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对这次事件进行一次总结的话,我会感到很抱歉,因为我不能总结出来。这说出来有点好笑,但父母和子女之间能在这些问题中过多地进行计较吗?父母很多时候都没有错,但难道孩子错了吗?他们也没有错,拥有梦想是好事,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理想的实施是不是合适的时候,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父母肯定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但干预的程度也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必须要把握这个度。作为孩子,当然想随心所欲地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但想干的事情必须符合实际才行,如果不符合实际也应该果断放弃。因此,在亲子关系中,很少能够用对错来对事情进行总结和归纳,一切都是要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和客观实际来进行判断,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事情积极的一面。另外就是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体谅,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避免矛盾,才能理智地分析问题、评价问题。这也有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发展。
当然,我很高兴当时老师邀请我参与影集的制作,他让我对编辑和摄影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并明白当时自己有这样的念头不过是一时的头脑风暴,为此我也很感谢自己能有这个经历,让我看清自己所谓兴趣的本质,并让我的学业得以继续,造就现在的我。
相对于我高中打算辍学这个计划,有一件事也对我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而且涉及这个社会的一些灰色地带,但个中的利弊应该怎样去权衡我真是无法知晓,只知道自己的这次经历产生的影响。
我说过在我童年时候我的家庭不是很富裕,但当我到了要上大学的年纪,父亲的名字已被社会各界的人认知,而且只要听到巴菲特的名字就会产生尊敬之情。也因为如此,父亲想利用他的关系把我弄进斯坦福大学。而且当时还有《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推荐信,因此我轻而易举地成为斯坦福大学的学生。
我也记不清当时自己是出于怎样的心态,竟然答应到斯坦福大学上学。是顺从?是虚荣?是懒惰?所有的问题我都不能找到答案了,或许觉得到斯坦福大学进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对于这种社会现象其实真是很常见,毕竟学校的资源和收入有限,它需要自己的校友或其他社会人士的资助,也出于这些原因,他们通常都会预留一些学位,为这些人提供便利,让他们享受提供资助的便利。当然,我们这次的课题不是为了讨论这种制度应不应该存在,或公不公平,仅仅是想讨论一下这些制度存在对孩子们的影响。
斯坦福大学是很多学子们追求深造的地方,但似乎我不懂得珍惜,读到第三个学期的时候我就毅然选择退学了,其中的原因不太符合这次的课题,就暂且放下。但或许与我总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入斯坦福大学接受教育有关。
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我,因为说句坦白的话,我的学习成绩都在这些通过正常入学手续的人之下,因此我时常怀疑如果没有父亲关系的帮忙,我能靠自己的能力成为这里的学生吗?我的能力能和这些经常拿满分的人相比较吗?
但这些问题从来都不曾有过答案,因为当我发现自己是靠关系进来的时候,就感觉自己是靠背景关系,不是靠能力,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因为这个原因经常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这让我感觉十分难受,而且有时觉得自己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没有了以前的自信,经常被这些因素困扰着我的头脑,让我有点失去理智。
难道父亲的帮助是错误的吗?这显然不是,哪个父母不喜欢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孩子创造优势,在优秀的学校接受优秀的教育是父母们希望能给予子女的。但扪心自问,他们的这些行为全部都是为了我们吗?难道就没有他们的一些自私的想法吗?即使就像和朋友们谈论起自己的孩子,与其说他高中未毕业就投入摄影行业成为摄影师不如说他在斯坦福大学接受教育要有面子得多,至少也证明将来这个孩子的前途要比摄影师高很多。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是别人羡慕的,但却很少聆听孩子们真正需要的,甚至把孩子们的人生轨迹都安排好,只要听命于他就好。
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无论多么单纯甚至幼稚得可笑,也是一个生命的思考,父母们对他们的这些渴望和需求都忽略掉,这就是对孩子们的不尊重。让孩子得不到想要的尊严,那么他们就很容易变得自卑。
我不是想指责任何人,而仅仅是在就事论事,并希望引起父母们的反思。
当然,在斯坦福接受教育不是一件坏事,这是毋庸置疑的。我记得自己当时很兴奋,因为这里有很多我想要学习的知识,而且这里也为我学习这些知识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另外,当时我对自己的兴趣不是很确定,对很多科目都感到很好奇,因此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的课程我都会报读,这迅速宽泛了我的智慧,让我掌握了很多学科的初级知识,从而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
这些也得益于我的家庭教育,我的父母从来都不会限制我们要学习什么,而是喜欢我们用宽阔的胸怀接纳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让我们在学习方面充分享有自由和权利,也让我享受了学习带来的快乐以及让我保持兴奋和好奇,促使我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斯坦福大学接受教育期间,有一件事让我了解到自由的难能可贵。
那天我经过一条走廊,看到一个认识的女同学在讲电话,但说话的语调有点不太正常,为免有偷听的嫌疑,我决定用最快的速度走过。但没想到这个同学放下电话后主动走到我的身边,但眼睛充满泪水,让我手足无措,毕竟我不是一个很会安慰别人的人。
然后她带着哭腔说:“我很高兴,真的,父亲同意我可以不用学医学专业了。”为此,我可以说是大惑不解,但她说,父亲希望她成为一个医生,因此在进入斯坦福大学以前,所有的事情都为学习医学做准备,但真正学起来,她感到力不从心,根本无法理解书中的知识,如果一直这样学下去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有可能影响毕业,毕竟她在医学方面的理解力真是很差。
我听后也为她感到高兴,因此关心地问她以后有什么打算,她说父亲同意她学习法律,成为一名律师。为此,我为她高兴之余同时也感到疑虑,毕竟我从她的话语中知道她学习什么都需征询过父亲的意见,父亲同意了才会去做。但难道没有了父亲的支持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吗?相信不会,只要我们足够自信,大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享受追逐成功的过程。
这位同学或许认为父母带给自己的优势只有遵循父母的引导才能得以发挥,但我们是人,是人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清事情对自己的利弊。我们大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去学习自己真正想学习的东西,如果你想成为一位音乐家,你大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去学习音乐,但能否成为音乐家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她的父母虽然为她创造了优势,但却利用这些优势限制了她的发展,他们希望她能从事稳定、高收入、甚至能赢得名誉和地位的职业,而不希望她浪费时间去学习那些看似很光鲜,但却具有极大失败可能性的职业。因此,她只能做父母为其安排的事情,这样才能确保她不会受伤和不会失望。
