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9300000011

第11章 功过是非

吕后的一生非常复杂,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称制八年,执掌朝政长达十五年。她有许多秽政,比如说杀功臣,诛皇子,虐杀戚夫人,但是她还有一些德政。她为汉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也做了一些好事,那么,这么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人物,我们该怎么评价她?该怎么认识她?

问相高祖

吕后执政的十五年,虽然宫廷斗争非常残酷,但是,天下却太平无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高祖十二年,刘邦征讨黥布时再次受了箭伤。未回到长安已经病势沉重,吕后派人找来良医,打算为刘邦治疗箭伤。医生进来后,刘邦询问了自己的病情,医生说,可以治疗。刘邦骂道:我以一个布衣百姓之身,手提三尺剑夺取天下,这就是天命啊!今天即使让扁鹊来给我治病,又有什么用?于是,他拒绝治疗,赏了医生一笔钱,打发医生回去了。

其实,刘邦已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

吕后看到刘邦病成这个样子,而且拒绝治疗,这在刘邦一生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于是,吕后也预感到刘邦将不久于人世,她急忙向刘邦询问: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病故,谁可以替代他?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呢?刘邦回答:王陵可以。但是,王陵这个人稍有点粗直,认死理。陈平可以协助他。陈平智谋有余,然而难以独担大任。周勃沉着厚道,不善花言巧语,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下面的继承人,刘邦说:这以后的事你也不用知道了(吕后复问其次,上日: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临死之前吕后和刘邦这段对话非常值得玩味。

第一,吕后非常关心刘邦百年之后相国的人选。

吕后关心萧何之后相国的人选,说明她非常重视相国的人选。这一事实本身说明吕后此时最为关心的政局的稳定。在封建帝制的体制之下,皇帝与相国的人选最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皇权与相权的执行者。萧何被刘邦称为“三杰”之一,就是因为他是最理想的相国。

关心刘邦心中的相国继承人选,说明吕后在刘邦去世之际以及惠帝即位之后,首要关注的是国家政局的稳定。

第二,吕后基本上执行了刘邦选定的相国人选。

刘邦去世之后,萧何(惠帝二年卒)、曹参(惠帝二年任,惠帝五年卒)、王陵(惠帝六年任,高后元年免)、陈平相继为相,直到惠帝去世,吕后大封诸吕时,由于王陵以白马盟誓为理由拒绝封诸吕为王,吕后才调走王陵,提拔自己的幸臣审食其为左丞相。

到此为止,吕后才部分改变了刘邦定下的丞相人选。吕后此时改变刘邦丞相人选的原因是此时的吕后非彼时的吕后。彼时(刘邦弥留之际)吕后有儿子在,有希望在,有信心在;此时(惠帝去世之后)的吕后成为孤家寡人,培植吕氏一党成为她此时执政的核心。她要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大力扶持吕氏外戚派的势力。唯此,吕后才迫不及待地改变了刘邦定下的相国人选,改用自己的幸臣。

吕后有私心,而且有时私心极重;但是她没有篡夺刘姓江山的野心。她关心并任用刘邦选定的相国人选,证明她没有篡夺刘姓江山的野心。同时,也说明吕后此时关心政局的稳定。

除了重用刘邦遗言认可的丞相外,吕后在政治上还有什么作为呢?

废除苛法

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天下百姓对秦朝的苛法恨之入骨。刘邦人关之后,立即“约法三章”,扬言把繁琐复杂的秦朝苛法全部废掉,只保留三条法律:“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稍有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国家的法律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可能用三条法律条文代替一切法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刘邦的“约法三章”在当时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秦地百姓欢欣鼓舞,全国百姓举手赞成。为什么?因为秦朝的法律实在太苛刻繁琐,无论哪位政治强人提出废除秦朝苛法,全国百姓都会高兴。因为秦朝苛法给天下苍生带来的痛苦实在太多太多。

