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9600000003

第3章 菩提座下禅 (2)

这正符合林清玄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忙”使得人心性浮动,心意不专,缺少了觉受与观照的能力,使得这种天生的觉照变得薄脆了。而禅者是对生活专一的融入,对现代人因“忙”而丧失感受生活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只有专一于一种体验,才能体验生命中的难得,得其意于一刹那,才能得其意于一天,才能得其意于一生、得其意于永生永世。

这才是人们参禅、修禅的真正意义。

所谓禅

从前讲禅宗的人,常喜欢标榜禅的超乎逻辑、超乎理性、超乎言语道断,这使得禅有一种神秘性,甚至变成没有道理可讲,有的变成“沉默大师”,有的就胡说八道了。

——《沉默大师》

想要修禅、参禅,先要理解什么是禅。

从严格的语言意义上来说,所谓“禅”这个名词,是“禅那”的简称,从巴利语 Jhāna 音译而来。梵语是 Dhyāna。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是指一种精神的集中,一种有层次的冥想,小乘佛教将它分成毗婆舍那(Vipassana,意为观、慧)与三摩地(Samādhi,意为止、定、心一境性)二者。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它也是大乘六波罗蜜之一。安世高汉译出的经典,是最早传入的小乘禅修经典。其后鸠摩罗什及佛陀跋陀罗译出更多大小乘禅修经典,但赋予它大乘的意义,是指对本体的领悟,或是指对自性的彻见,这是大乘禅观传入中国的开端。根据这些经典教授学习禅定方法的僧人,被称为禅师。他们可以被视为中国禅宗的先驱。

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

禅宗主张修道不见得要读经,也无须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主张“人人皆可修禅”。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禅宗思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

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云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从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在修行上,禅宗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是随着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现代中国禅宗基本教义主要记载在《六祖坛经》上,例如: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

“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但如果仅凭以上一段话,随随便便给“禅”下一个定义,那么“禅”也就不是“禅”了。若有心问禅,总不会得到这样解释就顿时开悟,理解禅的含义。

到底什么是禅?林清玄先生曾讲过一个善慧大师的故事:

有一天,善慧大师去见梁武帝,身上穿着和尚的袈裟,头上戴着道士的帽子,脚踏儒鞋,武帝看到他穿的这么奇怪,就问他说:“你是和尚吗?”

他指一指帽子。

“你是道士吗?”武帝又问。

他指了指鞋子。

“那么,你是方内的人了?”

善慧指一指袈裟。

这个故事就很好的说明了什么是“禅”。

禅并非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也并非只从某一处得来。禅综合了释、道、儒三家,它既有佛家出世的慧解,道家的自然无为观念,也有儒家的入世精神,如果仅凭借穿戴或外观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来判断,那是无法领会“禅”的境界的。

举凡对佛学有点儿了解的人,都能看出这问题提的有些于理不通,因为禅是不能讲的。佛曰:“不可说。”谓真理可证知,然不可以言说诠示。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早已超越了思维言说的层次的。有些好讲禅之“神通”的人,尽是在语言、声色上打转,例如自己听见佛菩萨怎么说,例如见色见光,这些也许不是他自己的妄想,但只要有声有色,那就不知道落入第几义里了。然而,“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为了把禅的境界介绍给大家,不得已,仍然要借言语来说明。

鼎州大龙山智洪弘济禅师,与僧之间的一段问答也极为经典。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即汝便是。”曰:“如何领会?”师曰:“更嫌钵盂无柄那。”问:“如何是微妙?”师曰:“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问:“如何是极则处?”师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这是参禅者口中的禅机。凡有人问禅,禅师总以佛偈作答,短小几句,无限深意。飘到个人的耳里,落到个人的心里,便有各样的理解,每一个人便是一道禅。《华严经》上载:“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了。

