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74300000052

第52章 田中内阁与中日关系正常化(7)

第三,日本政府认可了中国立场上的台湾问题。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理解并尊重”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中国立场。虽然日本国内“日台派”势力一直存在,阻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但是其言论和活动仍然受到联合声明的限制。中日建交后,为了不给好不容易刚刚建立起来的中日关系带来恶劣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静”处理的方式,甚至1973年到1978年的日本《外交蓝皮书》中几乎没有关于台湾的阐述。

第四,支持并促进中日经济合作的发展。根据联合声明的规定,日本逐步发展两国间的关系,扩大人员往来,并与中国开始进行贸易、航海、渔业等协定的谈判。从此,日本发展和扩大对华经济关系成为可能。

2.日本对中日复交的认识

(1)对中日复交的肯定

对于中日复交的实现,日本的认识与分析,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或反思。就肯定论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日本国民普遍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成功的,对华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田中内阁促成中日复交及两国关系的改善,对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产生了正面影响。根据日本媒体的舆论调查,日本国民普遍认为日本政府首脑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谈判是成功的,认为中日实现关系正常化是件好事或大好事。因此,田中访华回国后,人们对田中内阁的支持率明显上升。

(产经新闻社的调查:占98%)《今天的舆论》,[日]总理府广报室编:《舆论调查》第4卷第12号,1972年12月,第84页。

(实事通信社:由内阁成立时的56%上升到61%)《时事舆论》,[日]总理府广报室编:《舆论调查》第4卷第9号,1972年12月,第94页;《舆论调查》第4卷第12号,1972年12月,第80页。

(实事通信社的调查:占85%)《时事舆论》,[日]总理府广报室编:《舆论调查》第4卷第12号,1972年12月,第82页。

中日复交的实现,使日本国民对中国的感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72年8月,自民党在积极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并作出田中访华的决定后,日本国民中喜欢中国的人第一次超过了讨厌中国的人。但日本国民对中国的感情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在1972年10月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喜欢中国的人猛增至18%,讨厌中国的人骤减至4%。因此,在邦交正常化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本社会中“日中友好”的气氛相当浓厚,甚至形成了所谓的“中国热”。

[日]NHK广播舆论调查所编:《图说战后舆论史》(第二版),日本放送出版会,1982年版,第81页。

第二,关于中日复交得以实现的原因,日本学界普遍认为,主要源于中美关系的缓和。也就是说,中日恢复邦交的契机,与其说是来自日本内部的国民运动的成果,毋宁说外发契机即尼克松访华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作用更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日本所坚持的“外交三原则”1957年日本政府发行第一本外交蓝皮书,提出了日本外交的三项原则:以联合国为中心、与自由民主国家的协调、坚持亚洲一员的立场。的国际背景发生了变化。当中美关系缓和,以及美国和日本促使台湾继续保留其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努力失败后,日本意识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特别是意识到中国在美国对外战略地位的上升和台湾地位的下降。日本作为美国的同盟者,不与中国复交就意味着被国际社会孤立,特别是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下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美接近的副产品”,“没有中美接近就没有中日关系正常化”。

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徐显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68、72页。

黄大慧:《日本对华政策与国内政治——中日复交政治过程分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第224—225页。

与中美关系缓和相关,日本学者注意到日美安保体制与中日复交关系的变化。若月秀和认为,在中日复交前,日本政府与美国进行沟通,并得到了美国的理解,因此中日间的复交实际上是日美安保框架下的对华邦交正常化。添谷芳秀则提出了与之不尽相同的观点,他认为中日复交对于战后日本外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一,对于国内政治而言,日美安保关系与中日邦交正常化长达20多年的两个不相容的目标,由此“和谐”起来。其二,从外交层面看,在继续维持对美关系的同时,面向中国,扩展外交的范围,通过既对美“协调”且“不对立”,又和亚洲地区构建多边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日本展开“自主外交”的开始。

添谷芳秀:《日本外交与中国1945—1972》,[日]庆应通信,1995年版,第213页。

若月秀和:《“全方位外交”的时代——冷战变容期的日本与亚洲1971—1980年》,日本经济新闻社,2006年版,第44页。

第三,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目的来说,中国最重视的是政治意义,而日本则有所不同,在重视政治意义的同时还重视经济利益。根据日本媒体的舆论调查(见表),人们对中日复交后的两国关系发展最期望的是开展经济合作,繁荣中日贸易,其次是文化、体育交流。安全与外交方面的调查选项较多,合计为28.1%,但没有超过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复交后,日本相机成立了日中经济协会、日中原油进口协议会(1973年)等经济组织,对中国开始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经济活动。事实证明,经济往来是复交后中日关系发展中最显著的领域。