但是,刘邦的“约法三章”仅仅是一个口号,一种政治姿态,并不切合实用。一旦刘邦当了皇帝,马上就不再提“约法三章”了,汉初执行的法律大多继承秦法。人们常说“汉承秦制”,这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上,而且也表现在法律上。

1.废除三族罪

三族罪是族诛的一种,就是诛灭犯法者的三族。

“夷三族”是一种族诛,族诛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斩草除根;二是恐吓惩戒。

从刘邦建汉开始,一直到高祖十二年刘邦去世,汉代法律沿用的都是秦朝的法律。秦法一直沿用到汉初。所以,汉初的法律仍然是比较苛刻,比如说三族罪,汉初一直在执行。 把一族或者若干个族整个杀掉,这叫族诛。族诛是当时刑法中最残酷的一种,它一杀就是多少族人,当然最有名的是灭三族。刘邦在世的时候,谁被灭三族呢?韩信、彭越都是灭三族。灭三族不光是杀人多,而且灭三族的刑法是非常残酷的,灭三族可不是一刀杀了就了断啊。据《汉书·刑法志》己载,灭三族的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黥,先在你的头上跟面部先刺字,这叫黥;第二步,劓,把你鼻子割掉;第三步,把你的左右手和脚的趾头剁掉,这个叫做斩左右趾;第四步,笞杀之,用乱棍打死;第五步,枭其首,人死了以后,把头砍掉;第六步,已经到这个程度了,还要把死者的尸体制成肉酱,这叫“菹其骨肉”。我们讲过,彭越死的时候,把彭越的尸体制成肉酱分给天下诸侯,那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而是秦朝的法典记载的,夷三族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把人杀死的。所以夷三族罪不但是杀人多,而且一步一步让人如此痛苦而死,极其残酷。而且,越是上古时代,夷三族越残酷,据历史记载,最早的族诛,商代就有了。秦朝就是夷三族,当然韩信.彭越被夷三族是很让人同情的。因此,韩信之死,并不是那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那个说法不准确,夷三族是按照规定一步一步地把人杀死的。

那么,夷三族到底范围有多大?三族包括什么?历史上说法不一。 第一种说法,如《周礼》,指父、子、孙,即父亲一代,自己一代,儿子一代。

第二种说法呢,是《大戴礼记》的卢辩注,这个说法很普遍,叫父族、母族、妻族,这是三族。这个范围就很大了,和父亲有血缘关系的,和母亲有血缘关系的,和妻子有血缘关系的,这三族全要灭族。

第三种说法是《史记·秦本纪》张晏(三国时人)的注释,他说三族指的是父母、妻子、同产。什么叫“同产”呢?“同产”就是同一个母亲生下来的,就是兄弟姐妹。这种说法杀戮面相对较少,有父母,有妻子,当然这个妻子包括妻和子,还有兄弟姐妹。

夷三族是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子婴杀赵高时就把赵高的三族全杀了(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高家以徇成阳)。

吕后元年下诏“除三族罪”。吕后的“除三族罪”,是指不再实行夷三族刑。其中,“三族”指的是父母、妻子、兄弟。

刘邦在世时,用“夷三族”刑的有韩信、彭越两大案。可见,刘邦在世时,曾经施行过“夷三族”之法。

汉高祖时针对谋反罪颁布了夷三族令。吕后元年下诏“除三族罪”,即不再实行夷三族刑。

吕后能够废除三族罪,应当说是她的德政。

但是,后世三族罪并未真正消亡。反倒逐渐发展至五族、七族、九族,最终到明成祖朱棣发展到“十族”。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当过牧童、和尚、要过饭,最后投效元末起义军郭子兴,身经百战,历时十六年,终于驱逐元人,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他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于藩镇,导致衰亡;又鉴于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于是,分封诸子。但是,朱元璋的分封是只封王,不分给土地;只有爵位,不能管理百姓;只有俸禄,不管政务,以预防前朝弊端的发生。