林清玄先生认为,禅虽然不可言说、不可思议,但是在其中有一个“如如”。它之所以令人觉得不可言说、不可思议,正是因为在它的里面有直觉、超越、独断的成分,说出来会失去原意,而不是说他里面空无一物。禅的“不可说”,不是“不想说”,更不是“没有什么可说”。《六祖坛经》上说:

“善知识!冓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冓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说的,“禅”是这样一种意思:外面看来像岩石刚硬,如孤峰绝壁一样的寂寥,其实内在是非常宽阔清凉的,还有一股不涸不溢的甘泉,在其中汹涌流动。

当初六祖慧能得衣钵,担心他人争夺,向南方潜走,被惠明追到,惠明问了法,心中仍有疑惑,问说:“上来密语密意外,不负有密意否?”

六祖说:“与汝说者,既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

当六祖说“秘密就在你身边”,惠明顿时心安,他感慨道:“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典出于此。林清玄先生以为,我们饮水之时不但冷暖自知,而且是自饮自解渴。惠明的问题,禅者知道,但他给出的答案只解决了惠明的疑惑,并没有解决其他人的问题,所以这只是针对某一个人而言的“禅机”。

并且,禅是一种直观的开悟,而不是推论得来的知识。禅的智慧与一般知识的最大不同,是知识里使用眼睛与意识过多,常使宇宙的本体流于零碎的片段;而禅的智慧是非常主观的,是心与眼睛处在统一状态的整体。

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感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须自己亲口尝一尝。真正的“禅”并不是从别人那里听到了什么,而是自己的心中感觉到的,就在某个的瞬间,你的心中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澈空明,那时便是明白了禅的真正意思。

禅从来处来

……禅不是在走出因果的世界,而是找到一个清明的不被蒙蔽的心灵,开启整个人生精神上的新境界。

——《丈夫气宇如虹》

禅道从哪里来?据说是起源于一个如此美丽的故事:

经典上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拈花微笑,便是禅的来处。如此静美,只需一朵花,一个微笑,世间大意便以阐明,还有什么比这更优雅。但也正是因为它过于优雅和传奇,因此有些人只道他是一个传说,说此公案在禅宗创立之前并未见于经典。

然而不管传说也好,史实也罢,总之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如此美好的故事,考据是否有这样一件事,本就不是修禅本意,从这一公案中领会到的深意,恐怕才是这传说存在的意义。

无论如何,世人皆尊摩诃迦叶尊者为西天(印度)禅宗第一代初祖。摩诃迦叶尊者秉承世尊衣钵,将法脉传给二祖阿难尊者,法脉迭传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秉承师父般若多罗尊者的嘱咐,来到中国弘法,成为中土禅宗初祖。

因此,一般都认为禅宗创始于南北朝来中国的僧人菩提达摩。他在佛教释迦牟尼佛“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各自修行,即可获启发而成佛”,后另一僧人道生再进一步提出“顿悟成佛”说。

菩提达摩于中国南朝刘宋时,乘商船到达广州,从学于求那跋陀罗,后以四卷《楞伽经》教授弟子,属当时的楞伽师之一。达摩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建康(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当时梁武帝一心钦慕佛法,不论是建寺、造经、供僧,皆不遗余力,因而自认很有功德。达摩却一语道破,告诉梁武帝毫无功德。因双方会晤不契,达摩“一苇渡江”,在少林寺的山洞中面壁九年,等待传人。后传二祖慧可(487—593)、三祖僧璨(?—606)、四祖道信(580—651)、五祖弘忍(602—675)、六祖慧能(638—713)。唐高宗凤仪二年(677年),慧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影响渐大。唐朝初年,僧人慧能承袭道生的“顿悟成佛说”,并将达摩的“修行”理念进一步整理,提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

慧能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达于极盛。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禅宗特点在于其高度的理性化,几乎完全没有神学气息。禅宗修持以定慧一体为特色。

