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这说的便是五台山的中台翠岩峰,这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
中台东南下三十里有一寺,名大孚灵鹫寺,传说中文殊菩萨所居之处。
而李鸣沁却是知道,那并不是传说,而是事实,只是当初居住在这的那位文殊菩萨并不是文殊本尊,而是他的一个化身。
东汉永平十一年,这时的五台山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清凉山。这一天,清凉山迎来了两位印度僧人,领头的那个叫竺法兰,带着好友迦叶摩腾从洛阳来,想要在清凉山这里建寺。
这竺法兰除却印度高僧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身份,他乃是多年前自清凉山内阿育王的舍利塔中逃出的一缕佛息所化,于外修行了多年之后才回到了这里,其目的不言而喻。
但清凉山是道家的地盘,又如何肯依?当时道家的实力并不弱,修行者极多,所以竺法兰找上了与他相交甚好的汉明帝。
在明帝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赛法”协议,即约期焚经,以别真伪。
然而这赛法,明为焚经,实为斗法。要知道竺法兰可是文殊的化身,其佛法之精通加上他已经修至化蕴巅峰的境界,道教一派无一人是他敌手。
其结果可想而知,道教经文除道德经外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烈火不烧”。可见,外来的和尚不但会念经,而且其经文也能经得起“千锤百炼”。竺法兰因此也就获得了在清凉山建寺的权利。
这便是大孚灵鹫寺。
寺成之后便有了四方香火之供,竺法兰之修为日渐强大。
直到这一天,竺法兰设计偷袭了自己多年的好友迦叶摩腾,带着重伤昏迷的迦叶摩腾来到了阿育王的舍利塔这里。
以一位佛法高深的化蕴巅峰高手为祭,借以自身已然突破圣境的无上修为,竺法兰成功的破坏了舍利塔的禁制,将被镇压了悠长岁月的文殊菩萨放出。
自舍利塔脱困的文殊菩萨,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左手持青莲华,右手执宝剑,胯下是一凶猛青狮,只是不管是青狮还是文殊自身,神色都很是萎顿。
让李鸣沁觉得震惊的是,这文殊菩萨才一脱困,那竺法兰便向着文殊本尊悍然出手。
文殊虽然因为被困多年,修为大损,但要知道他可是四大菩萨之一,怎会轻易束手就擒,大怒之下抖擞精神,与自己的化身竺法兰拼将起来。
这一战打的真可谓是天崩地裂,天虽未崩,但地却真的裂了,雄伟壮阔的清凉山一分为五。
借着这些年来的精心布置,竺法兰成功的将文殊菩萨击败,以自身佛念为镬,打算将文殊炼化,夺其菩萨位,以化身替主身,成就为新的文殊菩萨。
却不想文殊菩萨的佛念极为凝练,以损伤自身果位为代价,与竺法兰展开了一场佛念之间的厮杀。
这场厮杀虽然并没有引起什么大轰动,却比先前更为惨烈。
文殊菩萨佛念耗尽,佛识寂灭,菩萨果位也受损极大,而竺法兰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身修为跌落至化蕴初期,佛识受创,但终归是获得了这场对决的胜利。
至此,文殊菩萨果位易主,清凉山也换了个名字,叫做五台山。
在历经了一段很长久的岁月之后,竺法兰恢复了曾经的实力,为了修复受损的菩萨果位,从而更进一步。竺法兰,也就是文殊菩萨,佛家大智慧的象征,以其智慧在世间施起了一些小手段……
有楞严经云:菩萨示现,不欲人知,若泄露,则不知所终。文殊菩萨道场虽在五台,但无处不现,应化事迹不少。
然何谓不欲人知?这不过是竺法兰的手段而已,如若真要人不知,又怎会那样四处宣扬自己的存在?
魏孝文帝时期,皇宫里多了个笃信佛法的太监,他厌倦世俗,不喜尘劳,虽然身在朝廷宫闱,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圣号,每天念诵达七万遍之多,并以此为定课,不论事务多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没有间断过。
他的名字叫刘谦之,因为他的缘故,皇宫内不知有多少人受到了影响。
天宝年间,刘谦之随侍高齐三王子入五台山参访圣迹,诚笃坚志的王子为了供养大圣文殊菩萨,引火自焚其身。
见此,刘谦之与世人说:“王子能为法舍身,我又何尝不能?”只是他身遭宫刑,非佛法器佛经中记载,以男根不具,列为“非器”,不得出家。
于是他奏请当朝皇上准允在五台山上专心修行,以期日后能有所成。皇上许之。刘谦之遂不再返朝,在五台山上住了下来,整日里持名阅经。后竟长出胡须,复得大丈夫相,让皇帝大为震惊。
有一天,刘谦之忽然心眼开通,领悟法要,竟然造出了《华严论六十卷》留传后世。皇帝重佛,朝野风从,一时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等,纷纷施财信佛,立寺建塔,至山瞻礼灵迹。
一时间五台山的香火极盛,中原各地都卷起了一股向佛之风。
看到这,李鸣沁心生悲悯,可怜那皇上,一心向佛,却不知他的三儿子便是被佛所害。
没错,这刘谦之便是竺法兰,也就是如今的文殊菩萨的化身,而那三王子也并非是引火自焚,而是被文殊的佛念所控,投身火场。
但不管李鸣沁如何吐槽,这文殊的法子却是成功了的……
此后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迹的事迹传说越来越多,五台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竺法兰更是无耻的在文殊经上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取五台山石,踏五台山地,此人便有福报,积累功德,超四果圣人。”
在李鸣沁看来很无耻很简单的手段,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竺法兰身上的菩萨果位日趋完善,五台山也因文殊道场的缘由,受到了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将文臣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就在李鸣沁想继续看下去,想看看这文殊后来怎样的时候,画面突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