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正式登基称帝。他册封马氏为皇后,立朱标为皇太子。但是,由于太子朱标的早逝,朱元璋遗诏传位于太孙朱允炆。

朱元璋封诸子之时,除了立朱标为太子外,还封第二子为秦王、第三子为晋王、第四子为燕王。这位燕王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

朱允炆即位之后,实行削藩,以削弱诸王的势力。朱棣于是在建 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到建文四年六月攻人南京,夺取了皇位,第二年改元永乐(1403-1424)。

朱棣进入南京之后,第一个要降服的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是明初第一大儒,而且是辅佐朱元璋的皇长孙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所以,收服了方孝孺,就可以收服整个金陵的官员。

但是,方孝孺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戴孝、嚎啕大哭。朱棣恳请他代拟诏书,实际上逼他表态。但是,方孝孺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回答:要杀便杀,诏书我不可能写。朱棣又问:难道你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回答:不要说九族,诛灭十族我也不怕。这一下明成祖朱棣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明成祖灭方孝孺十族,死者达八百三十七人之多。

2.废除妖言令

与“除三族罪”同时颁布的还有“除妖言令”。什么叫“妖言”?唐人颜师古作的注释说:“过误之语以为妖言。”妖言令也是秦始皇兴的,秦始皇兴妖言令,妖言的范围很广啊。什么叫妖言啊?你的话说了不合适,我一听不顺耳,就是妖言。所以那个妖言令就太厉害了,它等于是透明胶布,把你的嘴全封住了,钳制你的舆论,谁也不能讲话,你一讲话,妖言,妖言惑众,这个就要杀。

诸如“始皇帝死而地分”、“亡秦者胡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东南有天子气”等传言,即是秦朝严厉打击的妖言。其实,这些传言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舆论。秦朝对这些“妖言令”采取严厉打击的办法钳制民口,压制社会舆论。而且,“妖言令”成为秦朝中央政府随意打击舆论的一种借口,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抗情绪。

吕后废除三族罪、妖言令的意义何在呢?

秦朝的苛法与暴政,是秦王朝速亡的重要原因。秦末起义,就以“诛暴秦,伐无道”作为发动民众起来反秦的一种口号,可见,苛法是秦朝大失人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吕后废除“三族罪”、“妖言令”,目的正在于废除秦朝的苛法。

刘邦人关之后,立即与关中父老相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秦法。”目的就在于顺应民心,争取民心。但是,刘邦的约法三章只是临时性的措施,此时刘邦不可能也没有来得及全面清除秦朝苛法。汉高祖初年至其十二年,所用法律基本上仍是秦律。

刘邦称帝之后,忙于四处平叛,仍然来不及解决这些苛法。刚刚平定完黥布之乱,刘邦也就去世了。惠帝即位之后,作了一些废除秦朝苛法的工作,如废“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也是惠帝时想废除而没有来得及废除的苛法,随着惠帝的早天,这些苛法直到高后元年才正式被明令废止。

在经济生活中,吕后对商人相对宽松,不像刘邦那样下令商人不能穿丝织衣服,不能乘车,而且还要用“重租税”对商人进行打击。这对于促进商业贸易,改善百姓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史记·平准书》)

吕后在内政上也不仅仅忙于权力之争,而是顺应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为医治战争创伤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的“太史公日”中对吕后颇多赞扬之词:“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军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确实推行了一些德政,但是,这些事情留给后人的印象并不深,而她的秽政却让历史永远记住了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历史记忆

吕后让后人印象最深的是她杀功臣、诛皇子、封诸吕,而她的惠政、德政却很少为人记起,只有历史学家在评价吕后时,才会提到这些尘封的惠政、德政,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历史评价,二是民间评价。

历史评价是史学家的评价,因此,比较客观,注重理性。在历史评价上,历史学家往往看到吕后的德政,肯定了她在稳定汉初政局、减轻刑罚、发展经济方面的努力和贡献。

因此,历史评价相对来说较为客观。

但是,民间评价则不一样,民间评价更多地关注人性。吕后的民间形象之所以如此恶劣,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牝鸡司晨。

