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专业医疗急救组织
1.专业医疗急救组织
专业医疗急救组织是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单位的直接统一领导下实施急救的专业组织。专业医疗急救组织承担现场救护和途中护送,以及包括医院急诊抢救全过程的工作。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站)、医院急诊科(室),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卫生组织相结合,组成专业医疗急救组织系统。一般乡、镇设急救点,县、区设急救站,城市设急救中心。拥有30万以上人口的地区,应建有一个院前急救中心(站),并使用“120”急救专线电话。
2.专业医疗急救组织的工作任务
(1)急救中心的任务
1)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指挥该地区的日常急救工作,急救分中心在急救中心的领导下,担负一定范围内的抢救任务;
2)以医疗急救为中心,负责对各科急、危、重症患者及意外灾害事故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和转送途中的救护工作;
3)在基层卫生组织和群众中宣传、普及急救知识,有条件的急救中心(站),可承担一定的科研、教学任务;
4)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护任务。
(2)医院急诊科(室)的任务
1)承担急救中心(站)转送的和自行来诊的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抢救和留院观察工作;
2)有些城市的医院急诊室同时承担急救站的任务。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织的主要任务
1)在专业急救机构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现场救护的基本知识及技术操作;
2)负责所在地段单位的伤病救护、防火、防毒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3)一旦出现急、危、重症患者或意外灾害事故时,在急救专业人员到达前,及时正确地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互救工作。
四、我国城市院前急救模式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院前急救组织管理形式非统一模式,各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按其与医院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四种模式。
1.急救中心调度,医院分区域负责模式
这一模式的流程是:伤(病)员呼叫“120”,急救中心立即通知该区域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急诊护士接到电话指令后,由值班护士按病情通知有关专科医生、护士及驾驶员赴现场抢救,然后监护运送患者回医院继续治疗。广州是我国采用此模式的唯一城市,故又称“广州模式”。急救中心与各医院无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具有全市日常院前急救的调度指挥权。急救中心同时还负责以下事项:与其他急救系统、单位、消防、人防、血液中心和防疫站等联系协作,以应对突发灾害事故;急救情报的收集和研究;与红十字会合作培训全市各级医务人员,并对群众进行现场急救知识普及教育。
2.依托一家医院为主的模式
此模式的流程是:伤(病)员呼叫“120”,急救中心(即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部)派人派车赴现场,然后监护运送患者回急救中心,由院内急救部继续治疗。重庆等城市采用此模式,习惯上称为“重庆模式”。其特点是急救中心从属于一家综合性医院,医院拥用现代化的急救仪器设备和救护车,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由同一家医院执行。院前急救实质上是医院的一个部门,而市急救中心实际上是同时承担急救任务的医院。
3.急救中心站—分站—医院模式
此模式的流程是:伤(病)员呼叫“120”,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派就近的急救分站出车、出人到现场急救,然后监护运送患者到协作医院继续救护。上海及其他多数城市采用此模式,习惯上称为“上海模式”。采用此模式的城市设有一个急救中心站,各区、县设有急救分站,一般分站设在协作医院内或附近,协作医院大多是区、县中心医院。院外救护系统和协作医院的关系主要是业务协作,也有人才培养关系。
4.急救中心模式
北京急救中心由院前急救科、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构成。急救中心拥有现代化的调度通信设备,可以和市政府、卫生局、北京各大医院直接进行通信联系。急救中心是北京市院外抢救和重大急救医疗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和抢救中心。其急救流程是:伤(病)员呼叫“120”,急救中心调度其急救科的医护人员派人派车前往现场救护,部分患者经院外抢救处理后转送中心监护室继续治疗,多数患者则被转运到其他医院。
五、急救系统网络化
1.急救系统网络建设
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将所辖范围内的医疗、预防部门以及机关、学校、企业、村庄的医务人员组织起来,包括群众性自救互救组织中的急救人员,组建成一个有机的急救网络。以城市5km,农村10km的范围划片定点,选定医疗单位负责培训、监督,互相支援,做到有灾害性事件时进行应急救护,无灾害性事件时进行全民卫生保健。
2.电话呼救
急救中心的电话呼救号码全国统一为“120”。电话呼救是急救环节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可迅速求救于附近急救站、医疗单位、有关领导机关[发生大批伤(病)员时]。
接听呼救电话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记录对方姓名、联系电话,以便取得再联系。
(2)简要询问伤(病)员病情或伤情、年龄、性别及简要的发生经过。
(3)详细记录住址或出事地点,包括区、街道、小区、门牌号码或乡、镇、村以及周围明显的标志物和通往事发地点的最佳通路等。如地址生疏,应问清行车方向和路线,最好有一人到附近公路路口为救护车引路,以便救护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
(4)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急救,如咯血患者的体位安置,出血患者的止血方法等。
3.计算机在急救网络中的作用
计算机介入急救网络,提供快速、直观的信息支持,有利于急救网络中的机构、人员及时参与救护,而且还能为科学管理、各类咨询提供服务。
(1)有助于救护车的调度
急救中心(站)的救护车在站待命、执行任务、空车返回3种动态变化可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通常以三种颜色标识),调度员在指挥调度时,观看计算机屏幕便可一目了然。如调度室的计算机与卫星导航系统联网,并在救护车上装置接受器,还可避免救护车因交通阻塞而不能及时赶赴现场。在各类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会自动显示救护车的动态状况,一遇有“呼救”信号,计算机会根据编制的程序,提供最佳调度方案。调度员可参考计算机屏幕显示的动态情况来调度。
(2)自动记录呼救信息
计算机会自动记录呼救电话号码、地址和呼救者与调度员的对话录音。如患者在家中呼救,计算机会自动将患者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来电时间显示在屏幕上,并记录在案,同时呼救和应答时的对话也会自动录音。
(3)方便资料贮存和查阅
将区域内危重患者的病情事先输入电脑贮存,如遇持卡人而以往病史又不清时,可以通过健全的通信网络实现计算机查询,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此外,急救出车情况,包括出车车次、人次、千米数及病种分类、轻重程度、疗效、收费、油耗等,都可输入计算机保存,方便查阅。
(4)方便急救组织之间的联系
计算机网络可方便急救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非常时期还可以借助网络发布信息,组织民间团体、志愿者参与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