资料来源:《时事舆论》,总理府广报室编:《舆论调查》第4卷第12号,1972年12月,第83页。

转引自李恩民:《中日民间经济外交(1945—1972)》,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66页。

第四,日本认为中日复交的实现,是对战后日本外交理念的重新阐释。日本认为,战后以来,在日本政府没有跨越过美国对华封锁政策一步的情况下,先于美国,迅速与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使日本外交第一次具有了“主体性”,这是日本“多边自主外交”战略的一次成功表现,增强了日本对外自主外交的信心。

第五,从中日复交的结果看,日本学者不仅认为具有双边意义,而且还认为日美两国对华政策的转变,使世界的两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演变为中美苏三大战略格局或多极世界,并在东亚区域开始出现日美中三国关系,使日本开始追求自立的、多样性的外交路线。

绪方贞子:《战后日中·美中关系》,添谷芳秀译(日文),[日]东京大学出版会,1992年版,第187页。

(2)对中日复交的反思

日本学界认为,日本在中日复交过程中缺乏战略性和国际视野,并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反思所谓“1972年体制”在当下的意义。

第一,日本学者比较中日两国外交的战略性,认为日本在中日复交问题上明显地缺乏战略性和国际视野。中日关系研究学者毛里和子认为,中国的对日复交具有外交上的战略意义,“是中美接近的延长线上的一环”,其主要动机首先是出于对苏战略的考虑,其次是力图利落地切断日本与台湾的政治关系。这种战略,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战略地位,同时,也使得中国对日本作出了很大的让步。此外,中国的对日邦交正常化还特别强调道义性。对日本,中国政府将军国主义与人民区分开来,明确提出是为了不给日本国民增添负担而放弃战争赔偿。对于这种道义性,日本应该深深地表示感谢。相反地,日本在中日复交问题上缺乏战略性,而是以国内政治为首要目标,外交感和历史感贫乏。而且,“从当时日本的外交当局那里基本看不到对这种道义的理解、考虑乃至敬意”。

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徐显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4—75页。

添谷芳秀也提出,在中日复交上,日本缺乏国际秩序观。进而,添谷还对比分析中美关系缓和与中日复交,指出,由于日本背负侵略战争的历史负遗产,因此战后失去了作为与美国、中国同等层次上的大国加入国际战略游戏的资格,只是因为“受到中美接近的刺激才迅速倾向于要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在中日谈判中,赔偿问题不用说,关于最大的难题台湾问题,“几乎都是以中国方面对日本的主张表示理解的方式得以处理的”。而“日本的领导人,主要是基于国内政治的观点以及与‘日台条约’相关联的国际法的视角来对待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这可称之为战后日本的特性”。另外,日本学界还提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后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产生很大影响的“反霸权”条款,当时根本没有引起日本政府的足够重视,这也是日本缺乏国际秩序观的表现。

添谷芳秀:《日本外交与中国1945—1972》,[日]庆应通信,1995年版,第212页。

若月秀和:《“全方位外交”的时代——冷战变容期的日本与亚洲1971—1980年》,日本经济新闻社,2006年版,第53—54页。

但是,根据中国学者刘建平的最新研究,认为日本在中日谈判过程中先是成功地取得了中方以“政治解决”的方式实现中日复交的战略默契,进而在具体问题的谈判上,由外务省专业的法律官员进行认真分析,采取“法律解决”和日本国内立法机构的神圣性的战术,实际上拆解了中方的“复交三原则”。因此,日本先是通过超党派的非正式接触说服中国放弃要求缔结和约的“法律解决”立场而满足于“政治解决”,之后外务省的正规军团又以“法律解决”的方式进一步争取完全回避战争责任问题,日本的这一外交战术取得了胜利,而“这超乎了中国方面的想象”。刘建平还进一步指出,日本在中日谈判中“以编造的‘日华和约’解释诈骗中国,使谈判的主题从‘战后处理’变成了给中国制造主权承认危机的‘台湾问题’,这种诈骗一度由于周恩来的愤怒批评而出现可能决裂的紧张态势,田中甚至做好了撤退的思想准备;而经过双方的妥协,谈判成功了。”