“牝鸡司晨”一词出自《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雄鸡报晓人们都认为非常正常,“牝鸡”,是母鸡,所以“牝鸡司晨”被人们视为反常。因此,人们常用“牝鸡司晨”这一成语形容女性主政。当然,这是封建社会对女性歧视的一种表现。

吕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制的女主,备受后人关注。因此,吕后称制期间的一些错误更被人们视为牝鸡不能司晨的例证。因此,同样的作派,在男性君主身上可能还不大引人注意,而发生在女主吕后身上,则被后人大肆诟病抨击。

我举一个例子,刘邦有八个儿子,刘邦至少有八个妻子,其实远不止如此,但是吕后呢?据说有一个宠幸的臣子,叫审食其,我曾经讲过这个问题,但是刘邦有那么多妻妾,大家觉得正常啊,吕后要有一个,就觉得这不得了,那个审食其就有些人说他是中国十大男宠之首,这个不公平。所以女主主政,是特别容易受到人们的诟病、批评,所以女性领导人,她的一举一动,特别受人关注。

第二,人性缺失。

民间抨击吕后的过失主要有三点:一是杀功臣,二是诛戚姬,三是封诸吕。吕后恰恰在这三个方面都表现出人性的严重缺失。

先谈杀功臣。

在民间评价中,最受中国民众关注的是道德评价。

韩信、彭越是刘邦建汉的最大功臣,因此,韩信、彭越被吕后残杀最为民间评价所不齿。因为,知恩图报是中国民间道德评价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于私,韩信是吕后的恩公。韩信攻占齐国,切断项羽粮道是项羽被迫同意鸿沟议和的主要原因。没有韩信,吕后不可能被解救。但是,吕后却最终杀掉了自己的恩公。

于公,韩信是汉朝的恩公。没有韩信的合围垓下,刘邦不可能灭项,当然也不可能建汉。

一个忘恩负义,杀掉自己恩公的人,人们怎么可能给她一个好评?

民间一直流传着吕后杀韩信“三不见”的故事:说高祖刘邦曾经和韩信有一个约定: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

那么吕后怎么杀韩信呢?她把韩信装进一个布袋里,把他兜起来,悬起来,上不见天,下不见地,然后用竹签子,一点一点把他刺死,这个说法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纯属民间文学。但是民间文学的创作,也是有来头的,这个民间文学的来源,是对吕后残忍的基本认识,在吕后残忍这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杜撰出来的,如果吕后是一个贤惠的人,你杜撰这个故事没有人相信,而这一个“三不见”,现在流传很广,很多人知道这个故事,甚至以为这就是正史的记载,其实这是子虚乌有,绝无其事。这正说明吕后的这个民间形象非常恶劣。你知恩不但不图报,而且以怨报德,这么一个以怨报德的人,怎么能够得到民间百姓的善评呢?不可能啊,这是杀功臣。

再谈诛戚姬。

吕后杀戚夫人,制造“人彘”事件是她人生的一大败笔!

戚夫人确有取死之道,我们前面讲过,戚夫人她最大的失误,就是她不应当仰仗着刘邦的宠爱挑战吕后和太子的位置。这是她的失误。但是这个失误罪不至诛啊,不至于死啊,而且她是怎么死的,是“人彘”啊,这个“人彘”事件发生以后,史书记载,吕后让她的儿子去看这个“人彘”,汉惠帝是吕后的亲生儿子啊,她儿子竞说了一句话,“此非人所为”,这就不是人办的事。连她亲生的儿子都这样看,你想想老百姓如果知道这件事情,会怎么看待吕后?

