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在位时间首尾不过五年,由于自己长期患病,加上宫廷内部的不和,政治上很少建树,与金朝则继续保持着相对和平的局面。绍煕五年(1194)六月,寿皇(孝宗)去世,光宗拒不前往主持丧礼,引起统治集团内部一片混乱和惊慌。在宗室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等人的策划下,皇太子赵扩继位,通过这场不动声色的宫廷政变,南宋统治集团渡过了政治上的危机。
宁宗朝初年,赵汝愚与韩侂胄展开了激烈的夺权斗争。韩侂胄擅权以后,实施“庆元党禁”,大肆迫害以理学官员为主的反对派。接着发动了对金人的战争。战争失败后,韩侂胄被投降派杀害,宋、金双方签订了“嘉定和议”。宁宗的统治虽长达三十年之久,但由于他的软弱无能,使得史弥远得以长期擅权,政治上继续因循守旧,无所作为。从此,南宋进入国势日危的后期,金朝的社会矛盾也越加激化,在蒙古势力的威胁下,同样开始衰落。
“嘉定和议”签订后没有几年,南宋政府就拒绝给予金朝岁币,为此双方时有局部性的战争,南宋方面主要利用北方“忠义军”的力量,以抵御金人的侵扰,但“忠义军”首领李全等人野心的发展和互相火拼,以及南宋统治者对义军的歧视和错误政策,也给南宋政府带来了严重后果。
嘉定十七年(1124)闰八月,宁宗去世,史弥远矫诏立赵昀为帝,从而开始了理宗一朝的统治。
第一节 光宗的短期统治和被迫“禅位”
一、光宗朝的政治
光宗即位后的次年改元绍熙(1190-1194),以合绍兴、淳熙之义。光宗既非有为之君,统治时间又很短,在他即位之初,就明确下诏一切皆以孝宗时候的典章法度行事,因而在内政、外交上,基本上承袭了孝宗晚年时候的一套,并无多大建树。不过,从内政上看,也有稍胜于孝宗朝的方面。
一是多次下诏减免百姓的赋役负担。光宗针对孝宗朝赋役负担极为沉重的现状,在他即位后的第三天,就下诏“蠲公私逋负及郡县淳熙十四年以前税役”。稍后,又连续下诏减免各种赋税杂科。如当年四月,命四川地区将应该上交给朝廷的经总制钱存留三年,以“代输盐酒重额”。闰五月,“蠲郡县第五等户身丁钱及临安第五等户和买绢各一年”,并出钱二十三万缗赈济临安府贫民。八月,减两浙月桩钱岁额二十五万五千缗。九月,减绍兴府和买绢岁额四万四千余匹。十月,蠲楚州(江苏淮安)、高邮(今属江苏)、盱眙军百姓所欠常平米一万四千余石。十一月,减江浙月桩钱岁额十六万五千余缗。此外,还下诏免去州县淳熙十四年(1187)以前的私人欠债,十五年以后若所纳利息已经达到本金者,予以蠲免。对四川地区与盐、酒、茶有关的杂税,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削减。据初步统计,光宗在位的前三年,减放各种赋税的诏令有十几道之多。“蠲公私逋负”,虽是皇帝刚即位时的官样文章,但像这样大规模地减免百姓赋役负担,不仅在孝宗朝没有见到过,就是在有宋历史上也非常罕见。
二是不拘一格进用了一些人才。起用宗室赵汝愚为执政及擢陈亮为进士第一人,可以说是两件突出的例子。
赵汝愚,是太宗长子楚王元佐的七世孙。乾道二年(1166)考取进士第一人(因系有官人,故后来退居第二),至绍熙二年(1191)累迁为吏部尚书。
赵汝愚虽非出类拔萃之辈,但因为他信奉道学,所以颇得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好评,言其“事亲孝,事君忠,居官廉,忧国忧民,出于天性”,故在当时朝廷上,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加上他曾经做过太子侍讲,长期为在藩邸时的光宗讲过《春秋》,光宗对其十分信任。于是,光宗不顾高宗曾经定下“本朝宗室,虽有贤才,不过侍从而止”的规矩,也不顾某些官员的强烈反对,将他擢为知枢密院事。后来,赵汝愚在解决赵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上,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亮,字同甫,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他雄才大略,一生梦寐以求建功立业,被后人称为“是一个奇特强毅的英俊豪杰人物”。陈亮坚持抗金,反对苟且偷安和妥协投降。为此,他曾经五次上书孝宗,提出“中兴”、“复仇”等一系列建议,痛斥妥协派的种种投降论调,批评孝宗“委任庸人,笼络小儒,以迁延大有为之岁月”。陈亮的这些议论,虽在朝野有很大影响,但孝宗却听不进去,故终未见用。此后,陈亮因受权臣忌恨,又遭坏人诬陷,两次下了大狱。第二次入狱是在绍熙元年,“取入大理”后,被打得遍体鳞伤,几乎送命。经友人多方营救,特别是少卿郑汝谐直接向光宗诉冤,才使他免于一死,出狱时已在绍熙三年。