但这是我们追求的人生吗?这是我们要实现的人生价值吗?这是我们喜欢的生活吗?这些问题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我们旁观者都不过是用自己的目光去看待问题。但稳定,毫无激情的选择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我相信很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会持否定态度,但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又有多少。我不认为好的选择只局限在那些稳定的,似乎对我们最有利的选择中,即使是充满荆棘的选择也有可能是一个好选择,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态,选择的迷宫有时会让我们找不到出口,但这只是暂时的,我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相信真正的出口也不会离我们很远。
在这里说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年轻人的选择,虽然看似他进入了迷宫,但他从来都很清楚自己的追求,即使别人说什么都不能影响他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探索。
这个年轻人从大学开始几乎每一个学期就会转换一个专业,因为他发现自己学习的专业不是自己兴趣所在的话他就会果断放弃,而且从来都不会太关注别人的目光。
他刚开始学习的专业是机械,但学习后发现这个专业十分乏味,只强调实操性,况且那些图纸也没有半点趣味性,因此果断放弃这个专业,然后去学习物理专业。刚开始他被物理的有序模式吸引,但很快就感到厌倦,因为除了模式具有吸引力外,其他的内容都让他没有继续学下去的兴趣,因此果断地结束这个专业的学习跑去学习数学。
数学专业是一个具象化的专业,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因此刚开始的时候他对这些能力也十分着迷,但久而久之发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越来越抽象,甚至很难联想到实例,因此又再次果断地放弃这个专业。
短短的两年换了3次专业,甚至在数学学习结束后果断地转了学校,相信他的这些行为都很难被别人理解,但他全部无视,毕竟在他看来这关系到自己以后的人生,必须谨慎对待。
转学后他选择了绘画专业,绘画的确带给他乐趣,让他能把想象到的事物都具体化,并用线条表现了出来。但学习艺术的人是十分孤独的,因为周围很少这样的人,况且不是每个人都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自然能够交流的朋友就变得非常少,于是他又果断放弃了绘画专业,希望寻找到更有兴趣的专业。
于是他选择学习建筑专业,建筑专业是一个要不断与人交流沟通的专业,而且这个领域也涉及绘画、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单从这几个条件看来,他应该遇上心仪的专业了吧。我们未免开心得太早,他说这个专业好是好,但实操性不强,每次设计了很好的建筑图纸,但却因为没有实操性被全盘否定,这让他感觉自己在白费努力,因此又对那些建筑材料感兴趣,于是又回到原来的机械专业,弄清楚每种材料的特质并分清它们的用途。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他始终不喜欢单调乏味的工作,于是把学到的知识都统一起来进行思考,发现自己现在拥有的知识和资源很适合做一名城市规划师,于是又果断地转换了专业,并成功地获取了硕士学位,成为一名出色的城市规划师,开始了自己的职业之旅。
如果他不是在不断地探索,你认为他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能否不被周围环境影响,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把它变成现实,那是需要勇气的,而且这种勇气是需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和立场才能够获得的。选择很难用正确和错误去评论,就如每个事物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最后该如何判断,这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有人或许会问,给予他们选择的自由,会不会让他们在自由中迷失了自我。我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因为自由选择本身并没有错,但错的是作出选择的人。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很多诱惑,但有些人却不能明白有些诱惑是不符合规范的,为了一时的高兴而选择错误的尝试,最后把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如吸毒。相信社会环境对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做得够多了吧,但很多人还是罔顾规范,以为自己拥有足够的自制力,为满足一下好奇心而吸毒,最后却染上了毒瘾,成为过街老鼠。因此对于违反规范的事情我们不要太自信,这有可能让我们错失其他东西,甚至遭到身边的人唾弃。
因此,我们都有享受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权利的使用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一旦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就会追悔莫及。选择本身没有错,但你清楚地知道自己选择的后果吗?你能保证自己不后悔吗?你能在这个选择之后拥有更多的选择吗?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确定的答案,请不要好奇,请不要尝试,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对我们的人生负责。我们必须谨记并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小贴士: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选择,但什么选择是正确的,什么选择是错误的,这都没有标准的定义,因为无论是稳定的选择还是其他看似不安稳的选择都有属于它们的优缺点,就像巴菲特所说喜忧参半,因此,我们没必要为了选择而苦恼。但自由的选择不代表能选择那些不符合规范的选择,选择是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还是征询别人的意见比较好,这样才能把我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让我们享受选择带来的快乐。每个父母都希望为子女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因此经常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告诫孩子什么选择才是最好的,但孩子们的需要我们了解吗?有时过多地参与他们人生的选择,反而会限制他们能力的发挥,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反复思考权衡利弊,这才能让孩子们在选择中健康成长。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只要孩子们的选择符合规范,我们大可不必进行制止,但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毕竟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选择上;2.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给予孩子们实现选择目标的条件,但要时刻告诉他们这些条件虽然会让他们的起点不同,但具体能否实现目标主要还是靠个人的努力;3.这个世界不存在一定安全的选择,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作出选择;4.为孩子创造条件不是不可以,但在实施以前最好征询孩子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要,培养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