吕后在所有的事件中间,这个“人彘”事件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你可以杀,可以囚,这都可以,但你非要制成“人彘”,还要让自己的儿子来看,向自己的儿子炫耀,一下子把自己的儿子吓傻了。这个事情,在吕后的人生中间,是最残忍、也最不为后人所认可的事件。

所以“人彘”事件,是吕后一生中最可恶的事情。

民间有一个很强的心理,就是同情弱者。戚夫人固然有取死之道,戚夫人在挑战失败以后,她已经是弱者了,她作为一个弱者,你这样残酷地虐待她,最后把她弄死,把赵王刘如意杀死,你能得到民间的善评吗?不可能啊。所以民间的善评绝不可能给吕后,这就是吕后形象恶劣的又一个原因。就是她的人性缺失的这一个方面。

再进一步说,这已经不是人性缺失了,而是丧尽天良,毫无人性。如果她这样做不是对戚夫人一个人,是对很多人,那么我们今天就有一个新的罪名,叫反人类罪,那就更重了,因为你这个做法,你是极不人道的做法,所以她不可能得到善评。

“此非人所为”,当然是人性的严重缺失。奸人妒妇,难辞其咎!

第三谈封诸吕。

吕后做的第三件错误的事情,就是封诸吕。大封诸吕也得不到民间善评。因为在民间评价中,除了我刚才说的知恩图报,同情弱者以外,民间评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民间评价非常重视正统观念。汉朝的江山姓什么?姓刘,天下人公认姓刘,你姓吕的去拿,姓刘的人就不答应,天下的百姓不认可,后世的人也不认可,你这叫什么,这叫窃国。

老百姓之所以不认可,是因为封建正统观念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你没有功劳,如果你是刘姓,封王,大家无可厚非,你不姓刘,你非要去占那个王,民间不认可,公然违背刘邦的“白马盟誓”非刘不王的盟约。

在这一点上,吕后违反了民间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正统思想。她这个做法和正统思想是背道而驰,所以她也得不到民间评价的认可。

虽然吕后此举并不是要篡夺刘姓江山,但是,毕竟吕姓封王的来路不正。不仅当时大臣不服,而且,民间也不认可。因为,在反秦、灭项两大斗争中吕后都没有作出重大贡献,凭什么就要封三位吕姓为诸侯王?

更何况吕后封的三位吕姓王是在刘姓王的血泊中建立起来的。

将刘姓梁王迁走,立吕姓梁王;迫害致死了三位刘姓赵王,然后再立一位吕姓赵王;刘姓燕王死了,杀了他的儿子,将刘姓燕国除国;然后,封吕姓为燕王。

这种做法,让人们感到吕后是在刘姓诸侯王的血泊中封吕姓为王的,这种行径怎么能得到民间的善评?

再谈谈吕后失误之处。

一、顺势与逆势

吕后临终前曾一再交代吕禄、吕产:大臣们对自己违背刘邦白马盟誓的做法非常不满,因此,你们千万不要为我送丧,以免离开军营而为人所制。

此言说明吕后临终前对吕氏宗族的命运非常担心。

应当说,这一担心并不为过。历史恰恰证明了吕后的担心是正确的。因为,吕后临终之际已经发现吕氏宗族已经陷入了功臣派与皇族派的围剿之中。

吕后是一位有政治头脑的人,按理说她不会将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政治危机之中。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的政治家却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关键在于逆势与顺势。

其一,刘邦生前,吕后杀韩信、诛彭越,并未给自己和吕氏宗族带来危险,因为,此时吕后打的是顺势牌。刘邦与韩信、彭越的关系在刘邦灭项之后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拐点,即由“共天下”的伙伴成为“家天下”的政敌。所以,即使吕后不出面杀韩信、诛彭越,刘邦也要诛杀韩信、彭越。因此,吕后杀韩信、诛彭越,都得到了刘邦的默许和支持。