刘建平:《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51页。

第二,日本学界及政界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并反思甚至否定“1972年体制”在当下继续存在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在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民间索赔、领土归属、日台官方互访等涉及中日关系政治原则的重大问题上经常并反复发生摩擦和对立,甚至导致中日首脑外交陷入僵局,这证明了建立在作为政治文件的联合声明基础上的中日关系的脆弱性。对于如此脆弱的中日关系,日本学界从90年代后期就提出“1972年体制”已不适应战后世界政治结构性变化的命题,开始从理论上动摇和摧毁联合声明。认为冷战结束后,民主化的潮流和苏联解体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变,日本国内支撑中日关系的人员结构已发生新老交替,中日关系正在“孕育着新的关系结构”,因此在结构变动中两国间容易出现摩擦或问题。近些年,日本学者进一步提出“1972年体制能永远有效吗”等尖锐的质疑,认为“1972年体制本身也存在问题,”“不能无视国际环境和日中双边的变化”,“以友好与利益共存为基调的关系出现变化”,两国关系已进入了“结构性变动期”。

刘建平:《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37—238页。

国分良成:《“1972年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协调关系之路》,《日本学刊》,1997年第5期。

毛里和子:《日中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徐显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页。

另外,日本学者认为1972年谈判是不完善的,有着很大的产生“疑义”的余地。如根据中国学者的研究,中日谈判期间,日方始终坚持1952年的“日台条约”已表明中日间的战后处理已经结束,赔偿要求也在此时已经放弃。但实际上,“日台条约”的适用范围只限于“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现有的及今后将纳入的所有区域”,中日间仅签署了不需国会批准的联合声明,当时中日间还没有实际讲和。

同上书,第72页。

殷燕军:《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的再研究——基于日本外务省公开资料》,《中国研究月报》,2003年5月号。

相反地,绝大多数中国学者与日本学者的观点不同,主张坚决维护1972年体制,视之为中日关系继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金熙德:《中日关系:复交30周年的思考》,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88—89页。

总之,在当前,日本学者以权力界定利益的现实主义或强调结构改变行为的新现实主义,对《中日联合声明》以及相应的原则遵循论、友好大局维护论等主张展开批评或质疑,《中日联合声明》的约束力受到了挑战。

同类推荐
  • 精典教育-爱弥儿

    精典教育-爱弥儿

    本书共分为5卷,每一卷的儿童年龄都各不相同,并根据儿童的年龄总结出了相应的教育原则和内容。第一卷,卢梭以小于两岁的婴儿为教育对象,告诉父母怎么进行恰当的体育教育第二卷,卢梭以2-12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建议父母重点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卢梭以12-15岁的青少年为教育对象,可以进行相应的智育教育第四卷,卢梭以15-20岁的青年为教育对象,此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逐渐接触社会,德育教育是最为关键的教育第五卷,卢梭重点论述对女孩的教育,他以10岁为分界点,分别论述10岁前和10岁后的女孩应该如何教育。
  • 远程教育纵横谈

    远程教育纵横谈

    本书立足现代远程教育这个新的教育形式展开课题研究。从现代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到微观理论,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的改革到各种教学方法的探讨,从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心理教育研究到各个学科的学术研究,从现代远程教育本领域的纵横比较到与教育的其他领域的比较研究,所涉及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范围,到目前为止是较为广阔和深厚的。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今世与来世——人类生死观浏览

    今世与来世——人类生死观浏览

    本书介绍了“古希腊思想家对生死的思考”、“佛教的因果轮回说”、“活佛转世制度”、“伊斯兰教的生死观”、“长寿主义的生死观”等。
  • 顾准文集

    顾准文集

    顾准吴敬琏强力推荐王元化、李慎之、李锐、吴敬琏、朱学勤等人极力推崇的中国当代最伟大、最深刻的思想家20世纪后半期最具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最有创见的学者顾准著作精选集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淮阳王刘钦

    重生之淮阳王刘钦

    那是一个四方宾服,海内大定的时代那是一个政治清明,国富民安的时代那是一个百姓富足,文化昌明的时代继文景之治后,汉宣帝刘询终其一生,缔造了另一个盛世,而其继任者元帝却将大汉带入一个深渊,21世纪的普通上班族林峰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重回西汉,成为宣帝次子刘钦,站在王朝的转折点上,他能否凭一己之力,延续大汉的辉煌?
  • 俏皮女郎

