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43100000059

第59章 遥远的童话(11)

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被射死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带培养: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房子里,无可奈何地写了几句诗,也终于没有完成,因为契诃夫在好几种作品里写到了这种人。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

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萧萧,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夏天来了,我忙着到浴场去游泳,渐渐把它们忘掉了。

有一天我去逛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现在生产第一,游闲事物,相应减少,是很自然的。在一处转角地方,有一个卖鸟笼的老头儿,坐在一条板凳上,手里玩弄着一只黄鹏。黄鹏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鹏,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

“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

“我不要。”我转身走开了。

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这种鸟儿,即使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宽阔了。

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鹏。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旬文章的好处。

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鹏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1962年4月

原载《运河)1979年

精品赏析

作者久萦于心的夙志,触景生情,奔突而出。从一只小小的黄鸥,引发出了这一篇对人生、对艺术充满哲理的妙文,真不愧是大家手笔!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黄鹂的尖锐啼叫,迅若流星的倏飞,俨然像是在召唤征战的勇士迅猛挺进。

在和平的年代,黄鸸的追逐、戏嬉,带给人们的是快乐与宁静。

在江南三月迷人的湖光山色中,在“茂林修竹、桑田苇泊”的环境中,黄鹂展示了它的全部美丽,达到了一种景、物相融,和谐一体,美不可言的境地。由此而自然引中出“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这一哲学命题,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文章情随景迁,脉落分明,见解独异精到,鞭辟入里;语言清新明丽,极为传神,标志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成熟。

亡人逸事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十九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

“给谁家说亲去来?”“东头崔家。”

“给哪村说的?…‘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

“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

“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虽然是封建婚姻,第一次见面却是在结婚之前。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她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

“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那时姑娘们出来看戏。虽在本村,也是套车送到台下,然后再搬着带来的板凳,到照棚下面看戏的。

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她礼教观念很重。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

“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才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出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拣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抒,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梁,走三里路,到集上去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一位老朋友、老邻居,近几年来,屡次建议我写写“大嫂”。因为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老朋友说:

“她在生活上,对你的照顾,自不待言。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我看也不小。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连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但目前情况不同,文章一事,除重大题材外,也允许记些私事。你年事已高,如果仓促有所不讳,你不觉得是个遗憾吗?”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象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至最后她的死亡。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1982年2月12日晚

选自《孙犁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精品赏析

“不思量,自难忘……”读完此文,苏东坡的词句不禁涌上心头。是的,它们的神韵是何等的相似!

逸事从“天作之合”的婚姻说起,作者特记“天作之合”,或正是因为妻子带来了爱、幸福、宽慰,甚至写作的灵感、语言的源泉。与其说作者在谢天,毋宁说是谢妻,愈增思念之情。

文章最感人处,要算末尾一节,在字面之下,我们可想见,因了那两丈花布,妻子对丈夫又增了多少爱与体贴。及至“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夫妻四十年的风雨年华,作者只择取了几个镂心刻骨的片断,使亡妻的音容笑貌,脾气秉性,含辛茄苦跃然纸上。

文章的感情是深沉蕴藉的,它像陈年的村够,香气醇厚悠远;文章的白描又是多么娴熟,它得心应手,朴实无华。

真诚与朴实,对于散文而言,犹如水土之于花木,是个根本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

报纸的故事

1935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断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区,即子文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

我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现在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纸。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至于当时也是北方出版的报纸,例如(益世报》、《庸报》,都是不学无术的失意政客们办的,我是不屑一顾的。

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它的社论是有名的,我在中学时,老师经常选来给我们当课文讲。通讯也好,有长江等人写的地方通讯,还有赵望云的风俗画。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的副刊,它有一个文艺副刊,是沈从文编辑的,经常登载青年作家的小说和散文。还有小公园,还有艺术副刊。

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

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

“我想订份报纸。”

“订那个干什么?”

“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

“你去订吧。”

“我没有钱。”

“要多少钱?”

“订一月,要三块钱”

“啊!”

“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

“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

谈话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

其实,我知道她还是有些钱的,作个最保守的估计,她可能有十五元钱。当然她这十五元钱,也是来之不易的。是在我们结婚的大喜之日,她的“拜钱”。每个长辈,赏给她一元钱,或者几毛钱,她都要拜三拜,叩三叩。你计算一下,十五元钱,她一共要起来跪下,跪下起来多少次啊。

她把这些钱,包在一个红布小包里,放在立柜顶上的陪嫁大箱里,箱子落了锁。每年春节闲暇的时候,她就取出来,在手里数一数,然后再包好放进去。

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父亲沉吟了一下说:

“订一份《小实报》不行吗?”

我对书籍、报章,欣赏的起点很高,向来是取法乎上的。《小实报》是北平出版的一种低级市民小报,属于我不屑一顾之类。我没有说话,就退出来了。

父亲还是爱子心切,晚上看见我,就说:

“愿意订就订一个月看看吧,集晌多粜一斗麦子也就是了。长了可订不起。”

在镇上集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三块钱,我转手交给邮政代办所,汇到天津去。同时还寄去两篇稿子。我原以为报纸也象取信一样,要走三里路来自取的,过了不久,居然有一个专人,骑着自行车来给我送报了,这三块钱花得真是气派。他每隔三天,就骑着车子,从县城来到这个小村,然后又通过弯弯曲曲的,两旁都是黄土围墙的小胡同,送到我家那个堆满柴草农具的小院,把报纸交到我的手里。上下打量我两眼,就转身骑上车走了。

我坐在柴草上,读着报纸。先读社论,然后是通讯、地方版、国际版、副刊,甚至广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读过以后,才珍重地把报纸叠好,放到屋里去。一我的妻子,好象是因为没有借给我钱,有些过意不去,对于报纸一事,从来也不闻不问。只有一次,带着略有嘲弄的神情,问道:

同类推荐
  • 邓刚幽默

    邓刚幽默

    早恋的要害在于发生在关键的学习求知阶段,犹如一列不按时刻表而提前开出站的火车,整个前程将不堪设想。爱情是一种非常状态,而家庭却是正常状态,爱情是浪涛滚滚,家庭是平坦的沙滩,相爱的男女两人兴奋地从爱情的浪涛中游上来,到了家庭的沙滩上还做游泳状,那就有点精神不对头了。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谁在呐喊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谁在呐喊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巫婆的红筷子

    巫婆的红筷子

    最具争议的作家阎连科与颇有人气的人文学者梁鸿跨越十年的文学对话。在连绵的追问与回忆之间,作家个人的历史回眸即是时代、国族的印迹,对民众命运的深入思索激发成作品的内在多层回声,一幅幅可感的画面重新回现,多少悲欢离合、穷形尽相都不脱厚实的悲悯。在激情与思想的交锋中,两代人文思想精英共同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学深处的精彩波澜。
  • 送给男人的礼物

    送给男人的礼物

    一件看似平常的物品,如果被冠以“礼物”二字赠给所爱的人,就变得意味深长了,因为每一件礼物都被赋予了甜蜜的物语。本书以“爱情”为主线,用心挑选30种适合送给男人的精美礼物,每一种礼物都包含一个故事,一段寄语,一种情愫。
  •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讲述了一千年前,洛阳江上恶霸乡绅垄断船运,阻止建桥;蛇妖龟怪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天庭仙界“文曲星下凡”的蔡襄身负家仇民怨,从小就学武修文,希望能为洛阳江边的老百姓除掉二害。为此,蔡襄日夜勤学苦练。后来,他进京赴考当上了高官。为了筑桥除害,他回到泉州当官,坚持与魔界妖怪、恶霸乡绅作战,最终消灭了二害,并为泉州老百姓建造了洛阳桥,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传奇》涉及人物形象众多,采用3D纸偶形象,非常逼真,再现泉州人民不畏艰险,用智慧和汗水建造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的历程。
热门推荐
  • 楚月皇后

    楚月皇后

    从小生在将门的她性格开朗活泼,却如何面对宫里那些妃子?
  • 笑惹江湖

    笑惹江湖

    身着道服,须发飘飘的师傅站在江鱼面前,从身后掏出了五本书,对着江鱼说道:“这是《九阴真经》、《九阳真经》、《降龙十八掌》、《如来神掌》、《吸星大法》。徒儿,你想学哪一本。”江鱼高兴的说道:“我想学睡梦罗汉拳。”师傅诧异说道:“睡梦罗汉拳只是中等武学,你为什么这个呢?“江鱼说道:”只要睡觉就能练成的武功,多好。“师傅卒。
  • 源来喜欢你

    源来喜欢你

    不管是当明星的他,还是在学校的他都让人感觉温暖,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泫雨很快乐,但是生活会让他们在一起吗?泫雨:“王源,我泫雨这辈子赖上你了。”
  • 不想旅行的旅行

    不想旅行的旅行

    个人旅行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和一段恋情和喝过的酒和抽过的烟!
  • 我成了妖道

    我成了妖道

    陆元穿越到妖魔肆虐的混乱世界。还魂于死去的小道士身上。睁开眼后一只狗妖张口就叫爹!后来他发现,无论什么飞禽走兽。喝了他小壶里的神秘液体,就会被点化为妖。一只有蛮荒血脉的青鸟,被他点化之后化为青鸾一只头顶生角的水蛇,点化之后成为具有化龙天赋血脉的蛟龙。一块巨石,经年被壶中液体浸泡,点化出了……待到他高坐大殿宝座,看着殿内各路妖王、大帝他不禁感叹:孝子太多了!【第四卷开启新篇章,大幕拉开!】
  • 旧时回忆中

    旧时回忆中

    心动是个什么样的感觉?心脏骤然停跳一拍?时间骤然停止一秒?还是眼睛就像相机的镜头,在那一刻焦点自动对准于那个独特的身影,然后眉眼唇稍都慢慢清晰,以至于自己仿佛都可以看见阳光下略带光芒的绒毛。你要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我的竹马成为了别人的盖世英雄后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我也有过心动。都说青梅竹马敌不过一见钟情,那待一见钟情成为过去,青梅是否能再度上位呢?你可有蓦然回首发现站在自己身后的人吗?
  • 军队的女儿

    军队的女儿

    四十几年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十一岁从湘江来到天山博格达奥拉峰下虚报岁数从军,如今在南海之滨粤西农垦干部疗养院蜂疗科主任王孟筠以她当年顽强与疾病作斗争、把青春献给军垦事业的动人事迹,被作家邓普写进小说《军队的女儿》和电影《生命的火花》。这部小说和电影中的主角刘海英,便是她的化身。
  • 瞎走瞎想

    瞎走瞎想

    一个普通人的心路历程,为逃避一切离家出走,到坦然面对一切理性处理…
  • 末日的血战

    末日的血战

    练功升级,随手捡的可爱异兽成为强大的助力古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上古时代的辛密终被揭开。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走向顶峰,在末日时拯救世界,却只能一人一兽独自走在血色的荒原下,再无人与其征战,踏上独自的征程,留下一首首壮歌,守护世界安宁。
  • 从者

    从者

    作为名门世家的大少爷,星辰从小就没有吃过什么苦,最好的学院,最好的资源,以至于他天不怕地不怕的。但,当他失去了一切,关系,权利,地位的时候,当那些阿谀奉承的人踩在他的头上的时候,他意识到了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是多么的残酷,这个时候,他是选择默默忍受,还是反抗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