所以,吕后虽然代表的是吕氏外戚派的利益,但是,此时外戚派的利益和皇族派的利益是一致的。

其二,萧何、张良、陈平都或明或暗地参与了刘邦诛杀功臣的行动。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的就是萧何直接参与诛杀韩信。陈平的伪游云梦,更是生擒韩信的一个妙计。张良表面上看,似乎没有直接卷入诛杀韩信、彭越的活动,但是,这么一个足智多谋的谋士,为什么没有向刘邦进一言?张良身为帝王之师,深得刘邦信任,他是有可能将刘邦和开国功臣的关系调整得更好一点的,但是,张良此时竟一言不发。当年楚汉相争,张良一会儿是吐“八难”阻止刘邦分封,一会儿是踩刘邦的脚让他不要当着韩信使者的面发火,多出奇计。可是,项羽一死,刘邦称帝,张良再也不轻易开玉口了。这些“功臣”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诛杀韩信、彭越的活动。

由于有了刘邦和刘邦集团重要成员萧何、张良、陈平的参与,吕后尽管在诛戮功臣时表现得非常残酷,但是,她的这些作为并未给她及吕氏宗族带来灾难。

惠帝的去世是吕后失去理智的拐点。

惠帝在世,吕后由于有希望而无危机,因此,她并未采取非常过激的措施。

吕后的败笔是她的大封诸吕。刘邦与大臣们的“白马盟誓”在汉初大臣中影响非常之大。王陵公开顶撞吕后封诸吕,打的就是“白马盟誓”的旗帜;可见,“非刘不王”已成为刘邦去世之后功臣派信守的一个重要原则。汉文帝之世,汉景帝秉承其母窦太后的懿旨要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当时的丞相周亚夫又是坚决抵制:“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到了汉景帝之时,而且是窦太后出面提议,封的又是当今皇后的兄长,但是,丞相周亚夫仍然予以阻止。“白马盟誓”在汉初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吕后硬要往“非刘不王”这根高压线上撞,只能是自取灭亡。

此时吕后的一大失误是逆势而为。

明明知道大臣们坚决反对封诸吕为王,自己偏偏要逆势而行。尽管吕后在世之时,可以凭借着巨大的权势保持局面不至于失控,但是,自己过世了呢?

聪明的吕后此时已经是利欲熏心了!她像所有的独裁者一样,过于相信自己对局面的控制能力,结果必然是误人误己。

顺势而为的吕后,势如破竹;逆势而为的吕后,惊弓之鸟。

人生顺势与逆势,可不慎哉!

二、识人之明

吕后另一大失误在于缺乏识人之明。

按照常理,吕后当不乏识人之明。但是,大量史实证明:吕后虽有政治家的眼光,却缺乏政治家的慧眼。

吕禄是吕后自封的大将军,主掌北军。汉代京城南北二军,北军势力胜过南军。但是,最先放弃权力却是吕后最为倚重的这位侄子吕禄。

吕禄之失甚多:

第一,误听郦寄。企图以交出军权来换取自己的平安。

第二,不听忠告。吕禄的幼稚最早被他的姑姑吕媭发现,吕媭当即判断吕氏将要灭亡了,甚至不惜将全家的珠宝掷地以唤醒吕禄。但是,这一过激行为并没有唤醒吕禄。吕禄最终还是企图息事宁人!但是,政治权力之争岂是息事宁人之事?

第三,缺乏沟通。吕禄为上将军掌管北军,吕产为相国掌管南军。吕禄即使想弃军以求安,也一定要与吕产通个信息,二人协调一致。让人非常不解的是吕禄采取如此大的动作竟然一点都没有通报吕产。吕产是在对吕禄放弃北军指挥权一无知觉的情况下被杀的。

吕禄、吕产,本是吕后倚重的两位侄子。如此无能之辈,竟然也会被吕后选来掌管军权保护吕氏宗族?吕氏焉得不灭族哉?