    俏皮女郎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犹如百花绽放的如云美男子,让她口水直流三尺,直想独霸他们,在现在只能是一夫一妻世,是不是在古代就可以多勾引几个美男子了啊?想想都可以让她遐想非非了。【女强!俏皮!穿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绝代剑客

    绝代剑客

    江湖杀伐,如此持续了十余年。一支流寇组织的农民军队,却在众多反抗军中脱颖而出。大燕军首席上将军,号称万人敌,就是萧鸿。而方龙儿老谋深算,做事极尽狠辣,则充当了大燕军的首席军师参谋。二狗子一个平淡,快乐生活的小混混,却因为某一件事让他的人生从此不平淡起来,且看他怎么玩转江湖……
  • 穿越前世之丑妃大翻身

    穿越前世之丑妃大翻身

    她,南宫玄凤,心理医生,因老公车祸身亡而跳崖殉情,却不料魂附南冥国轩辕王妃身上,夫君叫轩辕凌,与身亡的老公名姓相同,相貌相同。轩辕凌,南冥国轩辕王,皇上的亲弟弟。皇上指婚,娶了南宫玄凤,洞房未落红,又被撞见与其它男子相拥梅园,与她同房后更被一丝不挂扔进花园,这口气怎能下咽?
  • 第一狂妃:邪王,宠上瘾!

    第一狂妃:邪王,宠上瘾!

    重活一世,踏上云颠!简介无力,诸君请进!
  • 奈何王妃是戏精

    奈何王妃是戏精

    一道圣旨赐错婚,风华绝代的高冷王爷成了她的相公,竟然是她现代暗恋多年的学霸男同桌。当初没有勇气表白,曾为此遗憾了好久,这次,她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花样表白,皆以失败告终。历经N多次的失败后,她险些被某男蠢哭了:钢铁直男,活该你单身……本王妃不追了!王妃甩下一纸休书,然后离家出走了。王妃:“你不是嫌我烦吗,我走就是了!”王爷:“谁让你走了,回来!”……穿越后,猫妖是她的宠物,冷王是她的相公,她成了皇帝的义女。前世的前男友满脸讨好,却被她嫌弃的踹开。不久之前,她是人人可欺的沐家丑女二小姐,不久之后,她是所有人得罪不起的怀瑾王妃。皇帝老爹:“谁胆敢欺负公主,朕便让他到大牢七日游!”皇后老妈:“公主来了要大鱼大肉伺候着,不得怠慢了!”妹控大哥:“妹妹,黑锅大哥都帮你背着!”冷王相公:“什么都听王妃的!”她一脸无语:“一家三口全穿越,老爹是皇帝,老妈是皇后,为啥我成了乞丐?”
  • 万灵大陆——混沌录

    万灵大陆——混沌录

    混沌时期,万物共存。相杀,相依。无数生灵灭绝,又有无数生灵诞生……这是个诸神的世界,也是万灵的世界。
  • 邪王宠妃倾世逆天大小姐

    邪王宠妃倾世逆天大小姐

    她是家里受尽宠爱,外面虐打至死的“傻女”,她对未婚夫百般示好,他却视而不见,为他比武而死。一朝身死,一朝魂穿,在睁眼时身体里已是冷漠残忍的凶魂。一袭白衣倾世天下,身后上古神兽跪求契约;一张紫蝶面具,各种神品丹药当做糖豆吃;一身黑衣,欺负我的人全部杀无赦,就是护短你奈我何!可是这邪魅男子是哪里来的,骂不走,打不过,不过有个免费保镖还不错。邪魅男子却表示娘子身后桃花太多,各种无奈:传令下去,只要是靠近夫人十米之内的雄性,包括动物全部杀无赦。侍卫弱弱来一句:夫人的三位哥哥和弟弟咋办?!
  • 贫民窟中的渣渣女

    贫民窟中的渣渣女

    平凡的女孩,有着不平凡的际遇。老实且早懂事,难道就是我们的命运了吗?害怕改变到跳出舒适圈再到不平凡,你敢想自己原本的人生会变成这样吗?
  • 一起来重生

    一起来重生

    启明为复活父母兄妹,困于无尽海下,灵长殿中。每天赋予三界六道不甘之魂重生机会,然后收取因果报酬。启明也从这些不甘的魂魄经历中,体会到了人间不易。懂得了之前自认为的,用钱就能解决一切是多么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