唐玄宗开元二年(730年),在洛阳的明定南北总是非大会上,慧能弟子神会辩倒北宗,使得曹溪禅宗树立了全国性的影响。

近代学者胡适在《荷泽大师神会传》中曾有考证印度禅的二十八祖的法脉是后人杜撰的,敦煌本《六祖坛经》没有印度禅宗二十八祖法脉的记载,在梵文中也没有印度禅宗二十八祖法脉的记载。近年来,中国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六祖坛经》的基本内容代表了慧能的思想,但其中可能也有后人增益的成分。

前面已经说过,禅来自于印度佛教,以大乘禅观传入中国作为开端。在佛陀时代之前,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带来了他们的宗教,称为婆罗门教。雅利安人与印度当地的居民战斗,经常会呼唤神灵的协助。在战胜之后,则需要感谢神灵的帮助。他们并不怕死,认为光荣战死之后可以上升天堂。因此,婆罗门教之中,充满了许多祭祀的仪式,以及赞颂神的赞美诗。这些仪式及赞美诗都收在《吠陀》经典之中,梵文是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唯一语言。负责宗教仪式的人,称为婆罗门。负责战斗的武士阶层,则称为刹帝利。

但是印度当地居民信奉的是土著宗教,他们的代表人物,则是沙门。沙门崇尚出家苦行,在原野独居,不结婚生子,整日端坐不动以求进入禅定。他们不相信《吠陀》中记载的神祗以及升天之说,但他们相信轮回转世,认为今生所做所为(称为业),会影响到来世的好坏。要脱离轮回,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苦行而得到解脱。《梨俱吠陀》中所说的“牟尼”,也是属于沙门中的一种。

到公元前七八世纪,兴起了奥义书信仰,它与婆罗门教信仰不同,受到沙门传统的影响,他们相信轮回业报,崇尚禅定苦行,但是他们也相信婆罗门经典,追求梵我合一。奥义书信仰以秘密传授的方式,主要流传在刹帝利阶层中,后者对婆罗门阶级不满,认为宗教特权不能由他们独占。在后世,逐渐形成了婆罗门六派信仰中的数论、瑜伽二派。

在佛教兴起之前,印度具有许多不同的宗教流派,但基本上属于婆罗门、沙门这两种传统。佛陀本人就曾经向阿蓝迦蓝学习不用处定,向郁头蓝弗学习非非想定,也曾加入苦行沙门,一天只食一颗麻麦。因此佛教兴起之初,也被认

同类推荐
  • 20世纪重庆文学史

    20世纪重庆文学史

    本书比较全面地叙述、分析了从1901年到2000年重庆文学的发展状况,并对重点作家、作品进行了介绍和评析。
  • 锦瑟流年

    锦瑟流年

    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凌仕江的散文集,也是“成都作家书系”之一。这是一个异乡人从西藏迁徙尘世的日常生活,结实、馨香、不虚度。时光在他那里,往事落地,草在拱土,花在盛开,树在生长,情在流转。当西藏已然成为一个书写者转身的背影,面对红尘俗世,他回到日常,回到常人生活的情怀,让写作成为没有选择的发自灵魂深处的体悟,它是一种自觉行为,是纯生活气息的弥漫,是写作者与阅读者对等生活的同一个场。回到平凡的流年,还原现实的一种,让读者能够从中去获取轻松、愉悦、自信的阅读,从而理解并接纳这人间的本真与冷暖。
  • 繁星·春水(全新修订版)

    繁星·春水(全新修订版)

    《繁星》《春水》是冰心小诗中的精华。这些小诗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精悍而意味深长,语言明白晓畅而又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本书还收录了冰心散文、小说中的名篇佳作,引领读者全方位领略其温柔清丽的笔风、风格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邃的文化内涵,真正让大师的文学魅力滋养我们的灵魂和生命!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

    本书选取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各个方面大力纠“左”、批判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历程。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
  • 行走在历史的田野

    行走在历史的田野

    历史的田野广袤无垠,我所涉足,不过其中一二。仰望人物星空,灿烂无比;偶尔史林折枝,余香满手;记录编辑思绪,回味无穷。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太阳,感动与感奋,交织在跋涉的征途。
热门推荐
  • 本王的异世王妃

