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张彦的意料,侯三这堂姐家,盖得也是青砖瓦房。
房屋残破不堪,看着有些年头了,想来应该住的祖屋。可见,其祖上必然出过什么能耐人,否则也盖不起这种房子。
打发了侯三独自进去,张彦则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蹲着,静待对方依照计划行事。
一想到自己竟沦落成了‘偷窥狂’,他心里着实有些郁闷。
为了一个秀才功名,我这么做容易吗我?这回事情要是成了,卢知县再敢不点我的案首,我特么坑死他!
很快,侯三从屋里领出了个女人,到院里晃悠了一圈。
张彦远远望去,见得女子也有七分姿色,倒是放下心来。不过,一想到侯三那长相,他便直摇头……那家伙,贼眉鼠眼的也不知像谁,该不会真是捡来的吧?
怎就不遗传点优秀基因呢!
侯三和那女子叙话一阵,又笑嘻嘻地把人给送回了屋,随后便出来找张彦了。
张彦倒不关心,侯三到底用了什么理由把对方给引出来。于他而言,事情自此便算是结束了。
姿色不差,看着性子也还算文静,结合先前侯三所述,应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不然的话,她肯定已经顺着自家父亲的意思,早早嫁了出去。
反正纳妾纳色,性子只要不是太过强硬,让人厌烦就行。
张彦觉得,这个人选应该能让卢知县满意,具体如何,还看后续情况。如果实在不行,知县大老爷也不可能要求退货,顶多另寻新欢罢了……
他有些不负责任的想道。
活在这个时代,想要往上爬,就必然要付出些什么。他实在不是一个爱心泛滥的人,做不到让所有人都满意,至少他也没通过什么强硬手段,来逼那女子就范。
你情我愿的事,就不用顾虑太多了。
随即示意侯三,此事可以开始操办,至于要如何办,那就不是自己应当考虑的问题了。总之必须保密,不能让外人知道,是他张彦在中间牵的线!
反正纳妾也不等同于娶妻,并不需要明媒正娶,大肆操办。低调的人,只需付足银两,立下纳妾文书后,一顶青衣小轿就能直接抬进门了。
其实按照国朝规定,亲民官是不可以娶本土妻妾的。
但规定是规定,这种事关内眷的事情,知情人本就不多。只要娘家人不那么高调,旁人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跑去大肆宣扬。
这在当下的官场上,早就不算什么严重情节了。如果较真的话,整个大明官场,恐怕能揪出一大把的问题官员……
在小镇上随便吃了点东西,张彦便和侯三回了县城。
------
县试开考的日子,定于十月十二,提前一个月接受报名。
报考县试,并无特别要求,但凡自觉学业有成的学童,都有资格入场应试。当然,前提是必须‘良民’。
这一个月以来,可以说是礼房一年当中最为忙碌之时。
张彦由于自己要应考,此前,又一直在心无旁骛的忙着做八股文习题,加之老王司吏有意忽略了他,这才使得他成了礼房最为清闲的书办。
只不过,这个清闲也是相对而言。
事实上,在那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倒有半个月是在疯狂做题。
而且,别人是为工作忙碌,忙完之后还有丰厚的报酬。他可倒好,一心忙着学习,压根儿就没人会给他发放奖励……
说起来,徐小娘子的办事效率还是可以的,第二天就亲自把两份保书给送了过来,也让张彦得以成功报考了县试。
所谓的甘结认保,无非就是担保考生三代清白,并非倡优皂卒之后。正如吴教谕所说,张彦名虽为吏,实则连朝廷吏部的名册都上不了,自然不在此例。
除了身家清白外,科举还严格规定:不得冒籍,不得枪替,不得匿丧!
冒籍和匿丧很好理解,即外地人冒充本地籍贯,以及居丧期间出来应考,这都是被严格禁止的。
此外,枪替指的便是请人代考,最早起源于唐代,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是一位著名的科场枪手,专为他人代笔捉刀。后来朝廷严加管制,替考之风才渐次收敛,不像初时那般猖獗。
大明立国不过百年,枪替之风倒不盛行,代笔捉刀之事,更是鲜少闻之。当然,这也和朝廷明令禁止有关。
临近县试,各乡里的读书人都在陆续往县城而来,并且随着开考日期的接近,城里所聚集的考生也越发多了起来,酒楼茶馆尽皆爆满,盛况空前。
这也难怪,江南文风本就繁盛,萧山又为浙江一大古邑,也就到了张彦这穿越者口中,才会变成一座小县城……
事实上,按照国朝上中下三等属县的分法,萧山足可评上一个中等县了。
然而萧山辖地虽广,却也山多水多,在册人口仅十万余户,比不得省府首县。由于交通太过便利,又滨临杭州省城,致使商业更为发达,学风反倒不甚浓厚。
国朝本就厚文鄙商,一个依靠商业发展起来的属县,注定要备受轻视。
好在,萧山人也的确是争气,富余起来后,又以商养文,培养出了不少的读书人。
时至今日,萧山在科举上的地位,并不弱于其他属县。可以说,除附郭二县外,也仅次于余姚罢了,在整个绍兴府里都是位列前茅的存在。
张彦身在礼房,自然耳目便利。
据他所知,截至今日,礼房所登记的报名人数,早已超过六百之数。可见最终的应考学子,将近会有千人之多。
老实说,县试的确不设门槛,只要会写个名字就能报考。
但人总得有个自知之明不是?
明知自己考不上的人,也不会做那无用之功,异想天开的跑去报考。否则以萧山这人口基数,识字的人,怎么也能凑个小几千出来。
便是这近千的考生里头,同样都含有大量的水分。
报考县试的学童,很多只是粗通文墨,抱个侥幸心里来碰碰运气的,成不成都无所谓。真正写得一篇合格八股的人,估计也就两三百人。
所以张彦粗略一算,发现自己中榜的可能性不低。
按照概率学来说,五六人里挑出一个,他还是有这个自信的,如果不争第一的话。
说到案首,他心里就极度郁闷了。
果然是靠人不如靠己,将自身命运依托在他人身上,怎么想就怎么不靠谱。
且不说有人出手之后,能否成功打掉李家争夺案首的希望,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陈家到底还要不要出手了?
这可都十月初九了,距离开考,也仅剩下三天时间而已!
近来,他一直都关注着外头的消息,更是为此特意叮嘱了侯三,让那小子帮着留意一些坊间消息,发现任何有关县试的异常动静,都要及时回报。
张彦并不确定,陈家会以何种方式出手搅局。但他思来想去,最有效且具备一定杀伤力的,也唯有造谣传谣了。
没见诗词里都写着么?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周公尚且畏惧流言,况乎卢县尊?
即便陈家没有用上这类手段,县城里聚集了如此多的考生,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同样也会引起他人注意,进而广为传播,倒不至于出现消息阻塞的情况……莫名的,张彦想起了前世曾经玩过的斗地主,不由默默吐槽了一句:“我等到花儿都谢了!”
正当他等得都快要绝望之时,陈家,终于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