吕后作为吕禄、吕产的姑姑,应当对双吕的能力有所了解,不知缘何用此二人?吕后识人之暗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吕后一生很大的一个失误,就是人性缺失。这个人性缺失,导致她的民间形象极其丑陋。她的作为让人们感到她过于凶残、暴虐,何况她又是一位女主,因此,民间的恶评非常自然。

吕后确有德政,而且,她的德政保证了汉初的政局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拯救的人数大大超过她杀戮的功臣、皇子;但是,这些德政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也没有具体生动的故事。因此,这些德政,很难让民间百姓记住。

结果,吕后的民间评价出现了一些独特的现象:一些突出表现她人性缺失的事件往往被人们放大了,牢牢记住了,而一些表现她德政的具体措施却没有被人记住。因此,吕后的民间形象就变得非常丑陋了。历史的记忆往往如此奇特,令人深思。

吕后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主,她为巩固西汉政权,稳定汉政局,发展汉初经济,废除秦朝苛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值得肯定。但是,她的凶残、暴虐,使她的民间形象变得非常丑陋,也同样值得人们深思。

同类推荐
  • 马家三兄弟

    马家三兄弟

    东汉末年,群雄相争。马家三兄弟跟随董卓从西凉进入关中,演绎了他们自己的故事。
  • 琉明

    琉明

    琉球奉旨久米村,球国唐荣照汉心。唐家闽人卅六姓,营逐倭人显华威。中道勒回灭后金,兴衰拨乱侍我君。大旆彩错辉环宇,明朝中华永世辉。尚云穿越至明未,大明唯一的海外殖民地——琉球久米村,看其如何带领唐营闽人三十六姓,演绎精彩明末。
  • 盛世唐魂

    盛世唐魂

    《起点历史精品作品》穿越贞观。盛世之音未响,异族却再次踏破了玉门关,躲不过的天灾、挡不住的人祸、还有兵锋过处那夜晚中一声声无尽的惆怅与悲哀!只求国泰民安!只求国泰民安!我愿手握秃笔,点缀江山如画,金戈铁马再开万里无边。......酌一杯清酒,在秋月中沉醉。家、国、天下,管他的盛世繁华还是老树昏鸦,我的大唐没有遗憾!
  • 大汉皇座

    大汉皇座

    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大汉的天下在俩个穿越者面前根本就没有什么困难。困难的是,皇位只能有一个,诱惑的你不要不要的。机会平等,你不想去争取嘛。再懦弱的人也会不甘吧。大学同寝的老大和老二,将会取代袁绍和曹操悲情基友的戏份。废话少说,开打吧!
  • 奔跑吧姜子牙

    奔跑吧姜子牙

    姜子牙被杀之前,将一个少年强行杀死,转投到人世,重新开启一段人生的旅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孽邪王:弑天神魔妃

    妖孽邪王:弑天神魔妃

    她,是二十四世纪的杀手特工,却在小时候与弟弟分离;他,是一个被人遗忘的王爷,他的美无人所知,人们总传言说他是废材,一个草包王爷,却不知他早已不再是前的他...她,在找弟弟的时候遇见一块玉,又被告知她和弟弟要穿越亿万年之前。他们在九天之上又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份,这有会发生什么事呢...她,冷漠,腹黑,一张万年扑克脸,他,腹黑,妖孽,终年不变的冰山脸。他遇见她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 世纪末强人

    世纪末强人

    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历史跑偏,走上蒸汽科技道路。一句话讲:本想引领科技的杜克发现正史中记载的魔怪,努力在蒸汽时代的世纪末求生的故事……风格:科技转魔幻风。总得来说就是这样,简介就这样吧。
  • 错爱缠绵

    错爱缠绵

    一座城池,一场错综复杂的恩怨,一段以复仇所激发得自虐矛盾情感。最后在那些以爱为名的日子中,谁错乱了谁的青春,谁苍白了谁的爱恋,谁又在错爱缠绵中一错再错。
  • 幸福路17号