    本王的异世王妃

    本以为自己死到临头了,却发现一觉醒来身边多了个王爷……
  • 这个地球有系统

    这个地球有系统

    创造游戏世界,引人类为玩家,吞并诸天万界,建领地,抗异域,戮魔族!现代人类化身玩家,建设领地,征服诸天万界,训练出独属于自己的特殊兵种。把世界化为星辰,悬于领地之上,星光照耀。征服武道天下,世界星辰照耀领地:军队战力提升,训练军队可出现铁血煞气属性。征服儒道至圣,星光照耀:学习能力大幅提升,读书人可蕴养才气,可组建读书人军队。征服.....关键词:建设领地,诸天万界,游戏,种田
  • 你别追我了

    你别追我了

    霸道总裁的故事,男主不是很自恋,女主不傻白甜,但是鉴于本人性格不是很坚毅,也没有谈过恋爱,所以,只能争取男女主人设不崩了。陈破彦第一次见夏若影,就知道她是那个所谓的大师说的,他这辈子命定的人。夏若影第一次见到陈破彦就知道,这个人很危险,不想要靠近,然而,命运中的两个人不是她想要逃离就可以逃离的。但是嘛,陈破彦既然给了她这个机会,可就怪不了她了哦。
  • 极品家教

    极品家教

    古氏集团的二少爷,头上顶着“怪才、奇才、全才”头衔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不但没有进入家族集团工作,反而做起了一个让古老爷子十分恼火的职业——家教。
  • 依旧眉眼如初

    依旧眉眼如初

    一时欢喜,一世惦记阮软从小就喜欢跟在许迟的后面,并要励志成为许迟的老婆,某天阮软问许迟:“你到底喜不喜欢我?”许迟斜了她一眼“……”这能不喜欢嘛,也就阮软这个蠢货看不出来罢了。
  • 武镇诸天

    武镇诸天

    我心中的玄幻。。。杀手之王万轩,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一个神秘玉简,重生玄黄大陆且看万轩如何武镇诸天,聚天地之气运,集万物之功德,洗业障,图长生,掌天控地江山美人都在手中
  • 灵风诡事

    灵风诡事

    江南的烟雨是化不开的浓郁,迷离的美仿若不沾染一点尘俗的杂质。上个世纪中期,朴实的风貌依然覆盖着全国,而位于南方边埵的灵风镇亦是如此。这个小镇,常年被雾气所笼罩。云雾弥漫之下,更透出这里的一种神秘感,据传说,在许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战场,敌对的双方相互征战一昼夜,其情景惨不忍睹,无数人惨遭杀害,含着惊人的怨气在刀光剑影之中被斩杀,鲜血浸染了这片土地,渗入地下,又加上南方多为湿润气候,阳光难以照射进来,阴天居多,于是,亡灵的怨气在这种条件下被催化,从而各种灵异事件随之而来......
  • 盛世独宠绝美小娇妻

    盛世独宠绝美小娇妻

    “辰儿,你这辈子注定是我的女人,逃不掉的!”“我可以变性!”某男嘴角抽了抽。“娘子,为夫初见你时,感觉你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现在呢?”“现在下凡了!”“……”“若若,要不?你娶了我吧。”“咳咳……我喜欢女人”
  • 诛仙之幽篁梦

    诛仙之幽篁梦

    竹峰叠翠浪,古剑愿诛仙。筱筱立四野,倏尔梦幽篁。诛仙同人,同人诛仙,虽然离原作风行的日子有些久远,我却依旧用相同的素材去谱写一个有些类似,却又有所不同的故事。飘渺九州,中原浩土!庄周化蝶,筱竹幽篁!这是现实,也是梦境。
  • 不经意间错过的时光

    不经意间错过的时光

    熬过去了最艰难的时光,不经意间,发现我们互相把彼此推的好远,错过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