绍熙四年(1193),年已五十一岁的陈亮再次去参加进士科考试,礼部奏名虽列第三,光宗阅其策文后,将他擢为第一。当光宗知道这第一名进士是陈亮时,并不因他几次身陷囹圄而予以歧视,也不因有众多廷臣的恶意中伤并将他视为“狂怪”而产生动摇,反而大喜道:“朕擢果不谬。”足见光宗对人才的看法确有其独到之处。但是,陈亮尚未来得及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就在次年准备赴任建康军签判之际,病死家中,这是陈亮的不幸,也是南宋的不幸。
此外,起用思想敏锐的浙西提点刑狱陈傅良为吏部员外郎,进而升任权中书舍人,擢敢于任责言事的军器少监刘光祖为殿中侍御史,除有“国器”之称的东宫僚属葛邲为参知政事,进而拜右相,皆为一时人选。光宗即位不久,还命监司、帅守在任满返回朝廷陛对之时,荐举所部人才一二人,如果没有听缺,文武高下则不受限制。此后三年中,臣僚向朝廷推荐的人才多达八九百人。王伦绍兴年间为宋金议和而奉命使金,“渉万死一生,往来虎口者数四”,在第五次出使金朝时被扣留而殉难,曾受许多人的非议,时人不敢公开反对高宗的议和活动,往往将议和“罪状”都加到他的身上。光宗察其冤,特赐谥“节愍”。王伦牺牲四十余年以后,终于对他作出了一个公正的评价。
三是在整顿吏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下诏严惩赃吏,严格执行赃吏连坐法,前丞相赵雄、周必大都因所举官有贪污行为而受到降官的处分。
绍熙二年四月,为了革除吏部铨试中权贵子弟假手、传义、代笔的弊病,光宗接受吏部建议,对因恩荫得官之人实行帘试,即凡铨试合格者,尚须通过由吏部官员会同博士、正录主持下的帘前引试。当时有宰臣提出,铨试中已经增添了律义,可不必再行帘试,光宗立即加以驳斥,他说:“帘试以革代笔之弊,正当加严,岂可废也。”从此,任子帘试遂成为一种制度。
光宗为恭王时,曾显示出一定才智,据说当他与讲官商讨前代事时,其议论常出意表,“讲官自以为不及”。被册封为皇太子后,孝宗命他判临安府,寻领尹事,“究心民政,周知情伪”,多次获得孝宗的称赞。但是,他即位不到三年,随着“心疾”的加重,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聪明和能力,“每旦视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皇后李氏趁机为所欲为,“宫中宴游之乐,锡赉奢侈之费已腾于众口”,其统治初期稍稍取得的一点政绩,终于荡然无存。
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加深在赵宋皇室中,由于长期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和互相猜疑,心理上不堪重负,再加上可能还存在着某种遗传因素,因此患有心理障碍的宗子颇不少见,如太宗之弟赵廷美,太祖长子赵德昭,太宗长子赵元佐、六子赵元偓之死,都与这种疾病有关。光宗即位前,恐怕已患有心理障碍,但尚不是很明显,待即位以后,因嘉王建储事,遭到寿皇(孝宗)夫妇的阻挠,以及受李后所制造的种种事端的影响,使“心病”越来越严重。
光宗即位后,左相留正多次向他密奏,请将嘉王立为太子,但因为一直没有得到寿皇的首肯而不能实现。李后只生有嘉王一子,子以母贵,立嘉王为太子,本来是顺理成章之事,寿皇之所以阻挠,可能是认为嘉王不慧,不适宜做皇位继承人,也可能是对李后乃至光宗的不满。此时魏王赵恺虽早已病死,但其子嘉国公赵抦却深得寿皇喜爱,在这种形势下,嘉王迟迟不能立为太子,更加引起光宗帝后的疑虑和不安,于是他们不顾惯例和群臣的劝说,不再定期前往重华宫朝见寿皇,使两宫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一次,光宗见一宫人手白,很是喜欢。他日,李后派人送来食盒,光宗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上次所喜宫人的两只手。绍熙二年(1191)十一月,李后趁光宗外出祭祀天地之际,杀死了光宗所宠爱的黄贵妃,“以暴卒闻”。当天晚上,光宗正在祭祀天地,遭到突如其来大风雨的袭击,黄坛蜡烛尽灭。光宗受这一系列事件的刺激,“震惧感疾”,“心疾”加重,不能视朝,于是政权便落入皇后李氏手中。李后大权在握,“益骄奢”,她封母家三代为王,家庙的卫兵多于太庙,一次归谒家庙,推恩亲属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十二人,下至李氏门客也个个奏补得官,后属恩荫之滥,是南宋建立以来所没有的。