    幸福路17号

    没有故事不成人生。在幸福路17号这个特别的酒馆里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有关于梦想,关于爱情,也有关于生活的,其中不乏幽默,当然也充斥着生活的酸甜苦辣……酒馆里一个花季少女正在擦拭着桌子“小七,今天休息,不营业。”“为什么啊?老板?这两天我看生意正好。”小七是觉得这老板越来越奇怪了。“今天这儿是她的专场,也就在今天我才有可能遇到她。”“她?您叫十七不会也是因为她吧?”小七好像明白了些什么。而被她称作老板的男人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站在窗边默默的注视着远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陌倾月心

    陌倾月心

    因一场误会,她离开了他,虽后又在游戏中遇见了她。是继续澄清之前的误会还是和他人一起走呢?
  • 姻缘巧战王追妻

    姻缘巧战王追妻

    她本是现代医术世家上官一族的千金,不料被人无故追杀,不幸车毁身亡。一朝醒来,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本以为自己身死,巧合之下灵魂穿越时空,重生在千金小姐身上。她想既然老天待她如此宽裕,怎可辜负?然而重生一次,人生道路依旧坎坷!遭人迫害以致身坠崖底,差点香消玉殒,却不知是何人如此残忍?父母失踪多年,未得音讯;王府还在,亲人还在,她不能丢下,更不能放弃!那幕后之人,看姑奶奶如何将你擒出!时有传闻:姑苏遗孤,怎么可能!咳咳,也就姑苏半分血脉!医术传遍天南地北的明月公子?确实是她!不相信,扎你一针!名震江湖的四象阁?不好意思,阁主就是在下!一纸婚约,不,当时是为口头婚约而已,不想却被某位王爷日日缠,夜夜也缠。某夜,冒着‘不举’之险,不辞辛苦翻窗而入,光着膀子的某王爷躺在她的床上,诱惑之,她神态自若,口中幽幽说道:“王爷,我与你的婚约只是一句话而已,当不得真!再说我们也仅限于合作而已,何必较真!”某王心中无奈,随即翻身紧紧压着她,不容她反抗,深邃而又神情的望着她,俊美而又邪惑,十分认真说道:“娘子,这可是父皇母后之诺,不能违背圣上之意,否则便是欺君之罪!而且我可是极认真的。”幽幽一笑,继续道:“娘子,我们该做些夫妻之事了,可不能让父皇母后失望啊!”话落,便是衣衫尽退,某王爷垂涎已久的她,终于可以吃了!某女只得在心中大呼救命!追妻之路,悠长漫漫,当是上下而求索,使用各种手段,卖萌耍宝撒娇,化身时代最前沿的二十四孝夫君,将可望而不可‘吃’的娇妻追到手!姻缘巧,红线牵两端;缘即起,说不清的一世红尘心,芳心一点,付情几寸。巧姻缘,红鸾微动有;红豆生,道不尽的一生情缘事,青丝缠绕,同心结成。
  • 仙剑问痴情

    仙剑问痴情

    仙剑情,仙剑欲问情,何为仙剑?何为情?痴情男子万里追伊人,却还是被拒绝!回乡途中,意外身死。而在阴间才知道,自己这一世情劫,是有仙界大能蓄意陷害,强行更改我的命运。并且还要让自己再经历十世情劫。你等着,我必不饶你!可是我如此平凡的人,如何与天仙去斗?不想任人摆布我的命运!又该如何抗争?偶然与必然的“巧合”下,他成了仙剑四主角云天河。新的云天河,会有怎样的仙剑历程?会有怎样的情感归宿?需要我自己来谱写!谁敢动我的菱纱,我叫他永世后悔!玉帝敢要菱纱死,我敢覆灭天庭!千载轮回仍守誓,改命飞虹再情痴。待到天河凌穹宇,管叫仙佛战栗时!
  • 热血江湖之正邪大战

    热血江湖之正邪大战

    这是属于热血江湖的世界。一个玩家拿着一个半成品头盔,进入了江湖,看他如何站在正邪两派的顶峰!