,比陌生人还要冷漠。好歹夫妻一场,竟落得如此凄凉。孟小冬在与梅兰芳离婚后,坚决要与他恩断义绝,不再来往。痛彻心扉的孟小冬甚至甩下一句:“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神秘的面纱撩去,面对的是枯燥与无味;美好的梦境醒来,接受的是现实的平淡与庸俗。激情褪减,只剩下满身的厌倦。

注定,孟小冬只能是梅兰芳的彩虹,倏忽而来,匆匆而去。从1925年到1931年,从相识到分离,五年的光景转瞬即逝,但却成为了梅兰芳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章节,如此浓墨重彩,即便是悲剧结尾,也让人不能忽视遗忘。

(五)

历史的聚光灯,可以造就传奇,但那汹涌的眼光与言论,却像是看不见的绳索,捆绑住人的手脚,成为失眠的理由和痛苦的根源。于是,一段本该圆满的故事,被淹没在“人言可畏”的唾液里。

一场“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国人的愤怒,梅兰芳也在混乱之中迁居上海,暂住在沧州饭店,而后又迁至马斯南路121号。

一段婚姻灰飞烟灭,但是他的京剧事业却不能消失。梅兰芳开始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剧目,想要以此来宣扬爱国主义精神。

1935年,梅兰芳率团前往苏联及其他欧洲各地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这样一次出国的交流,让梅兰芳有机会将中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们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全世界的各国人民,也因此,梅兰芳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1941年,香港沦陷了,梅兰芳在安排好了两个孩子之后,毅然决然地返回了上海,就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梅兰芳在上海复出,表演昆曲。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梅兰芳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京剧情和舞台梦。他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拍摄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也在多年之后于北京出演《穆桂英挂帅》,来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节目。

他这一生,是为京剧而生,是为京剧而活。匆匆的戏剧一生,他始终在演绎着京剧的角色,也让他蒙上了孤独的韵味。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京剧的艺术成就了日后的梅兰芳,也成就了他一生的孤独,而那梨园里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却无论怎样也掩盖不了孤独背后的炽热痴狂。

同类推荐
  •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

    这一届奥运会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可是不管是外地的游客,还是外国的游客,更感兴趣的是“老北京”,在这座建城长达3000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都,人们着迷的自然是它的历史。在这个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寻访侯仁之。我的住处在天坛公园附近,介于北京市崇文区和宣武区(现两区已分别划入东城区与西城区)之间,这里是北京宣南文化的重要遗址。因此,到这里寻找“老北京”的游客更多一些。
  • 镭之母——居里夫人

    镭之母——居里夫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张箭,男,1955年生于成都。1978年夏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读本科,1982年夏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应届考取川大世界中世纪史硕士研究生,1985年夏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分配在川大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今合并为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工作。
  • 鸳鸯蝴蝶梦:民国名媛往事

    鸳鸯蝴蝶梦:民国名媛往事

    民国名媛,一群生活在云端的精致女子,承载着家族荣光,其经历却渗透时代动荡,幸与不幸,均化烟云。林徽因直率爽朗,乱世中为抢救华夏古建筑不遗余力,与诗人徐志摩的情感纠葛,只是小小点缀;陆小曼倔傲孤高,风光时芳华绝代,落寞处宠辱不惊,爱上一人,不惜为其耗尽余生;凌淑华恬静温润,徐志摩视其为“唯一有益的真朋友”,二人的情感一度到了危险的边缘,为何擦肩而过?以及张允和馨香淡雅,毛彦文红尘几回,张爱玲爱恨倾城,苏青花落人亡……
热门推荐
  • 网游之虚妄世界

    网游之虚妄世界

    为了唤醒沉睡的少女,一代魔道天才进入了一款游戏中开始了找寻真相的路途。位面之子又如何,天选之人又怎样,你们是命好,但我是开挂!
  • 斗至星辰

    斗至星辰

    三十六份大陆巅峰至宝,无数天才云集的大陆,汇聚着万年来无人解开的秘密。少年带着一颗被爱融化的心,为了追逐自己的一切,煽动着自己那冰蓝色的灵翼,飞向了那精彩绝伦的大陆。任凭前方强者如林,步步深渊,我也奋战到底,绝不退缩,直至星辰之上。
  • 帝君要霸气

    帝君要霸气

    凡间是什么样子呢?从未去过凡间的圣界帝君这样想到。
  • 娶谁,嫁谁?血型全知道!

    娶谁,嫁谁?血型全知道!

    本书简要介绍了血型心理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血型在婚恋家庭中的特点一一作了阐述。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并可据此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以更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查理和我的旅行

    查理和我的旅行

    十三岁的马丁瞒着父母,带弟弟查理乘火车去往海边小城圣伯纳德——一家四口去年在那里留下了难忘的回忆。马丁和查理以为,与当初的经历重遇,就能够让父母快乐起来。他们想出种种办法,成功地登上了火车。然而出发不久,广播里就响起了针对马丁的寻人启事。是父母发现了他们的出走,还是查理的逃票被查出,或者是马丁为查理偷了一瓶饮料的事情败露而引来的“追捕”?在火车上,马丁遇到了“愤怒的女孩”小亨,相同的境遇让他俩很快惺惺相惜,成为朋友。在小亨的帮助下,马丁躲过“追捕”,找回丢失的背包,几经换乘终于坐上对的火车,总算离圣伯纳德越来越近了。可就在这时,查理却突然失踪了……
  • 裂刀碎剑录

    裂刀碎剑录

    乱世英雄的情与义~家国与时代的慷慨悲歌。
  • 我和世界爱着你

    我和世界爱着你

    本书是情感咨询师某顺关于两性情感问题的文集,包含她多年来的在情感咨询方面的所思所想。全书包括四个部分:痴男怨女诊断书、相爱容易相处难、可以婚不可以昏、也就这点窗户纸,分别就时下读者疑惑的问题展开讨论,文字简洁而温暖、观点犀利而智慧,是迷惑于情缘姻缘而混沌不拔的读者的知音,也是广大读者的心理依赖。
  • 网游之独尊苍穹

    网游之独尊苍穹

    毕方现,天下乱,妖火焚万物!调阴阳,动乾坤,异灵显神通!噬混沌,破苍穹,邪神灭苍生!转轮回,断天地,眼圣涅磐葬!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