寿皇为治疗光宗“心疾”,搞到一种药丸,准备让他在朝重华宫时吞服。
李后知道后,认为这是寿皇要毒害光宗的一个阴谋。一次内宴,当李后向寿皇提出立嘉王为太子的请求再次遭到拒绝后,便反目责问:“妾六礼所聘,嘉王妾亲生也,何为不可?”寿皇大怒,双方公开发生争吵。李后向光宗哭诉,说寿皇有废立意。光宗相信李后之言,从此拒不朝见寿皇夫妇,两宫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绍熙五年(1194)五月,寿皇病重,丞相留正等大臣一再请求光宗朝重华宫探病,光宗不从,顾自入内,留正、陈傅良等官员几次拉住他的衣襟不放,并一直跟随至屏后。李后见状,斥责道:“这里甚去处?你秀才们要斫了驴头!”陈傅良大哭返回。群臣无法,只得请嘉王赴重华宫问疾。在宋朝历史上,帝王父子之间的矛盾达到如此尖锐的地步,可谓绝无仅有。
三、寿皇之死和光宗被迫退位
绍熙五年(1194)六月,寿皇病死。次日,左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率百官进奏光宗,请求他前往重华宫主持寿皇丧礼,光宗仍然拒不出宫,又提议立嘉王为皇太子,光宗也一反常态,坚决予以拒绝。数日后,留正与赵汝愚商定,请太皇太后(高宗皇后吴氏)垂帘主持丧事,想借此机会请求她在帘前立嘉王为太子,以代替光宗监国、执丧。但是,太皇太后不同意垂帘,此计亦不行。由于光宗不临丧,葬礼无法进行,临安城内有关政局不稳的谣言四起,朝廷上下一片混乱,“朝士有潜遁者,近幸富人,竞匿重器,都人皇皇”。赵宋统治遇到了极大的危机。
于是,留正等大臣只得再次向光宗奏请建储,这次光宗却从宫内传出御批说:“甚好。”次日晚上,又有御批说:“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留正一见,大感惶惑,以为早先只请立太子也不同意,这次因何有“退闲”之语?对于这个“御批”是否真的出于光宗亲笔大感怀疑。此时,留正已经获知赵汝愚等人欲强迫光宗“禅位”的意图,为不使自己卷入这场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去,遂于七月初借口早朝时伤足,力请致仕逃往城外。
赵汝愚与另一宗室大臣、工部尚书赵彦逾从赵宋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出发,为挽救危机,经过秘密策划,决定强迫光宗“内禅”,以防止宫廷内部出现动乱,他们通知殿前都指挥使郭杲,要他出动禁军相配合。郭杲起初拒不执行,因赵彦逾对郭杲有过恩情,经过他的反复开导,才表示同意。两人还具体商量了“发军坐甲等事”,郭杲当夜就分兵卫南、北内;与此同时,赵汝愚要知门事韩侂胄进宫,通过他求得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对“内禅”的支持。
虽然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确切地弄清楚光宗的“御批”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即“退闲”绝非光宗本意,如果真正出自内廷,留正不会如此恐惧,赵汝愚也不会绕开光宗而作上述部署。
韩侂胄是北宋着名大臣韩琦的曾孙,其母为太皇太后之妹,其妻为太皇太后侄女,嘉王的正妻则是其侄女,因此他与两宫有着三重的亲戚关系。韩侂胄也积极支持将光宗的帝位传给嘉王,所以在赵汝愚的授意下,立刻进宫活动,通过自己所熟悉的两宫内侍,让他们哭着向太皇太后陈请,终于说服她同意让光宗“内禅”。
绍熙五年七月初四日,太皇太后在孝宗丧次垂帘,与宰执大臣面对之际,依赵汝愚事先所拟文字,下诏道:“皇帝以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欲自退闲。皇子嘉王扩,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皇后为太上皇后。”于是韩侂胄将太皇太后事先准备的黄袍披到嘉王身上,扶他登上皇位,他就是宋宁宗。与此同时,郭杲率禁军至内殿,从光宗内侍手中取来玉玺。宁宗即位后,册正妻韩氏为皇后,这样就使韩侂胄与后宫的关系更加密切。
这场“禅位”闹剧,实质上是在合法外衣掩盖下的宫廷政变,在赵汝愚、赵彦逾、韩侂胄等人的策划和活动下,终于圆满完成,使南宋政权渡过了一个困难时期。不过,光宗此时对自己的皇位已被儿子取代尚蒙在鼓里,后来知道了更是心有不甘,因此长时期赖在宫里不肯搬出,也拒绝接受宁宗的朝见,但这已经是大势所趋,无可奈何之事。当年十一月,葬寿皇于绍兴府会稽县攒宫,陵名永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